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家有学子 2011-11-09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陆壳均深33km,洋壳均深6-7km))、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 2900km深处)、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板块及其划分: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3.板块边界与地貌: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西太平洋)、海岸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地裂缝(雅鲁藏布江谷地)。

4.地震波与地理圈层知识简述:

地震波

纵波

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横波

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不连续面

莫霍面

界面以下,纵波、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古登堡面

界面以下,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地球的

内部圈层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33km(大陆部分)

地幔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该层波速最快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球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

由水体组成、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5.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6.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7.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构建地表的崎岖不平。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使地表趋于平坦。 

8.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断层(上升盘-地垒、下降盘-地堑)。

9.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侵蚀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10.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和汾河谷地。 

11.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背斜处开凿隧道)应避开断层。

12.火山:多分布于地壳薄弱地带,沿地表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若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形成。

13.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

14.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点

梳理

河流侵蚀地貌

概念

河流侵蚀地面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成因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侵蚀,增加河谷长度

下蚀

侵蚀垂直于地面,加深河床,河谷向纵深发展

侧蚀

向两岸侵蚀,谷底变宽,河谷向横向发展

河谷

沟谷

季节性、间断性流水侵蚀地面形成谷地

初期河谷

集水面积小,横剖面呈“V”字型

中期河谷

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河谷

较宽、呈槽型

河流堆积地貌

概念

河流搬运能力减弱使物质沉积而成

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

由发育于山前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组成

河漫滩平原

形成于中下游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影响

河漫滩平原

高原地区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聚落呈带状分布

洪积-冲积平原

山区聚落多分布于此,聚落呈带状

三角洲

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沿河或海岸聚落带

1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6.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纬到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热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

水分亦有影响

非洲大陆

自然带的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热带与经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北美大陆从滨海到内陆地区的自然带演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

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

17.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纬度,基带气候类型山地海拔,相对高度③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18.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①0等温线的海(阳坡-高、阴坡-低)降水量的大小;③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19.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人为作用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

20.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人民防患意识。  

21.能源的分类:

按形成与

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太阳能)

直接的太阳辐射(狭义太阳能)

现代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生物能

古代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

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波浪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温泉

核燃料

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能

潮汐能

按性质分类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潮汐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

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沼气除外)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沼气、地热、核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