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戴彦宇 2011-11-12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滇、黔、川、桂”四省结合部。以乌蒙山顶峰及其东坡高原喀斯特地质为特色,以北盘江喀斯特大峡谷为主体,拥有青藏高原东坡新生代以来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区内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山原地貌、构造遗迹、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址构成了园区极具特色的景观。特别是不同时期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形成并发育的喀斯特地质现象,是世界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区,被国内外地质学专家和学者誉为一座大型的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是研究喀斯特的一个十分理想的场所;1999年开始,相继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老的中三叠系海生爬行类动物化石,属种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

目录

[显示全部]

主要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喀斯特地质遗迹,包括岩溶山地、喀斯特洼地、峰林、石林石牙天生桥、竖井、塌陷溶斗、溶洞地下河等;第二,侵蚀、切割地貌遗迹,包括山原地貌景观、峡谷地貌景观等;第三,古生物遗迹;第四,古人类遗迹。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遗迹和地貌景观为特色,以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为载体,展现悠久的夜郎文化、红色文化、矿业文化、古城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和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价值,是集地质遗迹保护与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科普教育与科学考察于一身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包括两大园区和五大特色景区。两大园区即北盘江峡谷园区和碧云洞溶洞群园区。北盘江峡谷园区以北盘江喀斯特大峡谷雄奇险峻的峡谷风光为主线,串联起世界最深的喀斯特竖井,巨大的塌陷溶斗、地下河、高原喀斯特与山原等一系列奇特的地貌景观,形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喀斯特地质景观。该园区设置了水城峰林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北盘江峡谷景区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发耳旋转构造台地景区坡上草原(玄武岩方山台地)景区六车河峡谷景区和格所河峡谷景区。碧云洞溶洞群园区以盘县奇异的洞穴资源和喀斯特山地为特色,设置了丹霞山景区、碧云洞景区和盘县古城景区。

五大特色景区包括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盘县三叠纪海生物化石群落金盆天生桥景区韭菜坪黔之巅景区阿勒河景区。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盘县东南49公里的珠东乡十里坪村。研究确定洞中古人类生活的时代为距今30万年以前,有力地反驳了“非洲人在距今30万年时期迁徙到东亚”的假说,为中国和东亚地区古人类独立进化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景区主要景点有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大洞博物馆老厂竹海。盘县三叠纪海生物化石群落位于六盘水市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保护区面积7平方公里。该地埋藏主要以鱼龙为主,种类与兴义顶效绿荫村的相似,且化石形态相当完整。该景区主要景点有化石发掘现场、羊圈村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陈列馆、羊圈村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工作站。金盆天生桥景区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苗族彝族乡,距市中心区71公里,面积约9.4平方公里。该景区主要景观有天生桥、系列溶洞、喀斯特岩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韭菜坪黔之巅景区位于六盘水市西北部钟山区大湾镇,距市中心区90公里,主峰海拔2900.3米,是乌蒙山的最高峰,也是贵州省的最高点,有贵州屋脊之称。该景区主要景观有贵州屋脊韭菜坪、石芽、杜鹃、箭竹、灌木丛、野生韭菜、夷平面、奇石。阿勒河景区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保华乡与钟山区月照乡的交界处,距市中心区17.85公里,有干线公路直达,交通十分便捷。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景观:喀斯特洞穴地貌、溶洞、群山簇拥,壁立千仞。该景区主要景点有水洞、旱洞、峡谷风光、洞中乌蒙山。

自然景观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有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包括喀斯特地貌、峡谷地貌、山原地貌等。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水城峰林-溶盆地貌景观: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一长28公里,宽2~3公里,面积60-70平方公里的溶蚀盆地中,108座溶盆锥状峰林环绕四周。秀丽的高原喀斯特山水景观已具备了公园城市的雏形,“地质公园中的城市”正逐步建成。水城花嘎溶斗:椭圆形溶斗顶部长轴直径960米,深250米,发育于中上石炭纪碳酸岩中。该溶斗为国内开口最大的溶斗,就其规模而言属世界奇观级。水城金盆天生桥:发育在中三叠纪碳酸盐岩中,是昔日暗河通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桥高136米,跨度60米,顶拱厚15米,桥面长30米。据中外岩溶地质学家考证,金盆天生桥为世界上最高的通公路天生桥。盘县碧云洞洞穴系统:碧云洞与其高层洞穴星宿洞、凉风洞、蝙蝠洞属同一洞穴系统,洞穴总长达4740米,是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会员洞穴,是我国著名游览洞穴。明代“徐霞客游记”中有1200字篇幅描述洞穴形态及钙质沉积物,洞外多著名古迹。盘县格所河伏流与洞穴:格所河于落水洞潜入形成7公里长的伏流,落差达180米,伏流上的天窗冲天眼竖井直径约200米,深度亦近200米,极为壮观。伏流出口洞穴可乘船溯水进洞。白雨竖井:最终深度达56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竖井,可用单绳一绳到洞深424米处仰望天空。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峡谷地貌
峡谷地貌:北盘江峡谷:北盘江为六盘水境内最大河流,属珠江水系,从山顶至河面的高差达1200~1700米,因此构成雄壮,惊险的峡谷地貌景观,两岸壁立,河谷狭窄,俯视峡谷,惊人心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六车河峡谷:全长约20公里,为北盘江一级支流,河谷深切可达1000米左右。北岸山地发育有巨大的花嘎溶斗,此外还发育有竖井、溶洞等。阿勒河峡谷:河流两岸的山地高程1800~1900米,峡谷高200~300米、水流清澈,两岸植被茂盛。在出水洞以上,有700米的地下河,现已开辟为游览区,是很好的科普教育和旅游景区。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韭菜坪
山原地貌:韭菜坪:山体由石碳系灰岩组成,山顶平坦,为宽阔完好的夷平面。其上保留有最老的石林地貌,植被茂盛,以箭竹、灌木丛为主,野生韭菜高大,叶子宽厚,可以食用,是很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八担山梁子:由几个顶面平坦的山峰组成,有百羊山、八担山、铜鼓山、大老地、大岩洞等,高程均在2000米以上,最高2558米。主峰八担山巍峨屹立于群山之中,夷平面平坦宽阔,植被为草地,已开发为牧场,是本区主要的畜牧业基地。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自然环境保存较好。发耳旋转构造山地:主要由三个四周陡峭,顶面比较平坦的台地组成,当地方言称之为屯。三个屯成为山地中三个突起的台地,四周陡峭,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台地顶面。登上台地则豁然开朗,自然环境良好,风景幽美,犹如“世外桃源”。水城天生湖景观:蛋形湖面直径180米,周长752米,最深处约36米。水质清澈呈监色,水中杂草丛生,四周林木茂盛。

古生物和古人类遗迹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盘县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距今已有2.35亿年以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点。1999年发现完整丰富的磷齿鱼类、龙鱼类、头足类、瓣鳃类、腕足类等多门类珍稀生物化石,所形成的年代比现今兴义、关岭的“贵州龙”阿尔卑斯圣乔治山发现的古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约早300万年以上,对研究三叠纪时期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古生态和海洋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出土文化遗物有石制品、骨制品和用火遗迹等,石制品共有2000多件。遗址发掘出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其地质年龄为距今13—26万年。发掘出的四枚人类牙齿化石,经鉴定认为它们与周口店北京直立人相似,又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

人文景观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境内聚居着苗、布依、彝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夜郎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历史悠久。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苗族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六枝梭戛苗族民族风情:在六枝梭戛及附近的12个村寨居住着苗族分支长角苗约5000人,妇女头上插着一把长约50—60厘米的木梳,缠着呈∞型,重约2公斤的大发髻,形成奇异的头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跳花坡活动。1998年初在梭戛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该馆是中国和挪威文化合作项目,是民俗文化研究、民族风情旅游的理想场所。六枝坝湾六月六布依风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同胞聚集在一起过“郎节山”节日,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已建成陇脚夜郎·月亮河布依生态园。水城青林小花苗民俗风情:这里被誉为“芦笙舞”之乡,芦笙舞是这里苗族同胞最喜爱的舞蹈,其风格粗犷、热情、奔放,集杂技与民间艺术为一体,堪称苗族芦笙舞一绝。小花苗能歌善舞,服饰独特,男穿白布对襟或大襟长衫,披红、黄、黑线刺绣图披肩,女穿对襟白短衫,披刺绣图案或蜡染图案披肩。有跳花节、坐花房、坐花坡、串月等风俗。四印苗风情:四印苗擅长刺绣蜡染,芦笙歌舞独具风彩,妇女服饰别具特色,衣饰颜色多为深兰色或黑色,短服长裙,短服和衣袖上都绣有色泽鲜艳,精美大方的四块正方形图案,犹如四个精美的方印。茨冲歪梳苗:妇女头戴一把长20厘米的木梳,斜缠长发盘于头顶,衣饰颜色大多为黑色和深兰色。歪梳苗也同其它苗族支系一样能歌善舞,芦笙歌舞,悠扬动听,别具风味。水城南开苗族跳花节及赶花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跳花节,五月初五为赶花场。参加者达数万人,内容包括对歌、跳芦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芦笙舞
笙舞、斗牛、赛马等。该地已建成水城南开省级风景名胜区。彝族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水城海坪、盘县普古及坪地等举行,参加者均在万人以上,内容包括跳舞、对歌、斗牛及民族体育活动。已建成水城海坪彝族生态园。滑石板苗族“采花洞”:位于盘县马场乡滑石板村,洞内钟乳石发育完全,无奇不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邻近数千苗胞聚集于此,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折溪傩戏:每到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折溪乡彝族同胞义务演出,其主要特色是全堂面具,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体,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观者如潮。盘县鸡场坪傩舞:彝族傩舞,俗称跳神,以驱邪纳祥为内容。舞者头戴花冠,身着法衣,脸罩面具,手执扇鼓(俗称羊皮鼓),围坛而跳。鸡场坪傩舞历史悠久,多次在省、市的民族艺术表演中获奖,深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红色文化:位于盘县老城的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曾系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指挥部驻地。原为国民革命军1928年修建的武营,俗称九间楼。1936年3月底,军团领导人在此举行了盘县会议,决定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1982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六枝毛口乡夜郎古邑:位于城西南70公里处,多年来在民间流传着其地为“古夜郎国都邑”的传说。从这里发掘的古建筑大青砖,古驿道,译文碑以及古代京城建筑的痕迹,加之当地三十六那,七十二嘎古怪的地名,还有离地百余米的悬崖绝壁上洞中三座古墓等等,使众说纷纭的古夜郎都邑初见端倪。“夜郎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代贵州文化的重要基因或源头,它是夜郎时期的各民族及其尔后居住在夜郎故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夜郎与周边各地区相互影响的结果。夜郎的许多习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灵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筑形式等,都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如巢居、山处、“干栏”这种居室建筑形式,对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贵州,“随处见夜郎”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其城堡或政治中心却一直在找寻,而且在争议,牵涉到安顺、镇宁、六枝、安龙、黄平、兴仁、赫章等地,这些地方本身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众多的夜郎古迹,更使得外业的人们对此充满探奇心理,以图寻找失落的文明,看来,随着探寻的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的不断丰富,夜郎的真实面目也许会逐渐清晰,但探索内涵丰富的夜郎文化与我们的民族心态、现代化建设等又是永恒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上,它还将是一个谜。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盘县古城
古城文化:盘县古城及建筑: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奠基的北城门,是贵州仅存的明代城门建筑,1928年重建北城门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文庙,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各建筑台基呈阶梯状升高,中轴线直指对面山上的文笔塔。建筑群以红墙围护,现残存大成殿、两配殿、戟门正在修复。文庙在贵州古建筑中较罕见。胜境关关隘:该关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徐霞客第一次由黔入滇即循此道。滇南胜境坊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关隘城楼在胜境关村东约500米,山口仅宽37米,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990年重修,为滇黔省界。右驿道自元代以来不断扩建修整,现存青石板驿道1500米。蜿蜒陡曲,依山西行,充满古风遗韵。

北盘江峡谷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北盘江峡谷

北盘江峡谷园区以北盘江峡谷为主体,包括六盘水市南水城峰林景区,北盘江峡谷景区、发耳三个屯旋卷构造台地景区、坡上牧场(玄武岩方山地)景区、六车河峡谷景区、格所河峡谷景区及白雨竖井、花嘎天坑等景点组成。园区入口设在水城公路进入园区的位置,园区范围北端地理坐标东经104°45′,北纬26°37′;南端东经104°52′,北纬26°05′;西端东经104°37′,纬26°11′;东端东经105°0′,北纬16°08′。园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位于贵州省贞丰县,秦汉时期属古夜郎国的领地,北盘江就是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牂牁江”,而古夜郎国的都城就在牂牁江上游地区,正如班固《汉书》中所云:“夜郎者,临牂牁江也。江宽百步可行船。”
北盘江流经贞丰县的7个乡镇,在境内形成了一条94公里长的大峡谷,为贵州的峡谷之最。这条峡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滩、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体,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险峻,也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在这一段峡谷中,还萦绕着远古壁画、古城遗址等夜郎文化之迷,以及铁索桥、摩崖石刻、古驿道等人文景观。可以说,北盘江大峡谷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迂回曲折的画廊”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再现。特别是关兴高等级公路上的北盘江特大桥,桥长486米,大桥高388米,是亚洲同类桥中的第一高桥。给人再现一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觉,从大桥上俯瞰深隧幽长的大峡谷,给人一种“天沟地缝”的感觉。近千米高、几公里长的斧削绝壁犹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巨幅长廊壁画。特别是在雾气朦胧、烟云缭绕的时候,给人更是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传说一:“悔恨石”的故事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北盘江大峡谷中段,者相镇与北盘江镇之间的一处峭壁上,矗立着一尊看上去很忧伤的石头,形如一位少女,附近的村民都叫它“悔恨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北盘江边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布依族兄妹。由于父母早逝,兄妹俩从小就自食其力,风里来来雨里去,在北盘江上以打鱼为生。每次打鱼归来,兄妹俩的分工总是温馨而默契:哥哥剖鱼掌勺,妹妹添柴烧火。鲜美的鱼肉鱼汤盛上桌,哥哥总是抢着把鱼头都夹到自己的碗里,然后就“吧嗒,吧嗒”地啃嚼起来。瞧那狼吞虎咽的吃相,妹妹看在眼里,心头不禁嘀咕起来:哥哥怎么这样自私啊!妹妹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好好啃几顿鱼头多好!又到了一个风急浪高的打鱼天。兄妹俩划着竹筏,照常到江上打鱼。哥哥站在竹筏前端专注打鱼,突然竹筏一晃,哥哥跌进了水流湍急的江中,挣扎几下便不见了踪影。爱啃鱼头的哥哥葬身鱼腹了,妹妹虽也感突然,但转而又想,从今以后,再没人和我争鱼头了!妹妹回家很快煮好鱼,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盛上一大碗鱼头!啃着,啃着,越啃妹妹的心头越不是滋味:这鱼头全是坚硬的骨头,没肉也没味哟!没等把碗里的鱼头啃完,妹妹已经是泪流满面。悔恨交加的妹妹,一口气跑到江边,要追回她善良好心的哥哥,却只看到汹汹南流的江水。麻木的妹妹坐在江边,年深月久,变成了一尊忧伤的化石,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悔恨石”。

传说二:“者(宰)相与“孔明坟”的传说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孔明
北盘江大峡谷鲁容乡政府所在地附近,安龙至镇宁坝草公路旁边,有一座年深月久和名声远播的土堆,土堆周身长满茂盛的杂草,当地人叫它“孔明坟孔明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关于孔明坟的来历,素来有好几种版本。其中之一是说,蜀军南征,七擒孟获时,孔明作为首席大军师,统帅大军到达北盘江边,并在现在的者相镇安营扎寨,训练兵勇。者相三国兵营遗址,便由此而来。者相原来叫“宰相”;者相是后来人们嫌其拗口,谐音改过来的别名。鲁容乡境内的北盘江上,传说正是诸葛亮训练蜀国水师的水域。传说孔明先生生前,曾考察过北盘江一带的风物水土,认定鲁容乡附近有一块真龙宝地,这就是现在孔明坟的所在地孔明村。晚年诸葛,预感自己身后,蜀国的社稷江山不会久长,自己尸骨也会面临被生前的死敌司马懿父子毁墓暴尸的结局,因此在弥留之际特别安排,在全国各地修筑72座真假坟墓,以迷惑敌人。北盘江畔鲁容乡境内的孔明坟,应该就是诸葛亮72座真假坟墓之中的一座。鞠躬尽瘁的智慧之神诸葛亮死后,北盘江两岸的民众为了纪念历史上这位忠勇的谋臣,把诸葛亮屯过兵的地方叫“宰相”,在孔明训练水兵甚至打过水仗的鲁容乡孔明村,永久保留一座蜀国丞相的衣冠冢,人称“孔明坟”。逢年过节,尤其是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人家上坟祭祖,总不忘给相邻的孔明坟培上几铲土,焚香燃烛,供奉祭品,挂上几吊白纸,视同自己仙故的祖宗,这应当就是孔明坟多少年来得以完好保存而不荒废毁损的原因所在。孔明先生若在天之灵有知,当感到欣慰。孔明坟的存在,并非无缘无故。孔明坟与贞丰境内相距不远的者(宰)相镇以及几十公里外关岭县的关索岭,形成三国遗迹的锁链,相互印证。它们共同说明,贞丰关岭一带的北盘江两岸,三国时曾经是“桃园三结义”之一关羽父子和一代名臣诸葛亮留下过足迹和战绩的地方。

传说三:“马刨井”的来历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刨井
者相镇境内,贞丰至贵阳公路左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马刨井”。井边有一株古树,依井而生,枝繁叶茂,树冠如伞,能笼罩井口周围20多平方米的面积。泉水自山体的岩缝中涌出,常年清澈凉爽,流量恒稳,不因季节而有所变化。“马刨井”相传是三国时蜀军大将关索率领大军征战到此,人困马乏之际,干渴难耐的战马以蹄刨土,意外地刨出一股甘冽甜美的山泉。蜀军人马喝足了水,来了精神,打了胜仗,饮水思源,便将此井命名为“马刨井”。“马刨井”离公路仅几步之遥,车马行人经此,无不下车住步,畅饮一番。近年来纯净水厂如雨后春笋,俯拾皆是;有业者早就垂涎马刨井的水质,有意投资,但当地百姓以保护古迹为由,屡屡谢绝,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传说四:“清浊之洲”与“盘江鱼”

北盘江大峡谷中段,鲁容乡政府所在地孔明村董菁电站之间,有一块近百平方米的三角洲,人谓“清浊之洲”,形如人类两腿之间的小腹部位,是白水河与北盘江的交汇点。说到白水河,一般人都不会陌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果树瀑布的下游。“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这是描写黄果树瀑布景区白水河奇观景致的名联,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对它应是再熟悉不过了。盛夏时节,“清浊之洲”两侧,常常出现这样的奇观:一清一浊两条河流分别从两边汹涌而来,在此交汇,然后合流而下,给人一种泾渭分明视觉效果,这个水域出产的鱼,形状奇特,人称“盘江鱼”。久负盛名的盘江鱼,传说在夜郎国时就有了。也许是得到一清一浊两种水质滋养的缘故,盘江鱼长相普通,肉质却细嫩非常,味道特别鲜美,所以成了北盘江一带餐饮菜馆的品牌菜,通常是江畔人家待客的上品佳肴。

传说五:“悬棺”之谜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悬棺
北盘江大峡谷中段,著名的“中国砂仁之乡”连环乡境内,有一条大田河。大田河由西而东,不仅是贞丰与册亨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同时也是贞丰、册亨和安龙三县的界河。大田河是北盘江的支流,在它的源头,贞丰、安龙和册亨三县交界的连环乡屯上村,有一座天然溶洞,叫四方洞,也叫狮子口洞。洞内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悬棺”。远远看去,四方洞形如其名,洞口形状四四方方,犹如刀切一般整整齐齐,也仿佛大大张开的狮子口。洞高宽各数十米,四壁陡峭。在一面洞壁的半腰位置,横陈一副显眼的棺材,这就是当地人熟悉的悬棺。关于四方洞的悬棺之谜,相传悬棺的主人系册亨坡坪的大户刘家,至于悬棺形成的年代,则要追溯到清朝道光七年,即1827年,距今已经181年。据说刘氏老财主死了之后,孝家请道士先生择地,花了许多银米,费了几番周折,终于找到离坡坪几十公里外的四方洞。当地的百姓说,公路通车以前,从四方洞步行到坡坪赶集,要走3个多小时。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这个狮子口洞是块真龙宝地,将死者尸骨“喂”进狮子的嘴里,子孙万代定要升官发财。四方洞附近百姓对刘家这座悬棺而葬的“豪坟”不以为然,甚至有几分反感。于是编成一首民谣讥讽它:“刘家要出官,除非巧答河水干;刘家要着袍,除非修座功德桥”。“巧答”是布依语“河流之源”的音译。巧答河是当地人对上游大田河四方洞口段的称谓。果然,四方洞口的溪涧上面,有一座看上去饱历沧桑的石桥。它大概就是刘家对四方洞百姓的一种补偿,抑或是一种赎罪吧。当然,刘家后代的发达与否,却没有人去详细考证了。

碧云洞溶洞群园区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星落棋布的盘县溶洞群
碧云洞溶洞群园区以盘县城关镇西南山地为中心,向南至水塘镇丹霞山,向东至武英乡,以喀斯特洞穴和山地为主要景观,包括碧云洞、丹霞山等。其地理坐标是北端东经104°44′,北纬25°38′;东端东经104°50′,北纬25°47′和南端东经104°37′,北纬25°40′。园区面积约88平方公里。

星落棋布的盘县溶洞群:位于盘县城关镇周围,这里地处南、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部位,海拔高差大,地质十构造复杂,地形多变,喀斯特发育,溶洞密布。乌蒙山家地质公园碧云溶洞群园区的地下,犹如一个神奇的迷宫,这里洞穴洞奇石秀,呈现出万千气象,无限风光,比较著名的有碧云洞、星宿洞、蝙蝠洞、达拉洞、凉风洞、高屯洞等。
洞穴是喀斯特作用重要的地质遗迹。洞穴的空间特征及洞穴沉积物记录了洞穴发育及演化的历史。

碧云洞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碧云洞
“曲洞吞溪十里幽,一方佳丽冠南州”的碧云洞位于盘县城关镇南1公里处,碧云洞长2281水。碧云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远在明洪武14年(公元138年)前,碧云洞就成为人们游览胜地。著名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徐霞客曾来此考察并留有十分详尽的文字记载。
碧云洞的形成受一条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逆断层控制。断层破碎带及附近派生的构造发育地带透水性极好,地下水溶蚀强烈,侵蚀极强。有利的地质因素及气候环境因素,使碧云洞成为仍在发育的伏流。

脚踩洞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盘县保基乡格所河伏流的中段,是伏流河中段洞穴顶拱塌陷形成的垂直溶斗。脚踩洞深200余米,直径100余水,因远看形似一巨大脚印,故称脚踩洞。站在洞沿,望百米绝壁,听洞中水声轰呜,胆大者产生下洞探究之心,胆小者吓得魂飞魄散。

站在脚踩洞边抬头望,见对面山顶有一穿洞透光,人称“枪打眼”。回头看,山顶石裂两半人呼“刀砍山”。

星宿洞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星宿洞

位于盘县城关镇南3公里,有两洞口,二者差高差近50米,洞内钟乳石、石柱、石幔等沉积物十分发育,洞内方解石结品纯净粗大,灯光下星光闪闪,故洞穴总称星宿洞。
星宿洞是碧云洞的上层洞穴系统,位于洞穴北侧的支洞--蝙蝠洞内巨石的剪切,石柱的纵向劈裂及倾倒断裂的石柱等现缘记录了古代地震的信息,是难得的地质遗迹。

格所河伏流出水洞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格所河伏流及出水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