发酵床对猪免疫抑制病的有效防治 摘 要:自05年以来,猪场遭遇到蓝耳、猪圆形病毒和猪瘟等病毒抑制病的侵扰,损失惨重,国家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工作,疫情才得以稳定下来,但后续影响巨大,给以后生猪的饲养、免疫防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集中分析了猪患免疫抑制病的危害和发生原因,并结合”金宝贝发酵床”这一新型养殖模式给出了可行的操作建议。 一、免疫抑制病危害巨大! 免疫抑制病是指能够引起肌体免疫抑制的一类疾病,比较常见的免疫抑制病包括: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瘟等,这类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如蓝耳病主要引起怀孕母猪的早产、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及青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可以造成肌体的免疫抑制使肌体的免疫力下降, 因此常和其他病毒病及细菌病混合感染;又如06年夏天暴发的猪“无名高热症”就是由变异的蓝耳病病毒引起,随后继发其它病毒病和细菌病造成猪发烧并急性死亡,给各大猪场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刨根究底,详述免疫抑制病发生原因 研究表明,引起猪患免疫抑制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饲料营养因素。现代饲养营养标准偏向于猪的生长速度,追求高的饲料报酬、降低饲料系数等。从而导致了饲料中维生素、氨基酸及其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平衡都会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如维生素 A缺乏会导致淋巴细胞萎缩 ,影响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活化与表达能力下降。导致体内的 T淋巴细胞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能力下降。这是猪易患免疫抑制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疫苗与免疫程序因素。某些养殖厂对疫苗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疫苗使用和保的基本知识,导致疫苗失效,免疫效果降低或丧失。有些猪场没有严格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忽视母源抗体的影响和免疫间隔时间等。 第三,药物与疾病影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仅存在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之外,还具有抗免疫作用,这类药物会降低动物的免疫功能,易引起动物发生继发性感染。 第四、饲养管理与养殖模式、环境。传统的水泥地规模化养殖,猪很少活动,圈舍内空气污浊,饲养环境恶劣导致猪免疫力低下;在遇到猪群转栏、换料、引种运输等时,会对猪只产生应激,这些应激能刺激脑下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再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损伤T 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还可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谢,从而对免疫应答产生影响。 三、防治免疫抑制病,重在养殖模式! 常规防治免疫抑制病的措施有:1、严把卫生关和消毒关;2、加强隔离,严格控制引种关;3、严格选择疫苗,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4、早发现早处理。但这些措施操作繁琐,严格执行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新方法,即采用新的养殖模式“金宝贝发酵床养猪法”来防治免疫抑制病。 为什么用发酵床养猪能有效防治免疫抑制病呢?这需要我们了解引起免疫抑制病的病毒和发酵床的相关特性。以典型的免疫抑制病蓝耳病为例,引起蓝耳病的元凶是蓝耳病毒,而蓝耳病毒在室温及37℃以下迅速失活,56℃时45分钟即被完全灭活,对高温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弱,对乙醚和氯仿均敏感。 针对蓝耳病毒这一特性,完全可以采取发酵床养殖模式来消灭蓝耳病毒,以金宝贝发酵床为例,在50公分的垫料层中,其有益功能微生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均占绝对和压倒优势,金宝贝有益功能微生物在将粪便发酵分解为菌体蛋白和微量元素的同时,也释放着大量的热量,因此中心发酵层温度基本维持在40-60度(表层因为基本不发酵或发酵强度很小,常年维持在二十几度),这个温度和菌群结构根本不具备蓝耳病毒生存条件和传播机会的,笔者作为北京华夏康源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时常在各大猪场做服务,发现凡是使用金宝贝发酵床来养猪的从来没有遇到过蓝耳病,也直接证明了以上观点。 而且采用发酵床养猪,因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发酵分解为菌体蛋白和微量元素,所以能均衡地补充猪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提高猪的抗体水平;同时猪很少生病,基本不用药,也不会出现抗免疫现象。发酵床模式养猪,注重猪舍通风设置,再加上微生物的自然净化作用,能极大地改观圈舍内环境,使脏臭远离猪舍,增强猪的免疫力。由上分析,可以发现,发酵床养猪能有效地消除猪患免疫抑制病的因素,使猪免遭免疫抑制病的侵扰。 采用了安全合理的养殖模式后,应该说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等袭击猪场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如再配合前四个措施,那么蓝耳病等免疫抑制病基本与该猪场无缘了。四个具体措施可参考今年三月份在《今日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猪蓝耳病:防重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