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鬼”李贺的咏妓诗《苏小小墓》

 王生不易 2011-11-13

《苏小小墓》1     

幽兰露,如啼眼。(2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3   风为裳,水为佩。(4 

 油壁车,夕相待。(5   冷翠烛,劳光彩。(6   西陵下,风吹雨。[1]

作者: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了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的长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过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中晚唐时期的部分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注释

  1)苏小小:《乐府广题》记载: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  

2幽兰四句:写已成幽灵的苏小小眼含泪水,如幽兰带露。她不能再与人缔结同心,只能孤独地飘荡。   词 

3两句:写坟墓的景象。 

 4两句:写苏小小的幽灵以风为衣裳,以水为佩饰。 

 5)油壁车四句:写往昔的幽会已成空幻,当年的情人已为鬼魂。这是反用了古乐府《苏小小歌》中的意思。   6)翠烛: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2]

[解释]

     李贺的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李贺通过写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3]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李贺的这首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写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通首幽奇光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诗中寄寓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昌谷集注》中说:西陵之冷风凄雨,不犹是洒栖迟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4][3]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她含泪的眼睛。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但着一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字,引出下面的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中说: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服饰和使用物品:芊芊绿草,像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像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她结同心的愿望了。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就如同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价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用字、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对神、鬼的描写方法。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可以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她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之人绾结同心。她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读者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的思想,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有着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3]

杭州景点

    苏小小墓位于杭州西泠桥畔,在西湖风景区内的景点中,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有诗写道: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  苏小小墓前的石碑人可铸金。”[6]

关于苏小小

苏小小是南朝齐(479——502年)时的钱塘著名歌妓,才貌出众,诗才横溢,历代关于苏小小的诗文、小说和戏曲甚多。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她的文采,在此建墓,南宋时仍有墓在。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后来几经毁建,至196412月墓亭被平毁。

2004年按原貌修复的苏小小墓,是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孟兆桢先生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墓亭的具体位置、尺度、比例、色彩建造而成,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墓的本来面目。[7][8]   修复后的苏小小墓有一大特色,柱联的数量在整个西湖风景区内首屈一指。

新墓上挂了整整12副楹联,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的,由国内12位著名书法家书写。分别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等。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能为西湖山水增色。

 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1   谁看青简一编书,(2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3   秋坟鬼唱鲍家诗,(4   恨血千年土中碧。(5

作品注释

  1)络纬:蟋蟀,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似促人织衣,所以又名促织。   2)青简:青竹简。   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3)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4)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5)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1]

作品赏析

秋风起,桐叶落,壮心惊。随着一年一度的岁华流逝,诗人进取的心志也被消磨殆尽,在这苦雨凄风之夜,他一面悲叹春秋代序,年岁不与,一面想象着古代怀才不遇者的魂魄会来慰问他。茫茫人世,知音难觅,诗人只好寄望于神遇古人,共诉心曲。诗人对现世没有指望,而指望鬼世,没有知己而期望古人,这也真正是孤独、凄凉、无望之至了。

王琦注释说:苦心作书,思以传后,奈无人观赏,徒饱蠹虫之腹。如此即令呕心镂骨,章锻句炼,亦有何益?思念至此,肠之曲者亦几牵而直矣。不知幽风冷雨之中,乃有香魂愍吊作书客。若秋坟之鬼,有唱鲍家之诗者,我知其恨血入土,必不泯灭,历千年之久,而化为碧玉者矣。鬼唱鲍家诗,或古有其事,唐宋以后失传。桐风,衰灯,寒素,冷寸,秋坟,恨血,种种凄凉的意象编织成一张阴冷的网,让人喘不过气来。[2]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