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课是学生对于学校中开设的性教育课程的统称,来源于1995年北大教授陈守良率先开设《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课程。 三宝课 - 简介 三宝课最初来源于北京大学学生对《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课程的称呼,三宝是指课程中涉及的性、生育、健康,这门课程开设于1995年,主讲教师是心理学教授陈守良,到2011年,这门课已成为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通选课之一,“三宝课”的上课地点也从280人教室转至500人教室里,座位还是经常不够,学生多数站着听课。 由此影响,很多高校效仿开设了性教育课,包括教授性疾病防治内容的清华大学《卫生与保健》课及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一些性教育课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三宝课也成为了大学课程中所有关于性教育课程的代称。[1] 2011年,中国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负责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及相关选修课的教学组织工作。各高校必须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 在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调查显示,对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满意的学生占10%;而52%的人对学校设置的课程不满。对大学性教育存在的问题,9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性教育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不足;有71%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2%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学校开设这门课程。 (1)使个人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应有知识。 (2)使个人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自己和他人)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 (3)消除个人在性发展和性行为中的焦虑和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4)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及其相关的道德与法律,增进对自己性行为所负的责任感。 (5)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性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6)抵御色情作品、娼妓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 (7)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8)促进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防止性放纵和性罪错。 有关人类生殖器官的形态学知识。 有关人类性生理和性发育的知识。 人类生育的知识。 人类正常的性行为反应。 避孕的知识。 人类各个年龄阶段的正常性发展和性行为。 男女性征上的异同。 性变态和性紊乱的表现及其防治知识。 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防治知识。 性病的表现及其防治。 建立和谐的夫妻性生活的技能。 性罪错的防范。 有关性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知识。 有关性功能、性病的一些基本药物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