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钓越千年:不为鱼,只为心

 总是刮风 2011-11-11

一钓越千年:不为鱼,只为心  

 

偏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我,不曾钓过鱼,却听人说过,也可想而知,钓鱼可以享受清新自然的野外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而且,钓鱼技巧很多,从鱼饵、鱼漂、渔线、渔钩、渔竿,到水域、水流、水质等,都需细细体验与实践。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乐,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放线之坦然从容,收竿之激动愉快,想是钓鱼者之最大享受。不过,我也常见,面水静钓者,或独钓或群钓,皆为男性,罕有女流——即使偶见女的,也肯定是跟男的来陪钓而已,绝无女性独钓者,这是为什么?我还听说,钓鱼者大多不喜欢吃鱼。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留下垂钓美名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一竿一线,收放之间竟是一部部历史的传奇。

《封神演义》写道,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推翻暴虐的商纣。在文王必经的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且不用鱼饵。得遇文王赏识,终于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尚钓于渭水,钓出一个贤德的周天子,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又有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流传千古。 

《庄子》中所记载的“庄子钓于濮水”,又是另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而庄子持竿不顾。他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一钓越千年:不为鱼,只为心 - 新安江人 - 新安江人

  汉代有个严子陵,是浙江会稽余姚人。刘秀即帝位时,曾征召他为谏议大臣,他拒绝了,归隐富春江畔,立志耕钓以终。后来刘秀曾三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睡间,严子陵故意把脚压在刘秀腹上,刘秀也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严子陵这一钓,也是颇值得玩味。因“先天下之忧而忧”而闻名古今的宋代“好官”范仲淹,为其修祠并撰文赞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至今仍有“天下佳山水,今推富春江,华夏古钓台,首选严子陵”的说法。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落魄,他连续数天未钓到一条鱼,晕倒在河岸上。一位在河里冲洗丝絮的老妇见其饿得可怜,一连几十天给他饭吃。当韩信表示“吾必重报”时,老妇生气地斥责:“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果然,发奋之后的韩信最终成为汉代颇负盛名的大将军,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钓,有时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更多时候则是行于天地万物间的人的精神闪光。 屈原曾钓于资水,那满腔报国之心只能诉之于鱼儿;范蠡离开越王之后钓于太湖,留下浩渺烟波一样的传说;李白也曾“闲来垂钓碧溪上”,潇洒不羁纵游名山大川;柳宗元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份凄清悠远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领会的;欧阳修在滁州“临溪而渔”,则是借以排遣被贬之抑郁;张志和钓于西塞山,“斜风细雨不须归”,点染出一派和谐闲适的意境……

  细细想来,除去生活糊口的本能,钓者所为何来?钓一世之清名?钓万古之霸业?钓庙堂之高?钓山林之幽?或者什么也不钓,只是借这一钓的形式,让身心放松而自然,任思想空灵而超然,尽享脱俗之感,尽得人生真趣。难怪近代作家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写道:“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颐养天年,那还要什么高官厚禄,还要什么浮名虚誉哩?”

反观当今社会,很多人不能深刻领悟钓的真正内涵,缺失了淡泊坦然之心,他们处心积虑,为了争名夺利,“放长线钓大鱼”,钓金钱钓美女,向往着所谓的至乐之境。可谁知最终往往被某种神秘力量拉入水中,与“饵”同亡。

“有官不当傻不傻?”庄周、严光们一定能理解世俗之人疑惑的眼光,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世俗之人、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严光们的闲钓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一钓越千年,浮沉一线间。在人生这片大湖面前,我们不妨凝思端坐,气定神闲,悠然垂钓,不为鱼,只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