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治针灸疗内科杂病

 漫天大火 2011-11-12

浅谈治针灸疗内科杂病   

(梁全龙,仅供参考)

脉理不通 禁忌用针

 

     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升发与疏泄,脾气之升清与胃气之降浊,心火下降与肾水上升等,都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行的具体表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发挥及其互相之间的联系,以及物质的受纳、糟粕的排泄等,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活动来完成,而使气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因此,气机升降失调可波及脏腑经络、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产生各种疾病。 

     肝处中焦,其气疏畅发泄,能上通下达,旁调中州,疏畅内外,无处不至,为三焦一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所以,在气机升降方面,肝的升发与疏泄起了重要作用,诚如《血证论》所言:“三焦之源,上连肝胆之气。”

    《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凡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膨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同时又指出:“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针灸治疗亦如此,倘能调肝,方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内经》不仅有刺肝经穴位治疗肝胆病,而且用肝经穴治疗厥心痛、腰痛、小便不利、厥头痛、痿证、耳聋等疾病。《伤寒论》论及针灸治病条文共31条,而涉及针灸调肝治病者6条。由于历代医家论述针灸调肝治病颇多,现根据病症分类整 理 下。

  

    针灸调肝治疗痛症 《石室秘录》言:“诸痛者皆属于肝”,又言:“论此症(痛症)满身上、下、中央俱病矣,当先治肝为主,肝气一舒则诸症自愈。”人身诸痛如头痛、腰痛、颈痛、胁痛、胃痛、心痛、腹痛、肩痛等无不与肝气失调有关,故针灸调肝可治诸痛。

     头痛《证治准绳》指出:“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因肝主升发气,由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气郁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诚如《灵枢·厥病》所云:“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略》言:“头痛不可忍,针足厥阴、太阳经穴。”   

   《此事难知》卷下有:“头中痛不可忍,卒疝痛,妇人阴中痛,皆刺足厥阴井。 

    腰痛腰痛多责于寒湿、湿热、肾虚、血瘀等,然肝气不舒,气滞所致腰痛者亦有之,如《症因脉治》指出:“盖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

   《景岳全书》有:“腰痛,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

   《医学集成》又提出:“腰痛一证,无不归于肝肾。”均说明肝气郁滞可引起腰痛。故《灵枢·杂病》指出:“腰痛,痛上热,取足厥阴。”

    《灵枢·经脉》又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

    《素问·刺腰痛论》指出:“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

脉”。

    其他如《针灸甲乙经》有“腰痛不和转侧,章门主之”、《针灸资生经》有“肝俞疗腰痛肩疼”、《备急千金要方》有“行间主腰痛不可以俯仰”、“太冲主腰痛不能举”等,均是古代针灸调肝治腰痛的例子。

     胃痛胃痛有因忧思恼怒,情绪不畅,肝郁气滞,不得疏泄,横逆犯胃,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正如叶天士所讲:“肝气不疏,脘痛呕恶。”

   《素问》指出:“厥阴之胜,胃当心而痛。”

   《友渔斋医话》有:“胃痛,因其治亦专责于肝。”故《针灸集成》有:“胃脘痛,肝俞、脾俞、下三里、膈俞、太冲、独阴、两乳下各一寸,灸二十壮。” 

     胁痛肝脉布于两胁,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动而主疏泄,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皆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血阻痹而致胁痛。

   《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古今医鉴》指出:“肝气有余,两胁和痛。”故《针灸资生经》有“肝俞,治两胁急痛”,《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胁痛肝俞目翳除”,《针灸大成》有“胁肋疼痛支沟、章门、外关……宜推详治之。”

   《神灸经纶》有“左胁积痛,肝俞,此穴若同命门一并灸,两目昏暗者可使复明”等,均是针灸调肝治胁痛的记载。

     肩臂痛肩臂痛与手六经、足少阳经病变相关。然《灵枢·邪客》言:“肝气有邪,其气流于两腋。”

   《中藏经》云:“肝中寒,则两臂痛不能举。”故《席弘赋》有“手连肩臂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杂病穴法歌》有“手指连肩相引痛,合谷、太冲能救苦”等针灸调肝治肩臂痛的经验。

     心痛心痛病位在心,但发作时与肝有密切相关。由于忧思恼怒,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而致心痛。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心痛,皆脏气不平,喜怒忧郁所致。”

    《石室秘录》提出:“人病心痛,不治心而治肝。”所以《灵枢·厥病》有“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行间、太冲”,《针灸甲乙经》有“卒心痛,汗出,大敦主之,出血立已”,《针灸逢源》有“心痛针涌泉、太冲”等针灸调肝救治心痛的文献。

     其他痛症其他痛症也与肝失调畅有关。《石室秘录》明确指出:“手足痛,人以为脾经之热,不知非脾,乃肝木之郁结,散其郁气,则手足之痛自去。”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膝肿目疾行间求,”《肘后歌》有“股膝肿起泻太冲”。

    另外,《标幽赋》有“心胀咽痛,针太冲必除。”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太冲腹痛需勤诵”,《针灸资生经》有“行间主腹痛而热”,《针灸摘英集》有“如腚前痛,兼刺足厥阴经,行间二穴”,《神应经》有“眉后痛,肝俞”等针灸调肝治诸痛的例子。

   

针灸调肝治哮喘 

    哮喘一证,历代医家多责肺脏为主,与脾肾相关,诚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言:“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故《针灸资生经》有“因与人治哮喘,只缪肺俞,不缪他穴。”

   然肝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倘若肝失调畅,肺气为其所郁,气上不下,则发为喘逆。正如《医学入门》所说:“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

    《素问·经脉别论》有“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故《针灸资生经》有“期门,治大喘不得卧”,“期门,主喘逆卧不安席”,《针经摘英集》有“治五膈气喘不止,刺任脉中脘一穴……次针足厥阴肝经期门二穴”,《神应经》有“喘息不能行,中脘、期门、上廉”,《医学纲目》有“五膈气喘不止,取中脘八分,又期门”等针灸调肝治疗哮喘的经验。

    

针灸调肝定眩晕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若因忧郁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动而上扰头目,发为眩晕。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证治汇补》提出:“肝上连目系而应于肝,故眩为肝风。”

    《金匮翼》强调:“大抵眩晕,多从肝出。”所以,《儒门事亲》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刺大敦,灸亦同”,《灸法秘传》有“眩晕,灸神庭穴,自获安全,若未中机,再灸肝俞必验”,《针灸大全》“痰厥头晕,及头目昏沉,外关、大敦二穴、肝俞二穴、百会一穴”等,均为针灸调肝定眩晕的例子。

    

针灸调肝治中风 

    《素问·生气通天》指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这是大怒伤肝等情志刺激而迫使气血逆乱,甚者昏厥不省人事。若伤及诸筋,使筋驰纵不收,不能随意运动,发为半身不遂

     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脑充血诸症,西人所谓脑气筋病者,皆与肝气有涉”,《针灸大全》有“心惊中风,不省人事,内关、中冲、百会、大敦”,《针灸大成》有“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前穴未效,复刺哑门、大敦。”

    《圣济总录》有“肝风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各随年壮,次灸肝俞五十壮”,《采艾编翼》有“瘫痪抽搐,合谷、曲池、太冲、阳陵泉”,《百症赋》有“太冲泻唇(口呙)以速愈”等,均是针灸调肝治中风的典型例证。 

     

针灸调肝治妇科病 

    《医门补要》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

    《笔花医镜》提出:“肝气者,妇女之本病。”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若肝郁气滞,则血为气并,或月经不调;气滞血瘀,不通则经来腹痛;滞久则经闭,月事不行。若肝郁化炎,则热伤冲任,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出现妊娠恶阻。

     故《针灸甲乙经》有“月事不利,见血而有身反败,阴寒,行间主之”,《圣济总录》有“月事不利,或下赤白,阴寒,行间主之”,《针灸资生经》有“太冲疗月水不通”,《针灸甲乙经》有“女子漏下,太冲主之”,《针灸摘英集》有“治女子漏下不止,刺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足厥阴经太冲二穴”,《证治准绳》有“带病,太阴主之,灸章门,麦粒大各三壮效”,《神应经》有“阴挺,太冲、少府、照海、曲泉”,《类经图翼》有“阴挺,曲泉、太冲、然谷、照海”,《针灸逢源》有“阴挺……曲泉、太冲、照海”,《神灸经纶》有“阴挺痒痛,少府、曲泉”,《医学纲目》有“产后噫呃,服药无效,灸期门必愈”等,均是针灸调肝治月经病及妇科杂病的有效经验。

    

 针灸调肝治男科病 

     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其经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经筋“上循阴股,结阴器”。所以,肝经与前阴部直接相联系,从肝调治可医治男科疾病。

    《灵枢·经筋》指出:“足厥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所以,《灵枢·经脉》有“足厥之别,名曰蠡沟,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神灸经纶》有“阴缩,中封。”

    《千金翼方》有“男子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

    《针灸资生经》有“行间治溺难,白浊,寒疝。”

    《类经图翼》有“失精膝胫冷疼,曲泉。”

    《千金翼方》有“梦泄精,灸中封五十壮。”

    《针灸资生经》又有“虚劳尿精,曲泉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有“阴中痛,灸大敦三壮。”

    《类经图翼》有“茎中痛,列缺、行间”等针灸调肝治男科疾病的记载。  

 

针灸调肝治其他疾病 

    针灸调肝不但可治痛症、哮喘、中风、眩晕、妇科病、男科病等疾病,还可以治疗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及其他杂病。如《针灸集成》有“遗尿,气海百壮,大敦三壮。”

    《备急千金要方》有“小儿遗尿……灸大敦三壮,亦治尿血。”

    《玉龙经》有“夜间遗尿阴包觅。”

    《灸法秘传》有“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等针灸调肝治小儿遗尿。

    《备急千金要方》有“肝俞主鼻中酸。”

    《圣济总录》有“太冲主下眦痛。”

    《景岳全书》有“肝俞,灸七壮治肝风客热,迎风流泪,雀目。”

    《神应经》有“青盲无所见,肝俞、商阳,左取右,右取左。”

    《杂病穴法歌》有“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等针灸调肝治五官科疾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中封、行间主振寒,溲白,尿难,痛。”

    《千金翼方》有“不得尿,灸太冲五十壮。”

    《针灸资生经》有“大敦主小便难而痛。”

    《备急千金要方》有“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备急千金要方》有“大便不通,灸大敦四壮。”

    《针灸逢源》有“大便秘结,章门、照海。”等针灸调肝治二便疾病。

     另外,《针灸甲乙经》有“飧泄,太冲主之。”

    《证治准绳》有“产后呃逆,此恶候也,急灸期门三壮,神效。”

    《针灸集成》有“干呕,期门三壮。”

    《针灸集成》有“关格,合谷、太冲。”等针灸调肝治病的例子。

 

小结

     历代医家运用针灸调肝治病的文献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灸调肝治病的范围广,遍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2.针灸调肝不但可以治疗慢性疾病,而且可以治疗急性疾病。如《灵枢经》用行间、太冲治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针灸甲乙经》用大敦治卒心痛“出血立已”,《针灸资生经》用期门治大喘不得卧,《千金翼方》灸太冲治不得尿等均是针灸调肝在急症临床上的应用。

     3.从以上文献可知,针灸调肝治病的穴位主要为肝经的五输穴、募穴、背俞穴,并且以肝经的太冲(原穴)为主,体现了《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五脏六腑有病皆取之于原”的观点。从文献统计可见,大敦主要用于急症病及泌尿生殖系疾病;太冲可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妇科病也多用之;肝俞主要治疗五官科病及胁痛;期门主要用于治疗哮喘。

     4.《标幽赋》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双侧合谷、太冲)而已之。”是针灸调肝治病的典范。

     5.古代针灸调肝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