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入门示例

 昵称8088609 2011-11-22

亦有记叙,气顺理舒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示例

一。令我难忘的老师

      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生涯将近十年了,学校读了三四个,其间的老师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又换,大抵变得模糊了——惟独有一位老师,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     [娓娓道来,引入话题]

他就是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陆老师。        [点题]

      我考入清华附中的时候,被分在高一(三)班。开学头一天,刚走进教室我便有了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教室地板油光锃亮,桌凳摆得整整齐齐,墙壁贴得漂漂亮亮,上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很有启发教育意义的名言诗句。黑板当头是“学风十戒”,左右是八个大字:勤奋、守纪、整洁、服从,笔迹洒脱灵秀。 [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其时走进来一位年轻的老师:戴副金边眼镜,显得恬静斯文;套上雅克西装,看来潇洒大方。一身英气逼人,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粗笔勾勒,颇具特色]

 

“我对你们要求不多,勤奋、守纪、整洁、服从,足够了!”他用严厉中不乏温和的目光扫视了全班一圈,以方言味很浓的普通话朗声说道。他把重音放在“服从”上面,随后讲了一个“铁路扳道工”的故事。我不知道其他五十多人听了这个故事有何感想,我只知道,在我,这个故事几乎成了我日后生活的准则。当时我受到了深深的震动,我为那个了不起的遵规守纪听话服从的扳道工的儿子激动不已!这堂课我听得非常认真,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听语文课的第一次!当然,他的课也确实讲得棒极了!        [第一个印象:震动]

陆老师是教语文的,可我的语文成绩素来就不好,尤其是作文,没有一次写得满三百字的,往往也就懒得写了。也许是我的作文水平差得出奇的缘故吧,有一天他把我叫了去,说道——

“布置的作文还是写一写吧!任何事情都是慢慢学着干会的。”

写就写吧,我敷衍了事的画了十五行的作文,然后交了上去。第二天我打开作文本的时候,内心里不禁涌满了感激与敬佩:我那篇豆腐块大小的尿屁不通的文章(如果那也算得上是文章的话)不仅被圈点得鲜艳夺目,批改得密密麻麻,而且,他干脆还依照我的思路给我另写了一篇,又用红笔在每一小节处点明:这是点题,那是过渡,结尾则不忘照应。我感动到了极点!从此,我便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也不觉得作文难写了。[印象2:感动]

可惜我那个时候太年轻,太不懂事,太不晓得想了。    [过渡。文章要曲折有致]

他为了打好我们的基础,给我们搜集了很多资料,复印了很多讲义,有时周末还要给我们补课。可是才一年级的我们呐,除了玩就是吵,说不完的小话,无休止的笑闹,真的是一点也不成熟,一点也不懂事!对于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仅不知道感激,不懂得珍惜,反而还有意见,还有怨言,认为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这么做,简直是在做蠢事,发疯了!

他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自愿将他心爱的个人藏书拿出来要我们去借了看,然而我们这些只对卡通和《哈利?波特》感兴趣的小玩意儿,谁也不曾迈进他的小屋一次。

有一天,他亲自叫了我去,挑了几本书,并且还附带几个本子,嘱咐我仔细地看看,认真地做做,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可叹的是我当时竟然不想接!为了不拂他的好意,我还是接了过来,但我从来就没有去翻看!

唉,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也真是太幼稚了啊!        [往事3:惭愧]

高三的时候,学校通知我寄宿。我很想寄宿,然而因为家境的无奈,父母不同意我寄宿。三番五次的家访,陆老师好不容易做通了我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他又主动承包了我的日常花费。寄宿之后,由于我的个性极端孤僻,一点也不喜欢和大家生活在一起,更不愿意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无聊唠扯,这样,同学们都把我看成一个怪人,认为我自高自大,又没有什么了不起,因此大家都不愿意跟我往来了。然而陆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歧视我,他好像很了解我这类人的性格特点一样,专门为我一个人另外找了一间房子,以便我晚上独自一人能够专心地进行学习。

“简单的真理:独自旅行的人走得最快!你看古往今来一切名人、伟人,有哪一个不是独立特行的?又有哪一个是胡乱混出来的?”他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轻轻地说道。

我听了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从我的班主任嘴里说出来流进我这样一个人的耳朵里,我激动得浑身像通了一股电流,热乎乎的,我感动得直想哭!因为他了解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理解更为宝贵的呢?我顿时觉得我面前的路豁然开朗起来了。 [最主要印象:理解]

现在,我跟他吃住在一起,他给我洗衣,有时候还给我打饭,他为我操心,他鼓励我扬帆,他把全部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我!蜡烛?火炬?春蚕?路标?不止,绝对不止!就算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象征着奉献精神的东西叠加在一起,也还是不足以来形容我的老师!他是路标,但比路标富有人情;他是春蚕,但比春蚕更加无私;他是蜡烛,但比蜡烛更见光明;他是火炬,但比火炬更能持久!我现在记得他,将来还会记得他——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      [结尾照应开头,议论、抒情新颖别致]

[点评]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文章所写时间跨度长,事件罗列多,但是布局严整,结构紧凑,有详有略,不蔓不枝。

首尾尤见特色。

另外,流畅舒徐的语言映衬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是恰到好处。

 

二。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轻轻地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分别是无奈的,但是这里的美好将永远萦绕我心怀!

——题引

毕业茶话会上笑声如浪,掌声如潮。

终于,送行的鞭炮速速化作阵阵如泣如诉的喧闹,道别的钟声渐渐激起缕缕难舍难分的情调……同学们都默默地坐着,教室里一片静悄悄。偷偷地我哭了,但我任由泪水往下掉。老师,您可知晓,这泪水半是伤感半是骄傲充满感激充满自豪!分别在今朝,激动的心绪无庸细表,且让我将万言千语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深情的哽咽发自内心地对您说道:老师,您好!          [韵语点题]

六个学期,三度寒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数不清的忙忙碌碌,老师,亲爱的老师,您待我们像朋友,您爱我们胜儿女。春风化雨,莺歌燕舞,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您对我们的爱心和教育。    [韵语总说]

自从高一您接管了我们这个班,您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高一新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懒散好玩。因此您一上任就双管齐下从严治班:一手紧抓我们的学习还找了很多的课外资料给我们看,一手狠抓纪律经常要求我们一举一动都要合规范。不消说三番五次的交流费了您多少神,不消说走东串西的家访流了您多少汗,我只知道,为了我们同学,您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

二年级的时候您开始给我们补课。记得有一天下午,您同我们讨论《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在您循循善诱的讲解下正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忽然间门被推开只听得一丝异样的童音轻轻入耳:“妈妈,我饿!”抬起头来,我们看见一个刚刚四五岁的小男孩依偎在门边哭着对您说:“妈妈,我饿!”您看了看儿子,握了握他冻得红萝卜一样的小手,擦了擦他哭得泪人儿一样的窝,轻轻地把他抱起对着儿子好一阵无言沉默,然后毅然回到讲台上继续耐心地给我们讲课。老师,亲爱的老师,为了我们为了工作,您忽略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冷暖和饥饿,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大伙——师生情比母子情还要多!老师,除了认真学习,我们还能说什么?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寄宿。我有幸能够跟您吃住在一起,从而更全面地领略了您的爱心和体贴。您给我打饭为我洗衣情愿付出不计得失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现在回想起来,在学生时代能够遇上您,我真是福气不浅。还记得那个愁云惨淡的阴雨天,由于气候的突变,家中路途又远,我来不及回去拿衣服穿,坐在教室里听课冻得我直打哆嗦真是苦不堪言。突然,只见您径直走到我的座位前,手捧一件纯羊毛衫面含微笑示意我穿,当时我只觉得内心一热,哽咽在我喉头没有说出的便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与谢谢……    [典型事例]

现在,我们就要离您而去了。杨柳吐翠忘不了春风的和煦,小草发芽靠的是大地的养料。我们不会辜负老师的辛劳,老师的心血不会白耗。此时此刻,我只感到所有的话语好像都失去了功效,在即将分别的时候,还是让我虔诚地再说一声:老师,您好!    [照应开头]

[话题]

启开往事的箱笼,岂能没有点点滴滴拨动你的心弦?拂去记忆的尘封,怎会没有丝丝缕缕打动你的感情?是谁在学习生涯中给你帮助?有谁在人生征途上把你指引?当你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他为你高擎头顶的明灯;当你在失落中痛苦的时候,她替你抚慰受伤的心灵……一句话语,一个动作,甚至一缕眼神,便将你从歧路彷徨中唤醒,平添生活的勇气和前进的信心;一份鼓励,一种帮衬,甚至一抹微笑,便使你在艰难困苦中奋进,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温馨。

那坦荡无邪的真诚,那毋庸置疑的热心,那苦口婆心的教诲,那轻言细语的叮咛,那非同一般的交谊,那超乎寻常的感情,恰似和风丽日,一如蓝天白云,这世界原本就不却绚丽多彩的人生,遗憾的是我们如此狭窄闭塞的心灵,淡漠了太多至美至纯的真情,忽略了太多涤胸荡魂的风景!

忘不了的永远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忘不了的永远是人世间的爱和情,那么,就拿起你的笔来写吧,我的朋友,请!

[作文]

三。忘不了他

我真不知道大学一年级是如何过来的。

早睡早起,自从迈进这座所谓的大学校门后,这句名言也连同其他许多优良品行一样被抛到爪哇国去了。睡觉是睡得很早的,只是早睡晚起,有时候如果错过了吃早饭的时间就干脆不起。别人家的夜哭郎是但愿一觉睡到大天光,我这个新时代的读书郎却是常常躺在床上,一直睡到饿得慌——只有中午的吃饭铃声敲响了,我才会从床上骨碌爬起来,脸都不洗,拖过饭钵便朝食堂冲去。

上课?那是全然用不着担心的,高明的法子多着呢!今天要这个同学捎个口信:腹疼如绞,躺在床上起不了;明天托那个同学带张假条:头痛欲裂,医生说要休息一天。

回想起刚进校门不久那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真叫人气闷。大学生搞什么军训嘛!时髦不是时髦,潮流不像潮流,分明是吃粉笔灰的料儿,干啥要去做当炮灰的事儿!毒辣辣的太阳当空照,训练完了队形还要我们围着操场跑。每次军训,我都懒洋洋的,全然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左手握一管水枪朝跑在前面的同学不时作点射,右手拿一把蒲扇遮住脸面,三摇两摆的,终于有一次被军训队长叫出队列狠狠地剋了一顿。

军训之后紧接着就是国庆文艺汇演。明知我这副吊儿郎当像,我不知道班上的同学为什么硬是要拉扯我上台。每次排演的时候我总是姗姗去迟,文娱委员每次也总是无奈地对我说:“大家都在等你一个人呢!”

一个学期下来,我进课堂的记录只有12次!

班长找我谈话,我爱理不理,因为我对一切都不在乎!

班主任对我进行思想教育,我无动于衷,反正我对一切都不介意!

幸亏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班主任,从而使我遇上了难忘的他。

大二刚开学不久,学校中文系举行了一次普通话拼音竞赛,我作为班上的参赛选手大约做了15分钟就出场了。闲着无事,我便在教学楼前面的林荫道上溜达,其时画眉鸟叫得正欢。忽然跑过来一位同学告诉我,说新来的班主任想见见我,地址:教授楼四栋第三单元二号。

我慢吞吞地寻去懒洋洋地叩响了门。门开处,站在我对面的是一位白皙斯文,身材修长的中年人,微笑中充满自信,平和中透着威严,我们相对,他盯住我看了很久。

请进。让坐在沙发上。冲上一杯茉莉花茶。从室内走出一位好看的师母端出一盘好看的糖果。吃糖,吃糖。然后他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不作声,只是一味地注视我,我也懒得开口。

“看过安徒生的《丑小鸭》吗?”良久,只听他问道。

《丑小鸭》?那只到处逃跑后来却成了美丽天鹅的丑小鸭?学中文的谁不知道安徒生的这个美丽得近乎神话的童话?我心里暗暗地怪他多此一问。

“丑小鸭之所以要不停地奔波不断地挣扎,那只是因为她长得丑陋的缘故。”说道这里,他俯下身子凝视着我,我触过他的目光,只觉得心头别别的一跳。

“班上的女同学都说你长得很漂亮,我看你也确实生得漂亮。可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只有漂亮是不够的。漂亮的人儿更应当去完善一种漂亮的人生,像亚历山大,像彼得大帝,像周恩来总理,”说到这里,只见他的眼睛闪了闪,重新坐直了身子,盯住我,然后说,“你为什么要浪费自己呢?”

我不禁一呆!我原本以为又是来聆听教诲或是恭候训斥的,却不料他对我说出这样一番话!我虽不像一般爱听人夸奖的女孩子一样抑不住心头狂喜,但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的尊严和我的骄傲在春风化雨中翻然苏醒,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呀,别人都在奋发向上努力进取,我为什么要浪费自己呢?

从此,我的耳边就时刻回响起这句话:“漂亮的人儿更应当去完善一种漂亮的人生……你为什么要浪费自己呢?”我不再懒惰,不再松懈,我开始振作,开始珍惜。每当我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就会想起说这句话的那位别具一格的老师,我忘不了他,真的忘不了!

 

四。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我痛苦,我伤心——我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缺嘴巴!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笑我:你长得太惊险了。你长得太很抽象啊!你长得像车祸现场!你长得飞沙走石电光火闪可圈可点鬼斧神工!你长得很野兽派啊!你的长相突破了人类的想象!你小时候一定被猪亲吻过吧?快回到你的火星上去吧,地球很危险的!我从没见过长得像你这么有考古价值的!还没进化完全,长得像人真的太难为你了!你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女孩子,长着一副难看的样子,畸形的缺巴子,弯曲的丑鼻子,倾斜的牙齿,一脸的麻子,说起话来还结巴两下子!

同学们问我:“你的嘴巴怎么会便得这样?”我总是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下来就是缺嘴巴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之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王洁玲老师的班级。王老师很胖、很美,温馨可爱。一双黑黑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我敢说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的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住右边耳朵,然后由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地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灵,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一直不愿意把这件事说出来,因为那样的话,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注意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挺好。我心里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今天星期几?”或者是“你听清楚了吗?”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王洁玲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耳朵,然后,悄悄地把右手抬起一点,再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所说的话语了。

我等待着……

然后,王洁玲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进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就在我焦急的等待中,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五。人生之师

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却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认识梁波先生的时候我16岁。那一年我独自离开村子,背着破书包去城里参加山东艺校美术科的招生面试。

他坐在桌旁,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盯着我,盯着我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盯着我的大脑袋、细脖子,盯着我柴禾棍似的脏手腕,盯着我因营养不良而凹凸不平的指甲。

“你是团员吗?”他声音很轻。

“不是。”我声音更轻。

“是红卫兵吗?”他多了分期望。

“不是。”我多了分沮丧。

“那么,红小兵总是了?”他开始失望。

“我什么都不是。”我开始痛苦。

我想起笔试前填的报名表,政治背景栏里排着的父亲、母亲、外祖父,没有一个是“清白”的。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弯弯曲曲的字符会像锁链一样拴住我一辈子。

“不,你是全市最好的成绩!”他笑了,笑得勉强。他在床上推开一张张考生的素描卷耐心地评点着,比较着,对我那张最出色的卷子指出了一大堆的不足,从光、色、层次到结构、线条讲得很细很细,使我第一次明白绘画竟有如此多的道理。

黄昏时分,他送我出来,弯腰拍着我的肩:“好孩子,千万别灰心。党的政策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老师一定帮你,会录取的。只要求你一件事:天天画,别荒废了学业。下次见面我可是要检查作业的。”

我没有被录取。听说他为这事和工宣队拍了桌子。

两年后,他又来招生,已经走了十几个市县。

我没有报名,因为我知道我不会被录取。我觉得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一双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道铁棂隔在了生活的围墙外面。

但是我赶到了考场。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得“沙沙”的铅笔划过画纸的声音。我独自站立窗外,背着一大捆两年内画出来的“作业”,忧伤地望着窗棂那边一张张同我一样年轻而充满兴奋的脸。

他看到了我,责怪地叫了起来:“你怎么来晚了?”

我无言以对,只把那捆画递了过去。

他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走出考场,拉我坐到一条长长的木凳上,紧绷着脸,翻看着我的画。

“你比他们基础都好,”他指了指屋里。“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你会成功的。按我们学校的教学程序自修,听着……”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已站了一圈交了画卷的考生,大家都默默地听着。

“记住,你们要多用脑子画!”他大声嚷着,就像课堂上训斥学生。我的腰挺得直直的,心中涌动着一种迸发的积蓄。

后来我听说,招生前他曾上下游说,做通了录取我的工作,可我却临阵退缩了。我无颜对他。

从此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却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风风雨雨的16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取得了博士学位。

返乡看望双亲的途中,我在省城下了车,寻到了当年梦寐以求的省艺术学院。

他老了。坐在房间里的藤椅上,好半天才认出我来。还是那双眼睛,依旧盯着我,盯着我又高又宽的身子,盯着我已成中年的脸,盯着我粗壮的手腕,盯着我长长的手指和轻轻递上的名片。

“长高了,那年你才这么点儿。”他抬起手来比了比,嗓音有些嘶哑。“我知道你会来的,就像我知道你会成功的一样。我经常拿你作例子讲给我的学生们听,”他激动起来,“我希望他们能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分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分欣慰,像你。”

我松开了他那双苍白无力却扶起我人生的手,百感交集地离开了这位没有孩子的老人,离开了那像主人般重病缠身的藤椅,离开了那书到屋顶的小屋,离开了窗灯齐明的教学楼,离开了少男少女们丛丛簇簇的校园。

步入万家灯火,独自站立街头,我望着来去匆匆陌生的人们,真想倾尽肺腑般地呐喊:人们啊,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评点]

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不喊什么动听的口号,平平淡淡的叙述里偏偏包含着真真切切的感情。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平常的语句里凝聚起最动人的情感,那才是真功夫,就像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就像朱自清同志的《背影》。

三次见面,三次不同的挖掘,三次不同的情感。情感要浓,挖掘要细,这是一切记叙文成功的秘密!

“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分并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分欣慰。”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够记住这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