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上经络

 黑 夜 2011-11-08

一、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按摩大肠经可以驱除身体里的

1、合 谷(虎口、原穴):收面口疾病的手神

位置:食指拇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

主治:按揉此穴可增强身体的抗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可治胃疼,女性痛经、面瘫、和预防感冒等

方法:每次按100下,每天按摩三次。。

2、迎 香(鼻炎和鼻塞)

主治: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流涕、过敏性鼻炎等

方法:按摩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症状可以立刻缓解,也可以用中指的指肚按在印堂穴上,用力按压,然后慢慢地向上推。如此几次反复刺激,鼻塞就能消除了。刺激位于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非常好。

    3、曲 池: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二、足少阳胆经(一切为了消化功能)

胆经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头。

·   1、敲经别只敲一半

经络是一条连贯的循行线,不是一截一截的,所以敲胆经不应该只敲某些部位。

2、阳陵泉(筋会阳陵):慢性胆囊炎克星

方法:(1)每天揉阳陵泉、阳陵泉下一寸一处叫胆囊穴的地方

2)患有慢性胃炎,按揉阳陵泉, 刺激时,要一面吐气一面压8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还可加按任脉的中脘和胃经的足三里,效果更好。

                        

三、手少阳三焦经(捍卫头脑安全)

手少阳三焦经内属三焦,三焦是一个找不到相应脏腑来对应的纯中医概念。

1、三焦经( 脉):

主治:耳聋、耳鸣、耳痛等症,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方法:敲时必须有酸痛感,

2、耳 :(耳鸣耳聋按)

位置:张嘴时能够在耳朵前方摸到一个凹陷,就在这个位置。

主治:各种耳病,如耳鸣、耳聋等,

方法:按揉时要一压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四、手太阳小肠经(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

溪: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还有落枕穴(经外奇穴),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

方法:用食指指腹、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手太阴肺经(人体的总理)

 

1、中 府(肺脏健康的晴雨表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腹胀、肩背痛、气不足、消化不良、水肿等。
等病,又能健脾。

方法: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

2、列 缺(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偏头痛

列缺穴是三经交会穴,可以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及任脉的经气。例如烦躁、失眠等多是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而使用列缺就可以调节。

3、太渊: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六、手厥阴心包经(代心受过,替心受邪)

 

1、为什么人过35岁就要敲心包经

敲击或按揉心包经可使血液流动加快,使附着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落,随后排出体外,也就是俗称无毒一身轻

3、内关穴(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主治:心脏系统疾病、胃肠不适等。

平时可以边走边按揉,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有酸胀感即可。

另外,打嗝时,用拇指对该穴位进行一压一放会很快止住。

                           

 

 

 

 

 

 

 

 

 

 

 

七、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

 

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臂时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感觉明显效果就好。经常敲心经有利于心脏健康,心主神明,敲心经也有安神的作用。

1、 泉:(治冠心病、肺心病两肋痛)

       位置:极泉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此穴。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2、、神 门:(失眠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增强胃动力)

方法:每天缓慢的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用酸胀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可按揉、艾灸穴位。

3、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