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转自:网易 - 李梨的日志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枯木来禽图 鉴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王已千玺。附属作品:冯康侯题签条,王季迁边跋。 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冯康侯旧藏;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王季迁收藏。 此画冯康侯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八九子”,乌鸦也。典出南朝梁 刘孝威所作乐府《乌生八九子》。诗云:“城上乌,一年生九雏。枝轻巢本狭,风多叶早枯……”朱耷自况者也。署款“驴”,五十余岁之作也,存青藤白阳笔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驴也。故“耷”俗呼为“驴”,致有此号焉。八大所遗早期作品无多。此画经收藏巨擘冯康侯、王季迁等递藏,足以珍贵,得者宝之。(杨休)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枯木来禽图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真赏。题识:八大山人写。鉴藏印:角茶轩收藏书画之印。 此图笔法简练,款字属八大晚年之作。
【名称】清 朱耷 彩笔山水图 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此图为朱耷70岁后所作的大幅山水画。
清 朱耷《荷凫图》,48.5×115.0cm。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 花鸟 30×25cm 款识: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朱文)何园
八大山人 花鸟 74×30cm 款识:八大山人画,钤印:八大山人(朱文)
八大山人 1702年作 游鱼图 立轴 99.5×28cm
八大山人 烟江钓艇 立轴 27×33cm 此作为桥本独山(1874-1928)旧藏,桥本为日本高僧,曾任鹿王院住持,后又主管相国寺,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富有收藏。
八大山人 (款) 山水 立轴 79×35cm
八大山人 《芦雁图》 立轴 八大山人。十得。真赏。 (三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68页·朱耷40、18、35印吻合)
八大山人 松石草堂 立轴 166×60cm
八大山人 山水 册页片 26.5×35.5cm 钤印: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款) 花鸟 立轴 175×46cm
八大山人 (款) 石鸟图 立轴 83×37cm
八大山人 闲适图 对屏 30×30cm×2
八大山人 1692年作 透网何如此只鱼 立轴 88×47.5cm 钤印:八大山人、可得神仙、何园、遥属 今天我们能够见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关于鱼的题材,却是不少,尤其是这种单画一条鱼的。此幅画作中的游鱼,画法细致、从容,神态除了照例白眼向上之外,总的来看是比较安详、平静的。此作作于1691年,此时康熙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南巡,由王翚主持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也在这年完成。清朝统治已经稳定,复明的行动也较少了,清政府也不像开始时对待朱明残余势力搜捕、追杀的那么厉害了,人们暂时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八大山人心虽不甘,但于现实,只是百般无奈而已。同时,也为自己在残酷的诛杀中幸存,虽为“哭之”,亦应“笑之”了。所以才在给 “郑公”的这幅画的题诗里,将所画之物,称作“透网之鱼”,并且调侃道:“垂涎得共老僧无?”
八大山人 拳石双鸟图 立轴 171×43cm 钤印: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水墨荷花 手卷 23×258cm 题识:八大山人写。
八大山人 松鹿图 立轴 91×31cm 八大山人晚年好作松鹿图,取长寿多禄之意。本幅绘有姿态虬曲的老松一棵,苍松之下三只鹿或立或卧,皆鹿耳挺直,双目圆睁,直视观者,目光与姿态中充满了警觉、惊恐、敌视,让人为之揪心,用象征手法将物象人格化,表达出了作者骚动不安的内心感受。画面纵向取势,巧妙的把松树主干与鹿的顾盼姿态串联在一个自然生动的S型构图之上,行气去而复返,彼此离合呼应,妙趣横生。作者在描绘鹿的外貌特征上没有过分雕琢,仅是在鹿的脖子、腿、尾、背等处象征性的勾画出皮毛,在鹿身上用墨笔圈出斑点,并用淡赭稍加渲染。山石、灵芝、野草的勾画点染皆随心而出,颇具匠心,表现出其一贯笔精墨简的绘画风格。整幅画面构图奇险,笔墨清逸,圆厚苍润,简约而又经意,非率尔酬应之作。南京博物院藏有八大《古椿双鹿图》一幅,图中所画双鹿与本幅之中后面两只鹿的姿态颇相近,只是用笔墨更湿润一些。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鹿石图》在笔墨技法上与本图更趋一致,应是一个时期的作品。 八大山人 群鹿图 立轴 75×122cm 款识:八大山人写。
八大山人 书画合册 册页 (八开)24×17cm×8 题识:(一)八大山人。钤印:何园
八大山人 1700年作 鸣鸡图 立轴 135×34cm 题跋:此帧八大山人花鸟画精品谓江南管氏珍藏,怀瑞题。 八大山人 1699年作 桃实千秋 立轴 104×38.5cm
八大山人 枝上鸜鹆图 立轴 32.5×26cm
八大山人 (款) 独立秋光 立轴 165×46cm 题识:八大山人。钤印:可得神仙 八大山人 双鹑菊石图 立轴 166×44cm
芭蕉幽禽 立轴122×31cm 庚午年作 猫石图 立轴
八大山人 荷花水鸟 立轴 135×63cm
八大山人 花鸟 镜心 56×34cm 说明:徐邦达题跋。
八大山人 水墨花鸟 立轴 127×56cm
八大山人 松鹿 立轴 66×30cm
八大山人 鹰蟹图 立轴 133×65cm
八大山人 鸭 镜心 29×39cm
八大山人 花鸟 立轴 注:程十发边跋 八大山人 (款) 墨荷 立轴 61×31cm
![]()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轴 133×50cm
八大山人 (款) 1694年作 瓶花 镜框 51×28cm 钤印: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荷花 立轴 174×45cm 题识:八大山人。钤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小鸡 立轴
八大山人 花鸟 立轴 101×41cm 题识:乙卯夏日八大山人写。
八大山人 疏林平远图 立轴 92×40cm 题识:倪迂画禅独得上品上生。迨至吴会石田仿之为石田,田叔仿之为田叔,何处讨倪迂耶。每见石田题画诸诗于倪颇倾倒,而其必不可仿者与山人之迂一也。画学正稚翁志之。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荷下双凫 立轴 178×87cm
八大山人 双松顽石 立轴 190.5×49cm 《双松顽石》以墨笔描绘双松夹峙顽石,构图疏朗简致,用笔则中锋侧锋兼施,凝练遒劲;墨色干湿并用,极有风致。而造型的简洁概括,境界的冷逸空灵,宣泄出这位末世王孙、方外遗民的满腔悲愤和痛楚。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此幅中松树的刻画仍然是以充满了毫不屈服味道的、倔强而尖锐的直、折线条完成的,而没有稍带哪怕只有一丁点转圜意味的、柔和的弧线。八大山人心底逸气、胸中块垒,由此可见一斑。 八大山人 松鹿 立轴 121×61cm
八大山人 甲戌(1694年)作 芙蓉竹鸡图 立轴 71×37cm 题识:竟作一日谈,胸怀若雄雌。黄金并白日,都付五坊儿。甲戌重阳,八大山人并题。黄竹园画。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受天百禄图 立轴 186×66.5cm 《受天百禄图》构图疏简,但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诸种特点却从中可以窥豹一斑。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承袭白阳陈淳、青藤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特点是通过象征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怪异的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动物的眼 睛画成“白眼向人”,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画中鹿唇撇向一侧,与一对刻意突出的白眼形成映照,似乎正冲着读者切切冷笑。 八大山人 (传) 荷鸟图 手卷 31×204cm 题识:甲戌(1694)六月涉事,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1692年作 秋高净云 立轴 101×50.5cm
个山画册册页(九开 另题跋一开) 24X37.5cmX9 跋文:24X38cm 钤印:八大山人(白,四次)人屋(朱,四次)画翁(朱,二次) 浪得名耳(白,二次)其喙力之疾与(白)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轴 136×58cm
八大山人 花卉 109×29cm
八大山人 花鸟鱼石 立轴(四幅) 182×49cm×4
八大山人 行楷五言诗 立轴 177×49.5cm 释文: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 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事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轴 203×57cm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朱耷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