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词人列传】—洪皓

 五象之鹰 2011-11-06
 
洪皓(附洪迈)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不屈,被拘留十五年始放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忤秦桧,谪濠州团练副使,寻谪英州、徙袁州。有《鄱阳集》,后人为之辑出词集《鄱阳词》。
  
  【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 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 隔山水,应销落, 赴槊谁!
  
  空凭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花须异日, 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梅花之为物,在中国文化里有许多相关典故,也由此形成多重象征含义,比如南朝刘宋时名士陆凯思念在北方的友人范晔,折下一枝梅花寄给他,并作诗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此之后,梅花在原本欺霜傲雪、坚贞不屈的风骨之外,又成为春的使者、家的象征。洪皓这首又题为《忆江梅》的词中,盼望“使南来, 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却又担心遥隔万水千山,纵使真有家乡的春信捎至,也当零落狼藉,正如唐代柳宗元的《早梅》诗所云:“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整首词虽有期冀,调子却是低沉哀伤的,是羁臣的愁歌。
  
  了解作品的意蕴,要从背景说起,洪皓的经历,堪比汉朝留胡十九年不辱汉节的苏武。他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通问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两国尚处于敌对状态,这一趟出使凶多吉少,在受命前就可以逆料到了。果然他这一去就被扣押,拘留了整整十五年,宋金和议达成,才获得与高宗生母韦太后及徽宗灵柩一起还朝。《江梅引》之词,就作于金与南宋达成和议的那一年,洪皓听说宋方有使者将至,思念家乡,不胜伤怀。就在这一年,从南到北、由宋至金都传唱着一首《江梅引》词,其中有“念此情,家万里”的句子,不知为何人所作。羁留在燕山的洪皓听到这支歌,感触良深,怆然说道:“这首词象是为我而作的啊!”于是用该词的韵,和作了四阕《江城梅花引》,这首“天涯除馆忆江梅”是第一首,每首取首句之末又分别起名,依次为《忆江梅》、《访寒梅》、《怜落梅》、《雪欺梅》。
  
  时人称南北传唱的“念此情,家万里”的词“不知为何人所作”,其实作者是北宋的王观,原词如下: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王观是北宋前期的人,当时国家一统,纵使远离家乡的词人有羁愁旅恨,却也远不及洪皓这个时代由于南北分隔造成的无数人间悲剧。王观所在的地方“年年江上见寒梅”,写的是实物,而洪皓被拘留的燕京“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写的乃是自己想象的虚景,他在第四首又题为《雪欺梅》的词中写道:“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他辞别帝阙奉使往北的时候,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多半要一去不返,领命后回家告辞,抱住母亲且拜且泣,恸不自已,家中的儿子最大的才十三岁,年幼者皆在襁褓之中,合家悲哭之声,连门外过路人听见都生出不忍之情。词中说:“对东风,和泪吹。”临风所洒,依旧是十多年前那一掬生离死别的恸泪。他在另一首思乡的《临江仙》词中说:“冷落天涯今一纪,谁怜万里无家。……何时还使节,踏雪看梅花?”梅花在他心中,已经成为家的象征。
  
  
  洪皓生前忠而被谤,远徙贬死,固然是人生的悲剧,但死后他的子孙不能绍先辈之风,以至堕其家声,招人嘲骂,却又似乎是一种反讽。在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都城临安流传一首太学生所作的《南乡子》词: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
  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词中的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野处,是洪皓第三个儿子,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绍兴三十二年金主完颜雍即位,宋高宗拟遣使赴金庆贺,洪迈自告奋勇的请使往行。这次宋方想改变自和议以来南宋对金朝的屈辱礼节,所以洪迈在给金主所上的国书中自称“臣”而不称“陪臣”,也就是将南宋与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称“陪臣”则是视金为天子,而南宋被降级到诸侯的地位),但到了金都之后,金方说这份国书“不如式”,让他还是改称“陪臣”,继续维持南宋对金的屈辱之礼。洪迈一开始坚决不肯接受,于是金方封锁了使馆,断绝饮食供给,宋方的使臣从早到晚,连一口水也喝不到,洪迈等人只得屈服,更改了表章进呈。这一次想改变礼制不成,反而加深了南宋受到的屈辱,所以当洪迈一回朝,即被人以“辱命”之罪,弹劾论罢。洪迈平时患有偏头风,头颅常常不自觉的微微摆动,时人由此作诗讽刺他说:“一日之饥耐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这首词显然也是从诗中脱化出来,洪迈在应该摇头说“不”的场合,却没有坚持摇头说“不”的胆气,宜乎被人嘲笑成“村牛”了。
  
  《鹤林玉露》中说洪迈之所以屈服于金人淫威之下,父亲的遭遇带来的影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金方封锁馆驿断绝供给之后,又派出馆伴使来做心理攻关,称自己曾经跟洪迈父亲洪皓学习四书五经,假装同情的谈论洪皓当年在北方所受的折磨,告诉洪迈:“别再固执了,再这样下去可能就跟令尊的遭遇一样,难道你不想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吗?”洪迈等人听后十分害怕,不想象父亲一样遭到拘留,不得已屈服。洪皓被羁留十五年的经历固然让人思之生惧,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很难禁受如此严峻的考验,而他归国后贬谪而死的命运,却更令他的儿子胆寒心冷,失去了坚持立场的勇气,从某方面来说,南宋朝廷辜负洪皓,何尝不是洪迈这一次出使有辱国体的过错根源?但是在太学生的词作里,却连曾经坚贞不屈备尝艰苦的洪皓也一并嘲笑了:“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这样的刻薄,未免太不公道。
  
  其实世上不公道的事处处皆有,洪迈屈膝辱国而获得个人平安归还,日后想起来,不知是否也有羞愧之意?但他的父亲坚贞不屈,付出的是十五年拘禁的代价,回国后又遭冷遇贬谪,他自己虽然因为有辱国体受到弹劾罢官的处分,宦路却比父亲要平稳得多,在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进焕章阁学士,做的都是清要之职,最后以端明殿学士致仕,虽然没有十分飞黄腾达,却也并不失意。比较父子俩的遭遇,也许真让人产生疑惑:莫非这世上,只有全为自己打算才是走得通的?
  
  不过人生总是有得必有失,洪迈以屈膝的代价获得了人生幸福,时人也因为他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而将他始终钉在嘲弄的话靶上。在宋人笔记小说的故事里,洪迈总是一个喜欢大言不惭最终却总要出丑的可笑角色。他自负博学多识,曾向宋孝宗夸口说自己记得五千首唐诗,孝宗要他搜罗编集,他回去搜集了整整一年,才得到五千首的十分之二、三,没办法只能把稗官小说里的神怪女子之诗也一并搜括充数,勉强进呈,总算孝宗宽容,没有计较他搜来的诗作其实不足数,犯了大言欺君之罪。《齐东野语》则说他有一回在翰林苑处理政务,一口气起草了二十余篇制诰,特别得意,外出散步时遇见一个曾经在北宋翰林苑服侍过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秦观等著名学士的老人,向他夸耀自己才思敏捷,说:“苏学士想必也不过如是吧?”老人点头说:“是啊,苏学士的敏才也不能超过这个速度——不过,苏学士却从来用不着检阅书册的!”洪迈顿时面红耳赤,自恨失言。
  
  洪迈的诗词才华不及乃父,尤其是现存的几首词中,除纤巧外再无长处。但他在文学上的整体成就却不凡,《容斋随笔》、《夷坚志》,都是宋人笔记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他被称为“博治通儒”,并非浪得虚名。除了意志不坚而导致使金辱国的人生污点之外,人品也并没有更大的缺陷,所以时人的口碑,也就停留在揶揄挖苦之上,不再更进一层。是是非非,没有完全的公道,却也不至于大节颠倒,也许,这就是天道人事的一种相对平衡。
 
 作者:雨后微香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