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六十四卦卦象的基本意义(一)

 杂货店伙计 2011-11-04

 

 

 

《易经》六十四卦卦象的基本意义()

 

 

 

    著名易学家朱伯崑先生说,关于《周易》的结构,有一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即卦象与卦爻辞之间有无逻辑的必然联系。传统的看法是,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历代易学家,从春秋的筮者,到清代学者,都努力寻求卦爻象与卦爻辞间的内在联系,或者通过对卦象的各种解释,或者通过对卦爻辞的注释,将二者统一起来,以证明《周易》是神圣的典籍,具有完整的奥妙的思想体系,是圣人之书。

 

    卦象是连接《周易》的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的桥梁。卦象是“观象系辞”即建立卦爻辞的根本依据,也是依据物象表征变化事理的基础,《系辞传》曰:“圣人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以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卦序是依据一定的变化思想根据卦象所代表的内在意义来进行排定的,所以,卦象与卦辞二者之间的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卦象是八卦符号和卦爻辞的连接体,卦象所代表的内在意义是《周易》表征其变化思想并以之探求吉凶变化的桥梁和载体,没有卦象的“象”就不能借助八卦符号体系来表征万物的变化,也不能从中抽象出变化的事理,卦辞对变化事理的说明首先是对卦象所代表的阶段和意义的说明,卦象是表征变化的第一套工具,六爻是表征变化的第二套工具,文王重六爻就是在卦象的基础上又借用六爻来进一步阐述变化的事理,《系辞传》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以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易经》卦爻辞是建立在卦象基础之上的,那么,卦名卦义的形成就脱离不了卦象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及其所包含的基本义,八卦符号的基本义为八种基本的自然物质,这是八卦体系探求吉凶变化、表征社会意义的基础,用自然现象所代表的意义来表征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就包含了人类生存的经历,因为这种自然现象代表了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切社会意义建立的基础,自然环境即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更是社会环境和社会意义建立的基础,所以,《易经》卦象与卦爻辞实际上包含了两重境界,一种是人类生存、成长的自然环境,一种是导致社会往复更替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也是《易经》卦爻辞意义建立的社会基础,也是卦爻辞具体意义建立的本源,也是卦名卦义的本源。《周易乾凿度》载孔子曰:“易本阴阳,以譬于物也。掇序帝乙、箕子、高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业也。上术先圣,考诸近世,采美善以见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顺天地之道,以立嫁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 “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于四,盛于五,终于上。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人所以为象则也。故阴阳有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方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阴阳不正,皆为失位,其应实而有之,皆失义。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介,必有悔吝。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丘系之曰: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在这两节内容中,“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是一句总的概况说明,是说《易》所运用的最根本的是天地之道,是根据天地之道对人事吉凶的探求并系之以卦爻辞。《易经》是通过卦象所代表的基本义即自然意义来表征社会意义,用来源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史实及变化事理,来表征说明社会人事、政治的变化和社会周而复始的往复更替变化,从而实现通过八卦符号体系来表征社会人事政治的变化,所以,《易经》内容的建立有两个环境来源,即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更替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周易》包含着社会历史环境,《左传·昭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韩宣子访问鲁国,在太史那里看见《易象》与《鲁春秋》,感叹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韩宣子通过看《周易》和《鲁春秋》知道了周公的伟大品格和周朝得天下的原因,可见《周易》中包含着周族获得政权的原因,也就是以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历程所包含的变化事理来表征《周易》的总体思想,文王对政权更替及天命吉凶的观念都已包含在了《周易》之中,也就是说《周易》的创立与文王的天命承传思想及天命吉凶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在联系,《周易》对变化思想的阐述首先是建立在卦象基础之上的,其次是借用卦爻辞作进一步的深入说明。又因为《周易》的主体思想和具体结构就是借助六十四卦来表征和建立的,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是《周易》总体思想意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或部分,每一卦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李光地《周易折中》曰:“卦之所以序者,必自有故,而孔子以义次之,就其所次,亦足以见天道之盈虚消长,人事之得失存亡,国家之兴衰理乱。”所以,借助《周易》的主体思想和具体结构的排布,通过确定卦象与卦名卦义之间的关系就能够解析出六十四卦卦象的基本义,这是探察卦象基本义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1、上篇

 

    首先通过《序卦》也就是六十四卦卦序确定乾坤二卦在社会周而复始的往复更替变化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才能确定乾坤二卦所代表的两种势力地位更替变化的具体进程。对于乾坤二卦的作用,《序卦》的解释只有一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其义为天地是万物产生的基础,没有天地也就不可能有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对乾坤二卦所代表的天地的具体作用不言自明。《系辞传》的解释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其义为,《易》对天地社会的表征首先是通过乾坤二卦定天地之位来确定的,也就说,《易》是用乾坤二卦来模拟、表征天地的构成,以“乾”代表天,以“坤”代表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于是在乾坤之后又有万物的产生和开始,即《序卦》所说:“《屯》者,物之始生也。”用乾坤二卦来代表天和地,“天”是高贵的,“地”是卑贱的,造成天尊地卑的原因是二者地位的差别所致。乾坤二卦不但地位不同,而且各自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乾卦所起的作用是主导、决定作用,坤卦所起的作用是辅助、顺从作用。《序卦》描述了《周易》周而复始往复更替变化的具体进程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经阶段及必然变化事理,变化不可能无缘由发生,它是由对立双方势力的变化和地位的相互转化来实现的,这就是乾坤二卦所代表的两种势力及地位。天地定位所确定的地位是不变的,但是对地位的占据却是可以更替变化的。《周易》以乾坤定位建立起天地和社会的基本构成,更是用来反映天地万物的构成,用以模拟、表征和探求的是天地之间恒久的变化之道。在天地的基本构成、地位和作用通过乾坤二卦的定位实现之后,乾坤二卦所代表的两种势力地位及作用不断发生往复更替变化,变化的过程是始于屯卦而终于既济、未济,反映的是天地和社会周而复始的往复更替变化。乾坤二卦在《周易》结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文言》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文言》所阐述的主要内容。

 

    乾坤定天地之位之后的第一卦是《屯卦》,所以《屯卦》的意义尤为重要。《屯卦》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动,卦象所代表的意义是水的震动,根据《周易》的总体思想及《屯卦》在总体结构中所承担的功能意义,则《屯卦》所代表的基本意义就是天地的开始和人类生存的开始,据此,屯卦的卦象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就是大雨不停地下造成了洪水滔天,这与从上古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人类开始的传说和记载相一致,《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之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息陵,浩浩滔天。”《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淮南子·齐俗篇》记载:“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归藏·开筮》载:“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在人类的记忆里,这成为唯一的关于人类开始的印记,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为深刻,大水冲走了一切,人类一切的开始就是从自然变化所决定的洪水冲走一切开始的。伏羲与女娲在洪水过后创造人类的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对天地秩序的建立和大禹治水刊定山川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就是他们的功绩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开始,这就是自然现象所代表的社会意义的建立。从这儿也能看出,伏羲时的洪水与大禹时的洪水代表了上古社会自然变化的两个较大的周期。卦名卦义是立足于卦象基础之上的,但更是以卦象所包含的属性、意义来表征变化,《屯卦》所包含的自然现象决定了《屯卦》的初始义是自然意义上的“开始”,但在《周易》中是用《屯卦》卦爻辞表征社会意义,说明的是社会意义上的“开始”,这一从自然意义到社会意义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卦名卦义在卦象的基础上最终服从于《周易》主体思想的表征而得以确立,所以《屯卦》的主旨在于代表“开始”而不是“难”,当然“开始”代表和包含着“艰难”,对于《屯卦》卦爻辞具体内容的解析在第八章第四部分。这一表征过程应有三次,第一次是《连山易》,第二次是《归藏易》,第三次是《周易》,《周易》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就是在卦象的基础上,伴随着三易主体思想的更替发展和表征各自变化思想的需要而逐步修正形成的。

 

    《屯卦》之后是《蒙卦》,《蒙卦》的卦象是上艮下坎,即上为山下为水,也就是山下有水,承接上卦屯卦所代表的开始之义,及屯卦卦象为大雨不停造成洪水滔天,则山下有水代表的就是洪水围困,人们退居山上,这也是大雨不停洪水滔天的必然结果,在这种局面下唯一的主题也即主要矛盾就是要寻求出路,所以,蒙卦山下有水卦象的基本义就是因受困而寻求出路,是用洪水围困的自然现象和上古人类的生存经历来表征寻求出路的主题,也可以说是破除蒙昧、启蒙、教育,这些意义都是寻求出路意义的延伸。蒙卦的卦象决定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面临的困境,这又决定了蒙卦的基本义是对出路的探寻,这又决定了蒙卦卦爻辞的基本内容是怎样寻求出路,这就是蒙卦卦爻辞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从其卦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来看,《蒙》卦辞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亨”代表了对这一卦所包含主旨的评价和说明,代表了“通”,即是困难局面有了出路,面对困难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寻求出路的阶段,这是好的,所以能够亨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所说“童蒙”是寻求出路于我,而不是我求于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初次问则告诉他,而如果再三地问则是不相信、不虔诚,那么就不告诉他,在其迫于困境、最需要出路的时候告诉他,则效果是最好的,这样才“利贞”利于贞正,利于寻求到出路,强调的还是出路的重要性,所以,这一卦的主旨就是寻求出路、破除蒙昧和困境。对于周文王来说,文王的出路决定着文王及周族的政治命运,文王的父亲季历为商王文丁所杀,即《竹书纪年》所说:“文丁杀季历。”文王又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这是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必然结局,文王对周族出路的寻求也是二者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周族并没有直接做出推翻商族的决定,商周二族的矛盾在帝乙时曾经得到缓和,出现联姻即“帝乙归妹”嫁妹于文王,这说明文王所做出的推翻商族的决心是直到文王据于羑里之时才彻底、最终做出的,即使在此之前矛盾已经出现,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直到此时文王才最终找到周族及自己的出路,这从文王出狱后大量消除异己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局面为武王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而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要推翻商族建立政权就要取得天下诸侯方国的支持,乾坤更替所主导的变化和“天命承传”即政权更替即将发生时,其趋势并非为天下诸侯所认识,这样就阻碍“天命承传”的发生,所以要寻求出路、启发蒙昧,让天下诸侯都认识到“天命承传”和文王成为“受命之君”的必然性,对文王及周族来说这是与商族政治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唯一出路,这就是卦辞里隐含着的找到出路并付诸实施的决心和必要性,意喻无论别人怎样劝说,都难以听信,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和最终下定决心,故“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所表达的是对出路的寻求为形势所迫,并非主动而是被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指寻求出路的决心要坚决、要坚定不移才能真正找到。本卦的主旨及卦辞的侧重点决定了爻辞是对本卦主旨及卦辞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对于蒙卦的爻辞,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因为爻辞是卦辞的具体分析和说明,结合卦辞主旨,“发蒙”之“发”是指开、破除之意,本爻辞是说,破除困境寻求出路,对于服刑之人才能真正认识到出路的重要性,服刑之人极度渴求脱去桎梏,他对寻求出路的重要性才会比平常人认识得更为深刻,但这时的局势往往已经是很危险了,其出路也是很渺茫的,所以,破除蒙昧寻求出路,因形式所逼迫或受到强、限制制才知道寻求出路是很危险的,即陷入困境才知道寻求出路是很危险的,即“以往吝”,本爻爻辞的这种含义正是对卦辞所强调的对寻求出路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说明。紧接下一爻辞为,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本爻辞承接上一爻,上一爻初六爻辞所说为对面临困境才知道寻求出路这种行为方式的否定和批评,那么紧接其后就要指出正确的态度或行为方式,从“纳妇”娶媳妇到子成家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短暂的行为,所以,本爻辞是说破除蒙昧寻求出路的正确态度和方式是要做好长久的打算。第三爻爻辞为,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金”,在先秦是指青铜,本爻辞是说,娶富贵之家用贵重青铜礼器作为陪嫁品的女子为妻,而夫即该男子竟然没有亲到,这样做没有利处,这句话的主旨是,在行为上,要正确地借助外力的支持,没有外力的支持,不能正确地采取有助于发展壮大的措施和行动,对于寻求出路没有什么利处,结合“帝乙归妹”,文王迎娶帝乙之妹的历史故事,这句话应是对用商周关系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帝乙归妹”的历史事件来说明一个重要的事理,这个事理就是文王迎娶帝乙之妹对商周二族关系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意义,一是改善了当时商周二族已经恶化的关系,二是重新取得了商族的信任,周族借助商族的支持和授予的征伐大权消除异己为推翻商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能够把文王所寻找的出路变为现实,所以,本爻辞包含着两重意义,一方面说的是要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另一方面说的是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应当采取的措施。六四:“困蒙,吝。”本爻辞是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困蒙”正是寻求出路破除蒙昧的反义,这也说明本卦的主旨就是寻求出路破除困境,所以,本爻辞是指,困于困难局面而找不到出路是危险的。六五:“童蒙,吉。”本爻辞是本卦主旨的说明,想要寻求出路是好的,只有积极地寻求出路才能找到出路。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本爻辞是说,对于破除困难局面寻求出路,不能像宼匪一样猛然行动,而要像防御宼匪一样转化形势促成条件时机的逐步成熟,这与其利用征伐大权消除异己所采取的方针是一致的,说明其中心在于要保证其所寻求的出路的实现,所以,在卦爻辞基本义也就是所说变化事理的后面,本爻辞所说就是文王推翻商族政治统治的基本方针,也就是在其找到最终出路后,如何改变二者的力量对比关系从而最终推翻商族政权的问题。本卦六爻爻辞以寻求出路破除困境为主旨,从各个方面做出的深入而系统完整的说明,是文王对其寻求出路的深刻总结和说明,是教人该如何去寻求自己的出路。因为《周易》中包含着周族获得天下的原因,其实质是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历史,也是商周二族力量对比关系改变的历史过程,这正是文王创作《周易》的社会环境和史实依据及变化事理的依据来源,卦爻辞的内容是运用历史史实来高度凝练形成的社会变化的事理,它来源于商周之际潜流暗涌、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

 

    《蒙卦》之后是《需卦》,《需卦》的卦象为上坎下乾,即天上有水,也可以说是水在天上,那么,天上之水为未降之雨水,则这一卦象来源于古时的祭祀求雨活动,祭祀求雨是上古至中古社会比较重大的公共活动,通常在久旱未雨之时进行,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祈求上天降下雨水,祭祀求雨活动的实质内容是对基本生存物质的祈求。此卦中用水在天上来表示雨水还在天上,说明雨一直未下,等待雨水降临也是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代表的是需耐心等待、寻求基本生存物质的过程,故九五爻辞说“需于酒食”,强调的还是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所以,本卦应包含两层意义,一层为基本义,即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最基本的需求,第二层意义为在基本义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引申义,即在最基础的方面等待条件、时机的具备和成熟。从与上卦《蒙卦》所包含主旨的承接意义上来看,《蒙卦》主旨为寻求出路、破除困境,在破除困境的出路寻找到之后,首先是对最基本的生存物质的需求,也是安心等待时机逐渐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最大的矛盾是对最基本的生存物质的需求,而不能奢求其它,故用祭祀求雨来说明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这种限制性的表述最终表征的是“等待”的实质意义,《彖传》的解释为:“需,须也。”“须”,其义也为等待,从与下一卦《讼卦》的承接关系上来看,“需”所代表的意义又是争讼的前提条件,故“需”又包含了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争夺、划分需求,而要达到进行资源争夺的力量对比关系,首先要有自身力量的增强,所以,《需卦》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本阶段的主题,就是等待自身势力逐渐增强的过程,所以,本卦卦象的基本义为等待。等待过程的本质,是对立双方势力对比关系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一方势力发展的过程和由量变到质变时机逐渐成熟的过程,对周文王来说,是等待天降恩泽的过程,对立双方的统一体是商周二族的政治对比关系,所以,商周二族政治对比关系发展的历史就是文王形成本卦卦爻辞所说变化事理的社会理论来源。商周二族的政治对比关系发展史,是从商周二族关系交恶开始,随着形势发展,其关系一度出现缓和以出现政治婚姻为标志,但是对立双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并最终走向激化,以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为标志,自文王出羑里,周族彻底走上了逐步取代商族的征途,首先是采取“阴行善”的策略,逐步消除异己,文王一直是“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左传·襄公四年》),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的中心,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武王推翻商族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的主旨就是使周族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归向的中心从而势力得以逐步发展壮大,结合卦辞内容:“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则卦辞就是对这一主旨的表达,卦辞的主要内容是,有德信并能光大就能亨通,这样是吉祥的,利于长远发展,卦辞所说简略语的主旨就是要有德信于天下诸侯方国并能发扬光大,使自己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的中心,从而能够发展壮大,实现长远发展,这就是本卦卦辞中没有体现出“等待”一义的原因,虽然没有体现出“等待”一义,但是却反映出了“等待”一义的本质内涵。从本卦的爻辞来看,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一方面指出了现状是“需于郊”即等待于郊野,另一方面指出了在这种现状下应采取的措施“利用恒”即利于恒心等待,在这种现状下坚持这种策略就能保证“无咎”即没有危害,初九所处的阶段和内容代表了商周政治关系交恶的开始,其主旨只能是恒心等待。《象传》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象传》所说“不犯难行也”就是指在商周政治关系交恶的开始,“需于郊”一方面受到商族的排斥,一方面等待于郊野不至于造成灾难发生,“未失常”就是指“利用恒无咎”这种策略方式的正确性,可见,《象传》所体察到的就是文王的主旨。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沙”郑玄注为“沚”,本爻辞是说,已经处于不利的环境,因得不到信任而致使谗言滋生容易遭受谴责,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恒心等待其结果最终是吉祥的,本爻辞是对初九爻辞所说不利局面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商周二族政治关系来说,局势越来越复杂,关系逐步恶化。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本爻辞所说是在前两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由“小有言”和不信任发展到了“致寇至”的阶段,当处于寸步难行的困难境地,就会遭受到外界的攻击,这是事物双方势利对比关系发生快速转化的过程,一方势利逐步缩小另一方势利就逐步增长是必然的变化过程,随着一方力量的衰弱、不可逆转和对立方逐渐占主导地位从而致使转化加速,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不移规律,如同落井下石,类似于俗话所说你越不行人家就越欺负你。六四:“需于血,出自穴。”本爻辞所说又是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血”,是指与生命休戚相关,以喻灾难之重,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转折时期,只有安然度过这一时期,才能得以生存,继而实现发展和壮大,所以,本爻辞是指有性命之危,需尽快脱离险境。对文王和商周二族的关系发展来说,商周二族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对周族来说,只有推翻商族的政治统治才能求得生存,对商族来说,只有消灭周族势力才能解除威胁,文王拘羑里是商周政治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丁杀季历”事件的重演,是商周政治合作关系的彻底结束和周族要彻底推翻商族政权的真正开始,因为只有推翻商族政权周族才能得以生存。商周关系交恶,必然导致文王和周族灾祸的降临,只有解脱此难才能生存、发展、壮大,这是商周政治合作关系的结束和对立关系的开始,文王出于自身和周族命运的思考,一方面认识到这是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出路只有推翻商政权,另一方面认识到要安然度过这一转折时期,即等待脱离性命之危。所以,此爻所说就是借用文王拘羑里的性命之危来说明矛盾发展对一方的必然结果,并且指出这是矛盾转化的重要时期,只有脱离矛盾发展所造成的灾难才能实现新的发展。九五:“需于酒食,贞吉。”本爻作为本卦主旨,“需于酒食”,是指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一方面说明在已经获得安全的情况下,其需求也已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说明要安心等待以积蓄发展势力。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入于穴”是指回到自己的势利范围,本爻所说已经属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新的条件下为实现其最终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是对本卦主旨的进一步说明,结合本卦主旨,是使周族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归向的中心从而势力得以逐步发展壮大,则本爻辞所说是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所采取的措施。以上六爻通过不同地理方位的变化说明《需卦》的本义是指等待,作为本卦主旨的体现,九五爻的基本义是对酒食的需求,《需卦》是用祭祀求雨来说明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这种限制性的表述最终说明的是“等待”的实质意义。史籍记载,文王出羑里之后,礼贤下士,招徕四方人才,有时前来投奔他的人多到从早晨到晚上都在接待,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也就是说,周文王是率领一批反商的诸侯和人民在做商臣,这就是对文王争取天下诸侯方国势力支持的说明,与这一措施相对的是利用其手中的征伐大权来讨伐忠于商纣王的诸侯国,这就进一步说明文王的基本思想和策略。文王对等待过程的开始是从商周二族关系交恶开始的,这种安排正符合文王在《蒙卦》中所说的要有长远打算的思想。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文王是通过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历史并经过高度凝练来说明社会人事、政治发展变化的事理。

 

    《需卦》之后是《讼卦》,其卦象为上乾下坎,即上为天下为水,也即天下之水,水在方位上由需卦的天上之水转变为讼卦的天下之水,也即代表了雨水降落,雨水降落之后最显著的运动状态是汇聚成流,那么,卦象天下之水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汇聚成流,细水汇聚成巨流是力量的汇聚和增强,力量增强之后必然要有所争,结合其卦名为讼,则其卦象为:天下之水,汇聚成流,细水汇聚成巨流必然要有所相争。文王“天命”吉凶观念的根本内涵为使周族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利归向的中心,从而推翻商族统治,实现“天命承传”即政权更替,建立起周族的统治政权,文王用此卦象来代表“讼”,正是文王主体思想的体现,这也正是本卦卦象的基本意义所在。从卦序上看,《需卦》“等待”的目的就是势力的增强和时机的成熟,有所等待其势力就有所发展和增强,这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就是《讼卦》所代表的意义,在其势力发展壮大之后就会有所争讼。从《需卦》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意义上来说,众多群体和个体都要满足对基本生存物质的需求,就会引发对社会资源的重新争夺和划分,其必然结局也为争讼的发生,所以,《讼卦》所代表的矛盾反映在上古社会的更替发展上,体现了随着各诸侯方国势力发展的不平衡出现后,会打破旧有的秩序,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争夺和划分,这就是导致部落方国联盟社会不断更替发展的历史根源,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就是这样依次登上历史舞台的。《讼卦》的卦辞为:“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卦辞内容就是本卦卦象基本意义的简要说明,有德信是人心所向、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中心的关键所在,在细水汇聚成巨流势力逐步增强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这容易引起对立方的注意,从而导致打击,势力成长的过程因为时刻保持警惕也许是吉祥的,但是最终这两种势力要发生对决,所以会有凶险发生,这种局势和阶段有利于大德之人的出现,也就是有德信之人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的中心,这种局势和阶段不利于暂时有大的发展,而只利于汇聚力量,致力于自我势力保存,等待时机。卦辞内容就是关于本发展阶段的主要要求、基本过程结果、注意问题及方向的说明。从爻辞上看,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周礼·大祝》云:“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祈福祥,求永贞。”郑注:“永,长也。贞,正也。求多福,历年得正命也。”其内容为,不让所争讼之事发展形成或不要对所争讼之事固执不放,虽然遭受小的指责、埋怨,但最终是吉祥的,因为仅仅是小的指责,并没有发展成为争端,不至于引来祸端。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其意义为,所争讼之事不可避免地形成,逃归其有三百户的城邑作为立足的根基也不至于灾祸发生,这应是从对“文丁杀季历”和“文王出羑里”两次事件中总结出的结论,当然只是对相通历史条件和事理的总结说明,也是在这种灾祸发生时所应采取的办法,那就是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逃回到自己的领地,即使只有三百户也能作为立足和发展的根基。六三:“食旧德,贞历,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六三爻辞承接上爻,强调在逃回其领地后,只遵从原有的德行不会有大的发展,而要发扬其大德,施恩泽于天下,只遵从原有德行的做法是危险的,但最终是吉祥的,如果从于“王事”,为王家服务,没有大的成就和功业,因为这样做只是消除了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埋怨,致力于尽职尽责,却不能有对自己的突破和大的发展。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九四爻辞是说,所争讼之事不可避免地发生,如果是再次发生那就是“天命承传”天命即将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形下顺从于“天命”变化是吉祥的,而且还能够成为“天命”的承受者。本爻辞所说体现了文王对文丁杀季历和自己被囚于羑里两次事件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和周族最终出路的深刻认识。九五:“讼元吉。”本爻辞作为本卦主旨的体现,其态度是认为争讼大吉,其潜在意义是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那就不如发生,争讼的发生利于对立双方角色和地位的转换,利于天命承传步伐的加速。上九:“或赐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本爻辞作为九五爻辞的补充说明,即使没有讼事发生,得到了象征极高身份和地位的鞶带作为赏赐,但是一天之内被剥夺三次,已经得不到信任和尊敬。本爻与九五爻辞的对比,说明不可避免之“讼”还不如发生,因为得不到信任,即使给予赏赐,一天之内也会被剥夺三次,这种思想认识与本卦主旨是一致的,这说明文王已经认清了形势并下定了推翻商族政权的决心,这与《史记》所载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说法是相符合的,讼卦集中体现了文王对商周二族矛盾和政治命运的深刻认识,并以之作为变化事理的素材来说明“讼”这一阶段所包含的不同层次的变化事理。

 

    《讼卦》之后是《师卦》,有所相争,矛盾陷入不可调和的阶段,必然有武力征伐的出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简41载:“湯於是乎徴九州之師,以被四海之內,於是乎天下之兵大起。”师卦的卦象是上坤下坎,即地中有水、水藏于地中。对于卦象的具体含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一个方面是卦辞内容的基本含义,一个方面是在卦序结构上所承担的基本含义,另一个是文王在这一方面的根本思想内涵。《师卦》卦辞为:“贞丈人吉,无咎。”《师卦》的主体内容是指行军打仗,对文王和周族来说,姜尚姜子牙是周族委以重任的军队主帅和军事核心人物。《史记·齐太公》记载:“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之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可见,文王得姜尚并“立为师”满足的是周族和文王对“霸王之辅”的渴求,那么,《师卦》卦辞所说“贞丈人吉,无咎”的主要内涵是指得到重要的辅助、辅佐,大吉没有害处。在卦序结构上,《师卦》继《讼卦》之后,承《比卦》之前,在意义上,要有所“争”,必然要依靠军队的支持,要得到军队支持必然要紧密团结其所依靠的支持力量,得到众多势力的归辅,这就是《讼卦》、《师卦》、《比卦》三卦所蕴含的必然变化事理,所以,从卦序结构上看,卦辞内容的主要内涵与得到辅助的意义相同。从文王天命吉凶观念的根本内涵来看,文王推翻商族政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的中心,得到天下诸侯、方国的支持,从而推翻商族统治,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东观兵于孟津”,见不约而同来参加的才有八百诸侯,就返兵而回(《史记·周本纪》),这就充分证明了武王所等待的时机就是文王所需要的得到天下众多诸侯、方国的势力支持,只有这一时机充分成熟才能发动推翻商族统治的政权,结合以上三个方面对卦辞内容的确定,可以看出卦象强调的是辅助、支持力量的来源,据此就可确定卦象的基本含义,《师卦》地中有水、水在地中的卦象就是指力量支持源源不断的巨大源泉蕴藏于地中,代表了文王行正义之师的力量源泉蕴含于天下众多诸侯方国之间。在《周易》以天地定位所表征的社会结构中,“天”代表了社会的主导力量王权,即统治集团的政权及统治地位,“地”代表了起辅助作用的天下众多的诸侯方国及万民,当天下众多的诸侯方国及万民汇聚成巨流即形成水的属性,就成为推翻统治政权的主导力量,社会的更替就是由这种根本力量来推动的,“天命承传”也是由这种力量来不断促成的,原先处于“天”的地位、起到“天”的主导作用的族团如夏族、商族被推翻以后,就又恢复到了其诸侯方国的地位,继续起到顺从、辅助作用,而得到天下众多诸侯方国势力支持的势力较强大的族团就成为新的“天命”承受者,建立起新的王权即统治政权,这就是三皇五帝至三代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天命承传”的基本内涵,所以,在《周易》中“地”代表的就是起顺从、辅助作用的诸侯方国,文王以水藏于地中的卦象来代表《师卦》,说明两点,一是文王及周族要完成推翻商族统治建立起周族政权的大业,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二是文王及周族所依靠的强大的军事支持力量来源于天下众多的诸侯方国之中,只有获得天下众多诸侯方国的势力支持才能最终完成“天命承传”。在文王用水藏于地中的卦象来代表《师卦》、命名《师卦》的基础上,用六爻爻辞来阐述军事作战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如,初六:“师出以律,否藏凶。”强调军队作战必须要有纪律,否则没有纪律就不能有效地调动指挥,必然导致凶险发生,这已经成为常识。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赐命。”结合《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赐命’怀万邦也。”九二爻辞是指,师出有名,代表正义之师,肩负使命,此师负有神圣的使命,就能得到君王和众多诸侯方国的支持。六三:“师或舆尸,凶。”军队用车运载尸体是作战失利和凶险的表现、征兆。六四:“师左次,无咎。”在失利的情况下对军队作战及时做出调整,不违反作战的常道和规律,找准位置获得各种有利条件就能趋利避害,没有危险。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率师,弟子舆尸,贞凶。”“田有禽”代表的是目标明确,只适合或只需要执行命令即“利执言”,就可以“无咎”没有害处。军队作战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执行命令,令行禁止则无咎,如果用人不当影响军队的执行能力,就会贻误战机,导致凶险发生。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指军队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使命,或大君享有了“天命”,有功之人得到封赏,建邦立国承受家业,小人不得利用。上六爻辞代表了新秩序的建立,说明师卦所代表的“师”所肩负的重大职责,也代表了实现目的所通过的重要途径。

 

    《师卦》之后是《比卦》,《比卦》的卦象为上坎下坤,即地上有水,对于《比卦》卦象的基本意义及来源,要结合《师卦》卦象的具体含义,通过上节分析,《师卦》卦象地中有水、水在地中的卦象主要强调的就是指力量支持源源不断的巨大源泉蕴藏于地中,主要侧重点在于来源,代表了文王行正义之师的力量源泉蕴含于天下众多诸侯方国之间,紧随《师卦》之后,《比卦》卦象发生变化,位置对换,水由《师卦》的地中、地下上升到《比卦》的地上,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由只知道来源到最终将其发掘出来的过程,所以,在意义的承接上也就是在卦序所代表的意义上,《比卦》继《师卦》之后首先代表了一种措施,代表了要取得天下诸侯方国势力支持的措施,这种措施就是“比”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这种具体内容和意义又包含在卦象水与地的属性关系上,水在地上,水归附于地,水与地相比附,也就是紧密地团结“地”所代表的诸侯方国,这就是《比卦》名字的产生及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在《讼卦》所代表的有所争讼的意义之后,是《师卦》的意义建立,“师”代表了争讼的必然结果是要发展为军事征战,这已经成为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改变政治对比关系的必然途径和策略,在认识到这一必然途径和策略后,就要以此为中心全方位地团结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得到天下诸侯方国势力的归顺和辅助,达到成为天下诸侯方国势力归向的中心这一目的,从而改变商周二族的势力对比关系,为最终推翻商族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卦》所代表的意义就是实现这一策略的根本措施。可见,《周易》是以商周二族政治关系发展的基本过程为主体,总结出事物必然的发展过程,并用这一过程来表征以天地为代表的对立双方地位及所承担作用的相互转变,也就是说,《周易》所构建的基本结构是天地定位,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系辞传》),以乾代表“天”,以坤代表“地”,“天”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其所承担的主导作用,“地”代表的是卑微在下的地位及所承担的顺从、辅助作用,这二者的地位及所承担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从《屯卦》所代表的开始直到《既济》、《未济》二卦,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又到重新开始的变化过程,《周易》的这一结构和变化过程,体现的正是《周易》的核心变化思想。

 

《比卦》之后是《小畜卦》,卦象为上巽下乾,对卦象的基本义,卦辞说:“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对本卦主旨的说明,所以“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就是《小畜卦》所代表的卦象,“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所说是云堆积在天上,从西方涌来,但是雨还未下,所以,《小畜卦》的卦象就是《象传》所说的“风行天上”。《小畜卦》仅从卦象上就体现出是对《需卦》卦象所代表的“水在天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由“水在天上”不知何时要下发展到了“密云不雨”阶段,已经进入到了形成密云但是还没有下雨的阶段,说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形势即“密云”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形成降雨的程度,说明还需要进一步的蓄积力量,这就说明《小畜卦》所代表的基本意义是势力小有发展,这也正是《比卦》紧密团结诸侯方国从而使自我势力小有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势力仅是小有发展,在势力对比关系中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要保持谨慎小心,这就是《履卦》。《履卦》的卦象为上乾下兑即天下有泽,卦辞内容说:“履虎尾,不咥人。亨。”卦辞内容是说履虎尾而不被咬,说明天下有泽卦象的基本义是要保持谨慎小心的行为方式。因为始终保持谨慎小心,就会在小有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前提条件就是“沟通天地”,《泰卦》卦辞曰:“小往大来,吉。亨。”“小往大来”就是对这种变化趋势的说明,形式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泰卦》卦辞是对这种变化趋势的说明,爻辞是对所需条件的深入分析,初九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是对志向相通的说明,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是对变化和相互转化普遍存在的说明,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转化的,这一变化事理在这儿用以说明“小往大来”变化趋势的可能性。六五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是本卦的主旨,“帝乙归妹”体现的是商周二族关系的沟通和转化,是商族有求于周族,是商族在面临东方的人方等国反叛而改善同西方周族关系以解除腹背受敌局面所采取的和亲措施,商族所处是“天”的地位,周族所处是“地”的地位,用商周联姻来解释、说明天地的沟通,这也是上坤下乾的卦象被用以代表泰卦又用来代表沟通意义的原因。在卦象上,上坤下乾,坤所代表的“地”上升到“天”的位置上,这是一种上升的趋势,在《周易》以乾坤定天地之位的体系中,乾坤二者的对立和相互转化是根本的变化,坤所代表的“地”要通过不断的变化逐步取代乾所代表的“天”,从而实现地位和所承担的作用的转化,天地本是可以相通的,诸侯方国也可以成为“天命”的承受者,这就是“天命承传”的根本内涵所说的“天命”在不同族团中不断更替的变化过程,由所处的“地”的地位上升到“天”的地位代表的是上升和前进的趋势及变化过程,这一趋势及变化过程出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天地上下沟通,获得天下诸侯方国及万民的归附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地成为“天命”的承受者,沟通天地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承受天命的重要条件,相反,则是下降、倒退的趋势和变化过程,这是闭塞不通所导致的结果,丧失、阻断了天下诸侯方国的归附和支持,这就是《否卦》,《否卦》卦象为上乾下坤,体现的是天地不通的含义,否卦卦辞曰:“否之匪人,不君子贞,大往小来。”正是说这种变化趋势是匪人得势的时候,不利于君子的发展,是一种下降和倒退趋势及变化过程,这就是《泰》、《否》二卦卦象和卦辞的基本义。天与地闭塞不通意味着处于“天”位的王权丧失天下诸侯方国的支持,则“天命承传”即将发生,即政权要发生更替,无论是对丧失“天命”者还是对“天命”承受者,都需要获得天下诸侯方国的支持,所以,在《否卦》之后要表达的意义就是以上两点:一是“天命承传”即将发生,二是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即是要广泛团结天下诸侯方国,获得天下诸侯方国的势力支持。承载以上两点意义的就是《同人卦》,《同人卦》用上乾下离即火在天下的卦象来表征“天命承传”即将发生,因为离火为太阳的象征,也就是神灵的象征,代表着神权,神灵和神权降在“天”位之下,指“天命承传”即将发生,也就是政权更替即将发生,《同人卦》在用卦象表明事态发展的阶段后,又用卦爻辞来阐述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这就是《同人卦》卦名、卦义的建立。《同人卦》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君子贞。”卦辞内容是说,对外要广泛团结天下诸侯方国,这样才能亨通,利于有大的发展,这样的时机利于“君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彖传》的解释是“'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乾行”代表了一种新的“承受天命”的势力已经开始形成,其形成的过程就是广泛团结天下诸侯方国,这是促成“天命承传”发生的内因和主要矛盾,也代表了“天命承传”即将发生时所应采取的措施。紧随“天命承传”即将发生之后是一方即将丧失“天命”,而另一方即将拥有“天命”,这就是《大有卦》,紧承《同人卦》之后,在卦象上,用《同人卦》的离火在“天”位之下而转变为《大有卦》的离火在“天”位之上,用位置的更替变化来代表的是继“天命承传”即将发生之后的拥有“天命”,这就是《大有卦》卦名、卦义的建立,大有而能拥有天下即拥有“天命”。卦辞曰:“元亨。”即是有极大的亨通,代表了拥有“天命”,即将承受“天命”。六五爻辞与上六爻辞最能说明本卦主旨,六五爻辞曰:“厥孚交如威如,吉。”有德有威是身处大位的象征,已经具备了承受天命的条件,已经成为天下诸侯势力归向的中心,既有德信于天下,又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的威势,这正是文王所求。文王即西伯行德政,“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断虞、芮之讼,诸侯皆曰:“西伯盖受命之君。”崇侯虎向殷纣王说文王坏话:“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史记·周本纪》)也就是说,文王通过推行德政,已经取得了天下诸侯方国的信任和支持,即将承受“天命”。上九爻辞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本爻辞是说,具备了承受“天命”的条件,自然会得到“天”的祐助,意指能够承受“天命”。

 

    《大有卦》之后是《谦卦》,这二卦的承继关系体现的是,在条件成熟能够承受“天命”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谦”,所用卦象为地中有山,即山在地中,卦象的基本义为山藏于地中,代表了谦逊和隐藏两重意义。文王逃回属地之后,始终坚持谦逊之德,利用手中的征伐大权,逐步吞并了诸多忠心于商纣的诸侯国,而没有引起商纣王的注意,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的局面,为武王伐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谦”除了有谦逊之意外,还代表了隐藏真实想法和意图的意思。《谦卦》卦辞曰:“亨。君子有终。”意思是说,保持谦逊之德,就能亨通,就能有好的结果。作为相对立的两卦,后卦是前卦发展的结果或对立面,如果《谦卦》山藏于地中的卦象代表的是谦逊和隐藏,那么,《豫卦》上震下坤即雷出地奋的卦象代表的自然现象是闷雷从地中冒出,其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使想法、目的实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之“豫”所包含的谋划、打算的意义与此正同。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乾卦第一“乾变豫”节中说:“禹凿龙门,通利水源。东注沧海,民得安存。”对于“禹凿龙门”的历史故事,《淮南子·要略篇》云:“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鑥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歧,凿江而通九路,僻五湖而定东海。”《焦氏易林》借用大禹治水成功的历史故事对“豫”的解释也是使想法、目的实现,通过借鉴《焦氏易林》对《豫卦》的解释,可以看出,《豫卦》的主旨就是指使想法、目的实现。《彖传》的解释为:“《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其意义也与使想法、目的实现的意义相同。爻辞就是以此为中心进行阐述,初六:“鸣豫,凶。”本爻是说,过早地张扬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凶,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带来灾祸。《系辞传》载:“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是指明确地看到事物的征兆,也指想法、目的或思想的明确,“不终日”指见机而作迅速采取行动,不等一天过去,“贞吉”是指“介于石,不终日”明确地看到就迅速行动的做法利于保证事情的成功。六三:“盱豫,悔,迟有悔。”因为“盱”只是等待观望而延误时机,造成迟悔,想法和目的不能实现。“迟有悔”是对“盱豫,悔”的解释说明,与文王卦爻辞表述事理的方式有别,且前句已经包含了这一事理,所以,后半句“迟有悔”应是周公所作的补充、修正。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阖簪。”“由”,是指顺从、听从,“由豫”指坚持主见,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目的才能取得极大的成就,《象传》解释为:“'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也是指志向得以施行、实现。结合对“由豫大有得”意义的解释,“勿疑朋阖簪”是对前句的解释,“簪”帛书作“谗”,指不要迷惑于朋友们的众多意见,这句话还是对前句“由豫”坚持己见的补充说明,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由豫”的说明,本爻的主旨就是“由豫大有得”,所以,“勿疑朋阖簪”也是周公在文王卦爻辞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补充。六五:“贞疾,恒不死。”关于本爻的解释有诸多,但是,对这句话的注解应从本卦的主旨出发,尤其本爻辞又是本卦主旨的说明,从本卦的主旨出发,围绕的中心是使想法得以实现,就要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想法、目的得以实现,从这一角度出发,“贞”是指求问、寻找,“疾”是指疾病在这儿代指问题、不足之处,“死”代指杜绝,六五爻辞是说,尽最大限度地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不可预见的问题的出现致使想法、目的或谋划不能实现,但问题总会超出人的意想不可避免地出现,强调的是要充分地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周密布局,从而保证想法和目的得以实现。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按照卦爻辞组织的原则及发展变化的思想,本爻辞是说,更为长远、深入地考虑在想法、目的实现之后又可能会出现的新的变化,这样就会无咎,不会产生害处。

                     (以上内容节选自《三易源流考》。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