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力

 归来之鹰 2011-11-07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1-引言

2011-01-11 16:36:33
 游戏是生命的本质。
——罗杰斯与萨依尔(Cosby Rogers and Janet Sawyer)


    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满含爱意的凝视吗?
    还记得他蹒跚学步时,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
    还记得在床头跟她讲故事的温馨时光吗?
    还记得与孩子手拉着手,谁也不做声,一起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吗?
    身为父母的我们,一想到这些温暖的场景与时刻,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值得。
但幸福似乎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更经常地发现,自己与孩子陷入了战争状态,不可自拔,所渴望的亲密交流变得遥不可及。我们都品味过其中的苦衷:婴儿期怎么哄都没法让他安静,稍大点后他就开始发脾气、耍性子,读小学三年级了睡觉前还要生气,十二岁时则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闷闷不乐。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成为“无理取闹、惹是生非”。他们或者抑郁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沉溺于电脑游戏。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深厚的父母之爱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气恼、烦躁、甚至愤怒的情绪。我们要么惩罚孩子,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就说:“好吧,你就自己待在房间里吧。” 我们之所以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我们感觉山穷水尽,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因此我们无比孤独。我们很想重新联结起亲子之情(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愿望呢?)。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做。我们仍然爱着孩子,但那曾经清澈纯真的凝视,却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记忆。如果还记得什么,那只有甘苦参半的回忆,而那种亲密之情,似乎再也找不回来。 几经探索之后,我们终于发现:玩 —— 游戏力亲子方式 —— 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感。游戏方式使我们得以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能使亲子关系变得亲密,父母能够建立自信,重新与孩子建立联结。当孩子觉得心理安全,他在游戏中会玩得开心尽兴,表现出合作精神与创造力。游戏也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从生活创伤里恢复过来,对他们新获得的经验形成理解,从而感到周遭的真实世界更加清晰而有意义。 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孩子和大人,即使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也还是陌生,他们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我们都觉得对方所热衷的事物太无聊、太奇怪:她怎么可以为芭比娃娃穿一下午的衣服?他们怎么能整个晚上都坐在那儿聊天? 教育和游戏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一次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母子。这位妈妈开始翩翩起舞的时候,儿子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男孩大概六七岁。妈妈被孩子气得在一旁数落:“是你把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又打退堂鼓了?!”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我在一旁说:“嘿,他发明了新式跳法!” 我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还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地学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马上明白了过来,如法炮制,学起了他的样子。我们都笑了起来。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跳起来啦!”男孩果真开始跳舞了,跳得还十分开心。我们其他人也很高兴。(包括我女儿在内。当我介入调解这对母子时,她一直在一旁耐心地等候着。问题解决之后,她便要求我专心和她一起跳舞了。)一句玩笑话逆转了情势。 这个小事例说明“游戏力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恰恰相反,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方式”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从孩子哭泣时安慰他,到一起修理自行车;从讨论规则,到准备上学;从运动受伤时照顾他的情绪,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惧和美梦,都可以进行“游戏力”。 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简单的互动,却经常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迷惑和恶劣的情绪,而变得无法进行。 大人们常常觉得生活不同于游戏,压力、责任与工作已经让我们很难发现生活的乐趣。即使当我们坐下来想和孩子一起游戏时,却也往往因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工作或者家务琐事而疲倦不堪,容易生气,最后只能作罢。我们有时可能也很想满足孩子的心愿 —— 就像那个去参加露天舞会的妈妈一样,但是一旦孩子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玩,我们就感到非常心烦。 在我们当中,有些父母生性好强,不能放下他们强烈的控制欲,也让自己无法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他们想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抛球,而孩子却只想着“警察和强盗”的游戏。我们发火了,泄气了,感到彻底的失败。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又能坐下来多长时间,和孩子玩玩弹球、芭比娃娃或者其它游戏,而不轻易发火生气呢?我们还不是认为,把手头的工作做完,或者做好一顿饭更加重要,于是干脆走开不管孩子。 我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发明了一个很棒的游戏,使我能以游戏的方式提醒她上学不要迟到,而不是大喊大叫。一天早上,她下楼来,在门后躲着,轻声地跟我说:“现在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我言听计从,对着楼上吼道:“我们要迟到了!我现在很生气!”她这时躲在门后,捂着嘴窃笑。我威胁说:“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大橡树幼儿园了!”她大笑起来,我只当没听见,装腔作势地出门,她溜出去了我还假装没看见,让她走到了前头。她坐进汽车后,我又自言自语地表演说:“气死我了!如果幼儿园老师问我:‘艾玛呢’?我就跟他们说:‘她还没准备好,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她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又极力掩饰真在我旁边的事实。艾玛让我知道,上学前的准备也会很有趣。这个假装生气的游戏,让我无需大声吼叫,不用真生气,做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的上学准备做得更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