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养将使孩子终生受用

 MouseHappy 2011-11-16



独立自理

说到教养,最起码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其实,随着孩子身心发育水平和自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如果自己能做的事情却不自己做,随便劳驾别人为他做事,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权利,这已经与教养的内涵谬以千里了,一个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是有良好教养的人呢?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可是孩子终究要长大,父母不能永远为他们把事情想好做好,父母要逐渐改变包办代替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四种方法帮助孩子过独立关。用清晰的言行表达要求。简洁的行为示范和引导。评价聚焦在行为表现上

礼貌待人

孩子与他人交往,要有尊重他人和友善的态度,礼貌待人的言谈举止承载着“尊重”和“友善”的信息。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是不受欢迎、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其实是给自己堵上了与他人进一步交往与合作的大门,尤其是与人初次交往的时候,礼貌待人更加重要。可见,孩子有了礼貌待人的教养行为,是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对他将来为人处事有很大的益处。

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提醒

情景重现“姗姗,怎么周阿姨来了不叫人呢?妈妈不是跟你说了吗,看见认识的人就要打招呼。要跟大人们说‘您好’,分开的时候要说‘再见’。”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继承和发扬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好方法。您可以给孩子讲礼貌待人的经典美德故事,也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优秀事例。如果发现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表现,要及时给孩子指出来,并帮助他纠正。当然,您要注意维护孩子的“面子”,不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批评呵斥,而是把他拉到旁边,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以后要改正。

方法 2:根据不同的礼仪培养孩子。

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有不同的礼仪,与老师、同学、父母、长辈、邻居、陌生人、老人、年轻人在一起,言谈举止是有差异的,可是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家长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对父母的基本礼貌是什么,与爷爷奶奶怎样相处才叫尊敬,与叔叔阿姨怎样说话才是文明懂事的表现,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基本观念和技能。外国人、少数民族以及信仰宗教的人,不同的礼仪代表不同的含义,父母都要在适当的机会场合让孩子了解。在孩子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的今天,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为基础的礼貌待人,是孩子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方法3:教孩子正确对待不讲礼貌的人。

有礼貌的孩子受到不礼貌的孩子欺负,怎么办?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孩子总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当孩子在外面“吃亏”或者“受欺负”的时候,家长“组团”为孩子出气或者怂恿孩子还击,对孩子的影响都有消极之处,所以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正确地与不讲礼貌的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遭受委屈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不急着表态,让他慢慢倾诉,再根据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这倒不是为了“争口气” 或者“挽回面子”,而是培养孩子在游戏冲突互动中增强交往能力,学习游戏规则,提高人际关系智能。例如教孩子几句简短的自救语句,并让他大声地、快速地说出来:“你干什么?”“老师快来!”给对方以威慑,为自己呼救。平时也可以在家里故意“侵犯”孩子,看他会不会躲闪回避,锻炼他对外来危险的预见能力以及迅速规避能力。

尊敬长辈则是作为孩子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养。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就有为人处世需要遵守一定规范的意识和常识,而家庭就是第一个实验田。如果家庭教育不注意这一点,放纵孩子为所欲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先是“没大没小”,接着是“没老没少”,最后很可能“无法无天”,这就发展到非常没教养的地步了。

尊敬长辈

 尊敬长辈使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

 虽然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关系是不同的,因此,与不同的人相处需要遵守不同的相处规则和文化习俗,这是教育孩子学会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父母与孩子一起出行在外的时候,如果发现其他孩子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现,父母随便加一两句评价就对孩子有教育作用:“刚才那个孩子不错,他知道怎样尊敬长辈。”“刚才那个孩子我不喜欢,这么大了还不会尊敬长辈。”这些随机教育都会对孩子有积极的渗透和影响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到相关的行为也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评价和引导。

教育孩子体谅和关心长辈的状况。

长辈身体不好,要教育孩子学会问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爷爷奶奶吃药。有时候爸爸妈妈比较疲劳,孩子却没有眼色,还叫爸爸妈妈做这做那,或者问这问那,爸爸妈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累,想休息一会儿,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总是叫我。很有必要给孩子提出这样明确的要求,教育他学会观察和体谅别人,在给别人减少麻烦的过程中学习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同情友善

同情心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爱之情感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人道主义产生的始端。

正因为孩子是弱小的,父母和整个社会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但是孩子不能只会接受他人的爱,也要学会爱他人,他们长大之后要把这种美好的感情保存和传播下去,要回报父母亲人和整个社会,并同样关心和爱护下一代稚嫩的生命。苏霍姆林斯基在观察大量事实之后得出结论:“对悲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父母只有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才能使孩子具备同情友善的教养。

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功课,让孩子的同情心茁壮成长。

功课1 以自身树立榜样。

 父母要做出良好的榜样,这其中包括对其他孩子的关心,如果父母看到别的孩子哭而无动于衷,那就是在行为上教育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

功课2 洞悉孩子的需求。

 同情心强不仅表现为乐于助人和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善解人意,善于安慰人。因此父母要洞悉孩子的真正需求,对孩子的痛苦做出正确的反应,究竟是“哪里不舒服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

功课 3 把握宽严适度的技巧。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有清晰合理的标准,并作出适当的限制,同时给予适时和反复的干预,对孩子的行为有清晰合理的标准。

功课4 消除苛责体罚。

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早期的同情心发展出现障碍。经常被体罚的孩子很少对别的小朋友的“不幸”表现出关心。

诚实不说谎

诚信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础教养,应该从小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他诚实不说谎的修养不但具有品德教育意义,还有利于促进他的智力发展。

对错是判断事物正误的是非标准,好坏是判断人品高低的道德标准。幼儿常常会因为认识水平不高而说错话、做错事,这时父母如果严厉地批评责怪他,他以后就特别怕犯错误,而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于是为了掩饰错误,他就说谎。所以,当孩子错了的时候,成人要平静地告诉他错了,并指导他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让他对错误有恐惧和内疚心理。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说谎也坏不了什么大事,于是把孩子一些说谎的事当成笑料,而且不避讳孩子在场,孩子觉得自己说谎可以得到父母的赏识和鼓励,于是这个不良行为得到纵容。孩子有些耍小聪明的伎俩确实让人忍俊不禁,反映孩子的天真与可爱,但是父母应该回避孩子直接听大人们谈论这些趣事。

爱护公共环境和财物

 爱护公共财物和环境反映现代人文明修养的一个基本面貌。

  一个人的智力、相貌、地位、职位、金钱都可能因为主客观因素而有差异,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但是公德意识和修养应该是普通正常人都能够理解、遵守和做到的。爱护公共财物和环境是做人的基本教养,

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交谈。这墙白吗?”“白。”“现在上面有个脚印,还白吗?”“不白。”“不白还漂亮吗?”“不漂亮。”“那我们怎么把墙变漂亮呢?”“把脚印擦掉。给孩子一片抹布,让孩子自己擦,其他孩子也受到了教育。从这一个小事例中可以看出,平静+ 说理+ 行为引导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