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妙用三则 可以试试

 语后添情 2011-11-18

黄芪为临床习用之品,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广泛用于脾肺气虚、表虚卫气不固、外科疮疡之气血不足证、各种疾病所致水肿以及风湿、消渴等疾,运用得当,其功立现。石恩骏教授通过多年观察,认识到本品取效的关键在于剂量,若能灵活掌握,果断施治,则收效较捷,兹择其以下三则,简介于下,以供参考。

黄芪妙用三则 - 梦回故乡 - 梦回故乡 

(一)高、低血压

黄芪治疗低血压,较为理解,然用于高血压一疾却似于理不通。其实不然,石教授认为高血压不可拘于肝阳一说,实际上,久服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类药无效者,要考虑有气虚等证型之可能,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运不力,血流不畅,久则成瘀;气虚则运化无力,膏梁原味变生痰浊。痰瘀粘附脉络血管,络道狭窄,遂成高血压矣!可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加减。低血压石教授一般多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论治,轻用黄芪配合附子等药,多能痊愈。一降一升,权在剂量之选择,盖因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有双向调节之力,重用则降压,轻用则升玉。

[病案举例]

艾某某,女,35岁,农民。形体肥胖,素有高血压,来诊前曾服用各种降压西药及平肝潜阳类中药多剂,血压不降(一般波动在160—180/100—120mmHg),诸症不减。刻诊:头晕胀,面白,胸闷,乏力,四肢稍麻木,舌淡苔白脉细涩,诊为气虚兼夹瘀浊,重用生黄芪加四君子汤化裁。处方为:生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5g,茯苓15g,葛根18g,升麻6g,丹参15g,生山楂15g,决明子30g,甘草5g,5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缓解,血压下降至140/90mmHg,嘱仍予原方15剂继服善后巩固。

黄芪妙用三则 - 梦回故乡 - 梦回故乡

(二)卫气虚弱证

《丹溪心法》之玉屏风散为治疗气虚、卫气不固、自汗不止,容易感冒风寒之证之专剂,以黄芪30g,防风30g,白术60g研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水煎服。石教授对卫气不固易感冒之人,常将上方研为细末,每服2—3g,1日3次,开水吞服,连用15—30天,确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有时亦将原方用量按比例稍事增减,改成汤剂煎服,亦能达散剂相同之效果。然此际黄芪作益气固表之用,其用量似不宜过大,剂量过大,疗效反而不显,且多有胸闷不适之弊,医者当慎之!曾治一中年女性,平素体弱,常年感冒,易出冷汗,四肢不温,别医投当归四逆汤疗效不显,求余诊治。笔者考虑为卫气不固,阳气不足证,改予黄芪10g,防风6g,白术15g,制附片15g(先煎45分钟),桂枝10g,白芍15g,五味子10g,麻黄根10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10剂后冷汗消失,四肢温暖,遂停用汤剂,以市售之玉屏风颗粒巩固1月,后多次随访,患者已很少发生感冒。

(三)外科疮疡

《本经》云:“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日华子本草》则谓其可“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珍珠囊》更称其能“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黄芪托毒生肌之力,由此可见一斑。此际用黄芪,剂量宜大,常破格用至60—120g,疗效立竿见影,凡外科疮疡,败血流注,久不敛口,最宜用之。

[病案举例]

黄某某,男,56岁,个体户。下嘴唇疮疡,在私人门诊用各种抗生素静滴,达半年之久,了无寸效,仍脓血不尽,久不敛口,经病友推荐,求治于余。刻诊:下嘴唇疮疡,脓血不尽,久不敛口,食少,面白,舌淡苔白脉细弱。余考虑创口愈合迟缓乃气血不足所致,即投以生黄芪120g、当归15g,水煎服。第2日脓血即明显减少,嘱继用上方至脓血基本消失遂以十全大补丸巩固,经随访病已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