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防治保升级了!广州十几万联防队员将成辅警

 晚风幽清 2011-11-16

  原来联防队保安队中的有牌烂仔是否也会被收编进去?养这十几万人的经费从何而来?

  全国很多媒体和新闻网站都转发刊登了这条新闻:广州政法委启动“银盾”工程,计划在未来两年,将十几万治安联防队员改编为辅警,招聘、培训、服装、装备、职责、管理、使用等七个方面全部“统一”,居(村)委会不再建立治安联防队、治保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可见这件事情的影响之大。联防治保升级了。

  很多很多年以前,广州并没有什么联防队治安队保安队之类的组织。没有空调风扇住房极为紧张的那些年,仲夏夜年轻的父母抱张草席落街,小孩子安详地睡在小巷子的麻石板上。所有单位并无保安,一个退休老工人就可以保护好大门。民警都不带枪,偶尔见到带枪的民警据说也只是佩戴了个皮枪套。记忆当中“联防队”三个字出现在广州社会生活之中是动乱年代,谣传多少万劳改犯逃跑出来躲在越秀山,于是广州各条街道巷口起了大闸,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成了联防队,一旦风吹草动出现可疑人等,各家各户一齐敲打面盆锑煲,男丁则戴上藤帽提起锯尖了一头的水喉通(水管)作武器跑到街道迅速集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联防队的“联”字内涵正在于此。真正是全民皆兵,来之能战。如果有人有兴趣要修联防史,这该是第一章。

  到了后来,动乱结束,揾钱时代拉开序幕,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广州也随之经历了一段治安极其混乱的岁月,说是盗贼蜂起毫不夸张,连居民晾在阳台上的底裤都有人偷。于是各条街道居委组织起居民联防队,那是治安自保的年代。再到后来,呼啦啦地广州各单位各街道都有保安了,联防的概念退出了城市中心区变成了郊区城中村的特产,而城里头胡作非为的保安也一度被广为诟病,媒体尖刻地评论:中国所有城市都是没户口的管有户口的。再到后来,保安公司成立了,归公安分局管了,保安与市民的冲突才告稍微平息。但是城中村和城乡交界处的联防队员与外来人口的冲突则一如既往,不见好转。

  一部联防史就是一部治安史,一部城乡治安史就是一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史———假如联防也有史的话。而一部联防史保安史同时也是联防保安的被驯服史。由于城乡警力长期吃紧,民间的联防保安之类的治安防范力量一直为警方所借重,也为城乡生活所依赖。但是由于疏于管理,也由于这个行业基本没有什么技术技能的准入门槛,一些保安不仅“不保平安”,甚至还与一些黑恶势力勾结,制造事端,成为治安隐患,如过去出现的楼盘保安、娱乐场所保安殴打市民,典型的如广州白云区石井红星村枪击案,都有保安涉恶的痕迹。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就曾毫不客气地严厉批评,群防群治队伍中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沦为“私人武装”。

  也许这就是广州市把十几万联防队员“收编”为辅警的大背景。可以说,收编是无可选择的选择。现在我的担心有二。

  一是原来联防队保安队中的有牌烂仔是否也会被收编进去?升级为辅警之后,这些为数不少的胡作非为的害群之马是否就会立地成佛?二是养这十几万人的经费从何而来?有人算过一笔账,这笔开支数以亿计!假如他们的收入与罚没挂钩,我担心哪怕联防队治安队被堂而皇之地收编,他们依然有可能会成为刮地皮的收租队。

  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注意,自从世界上有了城管协管员、交通协管员之类的“员”之后,正牌的编制人员与市民之间反而加厚了隔膜。城市不要从没户口的管有户口的城市,演变为辅助协管之下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