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易系统研究

 宁波开开 2011-11-20

交易系统研究

原文地址:交易系统研究作者:股歌
 

  股道至简

  基本交易模式

 

基本交易模式
   
有些利润必须放弃,有些亏损必须承受的。取舍的关键,就在于以趋势为主,建立并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

     一、交易系统,论离场。

     止盈和止损,又可以称为离场。离场有两种情况:技术性离场和保护性离场。

     技术性离场分三种情况:1、走势与入场计划发生严重不符。如,按照三角形突破买入的个股,之后回到了三角形范围内,这样当初入场的理由就不成立了,那就坚决离场。再如,按照二阴的要求买入的股票,发生了三阴的情况,也离场。有时买入时是按照主升浪的特征买入的,结果进入横盘状态,也要离场。需要注意的是,离场理由必须和入场理由一致,不能按二阴入场、发现走势不对了,又找了个其他的持股理由。套,都是这样套上的。2、达到了技术要求的时间或空间。这种离场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一般都属于左侧交易,可以牺牲一点利润,在分时级别的右侧离场。离场后即便股票又大涨了,也属于正确的交易,因为你是按照计划交易的。这时需要检讨的是技术的问题,而非心情。3、按机械交易系统的要求离场。例如跌破20日最低价;如果你是按照均线金叉死叉设置的交易系统,那就按这个要求离场。还有设置单向离场条件的,比如跌破5日均线。无论你的交易系统怎么设置,都要遵守它。
     保护性离场分两种情况:1、设一个止损百分比,一般按照帐户总金额的3-5%,到达这个亏钱目标,马上割肉走人,杜绝侥幸心理。这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资金的好办法。一般人跌到3%时都不愿意离场,直到15%、30%了,才踏实持股或恐慌离场。所以离场需要克服心理障碍。2、大盘出现系统风险。此时手中持有的也有可能是主升浪中的股,而且也许它会继续涨,但此时需要考虑的是安全,无论是否达到技术离场位都要离场观望。
     二、交易系统,急缓之间论背离。
     1、背离的本质。一般来说,当股价在原有趋势方向的基础上运行了一个修正浪,之后缓慢沿原方向继续运行,到达修正浪起点附近时,调头与原趋势反向运行,就有背离产生。这时不用看指标也知道,背离产生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股价非得创出新高、新低,只要运行速率发生了变化并在高点附近调头运行,都是背离。如图:
急缓之间论背离(交易系统研究系列文章之二)

   
  2、背离发生在结构结束点才最有效力。在一波单边牛市和熊市里,背离是常有的事,背离完了继续背离。由此又有人认为背离没用,不用看。这种认识都有失偏颇。当背离在一个结构结束后出现,其意义非常大,往往标志着起码B级以上的风险、机会。同时它也是辨析新结构是否开始的一个技术细节。结构运行结束,是背离产生的因;背离产生,是结构结束的果,通过它可以观察结构的起点、终点。在结构完结的时间点产生的背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3、背离有级别之分。例如盘中我们会发现5分钟K线背离了、15分钟背离了等等。小周期级别的背离,一般不予以重视,它会在盘中完成背离的修复。但是,次要矛盾发生在关键位置,同样可以成为推动结构变化的重要信号,比如,在日线结构时间即将完成的时候,一个15分钟甚至5分钟级别的背离,照样能发挥很长时间、很大的作用。在平常的非结构转换的时间里,小级别的背离不予重视。而周线、月线级别的背离,则意义重大,我们发现大行情,这是重要依据之一。
     4、背离需要确认。以上图为例,09年12月7日3334点当天,我们不能当时就判定股价背离了、要调整了,一般在没有结构时间计算技术配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随后的两根K线予以确认。所谓在皮球落地的瞬间即确认,那也是在分时里的判定,对于时间技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5、背离研判所用的指标。有指标配合一下研判背离是必须的。常用的几个指标其实都可以:MACD、KDJ、SKDJ、RSI(只用14这个参数)、CCI、SRMI等等,都可以,观察的时间长了,就不用看指标也能知道股价背离了。其中MACD很多人搞不明白看背离的时候是用柱线还是快慢线,两者都可以,谁出现了用谁,同时看一眼K线图是否出现了结构背离的样子,就行了。
   
  三、交易系统,对与错。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次买对了,涨了;这次卖错了,卖完又涨了等等。心态、自信,在一次次自认为的错误中变化。“大多数成功的交易商只有35%-50%的成功率,他们成功并非由于能够很好地预测价格,而是因为他们赚钱的交易的规模远远大于赔钱的交易的规模。这需要高度的自我控制。”什么是错误的交易?难道只有买了就涨、卖了就跌才是正确的交易吗?难道只有每次都成功地抓底逃顶才是正确的交易吗?
     1、对与错要分交易周期。有的人在当天跌了,就认为买错了、第二天涨了就又自信满满;或者换票之后第二天发现不如不换。殊不知,涨涨跌跌本是股市平常事,问题是,你的交易周期是固定的或有原则的,还是随机的?没有时间概念,对与错无从谈起。
     2、按照交易系统或交易计划交易的,就是正确的。如果某次交易是按照计划执行的,赔了也高兴;如果某次交易没按计划执行,赚了也懊恼。结论就是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很多人在使交易规则的时候,觉得卖出的位置太低,就随机地买卖而没有遵循通道的规则,那么这种买卖也是错误的。
     3、确定性的交易,是正确的,随机的、受情绪影响发生的交易,是错误的。例如个股在下跌时,有时判别不好下跌的性质,此时卖出,其后的涨跌是难以预知的,那么不如等到形势明朗一些了再说。此时也许浮盈会少一些,或者亏损大了一些,但你执行的是确定性的交易,那就是正确的,勿把注意力集中到钱上。
     4、技术水平决定了交易的效率。当正确的亏损(按交易计划执行所产生的亏损)发生时,要研究的是技术问题,看看自己的交易系统是否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此时的优化,一要保证一致性;二要从规律的角度研究。如果此次正确的亏损只是个案,交易系统没必要修改。不存在每次交易都正确的人;也不存在完全精准的技术。
     四、交易系统,势不可挡。你画了条线说那里是阻力、是支撑,管什么用?说破就破。这话也常让技术派或汗颜、或发愤找更好的技术。其实,技术分析不是为了找一个精确的点位,而是为了辨别趋势、制定策略、交易个股。三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辨势。势以流水之柔,当它的速度、力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也能漂起来,这就是势的力量。
     1、当一段趋势形成的时候,在其中寻找分时背离、支撑阻力,毫无意义。应该寻找这段趋势所对应的级别的结构,来判断大致时间、空间,在到达这些时间或空间之前的任何支撑阻力,都苍白无力,这个趋势形成的区间,基本不用看盘。
     2、大趋势的形成,需要大级别的结构、周期来促成,相应的,对于大结构大周期的确认,需要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1664的底部和6124的顶部,抓到了底部和逃到了顶部不值得骄傲,我敢说象这样的人肯定错过过行情或提前入场过。
     3、用周线、月线来辨别大趋势。比如周月线双穿、背离和其他指标信号。掌握了结构时间空间综合研判技巧的,用三者结合的方法,在周线里辨别趋势,更为可靠。
     4、趋势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辨别。例如我判断3月5日是下跌途中的反弹,现在看是对的,在当时,尤其是8日和9日,是需要多考虑几种可能的,并且制定相应的策略,当时比较可靠地策略就是超级短线。
     5、趋势有大有小,在结构中辨别趋势大小。相对于抢反弹的高手来说,有一两天的反弹就是一个趋势了;对于波段交易者来说,必须有3-5天的趋势才行;对于中线交易者,必须看周线的趋势。其实长线最难做,反而是短线好做。因为长线对于辨别趋势的能力要求更高(被长线者除外),对于人的心理考验更大。
     五、交易系统,一切为了规则。 

     研究技术是为了交易,但一不留神,就容易把一些技术当成了未来必定发生的算命工具;又或者只注意到了未来会涨到哪里,对止损的论述却不留意。
     交易规则,误把它们神化成为精确的技术。试举双穿为例,我们把双穿定义成一种交易信号,并对双穿之后的几种变化进行了罗列,对于双穿之后的入场离场、条件也写明白了。这个双穿到了我的手里马上变味,变成了只要双穿就会大跌大涨,成了预测工具了。神化书中的技术,象海豚张嘴、深海炸弹、弓形、金边金角、仙人指路、芙蓉出水等等,都是围绕一个形态列几个图,说,出现了这种信号你就买吧,你看过去都验证了。而对意外情况则较少提出防范措施。国外人注重规则,而国内人注重预测。
     江恩预测小麦价格那次,震惊全美,至今被人称道。但我们看江恩最后写的《华尔街45年》,他写了24条永恒的规则,假设他真的永远能做到何时何价,他还需要这些永恒规则干什么?他也有止损的时候!他也不是神!这真的是一个怪圈:按理说,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市场无法持续性地精准预测其价位和时间,但几乎多数研究技术的人都在试图发现最神奇的东西。在市场上,交易型的博文写作者远不如预测型的写作者受到欢迎。同样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预测者经常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对的时候是活神仙,错的时候变成鬼怪。结论肯定是惊人地一致: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神。
     所以重视交易系统要高于重视预测。你交易不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吗?是的,我是建立在了预测的基础上,但预测是整个交易系统中的一部分,对于按预期方向运行和违反了预期运行,都有相应的规则与其对应!没有一定的事情!当然我没有任何贬低预测技术的意思,没有预期,就谈不上时间计划、空间计划,我的意思是,不要走火入魔。
     任何技术,必须围绕“买点、持股时间、预期空间、止损、仓位”这5条买股票时最基本的、必须考虑的事情去学习,补充自己的交易系统。如果你学的技术跟以上5条没有任何关系,劝你别学了。
     六、交易系统,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个大题目。比如,你在A点要去B点和恋人约会,路径有多种选择、交通工具也有多种选择,而时间和距离未定。那么会有如下情况发生:
     1、时间很富裕、距离较短。情况又有三种:1)由于心急,出发得过早、第一段路走得有点快了,到早了吧,干等着没事干,还不如拐弯去另一条路上先买朵花去。买完花发现时间又有点紧张了,那就继续快步走。像不像3月4日到16日的这段下打?还有09年的2402-2037,是不是也是这情况。2)既然时间富裕距离短,那就匀速前进,慢慢直接走过去吧。比如09年10月份2712-3123这一段。3)走得太快了,提前到了,那就干等着,或者到附近上个厕所。平底,大多都是这种情况;上厕所的情况,类似于急跌缓涨形成的背离。
    2、距离较长而时间紧张。加速吧,本来打算坐公交车去的,换打车了或者坐直升飞机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加速赶底吧?暴涨暴跌是不是也源于此呢?
    3、距离不长不短、时间不多不少,那就按原来的计划,用原定的交通工具、走原定的路径。其他还有些小变化,比如走得急了到了终点没刹住车之类的,一一推想,道理都差不多。
    时间和空间各有一套算法,其中的决窍就是斜率斜率大致相当于交通工具吧。比如3月16日的这波上涨,时间比较富裕,而斜率较低,那就推算出来空间有限。既然时间富裕空间有限,就难保中间拐个弯去买朵花或最后去趟厕所什么的。

     七、交易系统,D级风险和日间杂波。

     股市从来不是单边涨跌的,在上涨中总有回调、下跌中总有反弹。这种修正走势的级别一般与主要趋势的级别相对应。比如一波大的上涨,从1664到3478,其修正走势为3478到2639,在我的体系划分里,这是B级风险;而2402-2037的修正走势是相对于1814到2402的,这是C级风险;更小级别的修正走势存在于类似1814-2402的运行过程中一两天的回调或横盘,这是D级风险;而日间的盘中调整,只能归类于日间杂波。
     D级风险和日间杂波是能计算出来的,尤其是每日写分析的人,从5分钟到60分钟K线中总能找到线索。每当看到这种线索,自然会提示一下风险,但就是这种类型的风险提示,总让人无所适从,对交易则有害无益。
     一般来说,在B级风险中,90%以上个股难以幸免;C级风险中,大致70%的个股会下跌;而D级风险和日间杂波也回避的话,容易放过牛股、搞坏心态。在D级以下风险的回避过程中,易产生如下问题:1、大盘如期回调而手中个股强势;2、由于波动时间短,如恰好没时间盯盘容易放过低点、进一步会放过个股;3、由于波动幅度小,总觉得做了一次差价做得不到位,心理不平衡,从而放掉个股;4、基于上述原因,放弃了手中个股之后,会重新选股入场,增加了决策数量,也就增加了错误的概率;5、重新选择的个股其节奏如果和原有个股不一致,就会不断比较两次选择的对与错,搞坏心态;6、重新选择的个股有可能节奏提前,见顶时间较早,从而踏乱节奏、造成亏损。
     为什么要忽视D级风险和日间杂波,主要意图就是,天天盯盘且技术不错的人,很容易看出一些小级别的风险,看出来之后,不回避对不起自己的技术,所以就采取措施了。经历过一波牛市的人都有体会,自己曾经持有的个股翻了3倍,而自己的资产只翻了一倍。就是对D级以下风险过于重视。归根结底是贪婪造成的。
    这篇文章只写了风险,其实机会也一样。在一波大熊市中,总有B级、C级、D级机会,对D级以下机会的“把握”,是在半山腰站岗的重要原因。2890以来,出现了两次D级风险和一次C级风险,从走势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两次D级风险回避的意义大吗?当初回避风险的时候是不是决心等调完了买回原来的股?后来呢?
     八、交易系统,拐点性质的研究初探。在B级机会中,有C级、D级风险;在B级风险中,同样也有C级、D级机会,和对待上升趋势中的D级风险的态度一样,对于下跌趋势中的D级机会,我的态度是高兴了做一把,懒得动就不搭理它。另外股指期货主力利用沪深300股票,做了一把短多。很简单,因为用股票拉动指数的成本,在期货里可以成倍地变成利润。这种方法,以后会常用。
     拐点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这里谈到的拐点限定:1、是持续10天以上的上升周期,也就是我说的B级机会;2、只限于上升前的拐点,现在个股只能做多,至于下跌的拐点,反过来用就行了;3、只谈拐点的性质,也就是说,它的持续性、高度以及之后是否延续原来的趋势,不涉及如何判断拐点;4、以上证指数为例。
     我对拐点时间性质研究的体会是:当下预期、跟随确认。
     1、当下预期。上个结构的结束点,就是下个结构的起点。按我的系统,3、5、7波为同级别反弹波段结构的波浪组合,大级别,如周线的7波完成,即为该级别的结构完成,此结构完成之时,就是新结构开始之日,这就是当下预期。同理可以推导到日线和月线甚至年线。那么,新结构必然是与原结构相反的趋势,即如 1664,在周线上走完了7波,必然有个A级机会。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新的结构是走3还是走5、7?这就牵涉到跟随确认的问题。当下也可以预期一下,就是假如前面走完了7,那么新结构一般也是7 。
    2、跟随确认。谈到跟随确认,最引起争议的就是“变异”,“变异”其实就是跟随确认。1)斜率。在前面谈到大结构,我都会提到此次2月3日上升的斜率问题。在1月21日早上发的博客中,我预期到了2月3日的低点,到了2月3日当下就可以预期未来的3、5、7 。究竟是哪个?跟随确认中就用到了斜率。下图是2639和2890低点的斜率:
拐点性质的研究初探(交易系统研究系列文章之八)

    从每日上升的百分比来说(点数由于大盘所处位置不同,用于比较斜率不好用,所以用百分比),2639的斜率是2890斜率的约3倍。2639走了5,2890会不会只走一个3?这就是跟随确认。最终确认,要到3结构完结点的日线形态来确认。2)背离。背离的级别越大,拐点的性质越重要。背离必须在结构完结点才有用,之前的背离产生的都是小级别风险和机会。2639的背离,级别明显大于2890 。甚至可以说2890根本不算个正经能用的背离。关于这次背离级别不够。3)双穿。走不走7,最好由上一级时间周期来确认。比如周线走不走7,最好有个月线双穿来确认一下。同理日线也最好由周线确认一下。双穿说白了是个人为设定的交易规则,虽然好用,但不是交易的最终凭据。
     在实际走势中,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周线三角形的问题。周线三角形,在2890时已经接近末端,斜率低不足为奇,所以当时考虑到这个问题,就对是否走5、7留有余地。这一点,从交易策略上可以进行弥补。比如可以在3终结的时候选择清仓,而不是如同其他趋势那样选择留有轻仓,这样的话会比较主动。
     九、交易系统,六个问题。

    交易计划六个问题是:买不买、买什么、预期持有的时间、预期的空间、仓位、应变。这六个问题是互相关联。比如要买什么,就要比较一下几只股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劣,就牵涉到时间和空间两个问题;另外风险收益比和仓位也有关联,同样要考虑应变和预期的问题。

    多数人买股票是没有详细计划的,最多脑子里一闪念就决定了,也会考虑仓位、买什么、买不买之类的问题,但随机性很强,一天之内能改八回主意。比如股票按分时买入了,跌了一点,觉得很闹心,又跟进一点,涨了,后悔跟进的太少了,接着跟。本来只准备买半仓,由于日间波动,仓位由轻到重,持股计划由短线变长线,直到变为小股东。所以他们是多数人。我们想一想,机构买卖股票都有详细的报告、计划,我们凭什么就能战胜他们?这是最基础的六个问题,作为初学者,最好先学会走再说跑的问题。
    1、买不买——入市时机问题。1)先辨势。现在面临的是个什么趋势,上升中?下跌中?可上可下的位置?辨不清的位置?是大周期下跌中的小周期反弹?还是大周期反转?处于历史高位?低位?山腰?这些问题足以研究很多书才能弄明白。最简单的,就是跟随,比如下跌中起码的N字形没走完,就得等。等的时候注意点别是个三角形就行了。其实就算是三角形,里面也嵌套着N字形。如果弄不明白当前是个什么趋势,就等弄明白了再说。有人会说,等弄明白了就晚了,那就研究先知先觉的技术。2)定策略。策略建立在辨势的基础上。大周期底部——持有;大周期顶部——清仓;辨不清——超级短线或者观望。策略问题与选股、持有时间、仓位都有关联。

    2、买什么——选股问题。辨势、定策略之后才牵涉到选股问题。选股大致分两种思路:板块选股(包含题材、概念)和条件海选。1)板块。板块选股一般都是做波段趋势时候用的。细分起来,按权重分,可分为二八;按行业、地域分,种类繁多;按概念分、按题材分,也各有分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板块轮动。按以前,大底是题材、超跌、中小板先动,然后是大权重。当周线划分的第七波到达,权重是重头戏(至于股指期货时代是否仍然如此,需要观察)。举例来说:09年6月份,我选的韶钢松山。原因是:一,大板块的时代到了;二,大板块中银行和煤炭已经起来了,钢铁是最弱的,该轮到它动了;三,韶钢松山是钢铁里面比较便宜的,活跃度还好。当时还有个包钢股份与韶钢松山相比较,通过测算空间和时间,以及考虑个股的活跃度,最终决定韶钢松山。2)条件海选。条件海选一般用于超级短线。趋势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辨认清楚的,更何况还有个辨认错误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做一把超级短线。网上有海量的条件选股公式,测一测成功率,再看看都是在大势的哪个阶段容易成功,自然就形成了条件选股的系统。做短线也要考虑大势,比如在一段时间的暴跌之后,可以用超跌反弹选股法;在上升途中的调整中,可以用二阴选股法;在震荡横盘中,可以用突破选股法;大盘见阶段底的时候,预期有个阶段反弹,那就用先于大盘见底的方法选股。最好学习一下编公式,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思路检验一下了。
    3、预期持有的时间——时间问题。牵涉到了具体的技术,自己看书吧,一时半会儿写不明白。波浪理论对时间测算也有方法,冯雷老师的书非常实用。我只能说,这个问题必须考虑。
    4、预期的空间——空间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股票走了什么形态,就用什么办法测量。比如波浪尺,只适用于波浪形走势,一个三角形走势用波浪尺量,非晕了不可。你必须有一个把握最大的测量方法,这个方法必须能让你临盘交易时下定决心!最忌讳此方法量完,觉得另一个方法量的空间更大,于是犹豫不决。错误,就在犹豫中产生。还有一点,看着大盘做个股放弃了好多牛股。这个问题,要分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按自己的体系,按计划交易了,就是正确的交易;没按计划交易,就是错误的交易,跟赔赚无关!
    5、买入的仓位——仓位问题。在仓位处理问题上,《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是本很不错的书。一般用风险收益比确定仓位。比如一只10元股票,通过空间测量的方法预期的收益是16元,但该股一旦跌破某个位置,原来的空间测量方法就失效了,那个有可能被跌破的位置即防守位比如是9元,那么风险为1元,收益为6元(最好换算成百分比,这里图省事),仓位就可以定出来了。问题是,你的风险预期、收益预期到底对不对?这完全看技术水平,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把风险和收益按主观判断来确定,那叫幻想,不叫预期。
    6、应变——止盈止损问题。股市不是咱们家开的,即便是主力资金(我喜欢称为主力资金而不是主力,主力带有坐庄的意思,退一步说,即便有庄,它也不是神)本身,也会修改计划,所以必须对走势保持警惕。我的习惯是,即便预测它百分之九十九要涨,也存了百分之一的小心。在交易计划中,必须对各种可能的变化了然于胸,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变规则。决不可侥幸,跌了期望反弹再卖、涨了期望更涨。你说什么时候卖好?触发应变规则了,就赶紧卖!
     做计划的时候,先把这六个问题问一遍、答一遍,这就迈出了第一步,久而久之,就不用写下来了,就变成了条件反射。这六问,是在已经有了交易理念和交易风格的基础上设立的,比如你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交易风格是中线、短线还是趋势波段;是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是喜欢强势股的还是喜欢做安全弱势股的(所谓安全,其实赚钱最安全,这里说到的“安全”,与个人性格有关),在这个前提下才有了交易计划。
     十、交易系统,做个交易者。大盘,今天尾盘的30分钟拉升,埋下了29日反弹的种子,29日再破今日低点,就是较好的进场点。虽说激进的明天进场也行,但得选好股。在指数左侧、个股的右侧入场。做成功的交易者而非成功的预测者。朋友的质疑集中在两点:1、难道你不预测市场?不预测你怎么交易?2、预测得准确,对交易岂不更有利?交易者和预测者还是有区别的,细述如下:
     1、交易者一般不写文章,闷声发大财,如果写了,也绝不会写下胆敢到某点位就如何的题目。他们不主观,从不认为市场必定到某个点位或跌到某天。他们只是在想,如果跌到某点位之后出现某个信号我就进场。他们深知,预测不是根本目的,交易才是。
    2、交易者的预测水平未必差,但预测的结果,在他们眼里,只是规则而已。只要不是关键日子、关键点位,他们对某天的涨跌看得很淡。
    3、心态上交易者心静如水,因为他们所有的交易指令,都是在自己的交易系统规则被触发才发出来。
    4、交易者更关心该技术的确认条件以及应变条件。与预测技术相比,他们更喜欢学习确认技术。对于该技术失效的条件,他们尤为注意。
    5、他们满眼里看到的都是规则,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这些规则纳入到自己的系统。
    6、交易者不喜欢别人问,后市如何,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后市如何了之后怎么交易。每当遇到这种问题,他们总有无从置答的感觉。
    7、交易者更重视趋势,他们喜欢能确认趋势的技术。哪天是顶、哪天是底,是否准确买在最低点,都不是他们关心的。所谓最佳买点,在交易者眼中绝不是最低点。当然,真买到了最低点,他们会很高兴,但不会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更不会从此只买最低点。
    8、当对市场判断错误的时候,交易者马上根据规则交易。在他们眼里,对与错,只是是否服从了交易系统的指令,而不是判断对了还是判断错了、赚了还是赔了。所以,交易者与预测者的区别,主要在主观思想上、学习技术侧重点上、交易的依据上。
    十一、交易系统,如何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峰。

    我在09年的4月22日,躲过了2579的高点,然后一直空仓到6月初。躲过高点的时候,很高兴,以为卖在了大的顶部,到了6月1日,我发现不对了,赶紧入场。虽说用两个月的时间即接近翻番,但我踏空了一个半月,心里很不爽。在踏空的时间里,我去爬香山。正当我累得不行的时候,看到上面露出了亭子的一角,我高兴地对同伴说,快到顶了。等到了“顶”,才发现真的顶还在后面,而且有了亭子的教训,我并不能断定那就是香山的顶。
    我当时马上就联想到了股市,想到了我踏空的这一段。所以我见到K线反映一切老师的时候,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在爬山的时候,当我位于第一个山峰的山腰,如何知道后面还有个更高的山峰?K老师说,你可以先离远一点看,或者坐着直升飞机看,在股市里,就是用大周期看。我没完全明白究竟用什么技术才在大周期里看到更高的山峰,但我知道了研究的方向。
    我现在的结论是:看比你的交易周期更大一级到两级的周期的结构、时间、空间,你可以看到你所交易周期后面的峰顶。什么是你的交易周期?比如你看日线图交易,做波段,那就看周线和月线,周线是大一级的周期,月线是大二级的周期。再比如你看30分钟图交易,做短线,那就看小时线和日线来判别顶底。绝不能做的是:你看30分钟图交易,却在季线里找继续持股的理由。
    下图是爬山的过程中对顶的判断:
如何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峰(交易系统研究之十一)

    图中蓝色的线段是整座山峰的概貌;黑色线段,是每个大峰中的小的峰。当你在位置1的时候,你会以为位置2是峰顶,等到了位置2,你才知道A点是峰顶;当你到达A点的时候,才知道B点才是真正的峰顶(假设AB之间的次级峰高于A,你当时难免会判断那个次级峰即为真正的峰顶)。这有点像波浪理论,从最小级别的浪到超甚循环浪,一浪套N多次级、更次级的浪。
    我们先假定我们是日线交易者,然后把黑色线段设定为日线波动;蓝色线段设定为周线波动。当你在位置2的时候,周线级别是个很好的上涨信号,那么你在位置2之前知道A点,不难。同样道理,在下跌中,你用日线发现的底部,你再用周线看看,也许它只是途中的反弹。
    很多人已经有了日线级别判断顶底的一些技术体系,把这个体系,放大到周线,就行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我还想对以下三点做进一步的说明:
    1、大结构决定小结构,小结构能在关键时刻发现大结构的较精确位置。什么是大结构决定小结构?当日线结构向下的时候,5分钟的底背离,仅仅是个盘中反弹而已,绝不要作为日线见底的标志。什么是小结构能在关键时刻发现大结构的较精确位置?有心人应该能记得我常常将高低点精确到小时K线;论坛的很多高手甚至精确到分钟。这就是,到了大结构的时空关键位置的时候,用小结构实现精确打击,也只有在大结构的时空关键位置,小结构的作用才能彰显。
    2、根据交易周期使用背离。我看很多人喜欢用背离,有时用小时的,有时用日线的。这倒无所谓。最可怕的是用5分钟背离判断日线下跌(上涨)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周线级别的上涨中,日线得背离多少次?它就是不跌,或者跌一两天接着涨!在一个日线级别的上涨中,5分钟顶背离也有N多次!我在前面说“我现在的结论是:看比你的交易周期更大一级到两级的周期的结构、时间、空间,你可以看到你所交易周期后面的峰顶。”,我用的是“你的交易周期”一词,意义即在于:你看结构,一定先定义好自己的交易周期!如果你是个日线交易者,难以承受3天的下跌,那就别看季线交易。最可怕的是你在日线里发现下跌了,然后用季线安慰自己:还能涨。或者用5分钟背离说:见底了。这是交易的大忌!是的,也许你看对了,但你扪心自问,你能承受日线下跌、一直熬到季线上涨吗?先定义好自己的交易周期,然后放大和缩小两个级别,够用了。要注意保持交易的一致性!
    3、大小无二,但要注意小周期的不稳定性。小时级别的背离在周五确认了,但只要周二一个低开低走,就把这个背离给废了。原则上说,你可以把技术套用在各个级别的周期,但小结构受外界影响更大,我一般不用15分钟级别判断第二天的高低点,就是这个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