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新诗鉴赏(12)西棣?重庆子衣?叶庆瑞?雷抒雁?席慕蓉

 昵称4171236 2011-11-05

汉语新诗鉴赏之十二

西棣/重庆子衣/叶庆瑞/雷抒雁/席慕蓉

 

 

西棣,青年诗人。现居兰州。高校教师。20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著有诗集《西棣剃刀》等。

 

河流

 

早晨抑或是夜晚

一只大陆深处的杯子

瓦解了

 

血液无法重新回到葡萄一样的肉中

那一定是我打碎自己的一刻

你听,贫贱的血多么欢乐

 

是谁用一沓钱买下大陆深处的血

噢,喝吧

唯有血滋养的内心

才会比天空还阴沉

 

落日啊,落日

淌着鲜血的身子依偎在亚洲的山岗上

你有着说不出的耻辱

 

[赏析]

西棣的诗向来以冷峻、清醒、深沉的底色为背景,以语象的尖新、凌厉,意蕴诡奇而著称。本诗意象间跳跃幅度很大,但有一个核心语象贯穿全诗,那就是各种各样的“血”。西棣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以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深刻的思辨,向现实和历史提出了质询,一系列情感负荷沉重的隐语,深刻地揭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生存状况、现实命运,那些处处受挤压、受打击、被奴役的灵魂只能以血的形式发出脆弱的呼喊,以期唤回自身的价值尊严和社会良知。读这首诗,我们时时有着被钝器击中的疼痛。

诗歌一开始就以生命存在的瞬间体验,紧张、集中地展示了“一只大陆深处的杯子”,但这只杯子是被瓦解的。在这只杯子碎裂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我们听到了不同存在形式的血。血,多么贫贱,“用一沓钱就可以买下”;血,多么无奈,“它无法回到葡萄一样鲜活的肉中”,在现实胁迫下被蹂躏、被扭曲的“血”不得不与灵魂分离:血,又是多么悲凉,比落日和天空还阴沉,这样的血当然也是耻辱和麻木的。然而,这悲哀的血,绝望的血,却浸润着我们的骨子,把希望残留在我们的内心。它无处不在,“依偎在亚洲的山岗”,“跪在肮脏的河流上”。“依偎”和“跪”,这两个词用的妙,展示了弱势群体在整个时代面前的无告和悲哀。大陆与杯子,流淌的鲜血和它浸渍的山岗、河流,这种大与小,强于弱,重与轻,形成尖锐对比和强烈反差,更增加了诗歌的沉重感、悲剧感,造成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然而,破裂的杯子这一语象还不够!为了命名孤绝的生存状态,西棣在诗中压合了一个更加沉重、直觉穿透力更强的语象——在漆黑的肉身中挣扎的“犁”,格外强烈地震悚了我们的心。挣扎的犁,显然喻指人类的价值和信仰。“漆黑”一词,值得注意,一方面道尽了窒息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否定和反抗。《河流》一诗的大量隐语,释放出巨大的心理暗示能量,它们所激发的无尽联想和召唤,远远超出了事象本身有限的内涵。 (千澜)

 

 

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生于七十年代初。重庆江津人。《大别山诗刊》创办者之一。诗作散发于各大报刊。

 

坐在父亲对面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此诗发表于〈界限,网络诗歌运动十年精选〉)

 

[赏析]

重庆子衣除了不断关注和挖掘女性自身经验和想象的同时,不断将敏锐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家族的命运履历上。原型甚至是弗洛伊德思想体系参照下的“俄尔浦斯”和“那喀索斯”形象曾在中国的先锋文学中得到了互文性的呈现和阐释,而更具诗学和历史意义的普泛层面的家族叙事则在重庆子衣的女性诗歌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体现。

在很长时期内中国女性诗人的家族叙写更多是传统意义上的,这些传统的家族形象成为诗人们追踪、描述和认同的主体。在对待家族和亲人的态度上作为“70后”的重庆子衣是持有尊敬、怀念、赞颂之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一代人传统的家族印象和一代人特有的集体记忆。而作为一个女性诗人,诗歌文本中的“父亲”形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敏感的形象。在伊格尔顿看来“父亲”是政治统治与国家权力的化身,而在重庆子衣这里“父亲”还没有被提升或夸大到政治甚至国家的象征体系上,而是更为真切的与个体的生存体验甚至现实世界直接关联:“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 一座山对面—— //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坐在父亲对面》)。

重庆子衣更多是在乡土化的背景中呈现了沉重而不乏温情的家族叙事。在家族记忆和日常细节的缱绻抒写中,重庆子衣关于家族的诗歌呈现出真切的父亲生活史和情感履历以及其间诗人的反思、自责、痛苦、难以言说的深厚情感和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喟叹。这些诗歌带有强烈的挽歌性质,更带有与诗人的经验和想象力密不可分的阵痛与流连。 (霍俊明)

 

 

叶庆瑞(1942-)江苏南京人。一级作家。著有诗集《人生第五季》、《都市冷风景》等多种。

 

清 明

——为亡母上坟小记

 

关你在黄泉

自此  泉声滴冷

我的四十六年

 

跪在坟前

寻找阴阳间的缝隙

墓碑  沉沉

是拨不动的

门栓

 

霏霏清明雨

一半飘入小杜诗里

一半贮在我眼潭

洒湿坟土的泪

一年少似一年

而纸灰如雪

今年厚似昨年

 

半头的白发苍苍

长不过

坟头野草青青

 

杜宇不懂

声声催得心痛

归去不得哟

上坟小径

是母亲尚未剪断的

脐带

 

(选自叶庆瑞诗集《人生第五季》)

 

[赏析]

诗人叶庆瑞三岁丧母,这首“为亡母上坟小记”,写于他年近半百的中年。

诗题《清明》,既交代了上坟的时间,也强调了“清明”这个中国人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从客观上讲,有利于将个人题材“最大化”,触动和引发更多读者的共同记忆,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全诗的氛围是悲凉的,但诗人并不“滥情”,而是寓情于景,以实带虚,且落点非常准确,一开篇就直入主旨,将一对“天人相隔”的母子形象,鲜明地刻画在读者眼前:一边是“关你在黄泉/自此  泉声滴冷/我的四十六年”;一边是“跪在坟前”的“我”至今仍在执拗地“寻找阴阳间的缝隙”,然而,“墓碑  沉沉/是拨不动的门栓”,诗人巧妙地将“墓碑”这生死大限最鲜明的标志物,当成了他和亡母之间的最大阻隔和最后联系,并通过一个沉重的“拨”字,将其思母、哭母、寻母、诉母之心强烈地表现出来。接下去,写清明雨、坟前泪,写纸灰、白发与野草。世上没有比幼年失怙更深重的伤情了,因此当杜鹃声啼“不如归去”,被声声“催痛”的心在回答:“归去不得哟/上坟小径/是母亲尚未被剪断的脐带。”诗人的笔触一刻也没有离开他所要表达的“意境”与“心象”。

感人至深的“怀母情结”是在极富个性的细节刻划中完成的:从“泉声”、“门栓”到“脐带”,无不如此。“小杜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杜牧名诗)和“杜宇化鹃”典故的运用所带来的沧桑感,在更深广的背景上凸现出充溢在诗人心头的人子之情与人性之美。古今写清明的诗很多,悼亡母的文字也不少,叶诗独辟蹊径,相信读者会记住他笔下的这条情深意也深的“上坟小径”。  (叶彤)

 

 

抒雁(1942-),陕西泾阳县人。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小草在歌唱》、《云雀》、《父母之河》等。

 

掌上的心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放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一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应该怎么说呢

该怎样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选自《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

 

[赏析]

雷抒雁的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小草在歌唱》标示了他的主体诗风,关心政治、与时代同步调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同时,他又对一些清新俊逸的哲理小诗情有独钟。这类诗大多用语简洁明晰,感情细腻丰富,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如《掌上的心》。

这首诗达到了物象美和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人共鸣,启人心智。一方面每个人都渴求真、善、美,另一方面“掌上的心”易被恶鸟啄破,所以人们把心用冷漠和疏远的甲胄武装、用戒备和敌意的城郭围困起来。正因如此,诗人敢于坦露自己的胸怀,渴望心与心的彼此开放与交流,哪怕世间偏有专以啄食人心而自肥的恶鸟,哪怕诗人敏感的心已经感觉到它的尖喙的寒光,也会在所不顾地把心交给对方。诗中期待着“掌上的心”的真情极具感染力:这一份美好情感的载体正是一对鲜活的意象——“红红的草莓”、“厚厚的绿叶”。草莓甜美多汁,有清新纯正的天然本色;叶不但绿而且是“厚厚”的,倍显温馨。鲜艳明丽的对比色调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传达着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与礼赞。

诗的前六句充满爱意与宁静,透露着阴柔之美,下面六句则立意陡转,顿生悲苦惆怅。两节诗的前三句基本相同,但诗意迥然,鲜明的反差凸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如果”两字中潜藏着否定和疑虑,但诗人仍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以两个问句收束全诗,让读者对现实作更深的思索,也在郁结的氛围中体悟着诗人那颗坦诚的心。言简意丰,值得回味。  (青竹)

 

 

席慕蓉(1943-)女,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出生于四川。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多种。

 

结绳纪事

 

——有些心情,一如那远古的初民。

 

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系起

这样  就可以

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

反复触摸  回溯

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

 

落日之前,才忽然发现

我与初民之间的相同

清晨时为你打上的那一个结

到此刻  仍然

温柔地横梗在

因为生活而逐渐粗糙了的心中

 

(选自《台湾诗季刊》第4期)

 

[赏析]

席慕蓉是当今文坛一个发光的名字。她的诗和散文都畅销一时。她的作品这么受人喜爱,表示有肯定她、接受她。诗人作家能被人接受、喜爱,应该不是一件坏事。

《结绳纪事》仍然是她一贯风格的情感剖析。诗未开始,在引句里面,我们就找到诗的端倪了。通篇所写的《绳结》不过都是一些不同心情的象微。旧的在独处时回味,新的温柔地在心中横梗。她的诗铺排酝酿得缠绵动人,多感的年轻人最易为她的诗所打动。  (向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