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样章(原创)

 跟李老师学作文 2011-11-07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样章(原创)

 (此文发表在《新作文》杂志2008.78合期)

必须承认,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无写作教学的课程体系、无写作教学的成熟的实践探索。王荣生教授撰文分析“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将“文学性散文”与“作文教学”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这些“弊端”形成了语文教学实践中事实上的写作教学的“真空”。在市场的呼唤下,一些民间培训机构纷纷占领“真空”,出台自己的写作培训班,嫁接了诸如李白坚教授的“快乐作文”等有效办法,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的作文培训模式,如“双快作文”(快乐作文、快速作文)、“双高作文”(高速作文、高分作文)等。

 

但这种“速成班”在理论上是拼盘的,在实践中指向过于功利,如,教学生一些“俗招”,开头要一到两行,正文67段等,更因“俗招”受培训时间限制无法迅速消化,更不要提最终摆脱“俗招”,赢得独创。毕竟写作能力是一项与阅读能力等共同生长的一项技能,需要用时间去培植。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些民间作文培训的办法运用到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中,去除其内容结构套路化,写作运思形式化的东西,让那些有益的哪怕“俗招”结合阅读教学和足够消化时间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教学特色呢?

 

笔者近10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些探索,例说如下:

 

我的这个“记叙文写作教学样章”可以这样表述:“一个系统,三个系列,30个学习要点”。“一个系统”是指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的系统;“三个系列”即“基础等级系列”、“发展等级系列”、“考场作文系列”,分别在七、八、9年级分三个学年实施;其中每个系列有10个学习要点,三年共30个。

 

“基础等级系列”的10个要点是:文面、观察、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写景、顺序、详略、结构。

 

“发展等级系列”的10个要点是:找准题眼、深度立意、加工素材、合理联想、点面结合、侧面描写、个性描绘、夹叙夹议、真情实感、凤头豹尾。

 

“考场作文系列”的10个要点是:审题、拟题、立意、选材、构思、波折、文采、开头、结尾、修饰。

 

“三个系列”着眼于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办法,是初中写作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但还不是全部。更不能取代写作的其他路径,如:大量的课外阅读和日常练笔。前两个系列是呈递进型的基础系列,重在训练基本技能,保护学生写作个性;后一个系列是考场作文的主要训练点,重在最后的规范与高分。

 

30个要点的字面上来看,容易让人感觉是在培养一些写作技能,容易造成“千文一面”,这是一种多余的担心,写作如果还是一门科学的话,就势必需要技能,“入格方能出格”,“无技能”是“技能”臻化为极致的形态。还有人会当心这种模式是让学生获得适应主流话语方式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假如真是这样,一定不是我的“应对策略”问题,而是“念错了经”的问题。

 

“三个系列”,以“基础等级系列”为例,说说“样章”:

 

这个系列有10个要点,“文面”不仅是卷面整洁的问题,还有汉字的规范、标点的规范、格式的规范问题,这些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观察”是“取材”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写作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自身的生活体验、课本,一个写作好的学生,也是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写作就学会了一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是写人的基本着手处;“写景”、“顺序”、“详略”、“结构”是写事的关注点。在七年级,如果能就这10个要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我想,“像一篇文章”是没有任何障碍了。“发展等级系列”下来,“像一篇好文章”应该没问题。九年级时再针对“考场作文”进行系列训练,写出“一篇好文章”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这10个“要点”呢?说写作理论,学生不买你的帐;练习,过于枯燥。我来提供一种解决策略:

 

以“语言”这个要点来说说。每个“要点”用八个相关联的环节去解决它,我们称之为“八有”:

 

1、“有一个合辙押韵的要点名称”

 

本系列的10个要点的名称分别为:“汉字标点和格式,规范文面是首要”(文面);“五官并用去观察 ,抓住细节最为高”(观察);写人外貌重特点 ,动作心理不可少(外貌);“语言描写展个性 ,合符身份最重要”(语言);“动词连用不重复 ,一字千金妙妙妙”(动作) ;“言色行中透内心,写好心理为中心”(心理);“摹形设喻加拟人,景语之中透情语”(写景);“顺叙倒叙和插叙,交代要素有技巧”(顺序)、“剪裁衣服有详略 ,为了中心下剪刀”(详略);“合理分段好透气 ,凤头猪肚和豹尾”(结构)。

 

“基础等级系列”是个“系列”,它是“解决策略”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性阶段,或者说是前作文阶段;用“章回式”名称不仅抓住了要点,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而且整体看去终成“系列”。

 

2、“有一套解决‘要点’问题的分点方案以及经典佐证”

 

那么关于“语言”这个要点,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哪些分点方案及佐证呢?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语言描写有一个人的“独白”,有一对多人的“话语”,有两人之间的“对话”,有多人与多人之间的“交谈”等四种,描写时注意四点:1、语言要合乎人物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人物语言要合乎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职业。如《社戏》中双喜的语言;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例证;2、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如《故乡》中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语言变化;3、写作时要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经典例证,随手可得);4、语言描写要力求简洁。可对比举例。

 

3、“有一道能训练解决要点的片断练习”

 

我给学生布置的练习是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的:2006年春节,我和我的夫人及儿子回到了老家安徽,正月初一那天,儿子一不小心打坏了奶奶家的“金鱼缸”,清脆的响声惊动了一家人,妈妈、爷爷、爸爸、奶奶各说了一句话:

 

妈妈(企业职工):                                                                                                                                       

 

爷爷(退休干部):                                                                                                                                         

 

爸爸(在职教师):                                                                                                                                        

 

奶奶(退休教师):                                                                                                                                         

 

第二步,让学生配出四个人说话的“神态”、“动作”、“心理”。

 

这是一种成功的“语言描写”要点练习,尤其是“奶奶”说的是“碎碎(岁岁)平安”这句话时,学生在明白“语言描写”要注意的四点时,也明白了语言的含蓄美和韵味美。

 

4、“有一篇足以证明解决策略正确的范文”

 

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描写比较集中的“范文”,我选用的是《那年,那月》(陕西旅游出版社《作文技法大全》194页),并当堂结合“四点”进行评析。

 

5、“有一章内容充实,琅琅上口的要点写作口诀”

 

把“要点”编成口诀,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总结方式,很受七年级学生的欢迎,在反复诵读口诀的过程中习得了写作“心法”:“语言不是唱高调。抓住个性最重要。 不要使用大人腔,童言童语也是高。神情动作穿插写,心理描写不可少,不可少。”

 

6、“有一个切合要点合乎实际的游戏(活动)”

 

这个“游戏”的指向不是游戏的本身,而是用游戏来诠释“要点”;所以要求“游戏”既要具有“玩”的性质,更要能足以体现“语言描写”的四点要求,游戏前、中、后的适时提醒非常有必要。本节的游戏是师生配合表演的一则哑剧《作业风波》:老师气冲冲的来到教室,乱糟糟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老师点评昨天的“家作”,请一生上讲台,先是面情缓和,表扬了此同学,翻到后页,脸色大变,怒斥该生……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发挥想象,以《作业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训练要点是人物的语言。

 

7、“有一篇写游戏(活动)、练要点的训练文”

 

大部分学生是按“哑剧”的情节“编撰”故事(第三人称),通过学生回答老师的质问补充了作业前页后页差距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能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简洁、变化,并能辅以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但有几个学生是以“作业”的口吻来写,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还有学生以从早上上学前“我”(第一人称)忐忑不安的心情写起,也有奇效。

8、“有一节结合‘要点’点评的作文评讲课”

 

这是该“要点”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语言描写的进一步消化,又是一次“深化”。“讲评”分三个步骤:一、《作业风波》的一般构思。旨在从“面”上点评一下;二、语言描写的成功范例和不足。意在从“点上”突破;三、推荐好文。师生自由“说长道短”;四、推出老师自己的“下水文”。采用记者(学生)问答形式,揭示作者(老师)本意。

 

以上是“语言”这个要点的解决策略,八个方面,是环环相扣。 对于“基础等级系列”来说,这八个环节是个“子系列”:提出要点、分析要点、例证要点、练习要点、总结要点、提供生活、描绘生活、讲评文章。至少体现了老师对于写作教学的这样几个“催生”策略:

一是让学生对于语言描写等从自发写作进入自觉写作状态。

 

很多专家认为写作具有“不可教性”,这个“理论”危害性很大,现在的“语文课不教作文”的现实有没有此等说法在支撑我很怀疑。或许,老师没有教学生怎样描写语言学生也能写,甚至很“个性”,有“独创”,但他(她)知道了“怎样写”会迅速从自发进入自觉状态,大大缩短了写出“好文”的周期。还有人担心如此“训练”,会阻碍、扼杀学生的独创。我教学生“语言描写”要“个性”、“简洁”、“变化”;要穿插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就“阻碍、扼杀学生的独创”,你相信吗?

二是提供“现场”生活,还锻炼了观察生活的本领。

 

“没啥好写”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的第一个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生活是谈不上“丰富多彩”的,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还真有点难为学生;“没啥好写”的第二个原因是有生活,但不会观察,“忽略了眼前的风景”。还是有目的的做点“游戏”(活动)吧,我想。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当然,提供给初中生的“游戏”不能过于“娱乐化”,哑剧《作业风波》就提供了一个具有充分想象空间的写作素材,极易唤起学生对原有生活的回忆,然后加工、提炼。这样,离“真情实感”还会远吗?同时,观察的本领也会逐步提高。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后都有“综合性学习”,是宝贵的写作题材。

三是让令人头痛的写作变得“快乐”起来。

“游戏”(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全过程,在开心的同时,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感、畏难感,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点,循循善诱,容易让学生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从而激发写作动机和创作欲望。写作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这比什么都重要。写作应成为学生心灵释放的花园,个性张扬的牧场。

 

30个学习要点”均可在此“子系统”的框架下完成“三个系列”,从而完成初中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系统。三年的坚持,彻底改造写作教学,让“真情实感”有所皈依、艺术表达;让艺术表达浸染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