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铁道兵志在四方》曲作者郑志洁老师

 旅途岁月 2011-11-19
作者:[南湖烟雨] 来源:[铁道兵网] 浏览:[ 0] 

忆《铁道兵志在四方》曲作者郑志洁老师

撰文:南湖烟雨    www.中国铁道兵网报道

    
        同志,你参军过吗?你当过铁道兵吗?如果你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中的一员,那你一定会唱《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是我们铁道兵的军歌,是我们铁道兵的进行曲。
        1966年,在一次研究西南铁路大会战的会议上,敬爱的周总理接见铁道兵的领导,并带头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从此,这歌声响遍全国铁道兵部队的军营,在官兵中广泛传唱。
        我有幸相识《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作者郑志洁。那是在1963年夏天,我们部队在江西南昌县担任修建向乐线的任务。兵部创作组来到我们连队蹲点搞创作,其中就有时任铁道兵文工团歌舞团团长兼指挥郑志洁大尉。
        那天,收工回到驻地,连通讯员小黄通知各班:“为欢迎兵部创作组今天晚上在操场举行官兵同乐晚会,每班要出一到两个文艺节目。”当时连队的驻地没有电灯,各班把煤油马灯点亮送到操场上。在十几盏马灯的暗淡灯光下,全连官兵围成一圈,晚会开始了。首先连指导员陈石钧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兵部创作组的三位人员,他们三人排成一行,整齐地向全连战士敬了军礼。由于灯光太暗,我没有看清他们的脸庞。各班的节目开始了,有拉二胡的,有弹月琴的,有唱歌的。我班的节目是62年入伍的张东军演唱歌曲《雨后青山绿融融》,我吹笛子伴奏。
        第二天上午我接到通知不去工地,留下来开会。原来在昨天的晚会上,郑志洁仔细观看了战士的节目,和陈指导员一起研究,挑选了十来位会乐器的战士,要举办培训班。在这次会上我看清了郑志洁的面容,他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精神焕发正值壮年,身穿一套半新的军装,衣领上缀着一道杠四颗星的领章。他亲自给我们讲课,从乐理的基本知识、节奏、旋律讲起,到简谱、五线谱,我们大家就改称他为郑老师。在这以前连队里没有演唱组,培训班的人员后来就组成了连队演唱组。
        几天的讲课,乐理知识告一段落。郑老师特地为我们连队演唱组创作了一首器乐合奏曲也完成了。他展开了用整张白纸抄录的曲谱,工整的毛笔字写着曲名:“入伍之后”。他先轻声地哼唱了一遍,然后讲解了乐曲的意境:“远处传来运送新战士的汽车声,连队营房里的锣鼓敲响了,随着新战士车队越来越近,锣鼓声越来越热烈;连队为新战士举行了欢迎会,会后新战士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入睡;无眠的新战士起床点亮了煤油灯,给远方的亲人写家信,表示一定在部队要好好锻炼的决心;第二天的早晨,一路红日升起,新战士迎着朝阳投入了连队的施工。”乐曲分成四段,运用了较多的切分音和旋律的反复,打击乐器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二胡独奏段表现了新战士写家信的情景。
        接下来我们开始脱产排练。在连队驻地附近有条小河,河水静静地流淌,河面上架着一座小桥,四根圆杉木交叉成两组,支撑着三段也是用杉木做成的桥板,靠岸的两头直接搭在岸边的泥土上,桥面二尺多宽,刚好能容耕作的水牛走过。河边有一棵百年以上三人才能合抱的老樟树,树身是空心的里面可以钻进一个小孩,树根疙瘩外露,树枝弯曲如虬龙般伸向天空,密密的树叶在风中沙沙地响,六月的骄阳透过树叶只能投下点点移动的光斑。美丽的景色就像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闪闪的红星》中的场景。老樟树硕大的树荫下面,就是我们连队演唱组排练的场地。
        郑老师为演唱组操了许多心。他亲自画了一张锣鼓架的草图,请连队里的木工做了一个锣鼓架,这样一套打击乐器只要一人就可以操作了。他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小窍门:二胡在演奏中容易因扭把稍微松动跑音,他要我们在扭把孔里抹上粉笔灰增加摩擦力;他教我用大蒜汁黏贴笛膜,随身带上一瓣大蒜,方便又实用;他看到我们乐器少音量不够,就要我们把二胡的丝质弦改为用小提琴弦,长度不够就在扭把的下方接上一段丝质弦,他说正规的金属二胡弦要比小提琴弦贵许多,这样既省钱又解决问题;月琴也改为金属弦,只是用的是我们从营部通讯班里要来的废军用电话线,把电线皮剥掉,里面有7根绞在一起的钢丝,拆开来就成了我们的琴弦;他在月琴的共鸣板上画了两道弯曲细长的图案,请木工孙工长按样开孔,这样月琴的共鸣声释放出了,音量增大不少;担任打击乐的是一位江西籍新战士,他在排练中发现锣声有的哑,一看坏了,锣面上出现了一道细细的裂痕,是他过于兴奋,把锣敲破了,新战士心里有点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郑老师知道了,安慰着他,在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支钢笔,在锣面的裂痕周围做了记号,请连通讯员小黄把锣拿到修理连,用钻床在裂痕两端钻了两个小圆孔,再用小锉刀把裂痕锉通,这样铜锣又发出响亮的声音,加入我们合奏的行列。……
        郑老师在我们排练时用他那指挥家所特有的敏锐听觉,为我们指出其中每一个细小的错误和不足,他要我们“抠”准每一个音符,一遍又一遍,不嫌其烦。当我们基本能演奏《入伍之后》的乐曲,郑老师又给我们改编了一首新的器乐曲《军歌联奏》。他把我们熟悉的战斗歌曲和队列歌曲,用间奏串联起来。 这两首器乐曲就成了我们每天练习的必修曲目。他那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从此我也树立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经过近两个月的排练,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到团部参加会演,这两首器乐曲这就是我们连队演唱组的处女演出曲目。
        郑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排练的间隙,他谈笑风生,常常主动地讲起了他的往事,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他是1944年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参军的时候年龄小,就被分配到宣传队。他喜爱画画,就成了队里的美工,专画舞台布景。舞台布景布置好了,他就与演员们一起唱呀,跳呀,成了战士们喜爱的小演员。建国后,领导看他颇具音乐才能,就选送他进专业学校进修指挥与作曲。郑老师望着那棵经历百年沧桑的老樟树对我说:“如果我还在搞舞台美工,我一定要把这棵老樟树的形象搬上舞台。”
        郑老师搞创作,不是一味躲在房间里写乐谱,他喜欢在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素材。我看到他坐在草地上,嘴里咬着一根小草的茎秆,眼望着小河对岸的水牛拉着水车在车水灌溉农田,水车发出叽叽咕咕的滚轴摩擦声和哗啦啦的流水声,还不时传来水车旁那位农民老俵的山歌声。郑老师听着听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本子和一支钢笔,沙沙地记着。我知道,这是他的创作灵感来了,千万不可打扰他。他曾经对我说起过,他有一个习惯,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创作灵感来了,就马上要记录,有时记在随身带的小本上,有时忘带小本,那就把乐句写在香烟壳纸上,有时实在找不到纸,就写在自己的手掌上。有时灵感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收,写下的曲谱能独立成章;有时灵感如涓涓细流并不连贯,写下的只是一段乐句,但也是以后创作的好素材。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访郑老的文章,文章中郑老回忆起当年创作《铁道兵志在四方》的经过,我抄录如下:“郑老说道:它(歌曲)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凝聚了很多战友的心血。歌名是我们下连队从黑板报上发现的,开始的题目是《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与其它歌曲不同。歌曲创作通常是先有词后谱曲,这首歌则不然,先有曲后填词。曲也不是刻意去写什么,去表现什么,而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那是1960年,我与铁道兵文工团的战友去海南采风,从北到南,一路看到祖国大好山河,联想铁道兵的战斗生活,心情格外激动,似乎有种音乐的旋律在萌动。我当时很急,没有纸,于是灵机一动,在胳膊上写开了,写啊写,写满了两只胳膊。后来成为《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
        郑老师在我们连队期间,铁道兵报上先后发表了他两首新创作的歌曲:《铁道兵之歌》,词作者的名字我忘了,歌词的开头两句是这样的:“钢铁运输线我们立下辉煌战功,移山填海铺起万里彩虹……”;另一首是由铁道兵副政委王集成作词的《铁道兵真光荣》:“铁道兵真光荣、真光荣,爱祖国爱劳动……”。
        有一天在排练的间隙,郑老师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创作理想:“每个军兵种都要有自己的进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就是海军的进行曲。我的理想是要创作出我们铁道兵自己的进行曲!”他指着手上拿着印有他作曲的《铁道兵之歌》的一张铁道兵报说,这首歌词写得很好,写出了我们铁道兵的气势,我还要在歌曲的前面加上一段用铜管乐演奏的前奏,那就气势更宏大了,供我们文工团做大合唱的曲目。接着他就哼唱起那段尚未成谱的前奏。我们个个都听得入神,眼前仿佛看见了郑老师在指挥他们歌舞团合唱演出的场景。
        他还悄悄地告诉我,连指导员要他帮写几个劳动号子,他没有答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铁道兵部队劳动强度大非常艰苦,但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机械化,所以他不太愿意写劳动号子。从《铁道兵志在四方》歌词的改动,就可以看出他这观点。歌词第二段,黄荣森的原词为:“扛起我们的锹和镐,锦绣山河建天堂” 郑老师谱曲时改成“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铺上那铁路网”。
        两个月的蹲点创作时间很快就到了,创作组其他两位同志的文字创作已经完成,他们要返回北京。郑老师因接下来要到浙江采风,所以与他们分开了。他快要离开我们连队时,郑老师右脚患了甲沟炎,大脚趾发炎流脓,不能行走,就继续留在我们连队。这样他又和我们共同生活了近一个月。
        第二年的春节期间,我连演唱组的每位战友都收到了郑老师从北京寄来的一张贺年卡,他亲笔在每张贺卡上写了不同的贺词。
        1965年秋季我在成昆线的法拉隧道受伤,腰压坏了,次年3月我退伍回家。在云南黑井,郑老师又一次来到了我们连队,他看望连队演唱组,发现我不在,就向其他人问起了我。战友写信把他的问候转告给我,我看到后沉思良久。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军歌嘹亮》,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部队各军兵种自己的军歌。其中《铁道兵志在四方》列为铁道兵部队的军歌。郑老师实现了他要创作出铁道兵自己的进行曲的夙愿。
       《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深受广大铁道兵战士的喜爱。许多战士从入伍一直唱到他复员退伍,伴随他们度过那战斗的年月。铁道兵从1984年起撤销编制转业并入铁道部已经二十多年了。但铁道兵的精神还在,《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还在全国各地响起,那雄壮而优美的旋律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现在只要有铁道兵老战士聚会,会上必唱的歌曲就是那首《铁道兵志在四方》。
        近日有战友来电告知郑老的近况,我心潮起伏不能平静,在电话里我就迫不及待地讲述郑老在我连的往事。我在这里遥祝郑老身体安康、快乐长寿,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广大铁道兵战士的心愿。
(8师36团南湖烟雨
                                             2009年8月24日于嘉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