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不到位置的英雄

 太阳下的森林 2011-11-09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温侯吕布称得上是大名鼎鼎。长期以来,吕布一直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以他为题材的各类戏曲也在舞台上盛演不衰。吕布之所以能获此“殊荣”,自然是《三国演义》作者精心结撰的功劳,他遵史籍《三国志》的记载而加以点染,将一个历史人物精心塑造成了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吕布是个英雄,民间艺人也是照英雄的标准来塑造他的。 
     同所有的英雄一样,吕布武艺出众,力敌万人。历史上,他因弓马娴熟,被誉为“飞将”,《三国志》记事颇为简略,只记载了“辕门射戟” 这个情节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相差不多。吕布迫于形势要救刘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吕布设宴调解,以射戟决定二者和战,结果,“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结果只好言和。至于濮阳城赚曹操,在《三国志》《武帝纪》和《吕布传》中都没有提到,倒是袁晔《献帝春秋》中有一点记载,大概是陈寿不太方便提,只好为尊者讳了。 
     “三英战吕布”是作者精心组织的,也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情节。作者层层铺垫,先写汜水关华雄英勇无匹,斩鲍忠,败孙坚,杀祖茂,尔后关羽上演“温酒斩华雄”,衬托出关羽的英雄本色。在虎牢关前,吕布更非华雄可比,连斩大将方悦、穆顺,砍伤武安国,大败北平太守公孙瓒,直杀得“八路诸侯心丧胆裂”。在关键时刻,张飞、关羽和刘备三人出马。酣战吕布,这才遏制住吕布势不可挡的攻击。这些情节固然是为了突出刘关张三人的英勇善战,但这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厮杀,同样充分体现出吕布的武勇。 
     吕布不仅武艺出众,而且有美人相伴:吕布与貂蝉,也是民间传说的结晶。貂蝉形象的由来与流变,已有学者专文考证论及,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以民间传说的身份,而与历史上著名的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得以比肩并立,跻身四大美人,貂蝉在民间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民间塑造了这个美女,将她许配给吕布,同时也赋予吕布阳刚之气。在“三英战吕布”中,罗贯中刻画出他极其俊美英武的形象: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自古道:“红粉赠佳人,宝马赠英雄”,吕布所骑的赤兔马大概是中国民间最熟悉的战马了(当然,赤兔马又被指派为关羽的坐骑)。历史上,赤兔马便是吕布的坐骑,《三国志·吕布传》中就明确记载,“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英雄名马,相得益彰,故而当时人们就纷纷称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少年英雄,武艺超群,又有宝马、美人相伴,照中国民间传统的观点,吕布不是英雄,谁还当得上英雄的称号呢? 
     然而很可惜,吕布一直为人诟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吕布有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惟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指出他的英勇,但也指出他的缺点是有勇无谋,更主要的道德缺陷是反复无常。 
     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不过,在东汉末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背叛故主、更换门庭的事屡见不鲜。张飞虽然一直跟从刘备,至死不渝,可是刘备带着他“走村串户”,何止三姓?曹操起兵时,很得了袁绍的好处,但并不妨碍他最终将袁绍打得落花流水。吕布也不过如此,更何况,他对王允的眷顾,所体现出来的情义,似乎还在曹操、刘备之上。董卓馀部作乱,吕布领军拒战,大败,长安城陷落。吕布在仓惶逃出长安城时,顾不上照顾自家妻子,首先去劝说王允逃走。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王允以身许国,不愿意逃亡,固然是汉室忠臣。但危乱中,吕布先去救护王允,而无暇顾及家小,最后只得弃却妻子,飞奔出关。按《英雄记》,吕布妻小“赖得庞舒私藏”,最后才得以夫妻团聚的。大凡熟悉史实与《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吕布是很爱自己妻妾的,在他心目中,妻小绝不是刘备声称的“衣服”。 
     吕布如此忠于王允,可惜王允并不怎么领情,他“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只是在董卓气焰嚣张时,要借助吕布的勇力而已。公允地说,王允虽然是汉朝的忠臣,但绝不是安邦定国的能臣。董卓死后,朝廷出现权力真空,王允为人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却不能通融权变。相反,在这危急关头。他过于拘泥礼法,甚至刚愎自用。大学者蔡邕是董卓征召到朝廷任职的,董卓被诛杀,他只是稍微表示了点同情,便被王允下令处死。而且,在处理董卓馀部的问题上,王允更是失策。 
     “三姓家奴”这个恶谥,倒也说明吕布从未做过“主”,从丁原到董卓,再到王允,他一直都在寻找依靠。后来投袁术、袁绍、刘备,乃至最终还想投降曹操,吕布都一直在寻找新主人,可见,他始终都没有把问鼎最高权力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 
     想想也释然,吕布只是边远地区并州的中下级军官,大概没受过正式教育。只是在东汉末年那个“朝政日非”的特殊岁月里,因为某种特定的机缘。他从边地来到京城,被动地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以吕布的生活经历,他不具备一个高明政治家的素质,也不大可能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他受人轻视,因为骁勇善战成为利用的对象,也因此备受猜忌防范。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目光短浅的吕布,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引诱,为他人火中取栗。
同吕布相映成趣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成功人士,那位爱哭也善哭的刘备。吕布曾迷惑不解地问刘备:“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兵起,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他哪里料到,同为边地人,刘备可比他精明,他靠着那可疑的皇家血统作为招牌,先后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不仅最终成就了霸业,还成了民间百姓心中理想的“明君”。
 
     吕布没有站到历史最终胜利者的阵营里。如果吕布最终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则他所有的叛卖与反复都会被视为雄才大略、能屈能伸;如果吕布为某个成功者建立赫赫功业,则他的屡次背叛与投降都会被看作英明理智的选择。比如张辽,他背袁绍投曹操,最终成为曹魏阵营一员大将。又如甘宁,早年纵横江湖,骄奢豪侠,后奔刘表,不为所用,乃归黄祖。功而无赏,又投东吴,献奇策破黄祖,并射杀之。但甘宁乃东吴名将,万古流传。有了如此活生生的例子,岂非“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历史对待吕布并非不厚,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一个错误决策,不仅自己死于非命,还差不多直接葬送了东汉王朝的性命。但是,这道命令也拉开了群雄逐鹿的大幕,捷足先登的吕布,一下子冲到中枢决策地位,并扮演扭转乾坤的关键角色。然而,这并没有让他自如地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反而更像是负担,吕布一直力不从心地挑着这个重担走到自己最终的归宿。 
假如吕布一直只是个普通武将,在某个高明的统帅领袖之下,厮杀疆场,则吕布的形象远比现在美妙。有勇无谋,也许会妨碍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吕布仍然可以像典韦或张飞那样,毕竟历史上的吕布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生命的尽头,吕布似乎找到了这样的机会,然而,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向曹操的潜在竞争对手刘备求饶,于是,刘备那一句在曹操听来十分贴心顺耳的话让吕布的人生也就戛然划上了句号。 
     具有冲锋陷阵的将才,却没有遇上明主,而被迫承担起独立影响历史命运的责任。历史的机遇,在没有准备好——或者说根本不具备条件的吕布那里,反而成了障碍。吕布到临刑乞命时,仍然将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高,“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忧矣。明公为步将,令布为骑将,则天下不足虑矣”。只是,曹操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就已经给他定了位,在他势力全盛时,英雄坐椅没他的份,更何况束手就擒时? 
     从疆场厮杀,到政坛角逐,吕布凭着匹夫之勇,在一群老谋深算的政客中自然占不到什么便宜。以武力挑战权术,吕布的道德缺陷便被夸大了,《三国演义》也不例外,既将吕布虚构成丁原义子,又让他单纯为貂蝉的美色背叛董卓。排除道德评价的束缚,我们应该承认,吕布仍然是一位英雄,只不过,本来只是“将”才的他却被逼挂“帅”,疆场与政坛的错位,一直扭曲着吕布,使他成为并不怎么令人同情的悲剧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