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的思考

 指间飞歌 2011-11-14
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的思考
栏目名:论文荟萃   作者:朱新峰  添加时间:2006-06-12

    内容摘要:目前,各地普遍实行了领导干部包村联系贫困户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牧区基层开展帮扶工作,为农牧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好评。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农村帮扶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在具体贯彻执行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环节,以供参考。

  关键词:领导干部  联系  贫困户

  目前,各地普遍实行了领导干部包村联系贫困户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牧区基层开展帮扶工作,为农牧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好评。通过这种要求领导干部下农村攀亲交友、帮贫济困的帮扶方式,使一部分干部受到了教育,进一步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通过感情交流加大了相互理解,同时一部分贫困户在短期内解困脱贫,走上了富裕道路。实践证明,这项制度是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干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较好办法,同时也是农牧区基层党员干部忠实履行“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活动。但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包村包乡帮扶,未能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帮扶工作一头热,未能充分调动起贫困户自己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贫困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过年过节都有领导看望,给钱给物,比先进劳模还要风光;其次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各级组织的协调管理作用,基层各级组织本身就具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职责,部分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往往未能充分向最了解情况的基层干部详细了解情况,给钱给物时基层干部往往又被撇到了一边,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领导帮贫扶弱针对性不强。部分地方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未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帮扶措施,工作中未能充分地考虑到贫困户具体困难、分析具体的致贫原因,利用职务之便,一味地给钱给物,导致越扶越靠、越靠越贫,相互攀比,单纯以给钱给物作为衡量扶贫效果现象的发生。

  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部分地方工作简单化,平均化,不顾贫困户实际困难、帮扶单位、帮扶领导的具体情况,一味地限期脱贫,并与所谓的政绩、年终考评结合起来,一刀切的结果,导致了形式主义泛滥,助长了虚报浮夸之风。

  帮扶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对于扶贫帮困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的、长期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难以准确清晰地评价一个干部、一个部门的帮扶成效,同时易导致短期行为,个别人为了政绩及个人目的,不惜以虚报瞒报的手段欺骗上级。

  领导干部齐上阵,工作无重点。特别是主要领导承包贫困户,给其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弊端,这是因为每一个领导职位的设置都有其自身的职责分工范围,如果人为地打乱这种职责分工范围,则势必造成管理职责混乱,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蹲点解剖麻雀是必须的,但其精力还应放到本地区整体工作上来,而不能局限于某一地,某一个点,否则即便干好了,有使用手中特权“吃小灶”的嫌疑,干不好又难以给下级交待。同时作为下级单位领导,上级领导干部包村包点,如果方法不得当,对于上级的指示,在贯彻的过程中可能造成下级单位领导无所适从,不仅增加了工作压力,而且打乱了组织正常运转秩序,甚至出现“鹊巢鸠占”现象,势必影响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责权利混乱,得不偿失。

  二、在具体贯彻执行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1、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严防形式主义泛滥。

  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集干部队伍管理、发展农村经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障社会稳定于一体的重大举措,整个工作牵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有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做保障,否则,如果工作中不能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就可能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因此,第一必须完善领导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保证领导干部联户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重点在督促管理和实绩考核上下功夫,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实绩,并做到每年有组织地对领导干部联系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者予以表扬,对消极应付的予以通报批评。切实做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考核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第二,选定有一定能力的领导干部,针对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对有志于脱贫,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在资金、科技、信息等各方面予以扶持。

  2、扶贫先扶志,做到五个结合。

  具体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输血”式的救济方法,虽然能暂时解决贫困户的部分困难问题,受到贫困户个人的一时欢迎,但不能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一部分贫困户的懒惰依赖思想,形成依靠心理,从而步入救济、消费;再消费、再救济的恶性循环之中,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懒、越懒越穷、越穷越帮。因此,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找到贫困户贫困的根源,摸准贫困的症结,在治本上下功夫、做文章,立足于增强贫困户的自强意识和“造血”机能,真正使扶贫工作成为其走向致富的助推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五个结合,即第一要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要帮助扶贫对象确立起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迎难而上,战胜困难,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勇气;第二要把扶贫与治愚相结合,思想陈旧、愚昧落后,就难以掌握使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要求,由此制约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此要经济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把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扶贫的重点,使贫困户解放思想有针对性、转变观念具体化;第三是要把扶贫与选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结合起来。经营无门、致富无路,是贫困户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在帮助农牧民群众脱贫时,就必须帮助他们选出好的经营项目,找准致富路,扶上马,送一程;第四,要把扶贫帮困与扶强扶优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在确保贫困户衣食基本保障的情况下,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大力扶持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大户,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使贫困户学有目标,看有榜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五,要把扶贫帮困与民政救济结合起来,对于一些老、少、残,属民政救济对象的户,甚至酗酒、懒惰的人,用在群众大会上表决,由民政部门以发放救济的形式,保证其基本生活正常进行,以体现社会对这部分人的关怀照顾。

  3、必须把落脚点放在转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来。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既能帮贫济困,又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也是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习锻炼,磨练党性,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领导干部帮贫扶困活动,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中,又要真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素养,培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本领,促进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与实践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