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仲的识佞术

 太阳下的森林 2011-11-08

“忠良谏君兴国,奸佞谀君误国”,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于一个帝皇来说,虽然生活中少不得奸佞者,但是从巩固皇权,维护“家天下”的大局出发,他还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忠良。问题是忠良也好,奸佞也罢,他们都是人,外表上他们几乎毫无差别。虽说“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行动是思想的表露”,但是,还有一个“假象”的问题。人都会做出有悖于真实意图的假象,叫你认识不清,琢磨不透。奸佞者的这种本领更为高超,所以识别忠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秋时代的齐桓公算得上一个明君,也称得上是一个智者,不然他怎么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主呢?但是,就是这个大智大勇的齐桓公,也不辩忠佞,养奸为患,被自己最信任,最亲近的佞臣玩弄,落得人亡国败的悲惨下场。其实,齐桓公的相国管仲临终之际,曾向前来探望的齐桓公作最后进谏时就提醒他说:“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当时君臣的一段对话集中表现了管仲的识佞术。

  齐桓公说:“易牙为了给寡人美食而烹煮自己的儿子,还有可疑的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孩子的,能狠得下心杀自己的儿子,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竖刁阉割自己,以求亲近寡人,还有可疑的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身体的,能够忍下心残害自己的身体,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亲去逝都不回去奔丧,还有什么可疑的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敬爱自己父母的,能狠得下心不奔父丧,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管仲的识佞术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依据“人之常情。”

    一般地说,人之常情是共同的,是一致的,可以相互参照,相互类比。因此凡做出超越人之常情(即不近人情)之事的人,定有阴谋,必有他图,尤其要加以防范和警惕,弄清这种“超越”行为之后的目的和动机。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他们在齐桓公面前所做的那些超越人之常情的事,看起来是“大忠”“大敬”的表现,其实是假象,这种假象是很能迷惑人的,非智者莫能知。当齐桓公病危之际,易牙等人的假象自动剥去,其真实面目显露出来。他们假传齐桓公的旨意,封锁王宫,禁止任何人出入王宫,撇下齐桓公一人孤卧病榻,苟延残喘十几天,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易牙见齐桓公已死,立刻与竖刁等人拥兵入宫发动政变,“因内宠以杀群臣”,强行拥立公子元亏,引起了齐国的五公子争王之乱,卫公子启方趁机以四十个社归降卫国。齐桓公死后七十天不得安葬,以至尸体腐烂,蛆虫乱爬,臭气熏天,其状惨不忍睹。

  管仲的识佞术给后人很大的启迪:乐羊(战国魏文候的将领)讨伐中山,中山国国君烹煮乐羊的儿子,送来给乐羊,乐羊面对使者食其子,以示对魏文候的忠贞不渝,魏文候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他的居心,不敢将其视为亲信。明英宗天顺年间,马良深受宠信,妻子去逝,英宗每每安慰他。后来,英宗得知马良亡妻尸骨未寒,他已另娶新欢,怒言到:“这家伙把夫妻情分都看得如此淡薄,还能忠心侍候我吗?”于是将马良处以杖刑并疏远了他。

  知人,识人乃天下的一大难事,如若按照“人之常情”度之,其实也不甚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