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庸需要常态化

 芳华亭 2011-11-09

治庸需要常态化

王翔


  我省在省直机关和全省范围内开展治庸行动,对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笔者近日听到有人议论,说治庸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巡察暗访也搞了多轮,现在没啥问题好治了。对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

  应当说,开展治庸行动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都查处了一些庸懒散软等问题,并制定了改进措施。很多同志也从中受到了震动和教育,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但是,这并不是说,治庸行动就可收兵了。其实,治庸没有终结时,需要将其常态化,因为有些庸懒散软问题,并不像挥刀斩乱麻一样,一挥刀就能彻底斩断的。

  实际上,在有些地方,一些公职人员在执行工作等方面,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庸懒散软等现象。譬如,有的人“不愿干事”——成天懒懒散散,惯于敷衍塞责,乐于当老好人、做润滑油,碰到问题哼哈而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人“不善干事”——遇事缺乏科学依据乱表态,做事仅凭主观意愿蛮横干,导致工作中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不良局面;有的人“干不了事”——工作作风不扎实,吃苦耐劳精神差,火烧眉毛人不急,豺狼咬腿心不慌。“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摄像机前站”的务虚套路,成了一些人应对工作的“万金油”。

  诸如此类的现象,影响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影响社会稳步快速发展,也影响公职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治庸行动,来不断加以克服。

  可以说,坚持不懈地开展治庸行动,是一把“利剑”,能刺中庸懒者的庸政思想、漂浮作风和心存侥幸的态度等,让他们明白,任何一个公职岗位,都是一个责任席位,你不作为、不履行好职责,就只能“回家卖红薯”。治庸行动,也是一面“照妖镜”,对一些喜搞花架子、喜做表面文章者,一照即可使其现原形。治庸行动,还是一记防腐“警钟”,能警示一些在违纪边缘打擦边球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从而促使他们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总之,在坚持不懈的治庸行动下,没有情面可讲,没有关系可拉,没有后门可走,庸懒者赖以生存的条件必然会不断弱化。广大公职人员,只有强内功、练外功,敢作为、会作为、强作为,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断创出优良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