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唐朝,就有“试婚”一说。唐代敦煌文献《优先婚前同居书》中有试婚的侧面记载,试婚期间男人来到女家,与未婚妻同床而眠,但只能背靠背,以此试验对方是否忠贞。但现实生活中的“试婚”与古时的似乎已经只“名”同而“义”不同了。
有人认为,婚姻毕竟是人生的重头戏,没有彩排哪来成功?可也有人认为,不要天真地以为彩排之后,接下来就是更精彩的正式演出,因为鞋子是可以试出大小肥瘦的,但“婚”是试不出幸福与否的,因为“过日子”跟“过家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钱钟书先生曾经把婚姻比做“围城”,一个人要么在城外,要么在城里,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而“试婚”打破了婚姻的“围城”,“城外的人”没有婚姻之名,同样可以享受婚姻之实。有时,试婚“试”的好了,幸福,大家一起携手走进“围城”。可有时,“试”不痛快了,“城”不但没进去,还从“城墙”上摔了下来,轻者受伤,但疗伤后还能重返“战场”;重者则心死、绝望,永不踏进“围城”一步。
其实,婚姻的严肃性只是当事人的一种态度,当一个人视婚姻为儿戏的时候,一纸结婚证书又如何能保障婚姻的严肃;当双方怀着认真的态度共同生活在一起,即使是试婚,同样也是严肃的。但是即使有着再认真的态度、再强的责任感,“试婚”这种松散的婚姻形式还是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堪承受之痛。
虽然我们有试婚的权利,但是试婚带来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试婚者往往会背负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其中女性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尤其多。试婚的生活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与传统道德观念也是相悖的,一旦试婚失败难以博得同情。试婚,请你慎之又慎!(保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