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鉴定学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1-08
中药鉴定学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应用学科。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国、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保持寻新,整理提高”学科。 

中药鉴定实质:就是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对新药源开发利用。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保健作用物质。(保健作用—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

药物可分为

1、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及其制品:

A:大黄、人参、黄连

B:洋地黄叶、麦角。

2、合成药物(化学药物)

A:人工合成化学品:头孢菌素、青霉素、VCVAVD等。

B:生化制品:转移因子、白介素等。

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而用于临床药物

中药是药物组成部分之一,以祖国医学体系为主。

动植物:如:人参、黄连、肉桂、牛黄、羚羊角等

1:中国——中药材:国药:我国著名特产中药材。

2:国外——生药Crude drugs来自动植物原料、生货(水浒生货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以现代医学体系来研究药物来源、应用等)

例:鱼肝油—鲨鱼提取脂肪油为生药,其脂肪油高含VAD,治疗缺VAVD所致夜盲症

    洋地黄—强心甙:地戈辛、西地兰治疗心律衰竭。

生药主要关键在于临床用于何种体系:甘草、大黄既可以是中药也可以是生药

(望各位同学千万注意)

中药材:主要指初步加工产于天然动、植 矿物原药材。

中药当今发展状况:(供参考如下)

一、 中药业正面临国际挑战和新机遇

1 日本:将汉方药研究改为东洋医药学。

2 韩国:一药养百药,形成高丽参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以上浓缩人参或整参来自韩国

3 西欧: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影响,

以及预防为主医疗模式转变,

西欧“军团”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二、 我国中药发展形势和现状

1 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可供植、动、矿物已愈8000种,中药饮片厂1500多家,中成药厂684家,中药材生产基地561个,具有一定明显优势。

2 加入WTO以后,发展与挑战共存。我国受到财力限制,设备、工艺、剂型还比较落后,国际地位不尽人意。(我国中药业出口每年不到3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额1.3%

3 为了迅速加快中药业发展,先采取了众多优惠政策,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使中药业尽快产业化、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早日步入世界前列。(创品牌,创高效、知识化、技术化等),达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4 资源开发,受到世界各地广泛重视和关注,我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令人可喜成绩。

中药鉴定:“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一、 发掘整理祖国药学,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1、  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中药品种复杂,商品中药材存在着以伪乱真、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错综复杂现象和问题品种。

中药混乱品种由来与原因

中药混乱品种从古至今,例如:细辛与杜衡

A. 正品药材生产不足、供不应求,

B. 盛名之下,伪多冒替,

C. 外形相似,貌似实异,

D.南北差异,

E. 医药脱节,药不对症。

3)、中药混乱品种表现形式

弄虚作假,以伪乱真;

异物同名,冒名顶替;

同物异名,颠倒错用;

交叉混用,事出有因。

两药易名,颠倒错用。

一物多种,玉石难分

相沿袭用,旧习难改;

动矿不分,混淆使用

正品短缺,胡乱取代,

“新品种”层出不穷。

4)、澄清混乱,拨乱反正主要途径和措施

A、调查鉴定  

B、本草考证  

C、实验研究  

D、临床验证  

E、具实正品

F、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生产  

G、行政与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控制收购。检查监督,限制使用。统一药名,以法治乱。)

5)、重视中药“新兴品种”呈现与前景。

“新兴品种”即新兴优良药材品种简称。是异物同名药材中后起之秀,是正品中药新源泉。

如:新(软紫草)>硬紫草   

新疆阿魏>阿魏    

广防已不同本草记载防已——新兴品种。

(广巴戟)正品巴戟天不同历代本草所论述种类——新兴品种

樟科山苍子(山鸡椒果实)>历史上毕澄茄。

酸橙是历史上枳实枳壳“新兴品种”

2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见第1大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史

《本草》古代记载药物专著       (带有“最”字号本草要熟悉掌握)

1、《神农本草经》——已知最早药物学专著。

2、《新修本草》唐本草 李勣、苏敬844种,世界上、我国第一部药典

3、《图经本草》宋、苏颂为我国第一部注图本草

4、《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最完整一本本草专著

5、《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世界最著名本草

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长编》清代、吴其俊,植物分类(中药来源鉴定)重要典著,文献。

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自学

第三章:中药资源

名词解释 

道地药材

淅八味

四大怀药

特产药材

第四章: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采收总原则:适时采收

1、根及根茎——秋冬   

2、茎木——秋冬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花、全草——全盛期   

5、果实种子类——成熟期  

 6、其它:特殊处理

二、贮藏注意变质现象

1、  虫蛀   

2、  生霉   

3、  变色 

4、  走油    

5、  自然    

6、其它

三、 重点了解:气调养护法

第五章:中药鉴定

一、鉴定依据:

  1、《中国药典》2000版、(632000年版 )国家药品法典

  2、《部颁药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仅可作参照执行标准

二、取样:

1)代表性  

2)取样量适中(足够)3  

3)留样

三、中药鉴定

(一)来源和品种鉴定

1 观察植物形态(产地调查,采集实物,对照鉴定)

2 核对文献

3 核对标本

 探讨和深入研究新论点

1 药材品种延续论

2 药材品种变异论

3 药材新生兴品种优选论

4 药材基原(品种)单一性与有限多原论

5 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

6 优良品种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内在因素论

7 解决伪劣混乱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民展“道地药材”论

8 品种相近,性效相似论

9 品种虽同,在一定条件下,性效可变论

10 研究中草品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论。探讨药物历史渊源,使之正本清源。

(二)性状鉴定、宏观鉴定、经验鉴别、外观鉴定

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便方法来鉴别药材外观性状。传统经验就是“形、色、气、味”。

现代理论包含:

1、形状:形象生动。如:“丁香”、“防风”、“蚯蚓头”、拳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芹、紧皮细纹、珍珠须”。

2、大小,长粗,粗细,厚薄

3、颜色:各种药材颜色是不相同

丹参色红,紫草色紫,茜草色红,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色黄。

乌梅色黑等。

注意:两种以上复合色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 表面特征:是最有典型特征之一。

如:光山药,光滑。

甘草粗糙。

人参横纹。

海桐皮具钉刺。

香圆枳壳有“金钱环”。

马钱子—毛茸。

白头翁—白色茸毛。

蕨类根茎—叶柄残基,鳞片。

5 质地:

软硬,坚韧,疏松,粉性,纤维性,粘性等特征。

经验鉴别术语:

松泡——南沙参,   

粉性——山药     

油润—— 当归

郁金——质地坚硬,断面半明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6 折断面——折断时现象。

平坦——牡丹皮,显粉性      

黄柏——纤维性,裂片状分层

杜仲——有胶丝相连    

肉桂——颗粒性    

茅苍术——起霜    

甘草——粉尘散落

大黄——“星点”  

何首乌——云锦花纹     

黄芪——“菊花心”、“金井玉栏”

粉防己——车轮纹       茅苍术——朱砂点

7、气味——鉴别药材主要依据之一,衡量品质标准之一

如:阿魏、肉桂、麝香、檀香、丁香以气香为好

乌梅、山楂、木瓜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

8 水试:产生特殊现象,简易方便,省时省力,特殊效果。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贵重药材、特殊药材要重点掌握,具体见P29和各论中药实例。

(三)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

A、组织构造    

B、细胞形状     

C、内含物

三者特征

中药材显微鉴别:

1、鉴定药材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

(1) 完整药材显微鉴定

(2) 破碎药材显微鉴定,具体方法和操作。

(3) 粉未药材显微鉴定,实验指导进行

2 用于中成药显微鉴定:要求同学自学。

(四)理化鉴定

    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定性、定量,真伪优劣,新资源开发利用,栽培加工,扩大药用部分,中药、中成药质量标准制定。今后使中药产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

特别提示各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适应今后需要,社会需求。

具体要求重点掌握:蛋白电脉法,色谱光谱联仪。

熟悉:

1)微量升华,荧光分析

2)显微化学反应

3)水分、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药典规定

4)色谱法(薄层、气相、高效液相)

5)分光光度法(紫外、红外、原子吸收)

6)有害物质检查(了解):

    A)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DDT,六六六,BHC

    B)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

    C)黄曲霉素检查(具体见P44

D)重金属检查


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一、目与要求: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四大鉴定方法

以性状、显微为重点,

原植物、理化定量为难点,

熟悉所讲授药材性状和鉴定重点依据,能运用所学鉴定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根及根茎类中药(重点)

根:Radix,根茎:Rhizoma是植物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一定形态和内部构造。在药材中两者互相联系,并有之或单独入药。

第一节:根类中药

一、来源:

1 被子植物根、牛膝、麦冬

2 以根为主根和根茎,龙胆根,紫菀,徐长卿

3 带有地上部分根,竹叶紫胡(春季刚长出小叶,连其采挖)

二、性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

1 形状:(1)根:一般多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如:甘草、牛膝、白芷。

         2)块根:形状多样;有纺锤形、圆锥形、不规则形。如:郁金、麦冬、草乌、何首乌。

   注意:某些根类药材其顶端具有短缩根茎称芦头,芦头数目可作为鉴定依据。

        单芦:桔梗,国产红参。       双芦:南沙参、朝红参。

        芦头脑凹陷茎痕部分叫‘芦碗’。人参、马牙芦

   表面特征:具纹理(沟)及皮孔,无节和节间,无叶痕

   断面:双子叶根                         单子叶根

1 表面具木栓组织                  无或少有较薄木栓组织

2)形成层成环                        无形成层公有内皮层环

3)中柱发达、木质部占大部            中柱小,皮层发达

4)具放射状纹理,有

‘菊花心’,‘车轮纹’                无

5)无明显髓                          有较明显

另外:注意根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菊科植物茅苍术“朱砂点”。

三、显微鉴别:

首先确定锥管束类型,属双还是单,然后自外向内观察各部分组织特征,注意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细胞内含物有无,种类存在部位,双子叶植物根组织构造。

周皮→(皮层)[鉴定书中指层是发达栓内层(次生皮层)]→中栓鞘(不发达)→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无髓,双子叶须状根(紫苑、龙胆、细辛等)。通常其次生构造不发达,保留了初生构造特点。如:表皮、皮层、内皮层、髓等,有全部或有仅部分。

   后生表皮——表皮死之脱落,由一层稍木栓化外皮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细辛。

   后生皮层(Metaderm)——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如:川乌。

异常构造:

1 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新提法。由于中柱外方部分细胞(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薄壁组织从中发生新形成环,并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如此反复进行产生二轮、三轮等,这是在不下位置上产生了新形成层。如:牛膝、商陆,紫茉莉根。

2 次生皮层具有维管束;何首乌

由木栓层下方薄壁细胞,韧皮产外侧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当根中央正常维管束形成后,产生新形成层,形成异常外韧型维管束。

3 具内函韧皮部(Included Phloem)包含在次生木质产内次生韧皮部,正常形成层同时向内外产生韧皮部而成,如华山参。

单子叶植物构造——具初生构造    

表皮——发达皮层(内外)→中柱→辐射型维管束(木、韧相间作辐射状)→髓部。

根被:少数根表皮细胞分裂为多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百部、麦冬等。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

一、来源:

1 蕨类:根茎;带叶柄残基根茎,狗脊、贯众。

2 双子叶:根茎;(根状茎,)苍术

3 单子叶:根茎,鳞茎,块茎,球茎。

二、性状:

1 形状:(1)根状茎,柱状,石菖蒲

         2)块球茎,天麻,荠子

         3)鳞茎,类圆形,鳞片,厚肉质。

2 表面特征:蕨类根茎(带有叶柄残基);鳞茎(鳞叶厚)

3 断面:双子叶根茎

         外具栓皮(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具髓

单子叶根茎

         具内皮层环,皮层中柱可见散在维管束,小点,髓部不明显。

         蕨类:分体中柱数目,排列方式

三、显微:

双子叶根茎,具次生构造,与草本植物地上茎相似。

木柱层(或表皮或鳞叶细胞)——皮层(内皮层较明显)——中柱鞘——维管束——髓(明显)。

异常构造:

1 具髓部异型维管束:大黄

原形成 层里端细胞恢复了分生能力,向内分生韧皮产,向外分生木质产形成。外木型——大黄

2 具内生韧皮部(Infernal  Phlkem

位于木质部下方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初生韧皮部茄科,葫芦科,萝藦科(柳叶白前根茎)例外。

3 具皮层维管束,虎儿草科,落新妇

4 具髓周维管束;正常维管束内方环髓部位有异型维管束散在(外木型)

虎儿草科、岩陀。

单子叶根茎构造:初生构造,与单子叶植物地上茎构造相同。

表皮——皮层(发达)——中柱(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生或周木型)

(少数为后生皮层——藜芦,木柱层——姜、内皮层明显)例外。

  鳞茎鳞叶入药,由叶变化而来。构造与正常单子叶植物叶构造大体相似,具气孔但无毛茸(正常叶有毛茸),薄壁细胞极为发达,常含大量淀粉粒,有时含粘液及草酸钙针晶。

蕨类植物根茎: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中柱(有网状中柱,管状中柱)无导管而有管胞(周韧型)

观察要点:

1、  确定类型和排列方式      

2、  自外向内

原生中柱

中央有一个周韧型维管束,其外具中柱鞘,海金沙

网状中柱

一种管状态中柱,其中叶隙大,一个叶隙同另一个叶隙部分重叠,把中柱分隔成束,在每个维管束中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如许多真蕨类植物。

管状中柱

中柱一种,在维管组织中为一个空心柱,中央为髓部分。如狗脊。

下皮层:

表皮层下面一层或几层细胞通称,与皮层可分时可多作此称。

内皮层:

基本组织围绕维管区域所形成鞘层,具有特殊壁结构——凯氏带或次生加厚。

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贯众品种复杂,635种之多Crassichizomae

以贯众始载《本经》,列为下品

李时珍说“此草叶似风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帮草名风尾草,根名贯众”。

真正贯众为绵马贯众,可使绦虫肌肉麻痹,脱离肠壁,经过肠蠕动,而排出体外。

来源: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c

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根茎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生产:东北三省——东北贯众

性状:根茎倒圆锥形,宛如风梨。表面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叶柄残基及鳞片,质硬,叶柄残基折断面可见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气特殊,味微苦辛。

显微: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网状中柱(起保护作用,由外皮层变化而来)。

东北贯众:表皮为一列外壁稍厚小形细胞;下皮为数层棕色物质,内具有短柄,单细胞头和分泌能力‘间隙腺毛’。

    维管束为有限周韧型,分体中柱(网状中柱中每个维管束具有一个中央木质部,外面包围着韧皮部和内皮层)。

成分:绵马酸类(Filicic acid)   

      粗蕨素(Dryocrassin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亦为杀虫有效成分。

粗蕨素有抗日本血及虫作用。

理化: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呈红棕色,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2、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注意:本品不可久置,否则有效成分分解。一般规定,贮存一年以上不可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附注:紫萁贯众:无鳞片,中柱“U”字形,无间隙腺毛。

      狗脊贯众:长圆柱形。单芽狗脊,分体中柱58个;无间隙腺毛。

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荚果蕨贯众: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含淀粉粒。无间隙腺毛。

狗脊:《本经》中品,蚌壳蕨科,根茎。全体原子皮光亮金黄色茸毛,内皮层环纹明显。双韧管状中柱,内皮层环纹处呈亮黄色荧光(245nm)。

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

骨碎补:水龙骨科根茎

      扭曲扁平长条状,外密被小鳞片,两侧有凹突圆形叶痕,轻脆易折断,分体中柱1725个,含柚甙、橙皮甙。补肝肾、活血止痛,续筋骨。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英(rhubarb)

以个大色黄为名,为我国著名特产药材之一

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

陶红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来源:为科(Polygonaceae)大黄属植物Rheum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am  L叶中裂,花紫红色,聚拢。

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叶深裂,花紫红色,聚拢。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根及根茎,叶浅裂,花白色,展开。

分种依据:叶裂度,花颜色,果枝是否开展。

性状:北大黄;(掌、唐、)主产:甘肃、青海

圆桶形,一般去外皮,绳具孔,表面黄棕色,具网状纹理,断面具“星点”(star-spots)(存在于大黄根茎横切在髓部外木型异型维管束呈星状排列)。质坚实,味苦,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黄色。

出口:多制成蛋形或腰鼓形,先去皮阴干。

南大黄:圆桶、块状、长条形,未去皮,不具绳孔,表面棕黑色(烟熏)。断面具“星点”,质坚松,味苦,其它同上。质次。

大黄商品药材类型:

西宁大黄型:

一、 西宁大黄:青海、贵德、湟源、湟中,在西宁集散,体重质坚,多削成蛋状,习称蛋吉。

二、 凉黄:质量最佳。原皮大黄——甘肃,祁连山、武威、永登。

制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减少创面体液外渗与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有关。

2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番泻甙ABCDEF到达大肠后经细菌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增强肠张力减少水分吸收而导泻。

大黄ABCD三种大黄泻下作用强弱:

掌叶大黄>唐古大黄>药用大黄

2、鞣质类:

   现代研究:抗菌——细菌、真菌、肿瘤——游离蒽醌;利胆、解痉、降压、利尿、止血、消炎,雌激素样作用。传统鉴定“色黄,体质充实”“锦纹明显''

           “星点明显”为好。

四、 理化:

1 正品大黄醇浸液滤纸试验在紫外线灯下显棕红色荧光,不得显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区别之。

2 粉未遇碱显红色

3 粉未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高温)

4 检查土大黄甙不得显亮紫色荧光

5 薄层P58

6 含量测定:用分光光皮法,游离,结合蒽醌测定P58

功效:泻热攻下,行瘀化积。外用,清热解毒,消肿。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tlori)

抗衰老常用药物

块根:不规则块状,从切成厚片,表面红棕色,横断面黄白色。(炮制品,黑色)皮部具“云锦状花纹,异型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

含蒽醌类化合物,卵磷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现代有软化血管,为功能保健品——卵磷脂丸。

主要用于降血脂作用,抗衰老作用。

抵御人型结核菌:何首乌15G,茯芩9G,五味子2G,抗痨饮。

生用:润肠通便,老年习惯性便秘,褥疮出血。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注意:白首乌,江苏—何首乌粉出售,商品后更名:白首乌粉。

来源:萝摩科植物,块根。牛皮消Cynanchum  auricalatu

                        白首乌C bungei山东

                        隔山消C wiltordii吉林

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土黄色,有横长皮孔,断面类白色,粉色。

含磷脂类成分:主要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补肝肾,强筋骨,止心痛兼有健脾益气协能。

首乌藤(夜交花)茎:长圆柱形,鞘扭曲,质脆易断,紫红色。苦涩,安神养血,通络。

虎杖(R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根茎及根: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具纵皱及须根痕,皮薄与木部易分离,根茎中央有髓,空洞状。

含蒽醌化合物(游离)酚甙(Polydatin虎状甙)。有镇咳及降血脂作用。另有酚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粉未:分隔纤维(木纤维中)。木射线细胞,长方形,壁念珠状增厚。

协效:活血定痛,清利湿热,止咳化痰。外用:治烫火伤,跌打损伤。

拳参(Rhizoma BistortaePolygonum bistorta

根茎:扁圆形,卷曲,紫褐色,具密而粗环纹。含水量鞣质及食子酸(gallic acid),食子酸(ellagic acid)。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金芥麦:植物野芥麦Fagopyrum cymosum

根茎,不规则圆柱状,分枝基部呈瘤状,棕褐色。有环节及纵皱纹,中央有髓,味微涩。

含野芥麦甙:双聚原矢矢车菊甙元(dimeric procyanidin)。清热解毒,排脓祛瘢——祛痰,治疗肺脓疡有显效。

中子目

石竹科

苋科

藜科

仙人掌科、商陆科、紫茉莉科

起源于荨麻目,中子目中藜科和苋科都是无花辨,为风煤。类型与荨麻目接近,而石竹科则多有带色花冠,属虫媒类型。在中子目中是进化群。

 

苋科:

1、为草本,单叶对生或鱼生,常钱缘,无托叶

2、花小两性,稀单性,穗状,头状或圆锥花序

3、花单被,花被子多为干膜质。35片。花小常有1枚干膜质苞片和2枚小苞片

4、雄蕊多为5枚,花丝分离或基部连合成环状,与花被片对生

5、子房上位,由23心皮组成1室,常有胚珠1枚,稀多数

6、果多为胞果,稀浆果或坚果

7、维管束常排例成几个同心环或多少不规则

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牛膝属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怀苋属植物

川牛膝:花集合面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裂

怀牛膝: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呈波状缺刻

石竹科

1 多为草本,节常膨大,单叶对生,全缘,常于基部联合

2 花两性,轴射对称,多成聚伞花序

3 萼片45,分离或联合,花辨45,常具爪,很少缺如

4 雄蕊810

5 子房上位,25心皮组成1室,胚珠多数,特立中央胎座

6 蒴果齿裂或瓣裂,稀浆果

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银柴胡  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falis

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牛膝

牛膝为中医常用活血通经,通得关节,引血下行药。生用活血,熟用补肾,强健筋骨。

最早见于《本经》列为上品。

陶弘景曰:“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

川牛膝:名见明代《滇南本草》,经其味甘,又称“甜牛膝”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

根:主为栽培品,牛膝属怀牛膝

苋科植物怀苋属川牛膝

根,野生或栽培怀属川牛膝

产地:怀牛膝;主产河南: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

      道地药材:以产地命名,具天时地利,经精心培育和加工,被公认为质佳量高药材。

性状:          川牛膝(四川省)        怀牛膝(河南省)

圆柱形根,状扭曲似拐状或牛尾状。    根细长圆柱形,多扎成束。表面土黄色,

表面灰褐色,纵皱明显,皮孔横向突     质脆易折断。同心环24列。味微甜而

起,质滋润,柔韧,不易折断。切断      涩。

面可见浅黄色小点排成38轮同心

环,味微甜而微苦。

显微:均具异型构造,外韧型,无束间形成层,多轮同心环,最外一环具形成层,薄壁细胞中含砂晶。

怀牛膝:

1 叶卵圆形

2、小苞片两侧有全缘薄膜,退化雄蕊先端纤毛状--------粗毛牛膝A.  aspera

2、小苞片两侧有膜质小裂片,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牛膝A. bidentata

1 叶长圆而窄,呈长圆状披针形,小苞片有卵状三角形薄膜--------柳叶提膝A. longifolia

川牛膝:

1 花球团数个于枝顶排列成穗状,干后绿白色,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

1、花球团近单生,干后暗褐色,退化雄蕊得天独厚端成流苏状-------C. capitata麻牛膝(头花杯苋)

理化:       川牛膝                                怀牛膝

甾醇类化合物                         皂甙,水解生成齐墩果酸

泡沫、溶血试验为阴性                  泡沫、溶血试验为阳性

药材面荧光,淡蓝色荧光               黄色荧光

功用:活血祛瘀——川之长

 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怀之长}养阴清热,引药下行

  土牛膝,以清热解毒为优。鲜用:咽痛、引产

生用:破血通经,引血下行,降火凉血

熟用:补肝肾而强筋骨

 商陆:商陆科。根“罗基纹”。一年生,冒充人参。泻下遂水

银柴胡:石竹科,根“砂眼”“珍珠盘”清虚热。

太子参(重参、孩儿参)石竹科,块根,为小孩补药。益气,健脾,生津。

川乌(Radix Aconiti)

始载《本经》。下品

吴普云:“乌头,形如乌之头也”(华佗弟子,魏朝著,吴氏本草)

来源:毛莨科植物乌头

(栽培品)干燥母根(主根)

1 花序轴具明显毛

2、被贴伏反曲------乌头A. carmichaeli

2、被伸展--------华乌头A.chinese

1、花序上不具毛--------------关草乌A. Rusnezpffii

性状:块根呈圆锥形,顶端有残存茎基,侧有支除子根(附子)残基,外表皱缩,断面白色,味辣麻。

显微: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构造。最外后生皮层细胞,木柱片,骨皮层明显。中央有髓,导管“V”字形排列。

     粉末:石细胞,淀粉粒

成分:二元酯类毒性极强生物碱。乌头碱、次头碱、中乌头碱。人致死量为34mg

     乌头碱:水解→失去1分子醋酸,毒性降为1/200;单子乌头碱(苯甲酰乌头胺)水解→脱1分子苯甲酸;乌头胺,毒性降为1/2000;另含乌头多糖(aconitan

理化:1、薄层层析:吸附剂:碱性氧化铝

展开剂:乙醚 :石油醚(10 1

                  

展距16cm,对照品:乌头碱等。

                   显色剂:碘蒸气熏,斑点均显棕色

     2、乙醇液+碘化汞钾2滴——产生黄色沉淀

     3、提取液23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滴定法和分光度法,见P78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xoffii)块根,野生品。

性状:呈不规则圆锥形,形似乌鸦头顶端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干瘦、皱缩不平,有纵皱纹。有具突起支根(习称‘钉角’),断面类折色,味辣麻。

显微:成分、功用与川乌基本一致。231275nm有最大吸收。

注意:乌头:中南、西南,干瘪

黄草乌:云贵,末端细尖而稍弯曲

多根乌头:新疆,块根34个或更多,呈链状合生

瓜叶乌头:四川湖北,木质部束排例五角形。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cparata)

别名:天雄,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本经》下品,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来源:乌头子根或侧根加工品

规格: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现不见)

胆巴液:含氯化镁和食盐混合液。

染色剂:黄糖+麻油经熬制而成调色剂。

性状:盐附子:圆锥形表面灰黑色,粗糙,附有含盐结晶,味咸而麻辣。(有剧毒!!,尝时应注意)

      黑顺片:不规则光泽,略透明。断面角质样,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以盐附子毒性最大

显微:成分,见川乌

    但要注意:另含:去甲乌药碱; 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

                    去甲猪毛菜碱;强心、升压弱,镇痛

                    氯化棍掌碱; 强心、升压作用

                    中乌头碱;  镇痛活性成分

功用:加阳救通——回逆汤

      温肾状阳——肾气丸

温中止痛——理中丸

威灵仙(Radix Clematidis)江西惯用藤叶

上为根茎,下有多数细根,表面黑褐色,质坚脆。

折断后皮部与木部易剥离,味淡

成分:皂甙。原白头翁素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具表皮、皮层、内皮层。

 伪品:百合科华东菝葜(粘鱼须),短梗菝葜根根茎

    别名:缺丝威灵仙

具针状钩刺,质韧不易断。祛风通络止痛,骨硬咽喉

白头翁根(Radix Pulsatillae)《本经》下品

根圆锥形,扭曲。根头部皮部易脱落,可见灰黄色网状裂纹或裂隙。根顶端残留鞘状柄残基。密生白色毛茸。味微苦涩,同类品种复杂。见85附注。

伪品:华东地区,翻白草,委陵菜,含簇晶,方晶。

有止痢作用,注意区别。见P85附注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始载《本经》,列为中品。栽培品

芍药有赤白之分,始自陶弘景

来源: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干燥根(草本)

芍药属:矮灌木,花瓣多数,蓇葖果

1、小叶全缘

   2、单花顶生,叶缘光滑,小叶下面无毛或仅叶脉疏生柔毛--------草芍药P.aconia obovata

   2、花数朵,顶生和腋生,叶缘生骨质小齿,粗糙-------芍药P.lactiflora

1、小叶分裂

     3、叶裂 片宽披针形,叶下面沿叶脉,叶柄及萼片内面均无毛

                      -----------川赤芍P.veitchii

主产:浙江、安微、四川、贵州,多为栽培。

性状:

1、杭白芍:根圆柱形,上下两端切齐,粗细均匀。表面黄白色(放久后棕红色,因鞣质氧化),具明显纵皱纹及细根痕。内牙白色,可见菊花心,粗大坚实,味微苦而酸。

2 川白芍:圆柱形,略弯曲,上粗下细,两端不切齐,外粉红色,个较大,质略松。

3 毫芍:圆柱形,个小,参掺不齐。外皮细,粉白色,有纵向刀削痕。具粉霜(先

去皮后煮)

显微:1、正常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

2、含草酸钙簇晶和糊化淀粉团块

成分:主含芍药甙(paeoniflorin)(11月采含量最高)

解痉、镇痛、镇静、抗菌、解热与抗炎作用;

抑制血小块聚集作用。预防消化道溃疡。

理化:1、水浸液+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35ml)——蓝色荧光

2、薄层层析,硅酸G,氯仿 :甲醇 :乙酸 :乙酯(4  1

显色剂,茴香醛试剂——90℃加热5分钟芍药甙。显深紫色

功用:养血敛阴——四物汤

柔肝止痛——芍药甘草汤

平肝潜阳——羚角钩藤汤

赤芍:多系野生

性状:圆柱形,外黑棕色或去外皮,粗糙,质松,裂隙明显,味微苦涩。

成分:同白芍,但量大。3.58%,显微含淀粉粒(因不煮制)

功用:活血散瘀,清热凉血。

黄连(Rhizoma Coptidis)

黄连属:草本,叶根生,由三小叶合成,花整齐。

花瓣56枚,细小。

始载《本经》上品,李时珍谓:“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来源:毛莨科黄连属。产四川石柱县

黄连Copfis chinensis叶卵状三角形,中央裂片,叶棱形,具柄。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叶三角形,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裂片具明显柄。

云连 C.teetoides叶形与黄连相似,叶片裂片间距离稀疏

峨嵋野连 C.omeienses叶长方披针形,中央裂片三角状披针形等长根茎。两侧裂片短小。

性状:1、黄连(鸡爪连,味连)根茎丛生,弯曲互抱,形如鸡爪,下有“过桥”短(系指黄连根茎节间细长而平滑部分)。外表面黄褐色,断面红黄色,味极苦。

2、雅连:单枝似蚕形,“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细小呈蝎形,(因加工须根烧掉,撞击表面光滑,上海称“明光莲”。

4、峨嵋野连(野生、极少)单枝,粗大,顶端常驻有数个叶柄,似虾形,结节密集,无“过桥”“火红虫”

显微: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味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有多数石细胞。

云连:均无石细胞。

成分:含多种异喹林类生物碱

主含为小檗碱(berberine)(季胺型生物碱)水溶性

理化:1、荧光反应,横切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醇浸液:加稀盐酸1+漂白粉少量,樱红色

3、粉末+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可见黄色硝酸小檗碱针簇状结晶。

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见P92

注意:短萼黄连、土黄连,野生无“过桥”、连珠状

成分资源:毛莨科唐松草属,形如马尾,根丛生于根茎。习称马尾黄连

         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十大功劳属(Mahonia)根、根皮、根或茎等。

升麻(Rhizoma Cimicifugae)

根茎、关北西升麻

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黑棕色,可见皮部脱落,从状筋脉,上有数个圆洞状茎基,质坚而轻,味微苦。

另注意区别单穗升麻,麻花头(广东升麻)落新妇(红升麻)鉴别要点。

广防己            汉防己

来源:   马兜铃科                                      防己科

      Aristolchia  fangchi                         Sfephania   fefrardra

                                                   

主产:  广东     广西                    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

性状: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去栓皮者    根呈弯曲短圆柱形,宛如“猪大肠”。

表面灰黄色,体重质实不易折断横断面    粉性强,容易折断,断面白色平坦        

外表灰棕色。具皱纹和明显皮孔。有明     细腻,有菊花状“蜘蛛网纹”

“车轮纹” 粉性弱,中央木部纵剖

成片状突起。 

显微:含簇晶和异型维管束(外木型)   汉防己单素(粉防己碱)tetrandr

成分:马兜铃酸             去甲基粉防己碱红素demethyl

轮环藤季胺碱cyclaroline

 (轮环藤酚碱)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

汉防己偏于利湿而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

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可祛风湿以止痛。

粉黄己碱,制备碘甲烷或溴烷反应生成季胺盐,负为“汉肌松”,具肌松驰作用。

注意:“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湘防己(防己科称钩风)

“木防己”(防己科木防己)          (异型均糙27轮同心性)

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无粉质。

北豆根(Rhizoma Menisperma)    山豆根(广豆根)

                 防己科 蝙蝠葛                      豆科柔枝槐(越南槐)

Menispermum.  Dauicum 根茎                 Sophora  tokiensis  根和根茎

主产:       东北                                            广西

化学成分:  北豆根碱等                                    苦参碱等黄酮

性状:根茎为细长圆柱形,外皮易成片   根茎不规则结节状,有数条细根质硬,

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不易折断,切面具蜡样光泽,有豆

中心具类白色髓,味苦。       腥气,  味极苦。

                     

显微:含石细胞,方晶                             方晶,具色素反应10%NaoH

针晶具髓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注意:“山豆根”名全中349种见P111

 

罂粟目

罂粟目以罂粟科最原始,因它保留了雄蕊多数分离,心皮数多等原始物征与多心皮目接近。罂粟科中有比较高级类型,心皮仅2枚,细长形蒴果白屈菜属,又似白花菜科,再进一步化到十字花科,果实为角果。雄蕊定数6或缺雄蕊。

罂粟科:Papaveraceae

1 常草本,常具乳叶或有色液,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多互生,无托叶。

2 花单生,或成总状,原伞,圆维花序轴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常2,早落,花瓣46

3 雄蕊多数,离开或雄蕊6枚,成2束。稀4枚,分离。

4 子房上位,同2个至数个心皮组成1窒,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5 蒴果九裂或瓣裂,6多含生物碱。

元胡Corydalis Yanhusao

夏天无C. decumbens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as

   十字花科:Cruciferae

1、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2、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4,排成2轮,花瓣4,排成十字形。

3、雄蕊42短,称四强雄蕊,偶42枚雄蕊。常在雄蕊旁生有4个密腺。

4、雌蕊同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具2个侧,膜胎座,同假隔膜隔成2窒,偶1窒。

5、角果,长角果可短角果。

6、含硫甙,挥发油,生物碱。

菘蓝Isatisendegotica

蔊菜R.rippa indica

白介Brassica alba

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

载于《开窒本草》原名玄胡索“浙八味之”

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

性状:扁球形,外黄棕色,网状皱纹明显,质坚硬。

碎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味苦。

显微:

1 皮层厚壁细胞,长条形,壁木化,稍厚,具楞密纹孔

2 石细胞类多角形等。

3 壁薄细胞中充满糊化淀粉团块。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延胡索甲素。

延胡索2素(d1__tetrahydropalmatined1—四氢巴马亭。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去氢延胡素甲索: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理化:

1 亮黄色荧光

2 碘化汞钾——淡黄色沉淀。

3 薄层层析:P101。黄绿色荧光斑点。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专治一身上下都痛。

注意:土元胡等P101

夏天无(C.decun.bentis)优良止痛药,类球形,暗绿色。断黄白色,颗粒状,味苦。

通络、活血、止痛、要掌握区别要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本经>载以蓝头。收蓝头为上品

苏恭谓:“蓝有三种。”李时珍曰《蓝凡五种,各有主治》

现商品分为二大类:

一类:十字花科、菘蓝——以正品介绍,称为“北板蓝”

另一类:爵床科、马蓝——西南、华南习惯用药——“南板蓝”

来源:十字花科(Cruciferac)植物

      菘蓝Isatix,indtis tinctoria干燥根

     注意:欧菘蓝Isatis timctra

两者比较:

1 植物体无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圆形——菘蓝。I. indigotica

1 植物体有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前形——欧菘蓝。Itinctoria

   产地:

菘蓝:河北、江苏、河南等地载培

流脑,抗感冒。

附:马蓝:爵床科Strobilanthes  cusia根茎及根

          根为须根状,着生于膨大根茎节上,根皮易脱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根茎断面纤维性。中央有海绵状白色髓部,味淡。

显微:韧皮部有多数纤维散在,薄壁细胞含钟乳体。

根和叶治疗乙脑有较好疗效。

蔷薇目

蔷薇科;景天科;虎儿草科

蔷薇科系统地位比木蓝科和毛莨科高,因其花托杯状形面周位花,且少数已到上位花,子房下位,雄蕊轮生,雌蕊,由多民皮分离减少25心皮。合生,或公1心皮(桃)。种子列胚乳等。但它们仍有多数雄蕊,仍有多心皮,离心皮类型,也有瘦果,菁实果类型。这都说明它们与多心皮目有联系。仅又比多心皮目进化地位高,是由多心皮目演化来

常山(Radix Dichroae

《本经》,下品

来源:虎儿草科(Saxifragaceae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性状:色黄,形如鸡骨,俗叫鸡骨常山。叶作“蜀漆”药用。

注意:(日本)芸香科常山根“白常山”“和常山”。

       浙江、福建、海卅常山:马鞭草科;海卅常山根、茎、叶——截疟,地上部分治疗高血压有效。

显微:导管中具侵填体。

      韧皮部含针晶束及树脂块。

成分:常山碱甲、乙、丙(α,-β,-γ-dichroine)抗疟有效成分。

理化:折断面,黄色荧光,尢以皮部更为明显。

地榆(Radix Sanguisorbae

蔷薇科Rosaceae

叶互生,有托叶萼片和花瓣常5数,互(25),雄蕊多数,着生在花托(划萼管边缘

种子不含胚乳。

1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心皮15个分离,轮生,叶多数列托叶

          ---------------Ⅰ,绣线菊亚科(Spiracoideae

1 果实不开裂,心皮合生或分离,叶具托叶

2、子房上位(蔷薇属子房为中位)

   3、心皮通常数,变成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萼永存,叶为复叶-----------Ⅱ蔷薇亚科(Rosoideac

3、心皮通常为一,稀为二或五,核果,萼脱落叶为单叶

   -------------Ⅲ梅亚科(Prunoideac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着生于杯状花托内。果实为梨果,有时为浆果状。

        ------------=Ⅳ梨亚科(Pomoideae

地榆属:花瓣状,花密生于筒形穗状花序中。

来源:蔷薇科,地榆Saguisorba officinalis

长叶地榆根S. officinalis vas,  longiffolia

圆柱形,外棕褐色,质硬脆或坚韧,断面平坦或纤维性,粉红色,味苦涩。

成分:鞣质,地榆素H1-H6(Sanguiin H1-H6 )

地榆甙(Ziyuglycoside .Ⅱ)

凉血,止血,解毒。

豆目

起源于蔷薇科梅亚或者和梅亚科有一共同祖先。由单一心皮演化为荚果,但还保留着结合萼筒。为达托叶和五基数,轮状排列花。

豆科:Legumiinosae

1 乔木灌木或草本,叶多为复叶,常互生具托叶。

2 花两性,萼片和花瓣均为5格,多为蝶形花,少数假蝶形或辐射对称。

3 雄蕊常10枚,多成两体雄蕊,少有单体或分离,稀多数。

4 单心皮,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胚珠1—多枚,荚果,种子多胚乳。

5 含生物碱、甙类,树胶,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等。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u

决明Cassia  tora

紫荆Carcis  chinensis

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甘草Glycyrrhiza

野葛Pueraria  lobat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苦参(Radix Sophorne Flavescentis)

《本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中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

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来源:豆科(eguminosae)槐属植物。

苦参Sophora flavescena

槐属:雄蕊分离,相等,叶为羽状复叶,乔木,荚果串珠状,为最原始属(在蝶形花亚科中)。

主产:山西、河南、河北等。

性状:圆柱形或切成块厚片,完整者具分枝,纵皱明显,栓皮破裂后向外卷曲,质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老者所轮明显,具裂隙,味极苦。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花壁细胸胞含淀粉和方晶。

成分: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碱(Matrine)、氧化顶替参碱(Oxymatrine)抗癌(肺癌及宫颈癌)。

理化:色素反应:NaoH圆柱皮部——血红色

      生物碱定性反应——碘化汞钾——黄白色沉淀。

黄酮定性反应——盐酸镁粉——显红色

功用:清热利尿,燥湿杀虫。

葛根(Radix Puerariae)

葛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来源:为豆科(Leguminosoe)葛属植物

野葛Pueraria lobata

甘葛藤根Pueraria thomsonii

葛属:荚果线形,有数粒种子,萼下唇显著,荚木质,小叶有细托叶,旗瓣基部有耳。

1 茎被黄褐色长硬毛,小叶下面有粉霜,小托叶针状,萼筒5裂,萼齿与萼筒等长。

-----------Pueraria lobata

     1、茎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小叶下面无粉霜,小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萼齿较萼筒长。

     --------------Pueraria thomsonii

产地:野葛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等。

      甘葛主产两广,多为载培。春季清明前采挖,质佳。

性状:野葛:方块(纵切或横切),黄白色,纤维性弱,粉性强,味微甜。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1 皮层具石细胞(多已去栓皮者无)

2 含晶纤维

成分:黄酮类12%(野葛),黄豆甙(aoidzih

2.22%(甘葛),葛根素(pueraria

理化:1、盐酸镁粉反应——橙色

2、三氯化铝荧光——鲜黄绿色荧光

3 薄层层析,见P113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止泻止痢。

现代研究:用总黄酮——治疗冠心病,葛根舒心片50mg∕片,还能治疗突发性耳聋。

葛花:含黄酮类化物,解酒毒草,止渴。

地方用药:食用葛藤P.omeiensis——四川贵州

          三裂叶葛藤P.phaseoloides——浙江。两者均质差。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为常用中药,俗称“十方九草”始载《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甘草根味甘甜而得名,是我国特产药材之一。“国老”陶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

来源:为豆科甘草属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内蒙、甘肃、新疆。荚果弯曲,被子褐色利状,脉毛。

胀果甘草G.inflata根及根茎------荚果短,直肿胀

光果甘草G.glabra新疆、甘肃--------荚果长,稍弯,光滑(土耳其、西班牙)

性状:1、乌拉甘草(内蒙甘草):(优)因产于内蒙古梁外(杭州锦旗一带)帮可称“梁外甘草”。

       

去皮者——外销——称“粉草”

        末去皮者——内销;外皮棕红色(枣红)

        根和根茎圆柱形,条粗细均匀,质坚实,内鲜黄色,粉性强,折断面呈粗纤维性。味甜。

2 西北甘草(新疆甘草)(优):上粗下细,具分枝(侧根)“头粗尾细岔枝多”,外皮灰褐色,灰棕色。粗糙。断面黄绿色,粉性差,味甜。

显微:1、横切面:根和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2、粉未: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色素块等。

成分:1、三萜类化合物

        甘草甜素(Glyeyrrhiziu)——甜味成分,系甘草酸钾、钙、盐。水解后——二分子葡萄糖醛酸、一分子18—甘草次酸(1.53直径),根含甘草次酸含量。

       乌拉甘草4.4%,胀果甘草3.72%,光果甘草3.08%,主产区甘草甜素含量5%11%

     2、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Liquiritin)等衍行物具镇痉作用。

3 生物碱类:5678—四——24=甲基喹啉等。

   注意:黄酮类成分对爱滋病增殖有抑制能力。(最早日本甘草甜素用之)

        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

        甘草合剂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理化:薄层,P116,甘草甜素显蓝色斑点。

功效:补脾益气。炙用

清热解毒。生用

调和诸药

反大戟、苋花、甘遂、海藻

甘草属:两体雄蕊,花药不同,荚果一般具刺或瘤状突起。

黄芪属:两体雄蕊,花药均同大,荚果一般膨胀。

黄芪(Radix.Astragali)

原名为黄耆。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李时珍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来源:豆科黄芪属植物

蒙古黄芪(荚果光滑无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eus

膜荚黄黄芪(Radix.Astragali

原名为黄耆。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李时珍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来源:豆科黄芪属植物

蒙古黄芪(荚果光滑无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eus

膜荚黄芪:(荚果膜质,披短柔毛)Astragalus  membranaceus 

产地:黄皮芪:主产山西(浑源)——浑芪

内蒙古张家口——口芪

黑皮芪:东北;又叫卜奎芪——染色

以蒙古黄芪质量为佳(栽培品)

性状:根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具纵皱及横长皮孔,质柔韧,断面皮层白色,木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嚼之有腥气,味微甜。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1、  管状木柱组织(中央有纤维束及少数薄壁细胞,外有数层木栓细胞包围,二者均木化,细胞内含棕色物质)

2、  石细胞(皮层与木质部间)

3、  无草酸钙结晶。

4、  含淀粉粒。

成分:

1、  黄酮类。

2、  皂甙类(膜荚黄芪)——具有降压,利尿,强心作用。

3、  黄芪多糖(Ⅰ——Ⅱ)——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21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铁、锰、锌、金、等)

理化鉴别:

1、  茚三酮——氨基酸多肽——紫红色

2、  α—茶酚浓硫酸反应(检查糖,多糖)——紫红色

3、  醋酐——浓疏酸反应——黄——红、青、淡绿色

4、  薄层层析。见P119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不消肿,托疮生肌。

附:红芪——豆科多序岩黄芪,根——甘肃南都有

           圆柱形,表面灰红棕色,“金井玉栏”和豆腥气不明显。纤维性强,粉性强,味微甜,无石细胞,

          具晶鞘纤维。同类品种较多。风P120

伪品:豆科锦鸡儿(土黄芪),质脆断面纤维性,味淡,锦葵科,圆叶锦葵、欧蜀葵蜀葵。具粘液,有粘滑感

味淡。

地方用药:附(1)P.119

河北、青海、甘肃等:金黄黄芪——小黄芪,小白芪,——上有细密环纹。

四川、西藏:多芪黄芪——味淡,微涩。

四川:梭果黄芪——味淡。

甘肃、青海——塘谷耳黄芪——白大芪、马芪、土黄芪——圆柱形。

可见柱皮疤痕,折断成粗纤维状,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甜。
人参(Rakix  Ginxeng)

始载《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划均有收载。

因根如人形而得名。

古代最早人参产于山西上党(三路卅),同此为道地,至清代而以辽参为道地。

来源: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

人参Panax  ginseng根:

1)栽培——圆参;(2)野生——山参

形态:多年行草本,茎单无一毛

主根肉质在,有分枝,

掌状复叶轮生,叶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三七两面脉上有刚毛,单伞形花序,浆果状核果,成熟鲜红色,)。

根据茎叶多少初步判断生长年限。

第一年生者(指播种第二年)生出一极“三出复叶”,俗称“三花”。

第二年生出一枚“五出复叶”,成为完整叶片。俗称“三花”。

第三年生出二枚复叶,俗称“二甲子”。

第四年生出三枚复叶,俗称“灯台子”。

第五年生出四枚复叶,俗称“四批叶”。

第六年生出五枚复叶,俗称“五批叶”。

第七年至多年生出最多六枚复叶,俗称“六批叶”。

产地:东北三省

性状:生晒参: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粗横纹及纵皱,体轻。断面黄白色,具菊花纹,皮部和韧皮部散有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表面红棕色,半透明,质地硬而脆,断面角质,气香味微苦。

     白糖参:表面淡黄色,具针剌点状针痕,体泡松,味甜。

     山参:主根粗短,2个支根人字形。环状横纹,细密深陷,须根稀疏细长,“珍珠点”明显。根茎细长,芦头芦疤明显,枣核苛(不定根)明显13个。紧靠主根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圆芦)。

其它规格:

    边条红参、石柱参——辽宁省宽甸石柱沟。腿长,两条腿为佳,一条或三条也可。

    16支、25支、35支、80支,不中80支者为小边条红参。单芦,溜肩。

    红参——腿短小,体坚质实,支头大。

    新开河红参、高丽参、别直参——双芦、扛肩,喷香精,有附子成分。价高国产4倍。以生物保护膜。

    人参集散地——香港。

西洋参:quinquefolium

   又称:“洋参”、“花旗参”。原主产:加拿大和美国。现我国东北(黑龙江)、华北(河北)、西北(陕西)已引种栽培成功。

性状:根长纺锤形,表面灰黄色,环纹细而密。肉紧,全体有纵皱。断面形成层处色较深,散有多数红棕色点状树脂道。气味微香,味稍回味微苦。

 

特别注意:由于国产种洋参形成规模较大商品,外形似国产生晒参,要特别小心鉴别。

     降血糖作用多糖KarusanA.B.C.D.E

功效: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

显微:人参根横切面:为典型双子叶根次生构造。

   粉末:草酸钙簇晶,小梭角尖锐,(三七钝)。树脂道,木栓细胞,淀粉粒。

成分:根含总皂甙约4%,须根>主根。

1、  人参皂(ginsenosideRx

1)、达玛脂烷(dammarare)亲皂甙,四环三萜。

        酸水解后:A型人参萜二醇(ParaxadiolRa1.a2.Rb1.b2,b3.Rc,Rd 升压,兴奋N

                  B型人参萜三醇(ParaxatriolRe,Rf,Rg1,Rg2,Rg3,Rh抗溶血,降压,抑制N

2)、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Oleanane)系皂甙。水解后,齐墩果酸Oleanolec acid

2、  挥发油约0.12%

B—榄香烯(β-elemene

人参炔醇(Panaxynol

多炔环氧物人参醇(Panaxydol

3、  人参多糖:38.7%水溶性多糖;7.8%碱溶性多糖。

20%人参果酸,纯化为酸性杂多糖SA.SB.尚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多种低分子肽氨基酸。

理化:1、酸液+三氧化锌氧化液——紫色(甾带类)

2、薄层P129,图6127

功效:大补元气《参附汤》红参—偏温燥—治阳症

强心固脘《独参汤》生晒参—性平和—补气兼养阴

安神生津《生脉散》白糖参—性更缓和,补气弱。

人参叶:提到山奈酚,三叶豆甙,人参黄酮甙。有祛暑气,生胃津,降虚火作用,商品人参茶。

真伪鉴别:商陆,野红豆,山莴,栌兰,现少见。

附:刺五加:根及根茎。见P130,(了解)

研究:一般干参,皂甙大部分流失。高丽参能保留30%,可称世界王牌。

         抚洲活性技术研究所种德保鲜二年,人参皂甙维持95%。抗癌作用,免疫促进作用。

三七(Radix  Notoginseng)

始载《本草纲目》,又名山漆,金不换。

李时珍曰:“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来源:为五加科根。三七叶子两面有刚毛,栽培品。

主产:广西:田阳——田三七;优。

     云南:——滇三七

采集:春三七:立秋前开花前挖,为春七(优),根饱满。

      冬三七:种子成熟后采挖,为冬三七(次),较粘

性状:“铜皮铁骨狮子头”

显微:类似人参,簇晶棱角钝。

成分:与人参相近。黄酮甙等成分。

    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

    另外:治疗冠心病,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三七冠心宁”。

功效: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伪品:莪术:人工雕刻品。掺入铁弹子,增量,注意头数。

白芷(Radix  Angelecae  Daharine)

《本经》中品

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白芷:西北里亚呼里

     杭白芷:根

     白芷:植株矮小,茎及叶鞘黄绿色,中间裂片下延不明显,花黄色。

产地:白芷:河南,长葛,高县——禹白芷

           河北,安国——祁白芷

           杭白芷——浙江,,福建,四川;——杭白芷,川白芷。

性状:杭白芷:根圆锥形,上部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断面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占根1/2,香气浓烈,味辛微苦。

    白芷:皮孔样突起散列,形成层圆环状,木质部占根1/3,香气淡。

显微:簇晶,分泌腔。

成分:挥发油,香豆精衍生物。

     比克向芷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

理化:1、荧光反应:乙醚冷浸液——蓝色荧光。

      2、异羟肟酸铁反应——紫红色。

功用:1、祛风止痛——阳明经头痛——(川芎茶调散)。

      2、消肿排脓——(排脓汤),(白神散)。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本经》中品,李时珍谓:“------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又谓:“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现为中医妇科血病对药。

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当归根。

产地:主要栽培。甘肃岷山山脉岷县,武都等地。

甘肃——秦当归;   云南——去归;   四川——川归。

性状:根圆柱形,主根粗短,根头部膨大,支根数条,表面黄棕色,质软,断面黄白色,呈菊花心,形层状环状显黄棕色,皮部厚具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油室:纺锤形薄壁细胞(壁上有斜格状纹理)。

     淀粉粒:注意:木化紫性,身枯干无油者低劣。

成分:含挥发油0.42%,油中主要为:

本内酯47%为解痉主要成分。

      正丁烯基配内酯11.3%

      水解成分:阿魏酸烟酸丁二酸等。

             维生素E,维生素B12,氨基酸17种,人体必需7种,人体所必需无机元素16种。归头调锌高,归尾铁高。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妇科圣药,调经要药。

注意:地方用药,东眼归;吉林地区栽培,东北地区以当归入药,主根粗短,有多数支根。

                欧当归,根,华北地区栽培。主根长,顶端常有数个根茎痕,味微甜而麻舌。

独活(Radix  Angelicae  Pubeseentis)

《本经》上品

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重齿毛当归,叶子两面均被柔毛,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

主产:湖北,四川——川独活

性状:主根粗短,下有分枝。根头部膨大,有横纹,表面灰褐色,具纵皱和隆重起横长皮孔,质硬但回潮变软,具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显微:正常根次生构造。

成分:挥发油及香豆精类。

理化:1、紫外线灯下(365nm)(1)蓝紫色荧光;(2)、蓝色(当归)

      23、香豆精类反应;P141

功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下半身风寒湿痹,温燥下行。

     附,毛当归:小叶边缘有钝锯齿。

地方用药:山独活(同科)

          牛尾独活(同科)详见P142

          九眼独活(五加科)

羌活(Rhizoma  seu  Radia  Notopterygii

来源:伞形科背翅芹属植物

产于:四川、青海等地

性状:1、蚕羌,根茎。圆柱形,环节紧密形似蚕,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可见“朱砂点”,木部黄白,髓部黄棕,气香,味微苦。

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竹节蚕”。

根茎粗大,多分支,环节不规则者——“大头羌”。

      2、根茎及根,类圆柱形,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纵皱明显,皮孔可见,气味较淡。

成分:含挥发油2.3%

功效:发表散寒,祛湿止痛。

前胡(Radix  Peucedaci

前胡为降气下痰,宣散风热药。

《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本草纲目》载:“-------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

来源:伞形科前胡属植物。

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属根。

前胡属:Peucedanum

果有棱,果实背部极扁平,果背棱,中棱不发展成翅。侧棱翅窄而厚,成熟后从合生面易分开。

形态:白花前胡,根分枝少,茎非紫色,叶为三出式23回羽裂,未因裂 片下延成窄翅,复伞形花序,紫色。

产地:白花前胡:浙江、江西(玉山县)、四川等地。

    紫花前胡:浙江、江西(修水)、湖南等地。

性状:白花前胡:根圆锥形,下常有分枝,支根多除支。外黑褐色。根头部中央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有密集横环纹。质硬脆易断,断面皮宽占3/5,散有棕黄色小油点,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根圆柱形,主根较长,有少数支根,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断面皮部窄,油点少,木部宽占3/5,气芳香,味淡而后苦辛。

显微:白花前胡:皮占3/5,韧皮射线弯曲,导管放射状排列,木部无油室,偶见基无纤管束。

    紫花前胡:木占1/23/5,韧皮射线平直,导管排列不规则,木部无油室。有木纤维束存在。

成分:挥发油,香豆素类。

   紫前胡素Ш有明显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理化:1、荧光——淡紫色荧光

      2、乙醇液+冰醋酸+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水气加热——溶液显红色(检查香豆素)

功效:化痰止咳,宣散风热。

川芎(Rhizom  Chuanxiong

原名:芎劳《本经》,上品。

苏颂谓:“关陕,川蜀、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

来源:为伞形科莱本属植物。

     川芎Jigusticum Chuanxing;根茎,四川,栽培

藻本属:果实有管翅,总芭电和小总芭电发达,通常三裂

另外:江西产茶芎(芜)为川栽培变种。Lchuanxiong CV.chaxiang九江地区主产

形态:川 抽茎,径生叶来回裂片顶,流尖,小羽叶3—5对,有花

茶芎:不抽茎,基生叶,来回裂电渐尖:小夜34对,无花

性状:茶芎为不规则结节状卵圆形拳形团块,外皮黄褐色,顶端有类圆形管状茎痕上有多数平行隆起软节,下侧没软节上有多熟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川由点(油宝),

香气浓郁,味苦辛,有麻感,后微舌甘

茶芎:扁圆形具结节状团块,外庆棕色,顶端有乳头状实起茎痕,在根茎上部排列成一行,香气浓浊,味辛辣,微苦,麻舌。    日本产用

东川芎:Chidium officinale 根茎 东北吉林上边地区。圆柱形具结节状膨大,表面黄棕色,上有除去地上茎距离,单个在根茎顶端,下侧及轮节上具有圆形突起,切断面黄白色,香气浓,味辛微辣

显微:形成层状波状环纹

      导管程“V”字形字形排列。淀粉粒,单粒(妩芎复粒)

含挥发油簇状结晶

成分:含挥发油生物碱

川芎嗪(chuanxiongzine)—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具显著而持久降压作用

理化:1荧光反应——亮淡紫色,外皮暗棕色荧光

      2头饱和内反应——紫色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活血洗肠药《川芎荧调散》祛风止痛,治疗头痛之好药。

柴胡(Radix Baplerri

常用中药 原各柴胡 始载《本经》列为上品

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叶为单叶,全缘,果实果狭翅状)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北柴胡河北可配

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根,南柴胡——河北 四川等

形态:柴胡:茎上部多分枝,略程“之”字形弯曲,叶倒披形成宽条状披针叶形,有平行脉7——9条,伞幅伞梗少

狭叶柴胡:分枝少,茎之形不明显,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平行脉最多七条,伞幅伞梗多

性状:北柴胡,固质又叫“硬柴胡”。根圆锥形,常有分歧表面里褐色。根头部多馏,有长有短不等茎基或短纤维叶茎。质硬而韧不容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棕木黄,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因表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