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部分 典型事项举例(八)

 学习资料馆025 2011-10-31
  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后,在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原来的一些会计核算的方法就要改变,这里面就要涉及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
  (一)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会计政策里的具体原则容易理解,另外还包括一些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固定资产的折旧:直线折旧、加速折旧
  这些方法都是指会计政策当中的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会计政策不包括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些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不属于企业的会计的政策。
  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比如说会计处理方法,要求企业在不同的期间采用一致的会计方法,比如先进先出,但是在企业实际工作当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况,在有些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计政策是可以变更的,只是企业不能随意的变更,比如说不能出于计算企业利润的考虑,改变你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只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的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外一个会计政策的行为。
  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具体情形有两个:
  1.是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的,固定资产准则在没有出台之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具体的折旧方法,和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很大程度都是受到非常大的约束。
  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企业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两种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果企业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应该如何处理?
  处理方法有两种: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
  1.追溯调整法
  指对某项交易或者事项,变更会计政策,如同这个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新的会计制度,并依此对新的项目进行调整,在计算变更的一个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就是两个金额的差额,一个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年,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年初留存收益,这个金额叫新的年初留存收益;第二个是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金额,这个叫原来的期初留存金额,新的留存金额和期初留存金额这两个金额的差额叫累积影响数。
  注意:会计政策变更对税的影响,强调的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因此,如果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那么不考虑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同时存在时间性差异,应该考虑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注意的是:会计政策变更,在采用应付税款法时,以前的都已经核算完了,现在会计政策变更,不能调整以前年度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如果企业用的不是应付税款法,用的是纳税影响会计法,这时,注意,会计政策变更跟税法上要求的不一致,这时,涉及到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要通过递延税款来核算。
  例题:某企业1996年12月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并投入使用,设备入账价值6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5年(与税法规定一致),预计净残值为零(也于税法规定一致),这个企业从1998年1月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假如这个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33%,该固定资产累积影响数是多少?
  (双倍余额递减法)40%×600-(年数总和法)5/15×600=40(万元)
  对所得税的影响是33%,要算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首先计算对净利润的影响,40×(1-33%)=26.8。
  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是240,用年数总和折旧是200,折旧费用比原来增加了,必然使净利润产生相反的影响。
  2.未来适用法
  特点比追溯调整法简单,不对以前期间进行追溯,只影响会计政策变更的当期和以后各期。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的要求:
  (1)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就要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这是大家要注意的。国家在相关规定中没有指明,或者是企业自身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我们都要求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这时,你采用追溯调整法首先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3)如果这个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要求:
  1.对于会计变更的理由和内容
  2.对于会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未来适用法
  应用于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因为结果不确定,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的确定。
  方法:没有追溯调整法,只有未来适用法。
  注意:会计估计政策变更处理比较简单,注意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分清,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原来的年数总和改成双倍余额递减,这是方法的变更,在方法变更的同时,使用年限也变更了。
  要求:会计实务当中如果不易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应该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比如说固定资产方法的变更和年限的变更,不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变更的,而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变更,那在财政部关于企业执行会计制度问答当中明确指出,企业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发生的像固定资产年限的变更,应该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所以大家在掌握一般的情况下,注意特殊的规定。
  会计估计变更的计算:
  例:某企业一台从1999年1月1日开始计提的设备,原值是15500元,预计使用年限是5年,预计净残值是500元,采用双倍余额计提折旧,从2001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使用预计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500元改为300元,这个设备2001年的折旧额是多少?
  设备从1999年开始提折旧,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2001年把折旧方法变成了平均年限法,改成了直线法,年限由原来的5年改为4年,净残值有500改成了300元,注意,并没有说会计政策,会计折旧方法,使用年限净残值的变化是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变化,属于会计方法的变更和年限变更混在一起,很难判断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还是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会计估计变更来处理,要计算2001年的折旧。
  2001年折旧用(2000年12月31日净值-新的残值)÷尚可使用年限,已经用了2年,还可以再用2年,得出2001年折旧额是2640元。
  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提醒大家注意,也需要披露会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当期净损益的影响。
  例:甲公司是2000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于2003年度对部分会计政策作了调整,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及相关事项的资料如下:
  1.2003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有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甲公司当年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当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在三年内转回。
  2.从2003年1月1日,办公楼的预计使用年限由25年改为20年,同时将办公楼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税法规定,办公楼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是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上述办公楼可使用18年,账面原价4000万元,累计折旧32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
  3.从2003年1月1日起,甲公司对生产设备的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生产设备的账面原价是2400万元,没有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年限10年,根据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是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生产设备从甲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起开始使用。
  4.甲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2000万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假定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相等,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2003年1月1日起,改按权益法核算,乙公司所得税税率是15%,乙公司2001年、2002年净利润分别为340万元、510万元,甲公司2002年从乙公司分得现金股利85万元。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3年应该计提的生产设备和办公楼的折旧额?
  (2)计算甲公司生产设备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编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3)对甲公司向乙公司投资业务,
  ①填制2003年1月1日事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②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
  ③填列2003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数;
  分析:这个办公楼这里非常明确,由原来的使用年限,预计的是25年改成了20年,方法是由平均年限法改成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这是方法和估计年限变更混在一起,采用的是会计估计变更,在2003年度,应该计提的折旧,给出了计算的是408.89万元。
  关于生产设备的变更,应该是按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甲公司2003年度应该计提设备折旧按照思路算出来是307.2万元,设备的折旧由原来的平均年限法改成双倍余额递减法,原价2400元,没有提准备,预计净残值是0,使用年限10年,税法规定,设备按平均年限法折旧,折旧年限12年。
  生产设备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计算:
  根据方法变更重新计算累计折旧,追溯的、调增的折旧额一共是384万元,会产生一个时间性差异,对递延税款的影响额,384×33%+两个项目=153.12
  2400÷10×2
  2400÷12×2
  是时间的变更
  由于所得税变更调整的,所得税在第一项里做了提示,所得税原来是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的金额改为债务法以后,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要登记在递延税款里。
  总的累积影响数就是它们两个差额
  384-153.12=230.88
  根据上面的累积影响数计算结果:
  借:利润分配              230.88
    递延税款              153.12
    贷:累积折旧              384
  未分配利润减少,同时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3.09
    法定公益金             11.5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63
  投资的变化给列了一下累积影响数计算表,由按原来会计政策的投资收益,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对所得税的影响,和最后的累积影响数,根据这个表做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损溢调整)    17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递延税款              36
  这个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所以要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
    贷:盈余公积              20.1
  说明:
  在会计政策变更准则里,提到会计差错的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各方面原因产生的。
  (1)当期发生的当期的差错就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
  (2)当期发现的前期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直接调整本年的发现当期的相应的项目;对于重大的会计差错,它与以前期间相关重大差错要影响损益的,应该将它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相关项目的期初数要一起调整;不影响损益的,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就是调整发现当期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上年数相关分配表。
  如果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差错,应该调各个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是从这个差错再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比较会计报表当中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差错也有可能是在日后事项期间发现的,那么与日后事项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①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也就是应该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本期数和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
  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也就是要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本期数和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企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或者是法律的要求应该变更会计政策不变更的,应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不变更的有一个要求:企业如果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转换到企业会计制度,要特别注意的,三个会计准则,像所得税会计,还有日后事项,会计政策变更,这三项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另外大家在执行小企业企业制度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提供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第三张表现金流量表,是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编制的,一般这一张表只出年报,而这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有月报,也有年报的。
  另外大家注意,小企业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还有一张副表,就是月度报告,年度报告,当这个企业是一般纳税人的时候,还有一张副表,我们叫它应缴增值税的明细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