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南安市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赵修常 2011-11-09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者:周玉冰 发布时间: 2011-8-17 22:01:21

 

          初中生物是以 “ 人与生物圈 ” 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而“生物与环境”是这个主线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通过“生物与环境”这个主题,其主要教学目标则是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深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学生能将“生物与环境”的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认知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环境意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去爱护和保护环境,从而使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具体落实。
        本专题从知识层面探讨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生物的特征,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何进行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的第一部分生物学知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热爱生物学,这都是本主题学习要解决的问题,而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归根结底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生物与环境” 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创设情景,如在学习《认识生物》这课中先向学生提问:学校里有哪些生物 (人、植物、动物、微生物 )?哪些非生物 (空气、桌椅、黑板等 )?再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在进行初步判断之后,引导学生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从而引入新课。二、应用探究性教学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因此这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认识。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我都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例如,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会看到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 鼠妇,它们会迅速躲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光影响到了鼠妇的生活;再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让学生进行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等。再如学习《生态系统》时,课前 1-2 周让学生鼓励学生制作一个生态瓶,课上组织好学生对小生态瓶的组成成分的讨论,在组织学生对小生态瓶的组成成分展开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物教学主导探究性教学,在探究活动中往往不是一个两个学生所能完成的,这需要集体的智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在教学中通过小组集体的讨论才更能点亮思想的火花,因此进行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获得很好教学效果。在本主题中让学生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调查校园里的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形象了,更深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