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可有效减负

 快乐*幸福*人生 2011-11-15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可有效减负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生面临着求学和就业的压力,老师面临着考核和绩效的压力,由此反映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日趋加重,减负一直备受关注而始终不能有效解决,有人戏称:“多少减负令,都付笑谈中”。那么减负令岂不成了一纸空文?我认为,在无法改变当今社会既定事实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减负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探究根源  激发兴趣
     不少学生学不好数学,对其缺乏兴趣。作为老师我们应究其原因,是因为基础太差,导致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还是同任课教师发生了矛盾,或者不太喜欢某任课老师,导致不学该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受家庭因素或者同学、朋友环境的影响,或是兴趣转移到其它不良方面等等。针对这种种原因,宜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对学生予以转变,否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必担心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只要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一旦学生尝到甜头,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学生为本 教师为辅
      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教人与渔,而不是授人与鱼”。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教师都不要代劳,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信心。
     三、走近学生  营造氛围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认知活动,也是师生心灵交流的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间的交流更顺畅、或领悟、或共鸣、甚至擦出火花,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何营造出这样的氛围呢?方法很多,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温暖学生的心理,给予鼓舞。也可说些经典的故事、幽默笑话等,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讲如何用固定绳长圈出最大面积的问题前,先讲了个笑话: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部分学生未反应过来,经我解释,同学们都笑个不停。再回到我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跃跃欲试的想求出答案。
     四、优化设计 活用教法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如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活动组织、练习设计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既可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我们知道万能的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上三视图时,我的导入是先让学生背诵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从文学的角度,从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庐山的美),从数学的角度,你又能领会到什么?(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能得到不同视图),从哲学的角度,你又领悟到什么?(看待人或物,应从多角度去观察,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这首诗出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紧”课内  “轻”课外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使学生课后轻松,学生的课外负担重实际上是由学生课内负担轻而造成的,因此能在课内解决的就不要留到课后去做。努力做到“紧”课内,“轻”课外。一堂好课给人的印象是容量大,但却学得不累。我们如何做到“紧”课内呢?首先应精炼教学语言,有些教师总抱怨时间不够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堂上废话太多,或啰嗦、或重复、或缺少逻辑、或太多口头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力争语言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精心设计问题,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同时化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障碍。在设问时应让问点准确,使其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设问面要广,面向全体同学;设问应有层次性,一方面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可化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障碍。最后,不拘泥于形式,重在思维的演练和对知识的把握,如在师生的讲、练习题过程中,可简化格式和步骤,可节省宝贵的课内时间,只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严格按例题格式书写完整步骤。当我们做足了“紧”课内的功课,才能“轻”课外。
     以上几个方面是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我相信只有当我们在教学上多花功夫,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通过高效的教学,来达到减负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