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贴了几次,图终于出现。
“大M”的要点(我习惯叫这种形态“大M”,其实它的学名叫“Gartley 222”,因为Gartley在70多年前首次发现这种高胜算图形,他在一本流传不广的222页的小册子中介绍了这个发现,据说此书当年是天价且印数极小,只在机构中流传,诸君有福吧,看本bear如何造福大家)
1。X点最低,A点最高。XA表示一段前期非常明显的上涨过程,通常X就是软件上给你标出的当前显示时间范围内的最低价,A就是最高价。XA中出现了几浪我们不管,完全忽略。 2。C点必须低于A点,D点必须低于B点。CD段包含的数据线根数应至少等于AB段所包含的价格线数量。 3。D点就是买入点,以后的行情应该反转,第一盈利点是B(也就是指少涨到B的位置),第二盈利点是C(很常见的情况),第三盈利点是A(此时多半要超过A而创出新高)。
对“大M”采用波浪理论进行解释。
1。XA是一段明显的上升且创出一个高点,它应该对于波浪理论中的1,3,5浪中的任何一浪。 2。BCD正好完成一个3浪回调,如果XA是1浪,那D点后面应该出现3浪而再创新高,如果XA是3浪,那么D点后应该有个5浪也会创出新高,如果是五浪,那回抽高点C甚至走出双头再摸A也是可以的,所以怎么看都是一个高胜算的图形。 在此本Bear代表大家感谢一下Gartley在7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如何确定,D点出现的价位。
这个就要用到“费波纳奇”比例来映射。通常情况下,D点应出现在XA段的50%,61.8%,78.6%和88.7%附近。 B点至少应该到达XA的38.2%回撤位,否则构造的B点不太可靠。 综上; D点可能出现的D1\D2\D3\D4四个价位中的某一价位附近: D1: A-(A-X)*50% D2: A-(A-X)*61,8% D3: A-(A-X)*78.6% D4: A-(A-X)*88.7% 今天先写这么多,如果D4也被突破,那意味着Gartley模型失败,但此时又进入到另一种“大M”走势中,在此走势中X不再是最低点,D将是最低点,这个走势也有个名字,叫啥突然忘了,等回家查下给补上(这老师是咋备课的,同学们狂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