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反思五:关于“向语文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反思 (

 liubaoliang 2011-11-16

课改反思五:关于“向语文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反思

 (2011-02-14 14:20:25)

    医生的口号是“时间就是生命”,工人的口号是“时间就是产品”,我们语文教师也免不了俗,响亮地叫道:“向语文45分钟要质量”。于医生来说,贵在抢救病人及时;于工人来说,贵在多出合格产品。可于语文教师来说,一堂课45分钟,要所谓“质量”,未免有点不实,未免有点夸大。笔者并非不看重语文课堂,而是一堂语文课最多解决三两个知识点、能力点,在这三两个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实施性学习中,有多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有所变化与提高呢?再说,如何衡量一堂语文课的质量,如今语文界尚无一种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标准。既然没有合适的标准,喊“向语文45分钟要质量”的华而不实的口号有何意义呢?
    再说,语文科不同于理科,可有“立竿见影”之效,理科的特点是“举一反三”,一堂课与下一堂课之间在内容上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语文科厚积薄发,特点是“举三反一”。语文科的教学是一个让学生不断由积累到最终运用的过程。每一堂课都可指向“听说读写”,一堂又一堂的语文课要实现学生的六种层级的能力滚雪球似地增长。语文科一堂课与另一堂课之间,不像理科,有着严密的逻辑,以至于让一些人误认为少上一堂语文课,多上一堂语文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不同。说不一段话的目的,无非是强调,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静心积累、坚持不懈的过程。
    “向语文45分钟要质量”这一口号,所起的作用不外是增强语文教师的有效课堂意识,提醒广大语文教师重视每一堂课。这一口号所要获得的效果是微弱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得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不用多说,叶圣陶老先生早已明示,“教是为了不教”,以此来阐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是让每位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善听善说”。而一堂语文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又是不可能的。
    依笔者来看,与其夸大其辞地喊什么“向语文45分钟要质量”大而空的口号,还不如倡导广大语文教师注重让学生一课一得,一课多得。这里的“得”,可是积累到的一些知识,学到的一种写法,感受到的一种读法,所明白的一种生活道理或人生哲理。无数堂语文课的“得”,会带来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这里,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务必面向所有学生,促使广大学生在听说读写与人文素养方面有差异性的和谐地发展。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观。
    语文课堂要走真实化道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教,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质量才有望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