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蚯蚓处理农作物秸秆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30
蚯蚓处理农作物秸秆

蚯蚓也叫地龙,在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诗经》中就有记载地龙的。明代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地龙的形态、习性都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人饲养它,随即地龙及其粪便作为商品走入市场。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纷纷用地龙处理城市垃圾、工厂有机废弃物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净化环境的目的。近几年来,我国利用蚯蚓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1995年以前以牛粪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居多,但是从1995年起为充分利用好秸秆这种资源和解决大气环境被污染这种状况,邯郸农业专科学校教授薛进军博士组织了十多名科研人员,对用地龙处理秸秆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并在2000年8月并获得了成功。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已在河北邯郸地区全面推开。今天我们请到了河北省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刘其昌老师,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和具体技术。

  问:请您先将秸秆养蚯蚓的技术信息作一概况介绍好吗?

   我国每年都生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但是秸秆传统上是作为燃料,牲畜饲料和沤制农家肥的原料,到目前为止,处理秸秆的办法不少诸多,但秸秆养蚯蚓是一种很不错的技术。因为这项技术有以下特点:

  第一 这是投资小、无风险的技术,用该办法处理秸秆不需建厂房,不用购置设备,不必占用大量的土地凉晒秸秆,只要在家庭庭院,村边地头或树盘底下寻一块闲散场地堆放秸秆,此项工作即可进行。

   第二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秸秆不用粉碎,也不管干湿或发不发霉,只要将秸秆堆好后洒上水,即可放入用以处理秸秆的地龙种苗。 第三是投资少,回报丰厚,购一斤该地龙种苗,一年可将三亩地所产的作物秸秆转化成近百斤养营价值高的地龙鲜体,而且还产1200斤的蚯蚓粪便,蚯蚓粪便又是有机肥之王,蚯蚓粪便投入农田生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种植花卉等等,均会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第四是该地龙有从上层向下层吃食的习惯。种苗投入秸秆堆后,堆的上层首先形成一层蚯蚓粪便。这些粪便具有比活性炭还强的除臭功能,对秸秆堆放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吸附转化,防止了这些气体对环境的污染。2000年8月,我们在永年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始成规模的试验示范,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省及所在市、县有关领导现场视察后,一致认为此种处理秸秆的办法可以推广实施。而且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和报道已在有关报纸上刊登过。

    问:我过去只听说有吃牛粪的蚯蚓,食用秸秆的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个什麽品种的蚯蚓呢?

  为使数量巨大的农作物秸秆得以过腹还田,我们经过近六年的研究试验,从几十个地龙品种中筛选、驯化、培育出了一种在农作物秸秆中适应性强、定居性能好、食量大、生长快,繁殖率高的“进农6号”地龙品种。

    问:为提高农产品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农药残留,严防重金属等有害物的污染,如果作物不用杀虫剂、杀菌剂,不使或少使用化学肥料,不用激素,如果借助秸秆养蚯蚓是否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吗?

    我认为是可以的,一是因为:植物秸秆和残枝落叶是来年发生病害之源,用秸秆养蚯蚓时,由于各种微生物的作用,堆温增高迅速,最高可达80℃的高温,秸秆上的病虫大部分被杀死。据研究:地龙消化器官有一个与鸡相似的砂囊,害虫卵进入地龙砂囊后即被磨碎。地龙体内还含有多种酶,能降解破坏真菌细胞壁。因此由真菌导致的植物病源被清除掉。所以有人称地龙是一种活的、长效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杀虫杀菌剂。  第二个原因是地龙不停地吞食农作物秸秆,排出灰黑色粪便小颗料,这些小颗粒疏松多孔,透气性好,保水性能强,而且抗压性强。因此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 2001年经北京蔬菜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化验,蚯蚓粪pH值为7左右,氮、 磷、钾含量高、并含腐殖酸10.5%,有机质高达20%以上,另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因此用蚯蚓粪种花花鲜、种瓜瓜甜。蚯蚓肥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因好气性微生物在其上大量繁殖生长发育,加速了秸秆内和土壤中农业药残留的降解,每粒蚯蚓粪便事实上是一个小水库,是一个随时供给植物营养的小营养库,又是一颗土壤消毒丸。

   问:所以人们才称地龙为默默无闻的耕田夫,天然的土壤净化器了?

      是这样,据推算,5亩农田所产的秸秆被地龙转化后,将地龙及其粪便施入一个标准日光温室内,此棚内15cm以上的耕作层一年内可被净化一遍。

  问:通过您的讲解,我知道蚯蚓粪是非常优良的有机肥,那麽生产出来的数量巨大的地龙鲜活体有哪些用途呢?

   1、蚯蚓可做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饲料
  因为蚯蚓生长繁殖快,体腔小,体壁厚而出肉率高,肉的营养也高而全。据测定它的干体粗蛋白含量达60%以上,鲜体含蛋白质10%左右,另外还含脂肪2.1%,钙0.15%。含9种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现在有不少地方把蚯蚓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喂家禽、蛙类等动物;还可以喂黄鳝、乌龟水产以及蝎子等等。因此说蚯蚓是一种 优质的高蛋白饲料。

  2、再一个是可以蚯蚓为原料,提炼成治病的良药  从蚯蚓体内可以提取出“蚓激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我国有多家药厂有批量生产。2001年有关单位已获国家计委批复,将投资建成一座 “蚓激酶”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而生产胶囊、针剂、药用蚯蚓。此消息已在几家报纸的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并认为“蚯蚓产业要做大”,“小蚯蚓有望在我国培育成大产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国外还有以地龙为原料调节身体疲劳状况、降低血压,预防神经疼痛的保健食品以及增白、润肤、消斑、去屑止痒的化妆品。

  3还有地龙可以食用  在我们国内因受习惯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大喜欢食用,但是在生活水平较高的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吃地龙已成时髦事,蚯蚓在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成交额均以20%的幅度上升,到2000年贸易额已达20多亿美元。

      地龙售出价格多年来一直坚挺。下面我将“进农六号”地龙的外部形态和器官作一简单介绍:

    1、它的体形为细长圆柱形,头部稍尖尾部次之,标准性成熟地龙身长9厘米左右。体背呈鲜红色,腹部体色较淡。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其体长缩短、体色变暗。从头部到尾部共有100个左右节,地龙可向前蠕动或攀援。据测定,成体地龙每分钟可向前爬行22厘米,可向上翻越1米多高的砖墙。性成熟的地龙体前26——32节之间有非常明显与体色不同呈微黄色圆圈,称为繁殖节或繁殖环(繁殖环〕,这是繁殖时的主要器官。在身体表面还有许多孔,如肾孔,腹部前端有雄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贮精囊孔。

   2、与其它陆生地龙一样无鼻、无眼、无耳朵。无鼻嗅不到气味,而靠分布在口腔内的感受细胞,起嗅觉和味觉作用。它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潮湿的充满毛血管的皮肤;它没耳朵,对于地面的震动是靠体表的感受器管;另外它的眼睛已经退化,靠分布在身体各部分的感光细胞来辨别强光与弱光的。

      3、还有一个特点,它的体腔基本上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由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肛门组成了整个消化系统。口腔内无颚、无牙、无舌、不能咀嚼食物,有直接吸引食物的功能,地龙的口腔之后为咽,咽的扩大、缩小或反转来完成吸取食物的任务,所以干燥大而坚硬的食物难以食取。紧接咽后依次排列的有食道、嗉囊、砂囊、胃、一段大而长的消化道即肠,最后是肛门。 

      问:一般的人都见过蚯蚓,但都不会仔细研究,为使其更快、更多地繁殖,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很有必要,请您介绍一下好吗?

   地龙生长分为4个阶段

    一、交配产卵期  地龙与蜗牛、黄鳝一样是雌雄同体,其成熟后,一般要经过异体交配,特殊情况下如找不到异体,也会出现单体自行受精产卵现象。每次交配2个小时左右,交配时间长短,影响着产卵的数量。交配后7天即可产卵。环境条件和食物的丰欠直接影响着产卵数量。据多年观察,在秸秆堆内,从2月中旬开始,到12月底一直有新卵产出,产出最多的季节是每年的5—6月份和8月下旬到9月底,成体间隔1天可产出1个茧,茧里包着许多受精卵。茧是由前端包在体外的繁殖带所形成。当异体交配后,即开始向体外繁殖带内排出卵子,卵子排到一定数量后,通过地龙的蠕动繁殖带向前移动,通过储精孔时卵子自动受精形成受精卵继续蠕动,繁殖带从头部脱落并自动封口,形成了地龙茧。很快又形成新的繁殖带,只要环境条件适宜,一直这样循环,直到成体死亡,当环境条件恶劣时繁殖带自行消失,条件变好时,很快又形成新的繁殖带。茧多产在通气性较好的秸秆堆上层10厘米左右处,也有的产在没有腐熟的秸秆内,受季节的影响,秸秆堆的中下层也常常产有大量的茧包。在环境条件恶劣时,新茧会自行包一层有机质,以供幼体出茧后吃食,这些茧外表混同于蚯蚓粪便,观测时很不容易被人发现。

  二、茧孵化期  地龙茧外表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壳,壳内有15粒左右的受精卵及营养液。茧直径为6毫米,重12毫克左右,是呈圆形或桃形小粒,刚产下的茧包外壳柔软,乳白色,两个小时以后外壳变硬,颜色变为浅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蛋黄色,当茧外壳变为棕红色,茧内幼地龙已经成熟,一条条小地龙从茧的封口处爬出,完成了整个孵化过程。先爬出的较大,后爬出的较小,孵出条数少的个体较大,孵出条数多的个体较小。刚从茧内爬出的小地龙约9毫米长 。地龙孵化受环境影响较大,环境湿度高时产出的茧不封口,茧内的受精卵和营养液被水化成无效茧。潮湿度低时茧失水干瘪,也孵化不出小地龙。环境温度在25℃—33℃度时,15天左右即完成孵化任务,当环境温度在10℃—15℃之间时孵化需用的时间较长。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孵化停止,待温度适宜时孵化继续进行。所以12月份所产的茧,到来年2月中旬才发现小地龙一条条从茧内爬出。当环境温度在25——35度内较高时,先发育的受精卵很快完成了发育过程,将营养液耗尽,致使其它卵无法形成幼体。当温度较低时,受精卵发育速度较慢,能孵化出较多的个体。所以每个茧内受精卵个数尽管相差无几,而孵出的小地龙个体区别较大。一个茧最多可孵出11条,最少只爬出1条。

  三、幼体期  刚出茧的小地龙主要是在茧附近生长吃食,这个时期采食多,生长快,在常温下一天可生长一倍多。幼体从出壳起,经过15天左右肤色逐渐由粉红转为鲜红色,此时喜欢群集在通气性较好、有机质较多的地方采食,因一年四季温度的差别,采食聚集地也不尽相同。在四月份和九月份,午前10 时左右常在 距秸秆堆表层10厘米左右处看到密密麻麻一层小地龙,当阳光较强时,多数蠕动到秸秆堆的中下层,一部分钻入表层的秸秆内。因一年四季温差较大,从幼体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也有差距,最短只需50余天,“进农六号”在秸秆中不冬眠,一年四季吃食成长。冬春之交其生长期长,大约需120天左右。这个时期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这个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蚯蚓的增值数量。  四、成体期   性成熟地龙,繁殖带明显增粗,繁殖节逐渐肥大,体色鲜红而富有光泽,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增强,采食量大,交配产茧旺盛。随着年龄的增大,采食量逐渐减少,交配产茧能力下降,体色从尾部开始变黄,繁殖节消失,直到死亡。从出生到死亡该品种大约经过3年多的时间。因地龙体内含有一种自溶酶,死亡后很快溶于所处的环境中。在地龙处理的秸秆内,很少发现死亡的地龙尸体,即死不见尸现象,因为其形成了肥效极高的动物蛋白肥。

    问:要想养蚯蚓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主要是选好养殖场地、足够的秸秆及种蚓。

  第一,场地最好应选择在远离火源,供水、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避风向阳之处,如村边路头闲散地块,家庭院落,树盘之下和农村用土后形成的废弃地,以及闲置的大棚、厂房内,只要是能够堆放一定数量秸秆的地方,均可作为处理场所。但千万不可在用来灌溉的渠沟旁,河堤旁等地堆放秸秆用作处理场地。以防对堤岸和其它栏水设施造成破坏。更不能在靠近火源及高压线路之下设处理场地,以免造成火灾。在用旧工厂厂房,养鸡、养猪厂废址和折除后的旧建筑地基等场所作处理场时。堆放秸秆前应把场地内的碎砖,烂瓦片以及其它无机垃圾清理干净。地表应做简单地平整,投放鼠药,赌塞鼠洞,除掉蚂蚁窝。用作处理场的地表面,无论是沙质、沙壤质、粘土或水泥地面,均不需再做防渗等处理。也不必起高垫低,更不用在四周建筑坚固的围墙。场地面积大小,可视处理规模自行确定,一般一亩地面可堆放几百亩秸秆,如在日光温室内高温闲置季节处理秸秆,到秋冬季节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二,地龙也有4处觅食的习性。尽管该地龙品种定居性很好,但在无食可吃时也会出现死亡或成批为觅食而逃走的现象。因此事前一定要备足农作物秸秆。

    问:可以用哪些秸秆,而且是否需要切碎呢?

  除棉花柴以外,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秸秆以及树叶,杂草、瓜菜的残藤烂枝叶等,均可作为饲料。对秸秆的要求是,不用粉碎,不论干湿,也不管它是否腐烂变质均可利用。为了生产更多的地龙鲜体和较好的粪便,当然用收获时间不太长的新鲜秸秆更好。准备秸秆数量,可根据购进种苗量、计划处理完的时间,地龙的吞食量和增殖量来确定。除1、2月份以外,每斤地龙每天可吞食0.75斤食物。除12月、1、2月三个月外,其它月份地龙增殖数量,每月可以翻一番,如2月份购进一斤地龙,3月份可生成为2斤,以次类推到9月份可生成100余斤。10月份购进一斤地龙,11月份可转化60斤秸秆,到来年3月可转化100余斤秸秆,至6月份总共可吃掉2000余斤秸秆,在前面已经讲过,地龙有口无舌、无牙齿。靠咽翻转进食,对干硬食物无法吃食。又喜欢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在堆放秸秆时,注意秸秆堆的高度应在1.5米左右。如堆的过高,低层的秸秆难被吞食。堆的过低,秸秆难以发酵变软,地龙吞不进去。如场地面积小,秸秆也可以堆高,不过在操作过程中,应吃一层秸秆,刮掉一层上层的粪便。堆放可呈长方形,正方或圆锥形等,但最好还是长方形,因为此形状便于透气或渗水。建大型处理场,最好把秸秆堆成几个长方条块,这样通气性能好,易防火灾,防天敌,处理彻底、采收也较容易。在堆放秸秆时最好是边堆放,边洒水,尤其是夏天,天气干燥,易发生火灾,更应堆后及时洒水。

 第三是备足种蚓 种蚓运送时最好避开高温季节,严禁用塑料桶,编织袋长途运送鲜活的地龙。否则会造成大批或全部死亡。秸秆堆放好洒足水后,有一个堆温迅速升高期,种苗应在堆温开始往下降时投放。大概时间是第一次洒足水间隔八天以后。第一次堆放的秸秆吃掉90%后及时加入新的秸秆。加放时,可在原堆上层加,也可将吃食后的秸秆(即地龙和蚯蚓粪便)排成条状,将新的秸秆放在条状之间,也可在原堆四周加放。要注意的是,直接向原堆上添加秸秆一次最高不得超过40厘米,以免将地龙全部闷死,加后还要及时洒好水,将地龙及时引入上层。

  第四 一定按技术规范一步步操作,切不可随心所欲。否则还是养不成功。在这儿我特别强调水的重要作用:水是地龙体的重要组成,其体内含水高达70%—80%,水也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地龙缺水会死亡,因此需要为其创造其生长繁育的潮湿环境。

  问:“进农6号”需要什么样的湿度环境呢?

  通过多年的试验、观测,发现其生活的最适应湿度为60%—80%。在此湿度范围内,孵化时要求湿度较低,成体要求湿度较高。当湿度低于60%,高于30%时。该地龙则体色变暗,体形逐渐缩小,繁殖带消失,停止进食,进入休眠状态。当湿度适宜时,还会正常生长,短时间内又开始繁育。湿度低于30%时,该地龙很快就会自溶。据我们试验观察,该种地龙在不缺氧的水体中可长期生存,可是当环境湿度超过85%时,将会出现吃食减少,生长缓慢,繁殖带消失,已产的蚯蚓茧被水溶化,就产不出小蚯蚓,甚至会出现已有的大小地龙向外逃亡。2001年,有些单位购买了该地龙种苗,但养殖不成功,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地龙营造一个潮湿度适宜的生存环境即缺水。

    问:通常收获农作物后,秸秆放在地里凉晒,失去很多水分,再养殖蚯蚓时如何给秸秆补水呢?

  秸秆本身含水量难于满足地龙生长时的需要,尤其是夏季的小麦秸秆含水量更是严重不足。给秸秆补充水分,最好的办法是铺30厘米左右,洒一次水,然后再堆再洒,直到堆放到适宜高度,也可采用先将秸秆堆放整齐,然后一次性洒足水,标准是堆底有水向外流出。秸秆堆通气性较好,水份流失较快。因此蚓种少秸秆多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吃完,在一次性洒足水后还要注意不断补充水分。补充水分时要做到从上层及四周均匀的喷洒,严格禁止大水冲刷或从底层大水漫灌。另外还要做到三看。

     问:请您具体谈谈这三看好吗?

   好的。  一是看天气适时补水,根据不同天气,要适时向秸秆堆内补水,风大睛热天气应及时补,尤其是春末夏初,这时是地龙产茧最多季节,茧多产在15厘米左右的表层,有的就钻入表层秸秆内边吃边产茧,如果水分不足,茧变干瘪,孵化出的幼地龙难以成活,钻入秸秆内的成体也会死亡,损失严重。下雨前2天之内不要补充水分,除非秸秆堆严重失水,以免造成堆内水份过大,出现成批地龙外逃和茧被水化的后果。下雨后堆内如果湿度增大,不良气体增多,大部分地龙将跑到表层,有的钻入表层秸秆内,冬天下雪后,表层积雪未融化前或融化后的短时内,千万不要往秸秆上洒水,以免造成秸秆堆温迅速下降,或表层结冰,影响地龙生长。  二是看生活环境的潮湿度巧补水,地龙本身也有个趋利避害的本能。喜欢跑到温度适宜的地方生活,地龙冬天夏天基本集中到中下层,春天秋天喜欢聚集在上层,成体多数生活在秸秆堆的周边。所以冬季与夏季注意中下层,春秋季注意上层和四周30厘米以内的秸秆不缺水即不必补水。  三是看水质 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要采取条洒或分块洒、小水勤洒、少洒,以免水中有机质发酵时损伤幼地龙。对于有机质含量低的水可均匀地喷洒。对洒工厂排出的污水要注意是否对地龙有危害,用屠宰厂流出的废水,洒前应把上层秸秆扒开5—6厘米,洒水后及时覆盖,避免有机物的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夏天注意不要洒温度较高的水。为了避免水的浪费,可采取以下保水办法,一是秸秆堆放时尽量堆放整齐,踏实,少留空隙,二是秸秆堆好洒足水后,表层和四周覆盖5、6厘米杂草,碎秸秆,最好是覆盖日光温室淘汰不用的草帘,这样既可以保水,冬天也可保温,夏天还可隔热。三是可以在秸秆堆的表层覆盖废旧塑料布,旧编织袋,保水效果也可以,注意切不可用装过农药的袋子或新塑料布将秸秆全部盖严实,那样会致死地龙。  总之可以用井水,河水,自来水,储蓄的雨水,洗菜水,刷锅水,城市排出的污水,工厂、屠宰厂流出的废水等可利用,但未经处理的水均不可向秸秆堆上喷洒,淹咸菜水和菜汤更不可喷洒,不论什麽水其pH值应低于9而高于5。

  除水之外,环境温度也直接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及生殖速度,并决定其生存和消亡。该品种与其它地龙品种相比,较耐寒冷和炎热,冬天地龙体冻成冰棍后,随着春天气温回升,仍能正常生长和繁育。连续较长时间33度高温才发现个别死亡。可在短时间内忍受40度左右的高热环境。但其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25℃,超过25℃时,温度越高,其采食量越少 ,繁殖环也消失,直至死亡。气温低于15℃,随着温度逐渐下降采食量逐渐减少,身体萎缩,环带消失。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则停止采食进入休眠状态。

  问:有没有即保温又防热的措施呢?

  可以有如下四种办法:

  1、秋季秸秆堆放时要保证1.5米的厚度,玉米秸秆产热期达70余天,10月份堆放直到12月底秸秆堆的温度可一直保持在15度以上,保证了地龙生长对温度的需求。

      2、利用洒水升温和降温。冬季蒸发量较小,环境温度低,一般不要加水。发现中、下层失水严重时,有条件的可洒温度较高的温水。如是深井水要在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洒水。春季为了使堆温迅速提高,可每天在12时至16时小水勤洒,使水经过表层温度较高的秸秆后渗入堆内。夏天洒水时应在上午11时以前进行,通过洒水降低堆内和表层的温度。

      3、可在秸秆堆表层覆盖5厘米左右的树叶、杂草、废弃草帘等。保温和隔热效果比较明显。4、夏季在处理场四周种植冬瓜、西瓜等瓜类,利用瓜架遮阳降温效果很好。

  四、空气质量对地龙生育的制约作用  地龙的新陈代谢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且是依靠秸秆堆内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地龙在无氧环境中地龙短时不会死亡,但体色变成喑黑色,行动迟缓,停止采食,成体逐渐缩小。秸秆堆通气性越好,氧气越充足,地龙新陈代谢越旺盛,产茧增多,成熟期缩短,色泽鲜亮,活动力强劲。地龙在硫化氢、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大的环境中窒息,造成大批地龙死亡。在用地龙处理秸秆过程中,秸秆堆内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但因为蚯蚓粪便对上述这些有害气体有吸附转化作用,几年来未发现对地龙造成危害,为避免出现地龙大批死亡,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次洒水应洒足洒均匀,避免放入种苗后二次发酵升温产生有害气体。2、秸秆堆放较厚的应及时把上层蚯蚓粪便刮除,特别是夏季,更不能在上层堆放大量粪便而影响通气。3、为保水而往秸秆堆表层覆盖的树叶,杂草不可超过20厘米,初次秸秆处理完后需第二次加料时最好采用向四周或表面条状添加秸秆。4、不要在秸秆表面大面积覆盖畜禽粪便,尤其是鸡粪。5、夏季一经发现秸秆堆内有体色变黑暗的地龙时,要及时用手钗或三齿钩,弄松中层未被吞食过的秸秆。

  问:前边您说过蚯蚓与因为某些原因经常逃亡,这是为什麽呢?

  五、在处理秸秆过程中,不但要防逃亡,而且还要防天敌、还要防病害和防化学制剂,即要认真做好四防工作。

  1、防逃亡  地龙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如无食可吃,秸秆堆内过分干燥或潮湿,或是堆内温度过高,成体产茧,大量小地龙孵出密度过大时,都会出现大批地龙逃跑。为防止逃亡,秸秆堆内应经常保持较适宜的潮湿度,发现多数成体产茧或密度过大时,应及时分群。可在秸秆堆四周放置少量的有机堆肥或杂草,秸秆堆中地龙会跑至有机肥堆或杂草中定居,经常将这些地龙连同堆肥或杂草送回秸秆堆内即可。

  2、防天敌  家禽、鸟类、蚂蚁、老鼠、蛇、蛙类等肉食和杂食动物均喜欢吃地龙。在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天敌。  A防蚂蚁。蚂蚁随小,对地龙危害极大,会盗走地龙茧,吃掉幼体,众多蚂蚁还联合起来将成体搬运到蚁穴内。有时竟将蚁窝建于秸秆堆里边。为消除蚂蚁危害,堆放秸秆前要清除蚁窝。一经发现有蚁窝,可用开水杀死。 B、防鼠害。老鼠一年四季都会危害地龙。冬天利用其善打洞的本领,食取中、下层地龙,其它季节夜间捕食在表层活动的生长健壮的地龙成体。消灭老鼠的办法很多,在这里不再细说,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可向秸秆堆内乱散老鼠药,以免将大批地龙毒死。 C、防蛇和蛙类,蛇和蛙类,都是在天气较暖和的季节里夜间吞食地龙。防止办法是春夏季节应常在夜间到秸秆堆察看,发现有蛇及蛙类爬入秸秆堆把它们清除即可。家禽对地龙危害最大的是鸡,注意不得让鸡进入处理场。

  3、防病害  地龙多因不良环境条件影响而生病。如忍受较长时间饥饿的地龙食用突然加入而又没做任何处理的牛粪,猪粪或鸡粪,会引起蛋白中毒或体腔内酸碱失衡,使其立即死亡很快消失。防止此病发生的办法是,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环境,秸秆堆表层不得堆放大面积未做处理的家畜、家禽粪便。 

      4、防化学制剂危害 前面讲过地龙的活动可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但过量的除虫剂,除草剂和各种化学肥料接触地龙体,还是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会对地龙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处理场附近严禁堆放农药化肥,更不可将化学制剂直接洒于秸秆堆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