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穴疗法治疗呃逆35例

 博和软伤 2011-11-06

独穴疗法治疗呃逆35例

 

  笔者采用独穴疗法治疗呃逆35例,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2岁;呃逆发生时间最长3天,最短只有几分钟。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呃逆。

       治疗方法                                                              

       选穴:独取耳穴的耳中穴。定位:位于耳轮脚处。方法: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医者可以就地取材用按摩棒、笔杆、筷子、棉签或拇指指腹等点揉患者耳中穴,以感觉疼痛、患者能忍受为度。仅取一侧耳中穴,多数患者立即见效,在1min之内呃逆停止。小孩、老年人、体质虚弱及对疼痛敏感者宜轻,孕妇忌用。

       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本组1min32例痊愈;2例呃逆停止后复发,再次点揉耳中穴而愈。1例呃逆减轻,呃声变小、发作间隔延长、改点揉天突穴、膻中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翳风穴、拿腹直肌、按揉腹部、摩腹而愈。总有效率97%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2006924日来诊。诉2天前受凉后出现呃逆,为持续性呃逆,呃声短而响亮,频率快。病程中,无其他不适。曾自行屏气、喝凉水等治疗,无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min后痊愈。

       讨论

       呃逆俗称“打嗝”,由于气逆于下,直冲于上,出口作声,声短而频。中医认为多因脾胃虚寒,过食生冷、过饱或感受风寒;过食辛辣,胃火上冲;肝气郁结,上行犯胃;中气虚弱,劳倦内伤,久病及产后正气虚弱,虚气上逆所致[1]。西医认为多因膈神经或膈肌受到刺激引起膈肌非自主的、间歇性、痉挛性收缩所致[2]。深吸气后屏住气可以使胸腔气压增加、膈肌下降,进而抑制膈肌痉挛。而耳中穴位于耳轮脚处,中医认为该处为膈肌反应点,有和胃降逆、 祛风利膈的作用。且该处分布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膈神经与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共同来自颈丛,点揉耳中穴可以刺激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的神经末梢受伤害感受器,感受器接受来自体外的伤害刺激,并通过神经纤维将冲动传入中枢,产生一系列与疼痛相关的生理、病理性活动[3]。可能通过中枢抑制疼痛的调节系统,产生痛觉抑制冲动,该冲动下传抑制耳中穴处的疼痛,同时可能抑制膈神经、膈肌的兴奋,解除膈肌痉挛。两者共同作用使膈肌痉挛消除、呃逆停止。笔者体会本法对受凉、过饱、过食生冷、膈神经或膈肌受刺激所致呃逆疗效佳,特别是对病程短的呃逆,疗效甚速、多能在1min内治愈。对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疾病所致呃逆疗效欠佳。笔者自1996年偶得此法,屡试屡验。本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简单易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简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205-206

    [2]齐淑兰.耳穴按摩图解.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

    [3]李树人,杭燕南.疼痛治疗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