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新型党内服务体系

 雨阳2001 2011-11-16
党员服务中心是“关怀党员的平台、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党组织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型平台。我区高度重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推广,不断健全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我们专门组织人员,深入调查摸底,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初步思路,并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做法与成效
  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区10个街道、3个镇、82个城市社区分别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总的看,我区各党员服务中心运作有序、成效明显,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同。
  1、建好“流动党员接纳地”,推动党员管理从粗放型向分类型转变。流动党员由于居住场所和谋生方式的不稳定,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很大,容易产生“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后,我们把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为流动党员提供更加贴身、贴心的服务。一是主动查找党员。通过加强舆论宣传,逐门逐户走访、发布公开信及联系函等形式积极向流动党员宣传我区党内服务项目,并及时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共查找出“口袋”党员、“隐性” 党员221名,把流动党员紧紧吸引凝聚到服务中心的周围。通泰街街道通过党员服务中心,与石门县白云乡党委结对,新河街道与株洲攸县鸭塘铺乡党委结对,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互动式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优化服务内容。为每一名流动党员建档立卡,运用计算机管理,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就业介绍等服务,在街道党员服务站的帮助下,不少外来流动党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清水塘路社区大蓉和酒店的行政主管林仲秋的小孩因为户口不在本地,小孩就学成了他的“老大难”问题,他打算辞职回益阳老家就业,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同志得知此事后,主动和长沙市第一中学联系,并请街道工委书记出面,让学校收下了林仲秋的小孩就学,让林仲秋感激不已,他说:“真想不到我们这样在外地的党员,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这也坚定了我在长沙工作和创业的信心”。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各街道依托长沙党员服务网、开福党建网及街道网站积极探索开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实名登录、信息群发、论坛交流、视频会议等方式,保持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使他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感受到组织的关爱。目前,各党员服务中依托网络平台维系着区内流动党员178名,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2、建设“各类党员温馨家园”,推动党员服务从随机型向长效型转变。为把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区9000多名社区党员的共同温馨家园,使党员能随时随地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得到组织的关怀和扶助,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从“节日送温暖”到“长期帮扶”。服务中心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广泛开展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子活动,定期上门走访,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服务中心还与辖区内工商联分会和非公经济党组织互动,组织个体工商户党员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帮扶困难党员的活动,为党员办实事、办好事。湘雅路街道组织非公经济党组织开展“为困难党员送党报”活动,使25名生活较困难的党员每人拥有一份《长沙晚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党委与党员服务中心一道分季度开展送医送药进社区活动,为生活较困难的党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免费体检、健康咨询。二是从“生活关心”到“心灵关爱”。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很多党员同志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党员服务中心针对这一情况,主动转变工作方式,探索多种形式关注党员心理健康。黑石渡街道开通热线电话、设立信箱,深入开展“倾听党员心声”系列活动,从思想上贴近党员;伍家岭街道设立“心灵驿站”,邀请中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定期到社区做心理辅导;望麓园街道开展了“相约星期四,说说心里事”活动,创办党建网页、开展定期走访、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党员排除万难解心理困惑。三是从“帮助就业”到“支持创业”。一方面,党员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市区组织部门和劳动部门的资源,组织辖区党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建立与区劳动局的横向沟通机制,对失业党员免费培训、优先推荐,积极为失业党员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以来,先后为各类党员提供服务20000余人次,推荐党员就业300多名。另一方面,努力为党员自主创业搭建平台。望麓园、东风路等街道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党员创业帮扶基金”,为有创业计划、缺乏资金的党员发放小额无息贷款;捞刀河镇、新港镇、青竹湖镇、洪山街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致富信息快车道”,定期为办企业、搞个体的党员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在党员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新港镇仅今年就有11名党员开办了超市、农业休闲基地,经营个体,自主创业。[Page]
  3、打造“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推动“两新”组织党建从组建型向质量型转变。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把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活力作为一个重点,为“两新”组织提供发展党员、组建组织、培训和策划活动的指导和服务。一是推行动态管理。针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缺场地、缺经费,缺人才”,而且由于人员流动快的实际,我们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在全区实行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季度报告制度,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主动提供接转组织关系等服务,为中小型企业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场地,牵头组织辖区内各中小型企业的党员开展形式灵活、互动性强的活动,增强了党建工作实效。二是培养发展党员。党员服务中心的同志利用与辖区内“两新”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主动出击,加大了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党的力量不断壮大。目前,“两新”组织中有72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685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367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批企业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被吸收到了党内。三是加大组建力度。各街道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探索出“企业单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村企合建”等多种组建形式和方法,提高了党组织组建率,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截至2007年8月底,全区共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87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100%。运达实业集团在筹备喜来登大酒店开业的同时,主动联系街道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做到了党委成立与酒店开业的同步进行。
  4、建立“党建资源整合平台”,推动党建资源从分割型向整合型转变。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的问题,我区切实加大对党内服务体系的投入。一是配强社区党建力量。区委出台了《关于在各级党组织中配备组织员的意见》,由区财政负责提供工资保障,社区配备专职组织员,负责党建工作的开展。近三年来,各街道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4名社区专职组织员,充实到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党内服务的工作力量。二是建立党内服务投入机制。市、区财政每年划拨110多万元作为社区党建专项经费,区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留成中划拨近30万元作为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各街道每年的经费投入也在4万元以上,为加强党内服务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三是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近两年来,全区30多个后盾部门已先后提供资金、物资近400万元支持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党员服务中心的发展基础。其中,区城管局、市政局在确保后盾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还在拆违还绿、综合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对社区予以重点支持;区民政局为四方社区提供后盾资金10万元;区教育局全力支持芙蓉路社区建成全省首家社区网站—清水芙蓉,并免费提供服务器空间和人员培训。通过挖掘、整合全区党建资源,形成了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格局。
  5、创建“服务群众示范窗口”,推动服务群众工作从单向型向联动型转变。党员服务中心在深化党员服务的同时,努力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清水塘街道开展了“重温红色记忆,当好义务讲解员”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当“红色导游”,提供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参观、义务讲解服务;伍家岭、新河等街道针对辖区下岗失业党员多的实际,举办了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班和现场招聘会,解决党员、群众的就业问题;湘春路社区党组织针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较多,他们生活起居不方便,生病难以寻求帮助等问题,在他们门外安上充满社区关爱的“爱心门铃”;砚瓦池社区开展“关爱留守老人”活动,为11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联合社区医疗中心为他们送医送药、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近三年来,各党员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了家政、修理、中介等系列服务,其中家电维修412人次,管道疏通191人次,房屋租赁81人次,招聘服务117人次,房屋装修124人次,搬家服务98人次,雇请家教126人次,共为1300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Page]
  二、问题与原因
  当前,我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是覆盖面不够广。我区党员服务中心主要覆盖至一些中心城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且集中在街道、社区层面,面不够广,点不够多。特别是一些“两新”组织和农村地区,因资金难到位、人员较紧缺,未能及时组建党员服务中心,致使未能覆盖到位。
  二是特色点不够多。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其它党务工作,对党员服务中心典型培育推广力度不大,宣传造势不够深入,一些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工作未能得到广泛宣传,影响力不够大,致使特色点不多、不亮。
  三是规范性不够强。我区多数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时间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服务项目不够规范合理,工作内涵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是影响力不够大。一些党员服务中心由于资金筹措渠道不宽,活动经费有限,致使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成效减弱,从而制约了党员服务中心影响力的渗透和扩大。
  三、对策与思考
  针对当前党员服务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扩面、提质、增效”。“扩面”就是要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功能,并在现有基础上,使服务网络向非公企业、农村、商务楼宇覆盖。“提质”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质量,力争全区13个区级示范点能够达到“长沙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的要求。“增效”就是要通过规范运作机制,创新活动方式,提升服务效果,扩大工作影响,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
  1、因地制宜,服务网络要拓展新领域。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源于实践,同样也创新于实践。在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既要强调规范化、标准化,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首创精神。一方面,要立足实际,加大建设力度。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掌握一些条件成熟和条件具备的地方,做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市场等地,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组建党员服务中心或设立服务站、联系点,努力实现党员服务中心多领域覆盖。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从经费、场地、人力等方面予以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一步到位,建成软硬件配套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服务中心;条件暂不完备的地方,服务中心建设可逐步丰富和完善,不搞“一刀切”。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功能。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把工作和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由等待上门变为主动服务。要深入党员群众,倾听社情民意,建立各类困难群体信息库,针对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突出抓好困难党员、失业党员的帮扶,切实做到“三个不让”:“不让一个党员掉队”,就是我们在提供有形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党员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通过深入细致地工作,服务党员、凝聚人心,强化党员意识,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让党员和群众带着感情、景仰和忠诚走进的精神殿堂;“不让一个党员离党”,就是要通过“双找”活动、设岗定责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真正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和党的服务,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脱离组织;“不让一个党员失业”,就是要挖掘资源优势,做好下岗失业党员的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帮扶创业等工作,建立党员就业“绿色通道”,确保零就业党员家庭中的党员实现就业、特困家庭中的党员实现就业、有就业能力的党员实现就业。
  2、把握标准,基础建设要迈上新台阶。对于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而言,必要的硬件是前提、是基础。没有这些必要的硬件基础,党员群众看不见、摸不着,工作推动就会受影响。首先,要完善阵地设施。各地可单独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也可依托和利用现有设施,实行资源共享。从调研情况来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面积至少要在150平方米以上,要尽可能建在交通便利、适宜党员群众办事的地方。一般应设有“三室两栏两网一站一窗口”。“三室”即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远程教育室)、接待谈心室;“两栏”即党务公开栏、文件查阅栏;“两网”即长沙党员服务网、电话网;“一站”即流动党员登记管理站;“一窗口”即中心内要有接待党员群众的窗口或服务台,服务窗口必须配备专用电脑,并且要能够上网。要严格按照市区里要求做到“四统一”,标牌标识、服务项目、工作制度、热线电话要上墙、要公布,要让党员群众看得到,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时,阵地应注意搞好功能设计,要坚持一室多用的原则,与其它管理服务用房充分整合,还可以根据本地的服务需求及活动特点,创新增设一些其他功能性站室。要积极利用教育设施为党员群众开展文化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也可以根据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利用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和健身室,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娱乐性、趣味性文体活动,吸引广大党员群众,提高服务中心的综合利用率。第二,要提高科技含量。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互联网的效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服务工作。坚持每天上网办公制,通过网络,及时办理有关党内业务,为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便利;及时录入更新各类台帐信息,把本单位、本地区党建工作的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反馈、宣传;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一些讨论交流,了解、反映党员群众的要求和心声,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的凝聚力。第三,要规范队伍建设。要确保有足够的工作力量,有了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人,党员服务中心就一定能建得起、办得好。党员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转不能光靠几名社区工作人员,要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轮流值班制度,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促进形成一支关心、支持、服务社区事业的志愿者骨干队伍及其社会组织,做到工作时时有人在位,社区动态及时掌握,真正使党员成为中心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运作的主力。[Page]
  3、规范运作,工作机制要彰显新活力。首先,日常管理要健全制度。突出抓好首问责任制、挂牌上岗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的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也可根据需要提出有本地特色的创新性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和服务效率建设。制度建设要务实管用,简便易行,切忌追求数量,力戒形式主义。其次,服务内容要规范操作。大力推行“八项四式”服务,即要提供“八项服务”,主要包括政策咨询、素质能力培训、文体活动、流转接纳、帮扶援助、代理承办、民情征求以及党员志愿者服务。要完善“四种服务形式”,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实行“菜单式”服务,对困难党员群众实行“关怀式”服务,对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实行“主动式”服务,对受理事项实行“全程式”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更加灵活、更富实效的服务形式和载体,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第三,活动开展要务求实效。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党员服务中心建成以后,能为党员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有效地把党员服务中心用起来,最终使党员服务中心活起来、亮起来。一方面,要与党员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根据新时期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切实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教育基地。严格按照党内组织生活规定以及“三会一课”制度要求,依靠组织手段,有针对性、经常性地组织党员统一集中到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保证党员服务中心的活动频率。另一方面,要与解决党员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突出“教育为本、服务为先”工作理念,将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开放式平台,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相结合,与党员群众的就业、创业、生活、维权等切身利益相结合,真实反映基层呼声,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努力推动和谐发展。这些方面结合得越紧密,党员服务中心就越容易被党员群众认可,也就越容易成为工作的亮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