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诗 又叫隐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近代的韵书可以明代《韵略易通》(公元1442年)为代表。体例上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韵略易通》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 早梅诗 明 兰茂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王力先生所作的“声母诗”,用上了所有的声母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晓。 在1984年6月2日《老年杂志》举办的端午诗会上,张允和吟唱了周有光所写的声母诗《采桑》(写于50年代),为这首诗作曲的是当时古乐研究所的关德泉先生。利用诗句,帮助分辨记忆声韵,是中国人的传统,明朝声韵学者兰茂所作《早梅》诗,是传诵最广的声母诗。周有光的声母诗《采桑》是这样写的: 春日起每早, 采桑惊啼鸟。 漳州十五音有一首声母诗,共有四句: 飞梦漳州话, 天边月似钩, 日浮榕微动, 云下水溪流。 后十五言代表了漳州话的十五声母: tbqsg rpcvd hyzk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