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作技巧 打头皮针

 风飘落 2011-11-09

* y) e$ p7 H& x+ O5 z
【摘要】    本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一般方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技巧总结归纳,形成一种改进型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案。经本科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6 Z& L+ R( m2 t( J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n3 S# G( R9 V
  我科每天输液30人次以上,由于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如果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因此,一般3岁以下患儿都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b& H* m: S/ F
    ' o9 `4 G. J, l$ _- _
  从解剖学上看,小儿的头皮静脉有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类。深静脉位于皮肤的深面,看不见,但它多随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皮下,可以透过皮肤看到,在静脉与静脉之间都有十分丰富的吻合支,形成静脉网和交通支。头皮静脉不但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还有粗大的耳后静脉、枕后静脉、顶骨结节处颞静脉、颞部两侧的颞浅静脉,这两条静脉直而细长,容易固定,是长期输液的理想部位。前额正中的前额静脉,血管粗而短,是快速静脉用药理想的穿刺部位,但长时间地输液容易渗出。, B4 p/ m. ], L" w; t7 K0 i' N
   
  从生理特点上看,现在绝大部分的儿童营养状况是非常良好的。因此,肥胖小儿特别多,四肢细小的表浅静脉均被厚厚地皮下脂肪所掩盖。由于患儿肢体短小、肥胖,可供静脉穿刺的仅有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几条主要的大血管。小儿的特点是好动,而且手脚乱动,不能像成人那样配合治疗。因此,小儿在四肢进行静脉输液,不但穿刺困难、不易固定,而且难保静脉用药的畅通。小儿的头皮静脉表浅,毛细血管丰富,头部易固定,不影响患儿的活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利于保暖,便于进行治疗和护理。因此,头皮静脉是小儿主要的穿刺部位。4 A% A6 u& y* a% N& a# Q
    ; Y" }( Q  L+ [8 S2 C+ E
  但是要想提高成功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针头的选择  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   2~51   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2  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0 s; {/ z1 G3 A
  3  血管的选择  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4  在进行头皮输液之前,按常规准备,根据病情选择好穿刺针及穿刺部位,固定好患儿头部,使其不能躁动,再进行备皮。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排尽胶管内空气,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穿刺的这一段血管绷紧,使其固定,不左右滑动。因小儿的头皮静脉短小、弯曲,血管壁薄而脆弱,针尖刺皮肤后马上进入血管,即有一种落空感,与此同时,有时可见回血,示穿刺成功。这时,一定注意左手必须马上用胶布将右手捏住的针柄固定好后方可松手,不然患儿稍一动,即前功尽弃。
  5  进针手法与针头固定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要特别注意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掌握,可采用以下两点来进行操作:①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②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6  按压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淤血。因血小板及其它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要1~3分钟,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故需按压3~5钟。切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淤血。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而发生意外。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7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针,对休克患儿、严重失血、严重脱水的患儿,需快速静脉推注。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甘露醇及50%葡萄糖等,宜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选择6~7号穿刺针,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进入大量药物和液体。对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及新生儿,则先选择细小毛细血管,选择5号以下的穿刺针。需较长时间用药的患儿,如心肌炎、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应特别注意保护血管,从静脉的远心端至近心端进行穿刺以保护长期静脉用药的通道;对水肿患儿,要轻轻按压静脉周面水肿部位,把水肿的积液驱散致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静脉暴露时再进行穿刺。
  8  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三查七对”和输液的滴速,并注意检查针头有无破损及倒钩,有倒钩针头进入血管后常常引起局部肿胀。在输液前应与病儿家长沟通,便于配合固定患儿头部,只要做好以上几点就能提高输液的一次性成功率。小儿输液滴速一定要严格控制,由于小儿各种生理功能不健全,心肺功能差,输液滴速不能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输液完后要随时巡视病房,注意有无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 z: T$ T2 k6 l( h
   
  小儿头皮输液是护士治疗工作中最常用的临床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可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带来的烦恼,以保障患儿的及时救治。因此,在工作中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