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系浙西山区县,地处钱塘江上游,浙皖交界处,为著名的新安江水 库(即千岛湖)所在地。以其重要位置,素为浙西重镇,杭州市西南的天然屏障。淳 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淳安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上曾爆发过唐代陈 硕真、宋代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近代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 革命老根据地县。境内青山绿水,风光旖旎,千岛湖风景区为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四 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杭州—黄山旅游热线上的一颗明珠。淳安资源丰富,物 产多样,所产茶叶、蚕茧、竹木、山茱萸、山核桃和水产品,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均 居重要地位。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面积 淳安县位于杭州市西南部,地处北纬29°11′~30°02′,东经118°21′~ 119°20′。东与建德、桐庐两县接壤,南界衢县、常山县,西南与开化县毗连, 西与安徽省休宁、歙县相邻,北接临安县。县境东西最长处96.8公里,南北最宽处 94.4公里。总面积4427平方公里,占浙江省总面积的4.35%,占杭州市总面积的 26.7%,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 二、地 貌 淳安地处浙西丘陵山区,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新安江水库组成。其 中低山、丘陵占80%,水域占13.5%,盆地、谷地占6.5%。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 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海拔600~1000米,东部海拔约600米左 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于全县四周边缘地带,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80多 座。西部有与安徽交界的白际山;北部有与临安交界的昱岭,其主峰千亩田,位于 秋源乡东北,海拔高1436米,山峰陡峭,奇松怪石林立,有“小黄山”之称;南部 有与建德、衢县、常山交界的千里岗山脉,其主峰位于白马乡与铜山乡之间的磨心 尖,海拔1523米,为境内最高峰。发源于皖赣边界怀玉山脉率山主峰六股尖的新安 江,为钱塘江正源,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县境,境内全长68公里,其支流主要有东源 港、遂安港。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海拔108米以下皆沦为水域,干流及部分支 流的下游与水库融成一体,成为著名的人工湖泊——千岛湖。水库面积5.73万公顷 ,加上其他水域,水面积有6.1万公顷。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只有1.29万公顷, 人均0.03公顷;人均山地0.084公顷,人均水面0.143公顷,是浙江省人均内陆水面 积最多的县,也是人均山地较多和耕地较少的县。 三、气 候 县境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 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430毫米,无霜期263天。由于巨大的人 工湖影响,形成库区小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比,显得冬暖夏凉。由于地形复 杂,光、温、水的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有低温连阴雨、冰雹、大 风、洪涝、干旱等。3~4月,低温连阴雨,1961~1980年20年中,9天以上的低温 阴雨出现10次,平均两年一遇,影响春粮生产,同时易受冰雹、大风袭击。5~7月 ,易受洪涝灾害,20年中出现洪涝9次,约两年一遇,其中大涝4次,中涝3次,小 涝2次。7~10月,常发生伏旱和秋旱,20年中发生27次,平均四年一大旱、两年一 中旱、三年两小旱。 四、土 壤 全县土壤分4个土类,9个亚类,29个土属,40个土种。水田土有1个土类 ,3个亚类,15个土属,26个土种。低产田土壤占水田土总面积的36.3%。旱地土壤 有2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14个土种。山地土壤受地形影响,分类上与上述 两类有重复,从高到低大致为黄壤(海拔700米以上)、黄红壤、侵蚀性红壤(海拔 200~700米)亚类,石灰岩土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有3个土类,6个亚类,14个土 属。 五、资 源 淳安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多样。矿产种类达30多种,其中铁、铜、锡、钨 、银、石煤等矿,储量较多。多山溪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电力理 论蕴藏量14.7万千瓦,可建单机100千瓦以上的电站106处,装机7.98万千瓦,年可 发电2.86亿千瓦时。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经鉴定维管束植物有1807种,其中属国家 保护树种有18种。动物资源有兽类51种,鸟类90种,爬行类50种,昆虫类16目320 科1800种,两栖类2目4科12种,鱼类13科94种,其中属国家保护动物有22种。 第二节 建置政区 一、建置沿革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吴析歙县叶乡、武强乡分置始新县、新定县,属 新都郡,郡治设新定里(威坪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定县改名遂安县,与 始新县同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始新县改名新安县,遂安县、寿昌县并 入,属婺州。其后又六易县名,即雉山、新安、还淳、青溪、淳化、淳安。仁寿三 年(603年),遂安复立县,与新安县同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睦州为遂安郡 ,雉山、遂安属遂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遂安郡为睦州,两县属睦州。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属建德府。元至元十四 年(1277年)属建德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归属建安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 属严州府。清承明制不变。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浙江省。3年,属金华道。16 年,复直属浙江省。24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32年,淳安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遂安隶属不变。36年,淳安直属浙江省。37年,两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淳安、遂安两县解放,属第四专署,后改建德专署。1950年,改属金 华专署。1955年复属建德专署。1958年10月撤遂安县建制,与淳安县合并,至 1959年属金华专署。1963年划属杭州市。县人民政府驻地排岭镇。 二、行政区划 宋时,淳安设14乡,辖112里;遂安设6乡,辖22里。元袭宋制。明时,乡以下 置都图,清因之,唯图略有增减。遂安于雍正六年(1728年)改都为乡。民国17年 (1928年),淳安、遂安分别实行村里制,淳安设10区,辖264个村里;遂安设6区, 辖179个村里。19至20年实行乡镇制,淳安设5区,辖284乡镇;遂安设4区,辖1镇 、130乡。后乡镇数逐渐缩编。 1949年5月,淳安、遂安解放,行政区划也随之变动。至年底,淳安有城区、 港口、茶园、桥西、临岐、威坪、唐村7区,辖31乡镇,次年改为83乡镇;遂安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城关6区,辖20乡镇,次年改为61乡镇。1958年 10月,撤销遂安县建制与淳安县合并。同年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设31个 人民公社,158个生产大队,1052个生产队。1959年5月,实行大公社,设临岐、进 贤、梓桐、松崖、威坪、唐村、城镇、里商、桥西、文昌、汾口、东亭、郭村、大 墅、夏村15个公社,公社下辖管理区。1961年8月,调整公社规模,并设区管社, 有青溪、临岐、唐村、梓桐、里商、郭村、大墅、汾口8个区,辖57个公社。1984 年4月政社分设,仍实行乡村制,全县设4镇63个乡,辖862个村民委员会。1985年 底,全县有青溪、临岐、威坪、大墅、汾口、姜家6区,排岭、茶园、临岐、威坪 、大墅、杨旗坦、姜家7镇,潭头、左口、文昌、汪宅、朱峰、富文、金峰、坪山 、青溪、桐子坞、淡竹、许源、里阳、里商、富溪、瑶山、琅洞、秋源、夏中、齐 坑、屏门、光昌、御岭、严家、长岭、王阜、郑中、妙石、叶家、唐村、横双、方 宅、厚屏、宋村、鸠坑、南赋、里桐、中桐、外桐、沈畈、东亭、郭村、双源、浪 川、龙泉、樟村、余家、中洲、汾口、龙川、百亩畈、叶村、界川、龙源、上梧、 安阳、枫树岭、夏峰、上坊、铜山、白马61个乡。辖889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 区。 三、主要集镇 排岭镇 位于县境中部偏东排岭半岛,东北邻青溪乡,三面濒千岛湖,距省城杭州市区 132公里(径距),为县治所在地。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5平方公里),辖李 家坞、施家塘、火炉尖、里杉柏、江滨5个居民区和龙门坑、宋家坞、施岭脚、里 联4个行政村。1985年总人口19,9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248人,占96.3%。镇 内有10条街路、19条巷弄,主街新安大街横贯东西,排岭路纵贯南北,新安东、南 、西、北四路环绕城周。镇内有制茶、罐头食品、电子、丝绸轻纺、化工、化肥、 造船、机械、印刷、酿造、林产品加工等工业门类,产品达2000多种。1985年有市 、县、镇属工业企业55家,职工5687人,产值8116万元。城区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教育及文化、体育、卫生设施较完备,有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文化 宫、医院、电影院、游泳池和水上游乐场等设施。县城交通以千岛湖内航运为主, 水路上达安徽省歙县深渡,下抵新安江水电站和建德县,县内可通航27个乡镇。陆 路有淳(安)杭(州)、淳(安)建(德)、淳(安)开(化)、淳(安)歙(县)四条省、县际公 路沟通县内外。排岭山清水秀,山水交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威坪镇 古名万年镇,东汉末年,孙权命大将贺齐在此建始新县治和新都郡治,是距今 1700多年的古镇。1959年,建造新安江水库时淹没。1982年于虹桥头重置威坪镇。 是威坪区公所所在地,为淳安县西北门户,距县城27.5公里,面积19.62平方公里 ,辖1个居民区,7个行政村,总人口5226人。镇区交通方便,水路上通安徽歙县, 下达县城、茶园镇,为淳安县重要港口之一。公路通杭州和安徽歙县、屯溪等地, 县内可达县城、临岐等13个乡镇。镇内工业有造船、印刷、丝织等工业门类。 1985年底,全镇有县、乡、镇属工业企业9家,工业产值196万元。威坪是宋代农民 起义领袖方腊故乡,有方腊洞等遗址,附近有长岭石柱和流湘瀑布等景观,是一处 山水、人文、交通兼优的旅游城镇。 姜家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郁川半岛,郁川溪穿越其境。距县城39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 ,辖一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总人口8466人。镇内有郁川、银峰等5条街路,总 长6310米。姜家镇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有造纸、食品、机械、纺织、建材等20多个 工业企业,1985年工业产值1029万元。县城至梓桐公路经此,水路可达县城和沿湖 各乡镇。姜家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山清水秀,素有“郁溪胜迹”之誉。 临岐镇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是临岐区公所所在地,也是淳安县东北部的物资 集散地。面积83.0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和16个行政村,总人口9450人。镇区有 淳(安)歙(县)、威(坪)杭(州)公路经过,并有临(岐)夏(中)、临(岐)隐(将)、右( 口)瑶(山)、临(岐)塘(边)等公路衔接全区各乡。镇内有工业企业25家,及中小学 、卫生院、广播站、电视差转台等文教卫生设施。 第三节 人口 一、人 口 淳安户口记载始于晋代太康年间。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淳安(含遂安)有 27,889户,30,763丁;民国17年(1928年),有77,089户,340,177人;27年, 有78,634户,374,925人;1949年,淳安有96,949户,381,456人,其中男性 199,640人,非农业人口52,677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共107,148户, 411,478人;其中男性209,930人,占人口总数的51.02%;非农业人口23,928人 ,占5.82%。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共88,499户,386,584人;其中男性198, 692人,占人口总数的51.40%;非农业人口14,957人,占3.87%。1982年第三次人 口普查,全县共有95,715户,420,297人,其中男性218,376人,占总人口的 51.96%;农村人口381,092人,占90.67%。1985年末,共103,136户,427,167人 ,其中男性222,031人,非农业人口44,06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8%和10.32% 。 二、民 族 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9.91%,少数民族占0.09%。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淳安 县有少数民族475人,主要分布在淡竹、青溪、许源、安阳和姜家等28个乡镇,其 中畲族436人,苗族37人,满族2人。以后随着干部、职工的调动迁入及移民的因素 ,少数民族人数有减有增。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壮 族、满族、土家族、朝鲜族和畲族7个民族、409人,其中回族10人,苗族4人,满 族7人,土家族6人,朝鲜族1人,壮族1人,畲族380人。 三、新安江水库移民 为建设新安江水库,淳、遂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正常坝前水位108米以下, 淳安县淹没的有淳城、茶园、港口、威坪等镇及桥西、进贤等农村集镇;遂安县淹 没的有狮城和安阳、东亭、横沿等农村集镇。两县共淹没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 ,两县移民289,951人。淹没的国营、公私合营、合作企业,淳安县170家,其中 工业企业21家,手工业社67家,商业企业82家;遂安县85家,其中工业企业12家, 手工业社29家,商业企业44家。1956年10月,新安江电站工区及其附近村开始移民 。11月,紫峰乡芹坑村36户171人首批迁往桐庐县横村乡柳岩村插社安置。1957年 3月10日,38米高程以下的紫峰、茶园、赋溪等乡13个村开始移民。7月,移民范围 扩大到50米高程以下的合洋、向莘、港口等乡20个村。10月,组织屏峰乡泗渡洲村 、东亭乡湖口村移民远迁武康、兰溪两县。至1958年3月底共迁出16,551人,分别 安置在浙江省武康、兰溪、桐庐、寿昌、富阳、新登、昌化、於潜、开化、新安江 区(专署直属,今建德白沙)等九县一区。1958年2月,开始62.8米高程以下乡村的 移民。年底,移民地区扩大至88米高程以下的乡村。1959年2月24日至4月30日平均 每天迁移186户726人。迁移路程100公里以内的,全部徒步行走,平均每天徒步迁 移77户302人。5月9~14日,平均每天迁移2583户10,289人,其中徒步行走迁移每 天3624人。移民物资由库外社员挑送。1958~1960年春,共迁移外县106,436人, 分别在浙江省建德、桐庐、寿昌、分水、於潜、富阳、新登、开化、金华、衢县、 常山、龙游等县农村及国营农、林、牧场插队安置。县内库外27个公社及11家工厂 安置59,399人,库边就地暂靠18,390人。全县共安置移民77,789人,3年共迁移 184,225人。1968年11月至1971年1月迁往江西省抚州、吉安、九江等地区11县农 村54,130人,其中:抚州地区宜黄、崇仁、金溪、南丰等县农村41,137人;吉安 地区安福、万安、吉安、新干、永丰、峡江等县农村11,945人;九江地区德安县 农村1048人。 1961年后,开始对不具备安置条件、安置密度过大的移民社队进行调整。 1961年5月至1971年6月先后转迁安置57,362人(次)。1965~1967年3年中,库外安 置的部分移民因生活困难,自行转迁江西、安徽等地共16,180人。 历年来累计迁移289,951人,其中计划迁移273,771人,非计划迁移16 ,180人。安置在县内的82,544人;在省内桐庐、富阳、德清、金华、常山、武义 、龙泉、建德、临安、开化、衢县、遂昌、云和、兰溪14县安置的135,804人;安 置江西省64,680人,安徽省5630人,其他省市1293人。 第四节 党派政务 一、解放前共产党组织 民国15年(1926年)8月,淳籍学生方乃木在金华省立七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6 年,中共遂安县特别支部成立,有党员40人,11月遭破坏。17年秋,方乃木到淳城 镇雉山小学以教书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9月15日,中共浙西特委委员严汝 清来淳,组建浙西特委淳安特别支部,有党员7人,方乃木任书记。18年2月,遭破 坏,方乃木被迫离境。18年9月,建德县郭村中共党员宋根根到淳安淡竹、方家等 村发展党员,并于19年3月,在淡竹乡成立方家党支部。21年,原红十军政治部主 任吴先民受中共赣东北省委派遣,两次来遂安白马、东亭等地发展党的组织、开辟 新苏区,10月,成立中共赣东北省委遂安官田支部,书记姜相亭,不久,因土豪告 密被破坏。23年,中共皖南特委徐老七(又名张元明)和李春海根据浙西工委指示, 到淳西开辟工作;次年4月,在淳安千亩田成立中共淳安县委,书记方云志,下辖 闻家、石柱、长岭、唐村、碣村、驮岭、屏村、洞源8个区委,39个支部。同年12 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红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刘中林、团皖南特委书记何英率领部 分游击队在遂歙交界的大、小茗坑发展党员,开展武装斗争;25年3月,中共皖南 特委茗坑支部、茗坑区委和茗坑中心区委成立,均由何英任书记;同年4月,茗坑 中心区委升格为中共淳遂歙中心县委,书记何英、副书记刘中林,驻地迁至遂安马 鞍脚村,改属闽浙赣省委直接领导;6月,淳遂歙中心县委升格为下浙皖特委,改 属皖浙赣省委,特委机关迁入遂安狮古山。8月,组建中共淳遂中心县委,书记徐 渭滨,下辖淳安、遂安两县委。遂安县委下设郭村、木旺、夫畈、东亭、青半山、 狮城、玉泉等8个区委及30个支部,县委书记唐敦禄;淳安县委下设梓桐、鸠坑区 委及7个支部,县委书记方水法。25年8月,中共皖浙赣省委特派原中共休宁县委书 记严忠良率领一支90多人的游击武装到衢县、遂安、寿昌、常山四县交界的千里岗 山区,开展革命活动。11月,在遂安白马横源田村成立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严忠 良任书记。中心县委下设6个区委,其中遂安3个,计24个支部,117名党员。 在中共淳安县党组织的领导下,红军及游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开展广泛 的武装斗争和游击活动。民国19年(1930年)7月14日,爆发了茶园农民暴动。次日 ,遂安大福基农民暴动,高举“大汉农民革命军”旗帜,攻打保安队。 民国26年(1937年)1月,国民党当局成立“衢、常、开、遂、淳、寿六县交界 地区清剿指挥部”。2月3日夜,衢遂寿中心县委在遂安横源田村召开紧急会议,因 叛徒告密,书记严忠良壮烈牺牲。 民国28年(1939年)6月,中共金衢特委淳安政治工作队支部成立,书记沈子勤 。29年4月,遂安政治工作队支部成立,书记陈瑛。不久,政工队撤销。7月,中共 淳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吴立奇。30年,成立中共衢属特委淳遂工委,书记 王照坦。4月改组为淳遂工作团,书记吴得才。5月改为中共淳遂开辟支部,书记吴 新波。11月,吴新波被捕,支部解体。 民国37年(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支队挺进瑶山何家,成立中共淳 分昌工委,书记王成信。38年1月,皖南支队和金萧支队会师,2月成立中共淳安县 委,书记王成信。 二、解放后中共县委 1949年5月,淳安、遂安两县分别建立中共县委,各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委员4~6人。1954年7月、8月,两县分别改建县委常委制,淳安县设常务委员7人 ,遂安县6人。1958年10月,两县合并新成立中共淳安县委,设书记2人。1959年2 月,县委建立书记处,在县委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书记处设第一 书记1人,书记处书记、常委若干人。1962年4月,书记处撤销,恢复县委常委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正常工作被迫停止。1968年6月,建立县革委会党的 核心小组,行使县委的职权,设组长1人,副组长、成员若干人。1970年7月,重新 建立县委,实行县委常委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生活恢复正 常。1985年,县委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12个工作机构。下属84个党委、 10个党组、13个党总支、1370个党支部,14,255名党员。 三、苏维埃政府 民国25年(1936年)8月,在遂安狮古山(今淳安双源乡)成立下浙皖苏维埃政府 ,主席刘中林,隶属中共皖浙赣省委领导。下辖2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土+太( tai,音太)厦苏维埃政府[所余家乡土+太(tai,音太)厦村]主席徐渭滨;遂安苏 维埃政府(治所郭村乡马安村),主席唐敦禄。同年9月,在余家乡青半山成立青半 山区苏维埃政府,区长黄益龙,属土+太(tai,音太)厦苏维埃政府领导。县、区 苏维埃政府建立农民自卫武装——农民团197个,共有团(会)员5665人。37年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支队到淳安、分水、昌化一带开展工作,在淳安瑶山成立淳分 昌办事处,主任王成信,并相继成立桥西、临岐、八都、唐村4个区政府和云溪乡 政府。1949年5月,皖南支队撤回皖南,淳分昌办事处随之消失。 四、人民政府 1949年5月,淳安、遂安两县分别建立县人民政府,设县长1人,副县长1~2人 ,分别于1955年4月和8月改称县人民委员会,设县长1人,副县长4~6人,人民委 员若干人。1958年10月28日,淳安、遂安两县合并,建立淳安县人民委员会,设县 长1人,副县长、委员若干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人民委员会无法行 使职权,被迫停止工作。1967年3月8日,成立淳安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负责 领导工农业生产;12月7日,建立淳安县革命委员会,行使县人民政府的职权,设 主任1人,副主任、常委和委员若干人。1981年6月,撤销淳安县革命委员会,恢复 县人民政府,设县长1人,副县长若干人。1985年,县府有33个局、办、委员会, 有14个直属机构;下辖6区、7镇、61个乡。 五、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2月,淳安、遂安两县分别建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淳安共召开1届 9次会议,遂安召开1届8次会议,1954年7月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替代。县人民代 表大会,遂安县至1958年10月,共召开3届7次会议;淳安县至1985年底,共召开8 届20次会议。县人民代表大会自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起,设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 机构,在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主持日常工作。设主任1人,副主任、常务委员若干 人,下设法制、财经、教科文卫三组和办公室。1984年9月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后, 各组改称工作委员会。 六、人民政协 1984年4月,成立县政协筹备领导小组。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淳 安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25人,其中主 席1人,副主席4人。县政协下设办公室、提案工作委员会和工业、财贸、农林、文 体、医卫、城建、对台侨务、文史资料和旅游9个工作组。 第五节 经济 解放后,淳安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发展较快,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为5.6%,是浙西山区县中相对比较富裕、提供 商品粮最多的县。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新安江水库建成,淹没20,522.5公顷耕 地,255家工商企业被淹迁移,使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下降39.4%。三年调整时期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有所回升。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纠正“左”的错误,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农业生产有较快 的发展。第五、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4.9%、9.6%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一、所有制变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1950年10月,全县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1951年夏基本结束。经过土改, 全县分得土地的农民有50,490户,共分得土地11,188公顷。 土改后,贫下中农分得土地,生产情绪高涨。但由于生产资料不足,经济基础 薄弱,在发展生产中出现许多困难。农村中一度出现买卖土地和新的阶级分化现象 。县委本着“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1951年开始组织互助组,至1952年11月,全县组织互助组8200个,其中常年互助组 966个,参加农户42,502户,占总农户41%。 1952年12月,淳安在东溪乡试办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共18户,86人。 它的主要形式是土地入股,评工记分。全年收入40%归土地分红,60%按劳分红。遂 安在三源乡十里铺村试办第一个初级农业社。1955年春,初级农业社发展到880个 ,入社农户37,759户,占总农户的38%。6月底,两县209个社转为互助组,巩固下 来的有671个社,22,593户,占总农户的22.9%。1955年11月底,又一次兴起办社 高潮,初级农业社发展到2013个,入社农户64,817户,占总农户62.5%。 1956年春,试办赤洲、曙光、芹川、上坊等1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归 集体所有,实行评工记分,按劳分配。同年10月底,两县办有高级社911个、初级 社17个,入社农户103,948户,基本上实现农业合作化。 1958年8月31日,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由66个乡 112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建为31个人民公社,下设158个生产大队,1052个生 产队。入社农户103,751户,414,917人。由于库内农户外迁,1959年5月合并为 15个公社,下设51个管理区(范围相当于原来的乡),管理区下设695个生产大队(范 围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3250个生产小队,共88,400户。1960年初,又因移民外 迁,并为11个人民公社。 1978~1981年,部分生产队对常年固定的作业组,实行“三包一奖”责任 制。三包就是在固定劳力、土地、耕牛、农具的前提下,实行包产量(产值)、包工 分、包成本、超奖减赔。这种责任制对克服“大锅饭”起一定作用。1980年10月以 后,普遍推广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开始是少数社、队搞旱 地作物联产到劳、到户,出现“双包”萌芽。秋收冬种以后,部分队搞粮食包产到 户或包干到户的责任制。1981年中央1号文件以后,责任制由夏收夏种前的联产到 组、小段包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形式,至年底,发展到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两 种形式。全县4016个生产队,其中包干到户的3202个,占总数的79.7%;包产到户 的727个,占18.1%;保持联产到组和定额包干责任制的8个,占0.2%。“大包干” 就是生产队把集体的种子、肥料、耕牛、农具和生产资金,按照社员民主讨论的办 法,折价分配到户,作为生产费垫底,造册登记,由生产队与承包户签订合同。 1984年全县完成政、社分设,以社建乡,大队建行政村,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 。 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俗称“两户一体”。1985年统计 ,全县有“两户”329户,占总农户数的0.35%。其中种植业61户(粮食专业户6户) ,林业13户,畜牧业90户,渔业11户,工业23户,运输业97户,建筑业2户,商业 、饮食业、服务业21户,其它行业6户。产前产后服务的联合体31个,从业人员 234人。 1953年,对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142家私营工业,改变成32家公 私合营工业企业,后逐步向地方国营工业转变。个体手工业组织手工业合作社,至 1956年,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235个,社员5553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98.4%。 1957年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员大会制,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 二、农 业 种植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番薯、大豆等;主要 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籽、花生、芝麻等。1957年粮食总产13.7万吨,向国家投售 余粮2.42万吨。1959年因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大量耕地被淹没,1960年产量锐减 ,淳安由余粮县变为缺粮县。1978年开始稳步增长,1984年粮食总产14.19万吨, 创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粮食总产13.69万吨。 林 业 淳安为浙江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1983年,全县有林地22.34万公顷,占林 业用地面积的63.50%,森林蓄积量755.25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1443.86万支,森 林覆盖率57.53%。自解放后至1985年,全县共收各种林木种子2445吨,育苗0.202 万公顷,造林21.3万公顷,保存面积9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25.61%;封山育林8万 公顷;生产各种规格木材270万立方米,为全省第三位;生产桐白2.795万吨,为全 省第一位;生产油茶籽2.14万吨,为全省第八位;生产乌桕籽4.08万吨,为全省第 三位;生产萸肉1735吨,为全省第一位;生产山核桃2.145吨,为全省第二位。 1985年林业产值2703.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91%。 渔 业 淳安为浙江省四大淡水鱼基地之一。全县有可养鱼面积4.06万公顷,其中已养 鱼水面4.04万公顷,占99.49%。水库鱼类有83种,有鳜鱼、鳊鱼、鳡鱼、鳗、翘嘴 红鲌等名贵鱼类。1963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很低,1964年后采用“拦、赶、刺、张 ”联合渔具渔法,1979年推广网箱养鱼,鱼产量增长迅速。1985年产量为3844吨, 产值6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冻鱼、卤鱼、活鱼、鱼罐头等水产品,远销 罗马尼亚、美国、西德、加拿大、苏联、埃及、科威特、澳大利亚和香港等1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养殖业 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蜂等。淳安花猪为浙江省16个地 方良种猪之一。198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8.36万头。 水 利 全县水利条件良好。1985年,全县有大型水库一座,即新安江水库,库容量 178.4亿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43座,库 容1万立方米以上的塘坝187座,库容1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1108座,总库容量5469 万立方米。有百米以上的防洪堤138条,计447公里;千米以上的输水渠道386条, 计463公里;各种堰坝共1525条,其中具灌溉6~30公顷能力的有118条,30公顷以 上的8条。有电灌站20处,小型固定机埠600处,总装机8,508.1千瓦,引水、蓄水 、提水总量达9193.97万立方米。喷灌设施559处,装机596台,共1884马力。有效 灌溉面积由新安江水库形成后的0.25万公顷,扩大到1985年的0.8万公顷。 三、名优特产 鸠坑毛尖 唐时称贡茶,产地鸠坑。鸠坑毛尖外形紧结,硕壮挺直似枪尖,色泽嫩绿,白 毫显露似银毫,香气持久,滋味浓厚隽永,汤色嫩黄明亮,叶片鲜嫩成朵。1984年 在全省名茶品比会上,名列第一。1985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秀产品,参加全国名 茶评比,评为全国16只优质名茶之一。 千岛玉叶 为新创高档名茶,产于千岛湖畔及湖中各岛屿。外形扁削挺直,翠绿显毫,沏 入茶杯香气清高,杯底芽叶成朵,色绿明亮,匀齐净洁,品尝后味醇回甘。精制茶 一芽一叶占90%,1公斤干茶含四万多只芽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亲笔为 “千岛玉叶”题签。1985年在省名茶评比会上,评为优质茶。 遂绿眉茶 以产地和形状定名,早在清朝末年就大量出口。有特珍、珍眉、秀眉、贡熙等 四大类16个等级。遂绿眉茶条索紧结重实,锋苗尖细,香浓味醇,叶底嫩匀,汤色 黄而清澈,含茶单宁高。其中特珍一级于1981年获部优质产品奖。1985年,特珍一 级和雨茶一级又获部优质产品奖。 严家大方 大方茶俗称金片、拷方、铁叶大方,是淳安地方特种茶类,产于北部山区。其 茶形状平扁,较龙井、旗枪宽大,茶片肥厚,经过香花窨制,馥郁芬芳,别具风味 ,素有“上品绿茶”之称。 青溪玉芽 为中国高档精制名茶,外形平扁挺直,显毫见锋苗,色绿润,汤色清澈,嫩香 持久,滋味鲜浓,芽叶匀齐成朵,产品在浙江省茶叶学会举行的首届斗茶会上评为 优秀名茶。 山核桃 又称小核桃、小胡桃。1985年,全县有山核桃树面积0.38万公顷。1976~ 1985年,年均产量为785吨,最高年产(1979年)达1335吨。 琥珀金丝蜜枣 清乾隆时曾为贡品。淳产精制蜜枣形大核小,质地细密干燥,丝缕平整,吸糖 率高,因色泽艳如琥珀,外似金丝缠裹,故称琥珀金丝蜜枣。1985年,琥珀金丝蜜 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唐村无核软柿 唐村无核软柿,以形大果美,色泽鲜艳,柔软多汁,无核肉厚而久负盛名。有 灯笼柿、八月黄和冬柿三个品种,以冬柿为佳。主要产地唐村、长岭。唐村无核柿 ,经过剥、切、熏、晒、烘制成柿饼,甜如蜂蜜,柔软可口,为传统名产。 猕猴桃 又称胡桃、阳桃、藤桃、毛儿桃、仙桃等。淳安猕猴桃以野生为主,全县共有 15个种类5个变种,年产量在40~50万公斤左右,占杭州市属7县的50%以上。猕猴 桃不仅能鲜食,而且还可制成罐头食品、蜜饯、果酱和猕猴桃酒。 淳萸肉 淳安所产山茱萸,果大肉厚,富有弹性,在中药行业素有“淳萸肉”之称。 1969~1980年的12年间,平均年产山萸肉53.1吨,约占浙江全省产量的50%,占全 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强。1985年,全县有1343公顷山茱萸基地,年产量在150吨以上 。 四、工业交通 工 业 淳安工业发展较早,唐代天宝年间,县境内即采矿炼铜。明清时期,万贯坞( 今蛟池)煤灰窑生产的煤灰,质优色白,闻名浙西。民国时,陆续兴办一些机械、 半机械工厂,近代工业开始发展。解放后工业、手工业生产发展较快。1958年后因 建新安江水库,大批手工业企业和职工外迁,至1963年底,外迁手工业社(组)161 个,占全县手工业企业的68.5%;外迁职工3106人,占全县手工业职工的72%,削弱 了淳安县工业基础。1979年后,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乡镇工业崛起,工业生产 出现新局面。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1413家,职工1.4万余人,产值14,627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9%。全县已形成以食品、建材、丝绸纺织、化工、木材加工 、电子、机械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结构。主要工业产品有电视差转机、 R175机油泵、HZ-Ⅰ型慢活肝治疗仪、液压系列弓锯床、电子变压器、乙炔黑、高 级聚氨酯弹性体鞋、白厂丝、百子图被面、木质鞋楦、青溪龙砚、茶园石等。其中 多数产品在浙江省和全国获奖。 电 力 民国时期,淳安即建有火力发电厂,解放后逐步建设小水电。1960年新安江水 电站35千伏输电线路通往排岭镇,并建成淳安县变电所,淳安电力网与华东电力网 相连。至此,火力发电完全为水电所取代。1985年,全县有小型水力发电站173座 ,总装机容量12,059千瓦,年发电量1400多万千瓦时;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 千伏变电所9座,10千伏变电配电变压器1205台,总容量13.24万千伏安,总输电线 路1854.72公里。全县891个行政村有884个村通电。1985年全年用电8195.27万千瓦 时,其中工业5999.33万千瓦时,农业1859.36万千瓦时,交通运输32.32万千瓦时 ,市政生活304.26万千瓦时。 交通运输 淳安交通自古以新安江水路为主,上可到安徽屯溪,下可达杭州。通航的新安 江、东源港、武强溪航道长184公里。民国23年(1934年)境内通汽车,1949年全县 有公路3条,长133.2公里。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后,水陆交通发生变化,原 有公路大部分淹没,至杭州水路也为大坝所阻隔。嗣后陆续新建、改建交通设施, 至1985年,全县陆路共有通车的公路33条,615.08公里,其中省道2条通往杭州, 县道12条,乡道19条;铁路1段,长1.794公里。水路,有航线54条495公里,其中 干线9条224公里,支线45条271公里,有2个港口、104个码头。1985年,全县有各 种客车119辆1291客位,货车330辆1486吨位,摩托车113辆,其它机动车1212辆, 自行车43,778辆;有各类船只427艘,其中客轮34艘,货轮36艘,拖轮38艘,工作 轮53艘,木质客驳7艘,钢质货驳27艘,水泥货驳31艘,木帆船201艘,总计7126. 5吨位,4926个客位,机动船总马力9668匹。全年公路客运量156万人次,周转量 7402万人公里,分别是1949年的67.8倍和54.8倍;公路货运量63万吨,周转量 2024万吨公里,分别比1949年增长14.4倍和234.3倍。毛竹源铁路货运量25.52万吨 。水上客运量234万人次,周转量6680万人公里,分别为1949年水上客运量和周转 量的117倍和139.2倍;水上货运量41万吨,周转量1970万吨公里。 邮 电 唐代起淳安设驿站,五代时称雉山馆,宋时为青溪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设邮政代办所,民国2年(1913年)成立二等邮局。民国时期,邮政、电信机构 分设。1951年9月,合并成立邮电局。1985年,县局下设6个邮电支局,14个邮电所 ,39个邮电代办所。全县共有邮路88条、单程总长2364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 长途通信电路17路,市内电话杆路长25.5杆公里,农村电话中继线路98条。 五、财经贸易 财政收支 1949年,财政收入为177.4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入4.6万元,占2.59%;农业税 收入172.8万元,占97.41%。1958年为940.9万元,1961年减至457.4万元,1971年 为916.8万元,1979年为1478.2万元。1985年达2674.8万元,其中企业收入611.6万 元,占22.86%;工商税收入1795.8万元,占67.13%;农业税收入247.1万元,占9. 24%;其他收入20.3万元,占0.76%。1985年,财政支出为2198.6万元,比1949年增 211.90倍,比1958年增3.38倍,比1978年增1.16倍。支出总数中,行政管理费支出 占12.49%,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占36.85%,经济建设支出占40.30%,其他支出占10. 36%。1949~1985年,财政支出总额为25,151.5万元。 金 融 1985年,县内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淳安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淳安县 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淳安县支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淳安县支行、中国人民保险公 司淳安县支公司。另有淳安县信用合作联社,下设63个乡镇信用社,11个信用分社 和563个信用站。1949年银行贷款年末余额为0.2万元;1958年为1110.7万元; 1980年为3859.0万元;1985年为9238.4万元,其中工业贷款1592.1万元,商业贷款 5084.8万元,农业贷款1668.5万元。1985年末,城乡储蓄余额4377.8万元,比 1979年增4.18倍,其中:城镇储蓄存款余额1811.3万元,比1979年增4.26倍,人均 463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66.5万元,比1979年增4.13倍,人均66元。1985 年开办集团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船舶保险、拖拉机保险、人身保 险、人身意外保险7种保险业务,保险金额16,523万元,保险费收入50.67万元,理 赔款28.36万元。 商 业 淳安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历来商人以徽商居多。商品以油脂、茶叶、木材、土 纸、毛竹、柴炭等土特产品为大宗,销往杭州、上海等地。解放后,积极发展国营 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流通渠道和供应网点不断发 展,市场趋向活跃。1958年以后,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商业体制多变,发 展缓慢。1978年以后,改革商业体制,逐步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式流通体系 ,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为主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1985年,全县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3704个,从业人员7196人,其中国营49个 469人,集体1149个2294人,个体2506个4433人。全县有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市场13 个,场地总面积4102万平方米。农副产品收购总额4910万元,比1978年增长1.55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733万元,比1978年增长1.78倍。外贸出口商品8类36个品 种,采购总值2222.34万元,主要出口商品有茶叶、甜叶菊、香菇、貂皮、山茱萸 、前胡、冻鱼、卤鱼、茄汁鲢鱼罐头、活性炭、乙炔黑等。 第六节 科教文卫 一、科学技术 民国期间,淳安县设有农业推广站、茶树更新工作站等科技机构,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和品种引进。解放后,科技事业发展较快。1954年,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 1956年后相继成立淳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淳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及淳安县科 学研究所。1985年,全县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协会,并设有农业科学 研究所、农机具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4个专业科研机构。县、 区、乡、村四级建有农科网,工矿企业有科学技术攻关小组。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2873人,其中取得各类技术职称的671人。县级专业学(协)会21个、会员 1081人,区乡农村科普协会74个、会员4624人,并获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二、教 育 淳安自古重视教育。清以前,教育机构有书院、县学、学塾。书院始于五代, 历宋、元、明、清一直较盛,较著名的有蜀阜、石峡、石峰、梅峰、南山、怀棠、 瀛山、台鼎等书院,其中尤以石峡、瀛山两书院为最。清末建学堂,民国初改为学 校,时有公立小学校3所,私立初、高级小学校62所。民国12至14年(1923~1925年 ),先后创办石峡、兴文师范学校;18年创办县立初级中学。至解放初期,全县有 初级中学、简易师范各2所,各类小学887所,在校学生43,626人。1985年,全县 有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45所,在校高中生2501人,初中生16,388人;农业职业 高中1所,在校学生235人;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15个;工、农职业技工学校2所, 在校学生362人;幼儿园210所,在园幼儿7267人;还有教师进修学校,干部、职工 业余学校。此外还有电大、刊授、函授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机构和设施。 1985年,全县非文盲率90.05%,为基本无文盲县。1979~1985年,向大专院校输送 新生614人,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1254人。1985年有中学教师875人,其中高中 161人,初中714人;小学教师1662人;幼儿园教师285人。 三、文化艺术 淳安锦山秀水,人杰地灵,自古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见之经传的文化名 人众多。文化设施,民国时有民教馆、阅报所、县立通俗图书馆、书店等。1985年 ,全县有县属电影院2所,乡镇电影放映队68个,个体电影放映队8个;县级影剧院 1所,乡办影剧院23所。睦剧团、越剧团各1个,农村业余剧团67个。县文化馆1个 ,乡文化站和文化中心60个;县档案馆、图书馆各1个。1950~1985年,有150多件 作品相继在省、市以上报纸和刊物上发表。1971~1985年,举办各类书画展多次, 展出书画作品1600余件,有330多件书画作品参加省、市级书画展,其中有37人次 获奖。摄影作品在全国和国际性影展中获奖的有34人次。 四、睦 剧 睦剧为淳安主要地方剧种,原名“三脚戏”,是在吸取皖、浙、赣地方戏剧曲 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山区地方剧种。其剧目、曲调及表演形式均接近赣 东采茶戏,剧目内容大都是反映家庭生活,曲调主要是湖广调和三脚调,并伴以锣 鼓之类的打击乐器;演出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由于它的表演风格纯朴粗 犷、活泼风趣,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盛行不衰。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扶 持,三脚戏兴旺发达,列为浙江省地方剧种之一。1951年春,淳安县首次举办三脚 戏艺人讲习班,将三脚戏改名为睦剧。并以参加讲习班的三脚戏老艺人为基础,建 立睦剧团。睦剧传统剧目有大、小戏70余个。经整理改编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南山 种麦》、《牧牛》、《看花灯》、《补背褡》、《落布》、《乌金记》、《莲花庵 》等12个,新编历史剧有《海瑞斗赃》、《海瑞审石头》、《方腊起义》、《方百 花》等。 五、新 闻 民国时期,淳安先后办有《淳安民报》、《新淳安报》、《淳报》、《新生报 》、《遂安民报》、《遂安新报》、《遂安简报》等报纸。民国36年(1947年),国 民党淳安县党部设铁岭通讯社,记录中央社发的新闻,供县党政负责人参考。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8年,创刊的报纸有《淳安报》、《遂安报》等。县设有县 委报道组,组织采写全县性的重要新闻和典型报道。 广播电视业是解放以后兴起的。1985年,县、乡(镇)均办有广播站,县广 播站不仅转播中央台和省电台的部分节目,而且还自办节目,其中固定节目有《本 县新闻》、《气象》和《国内外新闻》等,专题节目丰富多彩,如《千岛湖风光》 、《新人新事》、《经济信息》、《法律知识》、《农事顾问》等。此外还有诗歌 、说唱、戏曲之类的文艺节目。1955年开始架设广播专线,至1982年,全县有广播 讯号专线710公里,喇叭73,027只,形成以县站为中心、乡站为基础,普及到村的 有线广播网。1970年,在排岭镇建立电视差转台,1985年又建天线直径6.2米的卫 星地面接收站一座,县城及附近乡镇可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浙江电视台和 安徽电视台四套节目。1975~1985年,各单位先后自建电视差转台117座。1985年 ,全县电视讯号覆盖范围达28万人口。 六、医疗卫生 解放前,医疗卫生机构少,设施简陋。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天花、麻疹、疟疾 、伤寒、痢疾、流脑、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传染病、地方病肆虐横行,严重危害人 民健康。民国12年(1923年),遂安建立同爱医院,20年,淳安创立公立医院。至 1949年5月县境解放时,两县有县级卫生院2所,卫生技术人员12人,病床12张;另 有乡间医生和城镇药店坐堂中医255人。解放后,卫生事业,从城镇到乡村,不断 发展壮大,已基本形成县、区、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保健网。1985年,有县级医院 3所,区卫生院5所,乡镇卫生院49所,分院9所、联合诊所2所,厂、矿、学校医院 、医务室、保健室35所,病床717张,卫生技术人员900人,其中医师138人,护师 9人,医士239人,助产士33人,护士120人。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已从一般性检查 发展到细胞学、免疫学检查,从X光透视发展到B超显像、心电图、脑电图诊断疾病 。手术治疗已进展到上腹部、胸腔,颅内能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双侧颞肌下大 骨瓣减压,进行胰体尾切除、腹膜外剖腹产、胆肠吻合、前列腺摘除、膀胱粘膜尿 道成形等手术。妇幼保健工作得以加强。从1950年开始,全县推广新法接生。 1985年,新法接生率99.72%,婴儿死亡率15.3‰。消灭和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 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其中霍乱、回归热、斑疹伤寒、白喉、炭疽、天花、丝虫病 等已根治。1984年10月,淳安县消灭血吸虫病,是年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奖给“ 淳安县消灭血吸虫病”的金杯,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奖给“消灭血吸虫病,造 福子孙后代”的匾额。 七、体 育 民国时,有武术、高跷、爬竿、秋千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民国10年(1921年 ),在县立雉山小学举行第一届全县运动会。至解放前夕,共举行4届全县运动会。 解放后,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更加普及,竞赛活动日趋活跃,每年都要举办学生、职 工、农民体育竞赛活动。自1982年施行奖牌制度以来,淳安县运动员在全国和省、 市各级比赛中先后获得金牌92枚,银牌56枚,铜牌62枚。1985年,全县中、小学生 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5671人,历年来为国家级、省级专业体育队输送运 动员9人。县体委现有专职游泳教练2人,水上运动教练2人,田径、篮球、武术、 射击教练各1人。城乡企事业单位和区、乡文化站、农村团支部,都有兼管体育工 作的干部。 八、文物古迹 1985年,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铜山铜矿遗址、方腊洞、镇压矿工斗争告 示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瀛山书院遗址、铁井、铁钟、龙门塔、琅琯塔、骨 塔、余氏家厅、方氏家庙、余四山墓、石牌坊、节孝坊、红军标语墙、白马烈士纪 念碑、茶碣烈士墓、王阜烈士墓。此外,还有五龙岛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富德 等商、西周、春秋战国时古文化遗址。另有宋、元、明、清的古墓葬、古建筑、古 碑刻,以及近现代的革命纪念遗址等文物古迹70余处,其中古墓葬有宋郑允中墓、 元商邦昌墓、明叶公之墓;古建筑有宋石峡书院、明大夫家庙和海瑞祠;碑刻有宋 朱熹所题“三瑞堂”匾,明朱元璋书“与国同休”匾,书画家董其昌所书“科甲第 一家”匾等。 瀛山书院 位于郭村乡东北瀛山之麓,始建于北宋。据《遂安县志》载:“瀛山书院,在 县西北四十里。宋熙宁间,邑人詹安辟建于山之冈,凿方塘于麓,其孙仪之与朱晦 翁往来论学于此。”瀛山山巅有坪,书院建其上,并有大观亭、仰止亭,形成一排 东西向的建筑群。瀛山东北山麓有得源亭与方塘。方塘犹在,面积约半亩,长方形 ,为宋代遗迹。朱熹题咏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即源出于此。 琅琯塔 座落在汾口乡西北的琅琯岭上。塔为六面七层砖塔,通高约39米,分内外壁, 中有夹道二,可盘旋而上。塔基下部条石砌成,上部用砖作须弥座。塔腰檐为菱角 牙子叠涩五层,逐渐外挑,转角处翼角起翘,腰檐有黑色、赭红色彩绘阑额。塔内 一至四层各面壁上有砖雕造像共66尊。第六层东南塔壁上嵌有石碑一块,楷书“募 成华表纪名碑……皇明万历念九年辛丑冬立”。 红军标语墙 位于白马乡石柱口村。红军用毛笔从右到左直书在石柱口村中的一幢俞姓小祠 堂的北面墙壁上,共24条。系民国23年(1934年)9月18日,红军第一次途经白马时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周年而写。为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 抗日先遣队在浙江省内的革命活动,以及当时我党我军的对内对外方针,提供重要 的历史资料。 白马烈士纪念碑 民国23年(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第十九师,在 白马与国民党“围剿”部队“浙保”两个团进行浴血奋战,歼敌一百余人,取得重 大胜利,此战被称为“白马之战”。1984年8月,县政府在当年战争所在地——余 村建造这座纪念碑。 茶碣烈士墓 位于妙石乡茶碣头村。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5师106团2营5连尖刀 班为解放淳安县城,途经妙石乡茶碣头村,与国民党争夺制高点时,班长赵金昭、 杨德祥等13位同志不幸英勇牺牲,埋葬于此。 九、风景名胜 境内风景名胜集中于千岛湖。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1959年为建设新安江水 力发电站截江蓄水而形成的,因湖中有1078个大小岛屿故名。1982年11月8日,国 务院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通知》中,确定“富春江—新安江” 为首批国家级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并且阐明:“新安江水库碧波万顷,湖中 岛屿密布,林木繁茂,有千岛湖之称。”1984年12月15日,浙江省地名委员会批准 ,千岛湖为新安江水库的风景区名。风景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573平方 公里,陆地409平方公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0公里。湖畔群山叠翠,林木蓊 翳,奇山异石、高峡幽谷、飞瀑流泉,奇幻的洞景,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古朴的村庄 错落其间,构成享誉中外的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分为中心湖区、东南湖区、西北湖 区、西南湖区、东北湖区、赋溪石林和若干外围景点。 中心湖区 以排岭镇为中心,东起西园列岛之龙门岛,西至贤桥列岛,南接港口列岛之三 潭岛,北靠屏峰半岛,主要景点有松城排岭、动物名岛、钟秀龙山等。这里湖面宽 阔,港汊密布,山城风貌与名胜古迹融为一体。动物名岛已开辟的有猴岛、蛇岛、 鹿岛、羊岛、灵猫岛、树鼠+句岛。钟秀龙山建有海瑞祠,其匾额为著名书法家舒 同题写,祠内有海瑞坐像、海瑞亲笔诗文碑刻及历代名家颂扬海瑞为政清廉的诗文 碑刻等。 东南湖区 以蜜山岛为主体,东起芹坑半岛,西至西园列岛之龙门岛。南倚峭岭半岛,北 靠安乐半岛。这里千山绿荫,湖水明净,山石嶙峋,以山水石见长,景点多而集中 ,有羡山虎穴、蜜岛甘泉、桂岛蟾宫、石池观鱼、姥山林海、金竹秋色等景点。羡 山将军帽岩壁下建有一代词宗夏承焘墓。 东北湖区 以蔗山为中心,南起进贤列岛中心下塘岛,北至鱼家潭岛,东临文昌码头,西 靠安龙半岛。主要景点有燕山春晖、屏峰奇岩,外围景点有千亩田、龙门瀑布。此 外还有金紫尖、蔗山、白鹤泉、九龙瀑布、仙女洞、仙洞和上贵精舍等。这里湖面 狭窄,港汊深邃;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湖、山、林景观丰富多样,是一个具有开 发潜力的新景区。 西南湖区 以龙川半岛和界首列岛为主体,东起港口列岛之三潭岛,西至百亩畈列岛,南 傍霞山半岛。主要风景点有界首群岛、龙川半岛、瀛山书院、白马乳洞等。此外还 有灵岩、霞源、杨家瀑布,双龙洞、杨家洞以及龙门塔、琅琯塔、铜山铜矿遗址和 红军标语墙等。这一带湖面广阔,港湾回环,岛屿众多,混交林茂密,野趣横生, 气势粗犷。界首群岛由142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78平方公里,小岛环拱界首 主岛,如众星捧月,体现“千岛”特色。龙川半岛有大面积阔叶林带,林相复杂多 变,被誉为“天然色库”,岛上湖塘众多,有“岛中湖”之称。 西北湖区 以威坪镇为中心,东起湖泉列岛,南傍硕真半岛,北临威坪新镇。主要景点有 方腊起义遗址、陈硕真起义遗址、流湘瀑布、长岭石柱、金坳幽谷、仙人潭。此外 还有青龙山、尹山、鱼口峰、天堂瀑布、洪家乳洞等景点。这里地连浙皖两省,居 新安江上游,是去黄山风景区的主要通道。区内人文景观内容丰富,山峦青翠隽永 ,峡谷奇险幽邃,村舍古朴典雅,民情淳朴敦厚,融历史和自然之意境为一体。 赋溪石林 在县东南富溪乡境内,以西山坪石林为主,东起兰玉坪,西至西山坪牯牛坞, 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县内发育最好的岩溶地貌景观,以兰玉坪、玳瑁岭和西山坪 三处最佳,有“华东第一石林”的美誉。这片石林相对高度为5~20米不等,连绵 起伏,错落有序,兀立峥嵘。各种似兽、似人、似禽、似物的岩溶地貌,如“狮子 林”、“石城墙”、“双翁对弈”、“两熊相依”、“玉兔拜月”、“十八罗汉” 、“四大金刚”等异景。地下多溶洞,有鸭泳洞、天雷洞、玳瑁洞、暖水洞、咽喉 洞、狮虎洞、将军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