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且不可缺少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目前有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多用听诊器以及最新出现的电子听诊器。
早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记载了医生用耳贴近病人胸廓诊察心肺声音的诊断方法。1781年2月7日出生于法国昆佩尔的雷内克15岁时开始随叔叔学医。1801年到巴黎接受正规教育,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在巴黎尼克尔医院任医生,雷内克平时常常用这一听诊方法来诊察病人。1816年9月13日,有一个年轻贵族女人来找雷内克看病,面对这位有心脏病的女病人,他认为病人的年龄和性别不允许自己用那种检查方法(把耳朵贴在胸部),而病人的症状表现十分需要通过听诊来取得有助于诊断的体征材料,为难之际,雷克内忽然想到一件事,那是在街道旁边遇到一些孩子爬在一堆木头上玩耍时的情景,其中有个孩子敲击一根木料的一端,他叫其它孩子用耳朵贴在木料的另一端来听声音,他敲一敲,问一问“听到什么声音了?”“听到了有趣的声音?”孩子们笑着回答。年轻的雷内克当时从中得到启发,这一现象可能对听诊的改革有意义。于是雷内克医生灵机一动,马上叫人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一头按在小姐心脏的部位,另一端紧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随着圆筒在胸壁上移动,就清晣地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比原先直接耳朵贴胸听得更清晰。回家后他就做了一根木制中空的直管,长30cm,口径0.5cm,为了便于携带,从中间为两段,有螺纹可以旋接,雷内克将之命名为听诊器。后来,雷内克医生花了3年时间又做了许多实验,不断设计完善,最后确定,用喇叭形的内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单管听诊器,效果更好。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内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并将积累多年的研究写成《论听诊法》一书于1819年发表,被后人尊称为“胸部内科学之父”。
1852年,乔治·卡曼改良了雷内克设计的单耳听诊器。卡曼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改革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诊器是一个中空镜状的圆椎。卡曼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曼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它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
中国邮政于1960年09月10日发行了特43《爱国卫生运动》邮票一套,其中5—4预防疾病主图为听诊(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