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别挑剔回老家时,常常会遇到一种状况,就是亲友常聊到家族间的不愉快,我免不了成为倾诉对象,可能A
告诉我B如何,过几天,B又跟我抱怨A怎样,也许他们觉得我住得遥远,向我诉苦,比较安全,不会被
牵扯在是非圈里,也许认为我会公正看待他们的遭遇,也或许只是吐吐苦水,宣泄情绪。
人与人相处,因习惯及价值观的差异,难免有时候会看对方不顺眼,觉得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行
为”,或是对方行为不符内心的期待,遂产生许多不满,久而久之,开始用放大镜看待其所言所行。
在挑剔对方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看不见自己的,一心一意就认为“为什么他这么可恶?”不断反复
咀嚼细微的言词、行为,而且总往负面钻牛角尖,在这黑暗的内心对话后,不视对方为眼中钉,恐怕也
很难。被情绪冲昏头的同时,我们都忽略了,自己可能也很可恶,可能也远不符合对方的期望。凡事都
是互相的,亲友间的相处更是如此,当我们怀着有色眼光看待世界,每件事、每个人似乎都染上了不纯
粹的色彩。
挑剔,就是有色镜片,它让我们看不见对方的好。
往往,我们把挑剔变成一种习性,却不自知。不论摊在眼前的东西是什么,直觉地对焦它的缺陷,
开始挑剔其中瑕疵,忽略它值得赞美的地方。如果能学着以不作评断的心态看待事物,就能避免失之偏
颇的批判,如圣严师父所说:“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因为心里有了好恶
的分别,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的确,我们可以选择用正面愉悦的心,还是用负面痛苦的心,去解读事物,前者会带来积极良善的
果报,后者则会带来愤怒伤心的后果。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如同一面镜子,如实呈现所有外来现象,不随
之起伏,让它自在来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彷佛云朵在天空自由飘动,无论是艳阳高照或乌云密布,天
空的本质其实永远不变。
若发现“挑剔”已成为一种惯性的模式,记得要赶紧转变心态,以如实承受取代好恶评断。当自己 的心转变了,周遭的人也会跟着改变。此外,不要存有预设想法,当你不怀抱期望,即使对方没达到你 的标准,你也可以坦然接受。宋朝无德禅师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 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凡事如果能豁达面对,不斤斤计较得失成败,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 点,或许就能慢慢除去挑剔的习性,成为一个“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