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三草为全国各地部分同道撰文

 沈三草 2011-11-09
                                                 山水画家孔仲起


          中国美院博导孔仲起先生是一位平和、厚道而又谦虚的山水画家,记得我们相识在80年代初,那次还是陆俨少恩师亲笔为我写推介信给孔仲起的〔听半白兄说陆老的信件孔先生至今还保存着〕,这二十余年来由于各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彼此很少有机会见面。2002年仲秋中国美院国画系教师组织秋游活动,〔有尉晓榕、王赞、张谷旻、田源、卢勇等十余人参加〕由我陪同在浙江仙居山溪游览,此时孔仲起先生和我通过电话也意欲光临同游,我很高兴,一则我们己20余年未有见面了,这次亦可促膝晤谈,二则孔先生擅画水,仙居山川多云水,我想他一定对“仙山”颇有雅兴的。后因他绘事忙碌未能来成,深为遗憾。

去年三月接孔仲起先生电话,说要来上海美术馆举办他从艺60年个人画展,对孔先生的作品我只是陆陆续续地看了一部分,此次画展才拜读了他创作的全貌而感到惊人,〔画展那天热闹非凡,沪上名家陈佩秋、方增先等均参加开幕仪式〕数百幅大作中有巨幅和小品,一些作品在杂志上见到时,我还以为是大幅画,其实只有手掌的大小,他的画给我第一感觉是气势宏大,浑厚华滋,第二是融合南北,气息很好,第三即作品中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孔仲起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追求自我意识、民族意识和空间意识。”这就深刻地揭示出传统绘画对于山水精神的理解。中国画山水的最高境界即“自然”;而老子说∶“道法自然”。所以,“自然也就是“道”,就是世界万象万有的最终根源和最后归宿。他的画犹如千年古檀,气韵幽淡,久而弥香,耐人寻味。在他画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刚健正大的,尤其他在画云水的表现领域上拓展了传统的笔墨技法,一般画家表现画水或有笔〔勾线〕无墨,或有墨而无笔性,他的画水,喜用湿、枯、浓、淡连皴带染,既丰富而又生动,是在同辈画家中,画云水上的第一高手。

水是最难画的东西,古人讲山水画家“靠山不靠水”山是有形体的,而“水是活物也”,水为动体,极难把握,我想孔先生对水的理解和对水的思考,可能与他七十二辈之前的孔老夫子的胸襟有关,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当然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即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故此我认为孔仲起的画水,不只是限于笔墨技法上的,而是对水有深刻的感悟,仰慕水那种宽阔的胸怀。

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在题孔仲起画展说∶“仲起之作,自成一格,是其一;大气磅礴,是其二;气象神变,是其三;移情尊受,是其四。画家得其一者为大家,何况得其四!故书之以为赞。

                          沪上披云楼主 沈三草居士

 
 
                                                       

                                                                        ——近读明兄的花鸟画

          我认识明兄己14年了, 在我印象中明兄是个非常勤奋而有才气的青年画家. 记得1994年我客居北京画院时,几乎与明兄朝夕相处。他总是笔不离手,废寝忘食地作画,那时我就觉得他的 画,笔墨雄奇.苍润有致。

十四载春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 然而对于画家无间寒暑的耕耘来说,不知多少漫长修远的求索!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颇获成功,近又要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花鸟画。最近,我又看到明兄的一幅花鸟画 《金秋》,觉得他的笔墨.构图比过去更为丰富而有内涵。他现在的作品力求具有生活情趣和现代审美价值取向。拉开与同代画家的距离。明兄热爱传统,又不受传统所囿,思路敏捷,醉心于想象。他对题材、构图、造型、笔势、设墨、设色意境、神韵等创作诸要素,按他自己的追求目标,不断地思索和构想,一旦灵感萌发,种种艺术形象,就如不速之客,从他的笔端脱颖而出。这幅《金秋》作品,布局严谨而多奇趣。整幅画面的造型概括夸张,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从此幅作品中也可看出画家不趋时流,不蕲众悦,洒墨敷彩,骨法不堕,最可贵的是画家不去做画,而守住了一个“写”字,并在写中求新,他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捕捉鸡的动势和葫芦之神韵。

明兄之所以对花鸟画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除了长期的苦心经营,付出智慧的劳动外,还靠画家的天赋和悟性,才得以达到今天的水准。
                                                                                                              沈三草居士
 

                                                                虚实允当 生机勃勃

                                                                            寒兄的花鸟画

      前年海上画家寒秋兄来浙江游览,我陪他去雁荡等地写生,其间我看到他带来的一些新作。我之感觉是∶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质朴中透出灵秀和飘逸。

熟悉寒兄的人都说他朴实憨厚,亢爽.谦逊而重风义,现在的文人多数性情浮躁,狂妄自大,有同行相轻之陋习,重人品求学养者寥寥无几。但寒兄还是注重于人品修养的。他早年师从沪上画家吴野洲,张雪父,在画苑已耕耘30个春秋,汲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笔意,博采众长,追求个性,自成家数。寒兄擅长大写意花鸟,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先后在上海.南京.山东及日本等地举办画展,博得美术界好评。著名画家程十发.吴野洲看了寒兄画展后分别为他题词“蜚声四海”,“雄健刚劲.挺拔流畅”。

我曾走访寒兄的“梅云草堂”画室,又拜读了他多幅近作,觉得他的花卉作品予人耳目一新,既有笔墨,又有佳构经营,虚实允当,生机勃勃,每幅牡丹.秋荷.花叶若动,熠熠生辉;既有超然之致,更具天然之 韵 !特别是葵花手卷融八大..新罗画意,彩墨清雅,淡如秋月,真是“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晖”。布局疏朗别致,使人读之忘倦,视久愈无穷尽。

尽管寒兄的花卉是传统题材和传统之笔墨,却幅幅卓然有新意,他走的是继承和发展之路,他的画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命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和“境生象外”在绘画艺术面临极大挑战的今天,寒兄的作品让我们对中国水墨画的承载力增加了一份信心。
                                                               沈三草居士
 

                                                           笔 简 意 深 稚 厚拙璞

                                                                   ——读刘二刚的人物画

       我与挚友刘二刚交往已20余年了,因我偏爱他的画,更钦敬他的人品和学问,在我的客厅亦悬挂他的作品,每当欣赏二刚画中渗出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就似乎让人含了一枚橄榄,越品越觉其味隽永。

二刚的画常常是以主题性绘画为主,以意立像,如“庭中有奇树”等都以其立意的取胜映时而发人深省,平常旧典,经他立像传情便移意改观别具内涵。二刚画语云∶“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总存在着一条鸿沟,只有艺术能够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使心态得以满足。画既不是自然的模仿,也不是别人的重复,它不仅是给人观看的,还要给人以思考。”

这里介绍刘二刚的《误入秦人洞》人物画,此作虽尺幅不大,却意境古朴,画风稚拙而很有天趣,作品初看似乱头粗服,随意涂抹,实则机锋处处,可谓大巧者也。作品从笔墨技法上分析,整幅画面用大写意浓墨处理成圆形构图,十分大气,其山石笔法浓中带焦,奔放潇洒,单纯中求变化,也较为整体,予人以既神秘感又具旋律美,渔翁安排在画面当中,并用细线勾出,山洞粗线与人物细线形成强烈对比,使“画眼”十分突出,二刚作画喜拙不喜巧,喜怪不喜平,爱简不爱繁,成为他独特的一种稚厚拙璞的绘画表现符号。的确,二刚的画既有文人画的洒脱,又有民间画之天真。结构布白颇见匠心

文人画宗师陈衡恪说文人画有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画家刘二刚因长期以来注重人品.书画.诗文等多方面的修养,故他的艺术成就也取得如此之 高度。
                                 沈三草居士
 

                                                                  王 康 乐 的 山水画

        已故高寿画家王康乐,从20岁起研习中国书画,先后师从黄宾虹.郑午昌.张大千三位先生,建国后长期从事国画教学及国画创作。

观王老的作品,其特点是既有黄宾虹之重墨,又具张大千的重彩,他将两师之长融于一体,如果树嫁接,再出新果,其新果必然有它之独特性。王老的《重彩浓墨》山水,笔墨苍劲,浑厚华滋,感觉颇似王原祁式的油画,古艳而斑斓,又有南人北相之风格,实为不易。康乐先生作画有句名言∶“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这是老画家实践中深思熟虑的感悟总结,故他学黄宾虹而达到破壳脱颖.远走高飞之境界。
                                                                                                 沈三草居士
 
 

                                                          桃

                                                                 ——记儿童美术教育家陈荣钧

          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儿童画》引起美术界的关注,画册中一幅幅天真而充满丰富想像力的儿童作品得到中国美院著名画家、老教授们的高度评价。

这本画集的作者就是“小天使画苑”的52位儿童。“小天使画苑”的儿童6年来在国内外的儿童画比赛中频频获奖,他们的指导老师就是画家陈荣钧。

搞美术的人都知道,辅导儿童不一定是每个会画画的人都适合的,绘画技能是从属于思想情感的,儿童的绘画能力随着儿童的认知和感知而发展,而情感素质的高低会决定人的发展和未来成就的高低。儿童美术教育中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以操之过急,否则它会变成束缚和压抑儿童发展才能的枷锁。如何发挥儿童的敏锐性和创造力呢?荣钧兄作了反复思考.探索,并正确地把握了艺术教育的真谛和方法,用音乐激发儿童的情感,用诗歌提高儿童的文化修养,用书法让儿童体会线的美感和表现力。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感染和滋养儿童的心田,从而把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使儿童从气质.涵养和情感上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我与荣钧相识近20年。记得从7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活动,他的画路很广博,油画、水粉、人物、风景,最后专攻中国画山水和人物,他的作品亦多次选入省级以上展出并获奖。近年他为了培养出一批优秀小画家,几乎以停笔作画为代价。荣钧长期与孩子们交往,了解孩子,喜欢孩子们的纯真可爱,从而他的心境也变得宁静、淡泊,思维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他说在这些孩子们的明眸中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

荣钧这些年来还不断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为了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去感悟天地间原始而神秘的雄浑之气,他深入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体验生活,因旅途太疲劳在西藏患病,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这种对事业诚挚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实在感人。能培养出好学生,老师就要为人师表。荣兄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作为一个画家人品比画品更重要。

翻阅这本《现代儿童画》,我觉得荣钧兄所辅导的儿童画很少有雕凿修饰之感,充分体现儿童们的天真和纯朴,这本画集既是52位儿童奉献给读者的心灵之花,同时也是荣钧几年来进行的儿童绘画辅导、探索、实践的全面总结。
                                                                                沈三草居士
 
 

                                                                                     陈平《雷鸣起蛰龙》赏析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陈平,1999年秋偕同山水画家许俊教授到达浙江台州,我陪同俩位一起赴天台、雁荡山村写生。陈平的画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他的题材大体表现北方山水,以黑色与光感著称,在厚重中见空灵,既有传统的笔墨,又有现代的构成。这里我们来欣赏他的山水作品《雷鸣起蛰龙》。他的这幅作品调性冷峻,苦涩中有幽微之柔情;半空烟云飘来,村间小道,农舍树林,湍湍流不完的水,层层转不尽的山,呤唱间,风起了,雨来了,天暗地动,一位农夫肩上扛着锄头,是耕种归来。眺望天边的闪电雷鸣,民间传说中的蛰龙也隐约在天空云层中,这种表现手法十分大胆。读陈平的画,似置身予梦境,也告诉人们浮生都是在泡影梦幻之中,一晃即逝,你又何苦一定要与人去争强好胜,淡泊无为不亦乐乎?看整幅画面的气息,又象听到一首沉厚的低音乐曲,充满了神秘之感,给人回味无穷。

陈平是位诗、书、画、印并茂的画家,也是中国新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90年代初中国山水画界曾升起陈平之风,一个时期国内颇多山水画家都受到陈平山水画风格的影响。陈平以散曲见称,这幅作品题曲云:“墨涨云翻泻半空,烟雨重重。电闪雷鸣起蛰龙,水涌.水涌。”他的诗、书、画、印又俱有流畅而不滑,有态而不俗的特点,于朴实中见儒雅,于经营中见洒脱,许多民间美术模式在他手中化成了高格调,高品位的样式,道、禅、佛的哲学思想也在他的画中潜在流露。
                                                                                   沈三草居士
 

 
                                                          变俗为雅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培成先生的人物画,是我定居上海以来,对上海众多人物画家中最感兴趣,也是值得我敬重的画家之一。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在上海很少走访画家的,但张培成的画室我专程走访过好几次,并亦收藏了他几幅人物画精品。我觉得培成同道近作有二方面的特点。

其一,是艳而不媚,变大俗大为雅,他赠我最近出的《视觉的音乐》画册共十二幅,虽画幅不多却均为精品。近年来张培成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当下的艳俗和时尚的审美风范,他将传统的笔墨与民间的艳俗色彩和时尚的构成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而让我们感觉到这种带有浓烈时尚,艳俗的美感丝毫没有媚俗的感觉。更不像某些人画的人物仕女,一味追求甜美,刻意迎合人们浅层的审美嗜好。他的笔墨轻松自由,但他的自由并非是草率的。我在他画室看到他每幅创作都反复画草图,说明他对艺术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张培成的作品从造型到笔墨、色彩,从局部到整体都不是松垮和浮躁的,而是蕴涵了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状态和深沉的气质。

其二,有趣有味,化民间为现代。艺术因有趣而导引观众产生种种的欣赏欲望,而在欣赏阅读时,又产生种种向往之情,趣对于艺术来说是极要紧的,有了它作品才有拿人处,否则就象一块硬铁板和一杯白开水,贤山先生说得好“趣之于画家又是绘画智慧的体现,痴、直、愚、钝者是悟不出趣的,且画不出趣的。”我很认同他的说法。张培成作品中的笔性和人物造型都颇有趣味,他创造的村姑及都市少女形象,似儿童眼里看到的那样天真纯洁和稚拙味,他大胆汲收民间色彩上的大红大绿,别人不敢用的萤光广告颜料亦常在他的画面中出现。特别是对比很强烈的冷暖色,经培成同道的艺术组合,显得非常协调,我想论这一点非高手是难以做到的。他的画既有情趣又具现代感,予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张培成作品表面看是在吸收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民间画的某些东西,其骨子里还有很深的中国文人画气息,故在他画余断想的文章中说∶“笔墨的图式是举足轻重的,文人画以迥异于西方绘画形态的独特面目,不断完善自已的形式语言。他们不断自觉调整着心源,造化与程式的关系,文人画将生、拙之趣定为上品,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与西方现代派同出一辙。”

东晋画圣顾恺之曰∶“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张培成选择最难的,又常出佳作,实为不易也。

                                                                              沪上沈三草于披云楼画室 〔此文刊于《书画收藏研究》第二期〕
 
 

                                                           清丽典雅意旨丰富
 
山水画家朱道平,台州黄宕人,系中国美协理事、现为南京书画院院长。六年前我有幅作品选入全国美展而展址在南京,故碰到了同乡朱道平,在他赠我的个人画集里,拜读了朱道平的山水画,他的画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长于用点线结合的独特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性灵和情趣。用色清丽典雅、意旨丰富而生动。《静山读书图》除章法的新奇和线性的生动之外。更注重的是抽象意念的传达,把具象的“物”提升到形而上的意象境界,以使自已的情怀与自然造化融于一体。《川江小景》予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画中山峡之山脉和江水的流动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感。使之超于现实,体现了线与点的纯粹形式美。

道平的一系列作品显示了他的解读传统笔墨符号方面的智慧与获得心灵自由的愉悦。他的作品给人以轻松自然,旷达广阔,特别是以静寓动,以微观见宏观,致广大尽精微。每幅作品都流动着一股轻捷的灵气,使超于自然的形而上情景在波诡云谲与神秘浪漫中溢出清新的美感魅力。

                                                                                                              沈三草
 
 
                                                                     新文人画家边平山
 
 
       80年代中期,中国艺术开始对外开放,西方艺术之风涌进中国大地,行为、前卫、布普等等艺术活跃于我国画坛。一时中青年艺术家大多处在浮躁状态,偏于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同时有一批画家开始对传统国画创新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尔后画坛崛起了“新文人画”画派。与行为、前卫艺术的发泄、张扬相此,前者像烈酒,后者则是一杯苦茶,像大暑天吹来的凉风,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新文人画的发起人就是北京荣宝斋美术编辑边平山先生。

1994年我在北京画院进修时,有缘认识边平山,1995年平山书屋从京华南迁上海浦东。2001年平山在杭州办个人画展时我们一起赴天台、雁荡写生。山明水秀的台州风光留给平山深刻的印象。平山喜画莲蓬、草虫及山水等,其作品既文气,又雅致。画面以少胜多,“惜墨如金”,故上海著名画家陈佩秋对他作品评价颇高。文人画家陈师曾在《文人画价值》一文中提出“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请,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平山兄四者俱佳,他的画能说出一种幽远的志向,并予人以宁静而优美的艺术享受。

                                                                                              沈三草 此文刊出于《台州晚报》
 
 
 

                                                                 半白作品中的文人气息
 
      台州籍著名画家张捷,字半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品多次选入国内外重大画展,出版画集多本。因我们相识己二十余年了,前年去杭州,在他画室拜读了他不少大作,同时张捷送我几本个人画册。

看张捷之作就像读了几篇元曲,有一种平淡与悠闲之感,显得非常宁静。在画面的内容和气息中予人以中国文人的逃禅、煮石、焚琴、玩鹤的恋古情思。对捷兄的灵性、才气我很钦佩,故此我不再贪婪地把他送我的画集放在自已画室里独阅,还应该推荐给大家共赏《双溪策杖图》是他的佳作,也是他近年来形成空灵淡雅充满文人画气息的风格,笔墨深沉浑厚,他常以宿墨作画,并在散淡中见整体,必要处用焦墨点苔提其精神。小桥流水,古寺高士,秋山放野鹤,闲来看云起,这些均是张捷画里所表达的内容。

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人无文,画亦肯定瞎画,在张捷的画中潜在流露出中国古代道、禅等哲学、美学方面的修养。张捷的画既透亮又有些趣味,雅趣乃“文”之所“化”焉。他的书法也比一般画家写得好,故此他的艺术修养是颇为全面的。

张捷喜欢清代龚半千画风,龚半千分白龚和黑龚两个阶段,而大部分画家吸收黑龚一路,往往画风类同,张捷悟性高“投靠”白龚〔半千〕再融合现代人的构成,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符号,我想二十余年前他就取名半白,也许上 苍注定他在艺术上会成功的。

                                                            沈三草居士〔沈从斌〕 〔此文刊于《台州商报》〕
 
 

 
 
                                                               邵化鹏画册序
 
                                                                     得体得势·平谈天真

                                                                    ――邵化鹏的花鸟画        沈从斌撰文

       我和邵化鹏是在上海几次画展中认识的,化鹏是山东荷泽人,书香世家,他虽有北方男子汉的高大身材,却待人方面又象南方的多情书生,因有两方面南北融合的优势,所以他现在已成为上海的女婿了。我比他年长20余岁,由于艺术观点有相通之处,故此便成了忘年交。

邵化鹏是位聪慧而有才华的青年花鸟画家,他在书画上悟性颇高,体现在他作品中就是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己从装饰、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历代花鸟画家曾创造出许多杰出的花鸟作品,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决定了花鸟画的内涵,赋于自然生物以人格化的象征寓意,托物寄情,表现自然生物精神气韵,由此达到“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德国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民族首先要知道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尊重,这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邵化鹏深深地体悟到,中国花鸟画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其与西方“静物画”大相异趣,近年来化鹏从工笔花鸟画创作上又转向小写意花鸟进行开拓,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意”与“实”的完美统一,作品《四季花卉》花鸟造型略有变形,显得更加生趣盎然,以动与静的结合手法凸现出大自然的神奇,《荷叶飞禽》《寒树晓羽》等,或浓丽,或浅淡,他的作品是随物象表现之需要而变化,得体得势,平淡天真格调不俗。总之他的花鸟画不象当今一些功利型浮躁画家那样耐不住寂寞,贬视本民族传统,崇洋媚外,胡乱涂鸦,误人误己矣!不守规矩何成方圆?当然也不能食古不化。我看化鹏一系列花鸟画,有着古雅清幽之气,说明他注重画外功的修养,能认识到这一点实非易事耶,也可以说与他在天津美院读书时受老师孙奇峰、何家英、霍春阳的教诲有关,这是名师出高徒。

邵化鹏是位很有潜力的青年画家,自2004年至2009年他的花鸟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并获奖,作为朋友我希望他对前人的成就还要继续研究,师古创新,要不断地完善自已独立的艺术品格,必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
 
 
 
 
2009年6月15日 - 三草 - 沈从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三草近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