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织面料成本核算

 华夏董氏大全 2011-11-23

针织面料成本核算
1
,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
2
,针织
坯布染色后克重的变化范围大约是多少?
a
目前所讲的纱支数大都是指英制支数,用英文字“S”表示.它的定义是: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
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 840 码,就称为几支纱线.纱线越粗,S值就越小,纱线越细,则“S”值越大.40S/1要比20S/1的纱支幼细. 这样,在同种结构的针织布中,纱支越幼细,它的克重(g/m2)就越轻. 32S/1平纹布成品克重在 135-145G/M2之间,而20S/1平纹布的成品克重在180-190G/M2.
针织胚布在经过前整,煮练,与溶液中的
染料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吸湿澎化,所以一般都会增重15-20G/M2左右.但会随着原料纤维的选择,织物的构造,染色工艺,染料特性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普梳纱因杂质较多,同种纱支,织物较精梳纱支的成品会较轻;平纹布较罗纹布的线圈构造密实,故胚布与染后的克重相差较罗纹布要小.还有同纱支同种结构的布,织造的密度也会有影响.
b
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 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 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 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 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全棉:40 x 40 + 40D 133 x 72 门幅:48/50“
设:纱价 33000/
第一步:算出经纱条数:133 x 50(门幅)= 6650 (经条总数)
40
支化成Deniel. 5310(系数)/ 40D = 133 Deniel
6650 x 133 / 9000(
系数)=9753 x 1.05(损耗)
经纱重量= 102g/m
第二步:算出纬纱重量
40s +40D = 173 deniel x 72
= 12456 x (1.27+0.10m) / 9000 x 36
= 68.26 g/m
布重:170/
化纤产品:50D X 75D / 203 X 89 66.9”
203 X 66.9 = 13580./9000 =1.5X50D X 1.03 =77.71
75 X 89 X1.7/9000 X 36
=45.39
=123G/M
假设50D 17/KG
原料: 2元织造费1.3/
染整费:09/米。
4
2 X 缩损 14% = 4.79 + 0.30元轧光
5
09 X 10% 利润 560/米。(成本价)
如果有氨纶,比如: 75D + 40D = 105D
所以, 最精确的计重办法: 用克重机打克重!!!!
出口成本核算
出口商品总成本=G+Quota+A+F1+1+Fx Ratel-V
出口商品总成本= + + + +(1+ )x -
计算结果显示:
其中: G表示出口货物的出厂价或出库价,Quota为出口配额价,A
外贸公司的出口代理费,F1是工厂(仓库)到港口或机场的运费,Ratel是外汇汇率,I是海运或空运的保险费,F是海运、空运费,V为出口退税额。
模拟演算: 假设有一批出口美国的
服装,出厂价为48万元人民币,出口配额总价为1.8万元美元,外贸公司的代理费率为2%,工厂运到装运港口的运输费为1200元人民币,海运保险费为118美元,海运费为3500美元,出口退税额为69743.59人民币。
解: 出口商品总成本=G+Quota+F1+I+Fx Ratel+A-V
=480000+18000x8.28+1200+
118+3500x8.28+13204-69743.59
=603657.41
(元人民币)
#1
: 外贸公司代理费的计算,是以出口合同的合同总价(即G+Quota+F1+I+Fx Ratel)为依据,再乘以代理费率而得。
#2
: 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是:退税额=销售金额(增值税发票上)x出口商品退税率=出厂价/1+0.17xV。国家规定各类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不同,本例中的服装退税率为17%
注意:只能为估算结果)
经密×36×织缩÷纱支÷840×16=A
纬密×36×横缩÷纱支÷840×16B
平方克重=(A+B)÷3 ∶128×36×1.2÷20÷840×165.2oz
60×36×1.05÷16÷840×16
2.45oz
( 5.2+2.45)÷3≈2.55g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5247÷300=17.49s (5247
为常数)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5315÷300=17.49s (5315
为常数)
公式(注意:只能为估算结果)
经向克重=(5315/20)*[(128*100/2.54)/9000]=148.8g=A
纬向克重=(5315/16)*[(60*100/2.54)/9000]= 87.2g=B
平方克重=(A+B) 平方克重=236g =236/28.35=8.32oz
简化为 (英制经密/英制纱支)*23.25 =A
(英制纬密/英制纱支)*23.25 =B
我再演算一遍:40s×40s40d/133*72/57/58"的坯布价格
现在纱价 经纱为0.0235/,纬纱 是0.029/克。
经纱用量 =133/40*58*0.65=125
纬纱用量 =72/40*82*0.65=95
纱价=125*0.02352.9
纱价=95*0.0292.8
织造费=0.04*72=2.9
坯布价格=2.9+2.8+2.9=8.6/米,这个差不多是现在的市场价格吧!
下面我把这个原理给大家解释一下!
假设织缩率为1.10 ,耗损为1.02
将纱支转换成 特克丝(1000m纱的质量)公式是583/40
1
米布的经纱米数 为
133/2.54*
58*2.54*1.10*1.02=133*58*1.10*1.02
1
米布的纬纱米数:
82/2.54*58*2.54 *1.10*1.02=82*58*1.10*1.02
(注意 这里82 是上机的幅宽)
所以1米布的的经纱用量等于
133*58*1.10*1.02*583/40/1000=133*58/40*
1.1*02*0.583
=133*58/40*0.654
这个就是 上面公式的来源!
一般象没有弹力就好算得多了 例如
40×40/133×72/58"(
成品规格)
那么 它的坯布应该就是 63“
所以1米的用纱量就可以这样估算了=(133+72)/40*0.65*58193g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因为算法快,当然也正如上面的一位仁兄所说的缩率不同,不应该有常数 ,但这些公式在商业中用用还是可以的 ,可以方便大家较快的估算出克重和坯布价格!

纺织品面料成本如何计算?

作为纺织面料业务员,一般的情况是这样,客人给了一块样布或者给了详细的规格,需要我们分析报价。面料的成本核算,总的思路是:
面料成本=原料成本+织造费用+染色印花后整理加工费+检验打卷包装费用+税+各个环节的损耗
一、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每米用纱量X纱价
我们把所有的面料分为没有弹力的面料,纬弹面料,四面弹面料来一一说明。
1.没有弹力的面料
客人给我们的样布或者规格大都是成品,已经染色好了,我们就需要把成品规格还原到坯布规格。
坯布经向密度=成品经向密度X成品门幅/坯布门幅
坯布纬向密度=成品纬向密度X(1—染色缩率)
注:染色缩率,大概全棉的25%,涤棉的38%,全涤的815%,布越薄染色缩率越大,机缸染色比长车染色缩率要大,成品面料蒸烫缩水率要求越小,染色的缩率越大。
公式:经纱用纱量=(经密X门幅X0.65/经向纱支即:128X63X0.65/21=249.6
纬纱用纱量=(纬密X门幅X0.65/纬纱纱支即:60X63X0.65/16=153.6
0.65是一个系数,很粗糙的一个系数,这里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的大小,比如织缩率,经向因为有张力的伸长,损耗等等。
这里的每米布的用纱量并不等于成品面料的每米克重,也有一个系数,一般用0.88,我们计算出用纱量是249.6+153.6=403.2/米,成品的克重大概是403.2X0.88=355克米,平方米克重是355/1.5(门幅)=237g/m2,不同的面料这个系数相差很大,在染色的时候,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比如缩率,碱减量,前处理等等,很多时候要靠经验去总结这个系数。
249.6X0.02=4.992元每米
同样,假设16支的棉纱价格是18000/吨,那么纬向的用纱成本是
153.6X0.018=2.76元每米
这个规格的面料原料成本就是4.992+2.76=7.75元每米。
2.纬弹面料
常规的纬弹面料都有相对应的坯布,比如:
全棉弹力府绸成品40X40+40D/133X72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6X72上机门幅84英寸
全棉弹力纱卡成品16X16+70D/120X4048/50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0X40上机门幅72英寸
全棉弹力直贡成品32X32+40D/190X80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130X80上机门幅84英寸
其他的不是常规的纬弹面料门幅的缩率就按这个比例计算,一般的门幅缩率是30%左右,把成品的规格还原成坯布的规格,然后再按没有弹力的面料的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原料成本
3.四面弹面料
方法是一样的,也要把成品的面料规格还原到坯布的上机规格,再按没有弹力的计算方式计算。
比如全棉四面弹,成品的规格是32s/2+70Dx32s/2+70d密度是100X60/英寸,门幅是46英寸,还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密度为65x46门幅是72英寸,(纬向缩率为35%,经向缩率为23%,一般是长车扎染),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用纱量:(6546x72x0.65/16=325g/m(经纬向的纱支是一样的就把经纬密度相加),即每米的用纱量是325克。
再比如全涤四面弹,常见的成品规格200d+40dX200d+40密度是118x80/英寸门幅是57/58,还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经纬密度是82x56(全涤四面弹一般都是用溢流缸染色,缩率经纬向都是30%左右)上机门幅是84英寸,200d换算成支数应该是5314/200=26.6支,按照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82+56x84x0.65/26.6=283g/m
其他的T/R四面弹,T/C四面弹,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经纬向的缩率大小有所不同,具体的缩率数据要咨询有相关生产经验的人。
根据坯布的用纱量,再考虑到染色的经向缩率,碱减量等等因素,可以大致计算出成品的克重,这个理论计算出来的克重和实际的克重相差很大,一般误差在正负20克每米左右,只能做为参考。
(该答案来自一个业务人员的经验,如有不同建议,请指正)
二、织造费用
织造费主要与纬密有关,其次与织布机有关。
比如一般全棉的用喷气织布机,通常说"一毛钱一梭"即:纬密除以2.54,再乘以0.1,就是织造费用,例如常规品种全棉府绸40x40 133x72/英寸 ,纬密是72 算下来的织造费就是72/2.54X0.1=2.83元每米。如果是全化纤长丝的,不用浆纱,织造费可以按8分算。
有些品种织造难度比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些,门幅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点,织布机越高档,织造费越贵,有梭织布机的织造费最便宜,片梭织布机,大提花织布机的织造费用最贵。
淡季比旺季的加工费便宜,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大工厂,上规模的工厂,管理规范的工厂比起小厂的质量有保证一些,加工费也要贵一些,要根据不同客人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厂

针织布价格计算公式

一、〖基本公式〗 
  GM/=G(gm)÷S()
  WIDTH=CUTS÷WPI 
  OZ/YD=WIDTH×GM/×0.00082
  MAX REPTAT OF FEED=FEEDERS÷CPI
  GM/=(CPI×WPI×50C)÷S/1×0.018367
  S/1=840yds÷1lb=0.00059×L(mm)÷G(gm)
  〖注〗
  G——重量
  S——面积
  L——长度
  GM/——织物的平方米克重
  CPI——织物在1英寸内的线圈横列数
  WPI——织物在1英寸内的线圈纵行数
  50C——50个线圈的总长(单位为mm)
  S/1——纱支数(英制)
  OZ/YD——每码织物的盎司重量
  CUTS——机器的总针数
  FEEDERS——机器的总路数(成圈系统数)
  二、〖理论推导〗 
  1、纱支是用来描述纱线的密度(直径或细度),是重量与长度的比值,我们通常使用的纱支系统有英制(S/1),公制(Nm)和旦尼尔(D),其相互关系如下:
  S/1=0.591Nm
  S/1=5319D
  如:150D≈35.46S/1 
  48Nm≈28.4S/1 
  一般来说,英支用于棉纱类(如 COTTONCOTTON/WOOLCOTTON/POLYCOTTON/LINE);公支用于毛纱类(如 100%WOOLACRYLIC/WOOLACRYIC);旦尼尔用于长丝类(FILAMENTPOLYFILAMENT NYLONCYARLSILKLUREX)。 
  根据英支的定义,S/1=840YD÷LB,我们可以得出公式S/1=0.00059×L(mm)÷G(gm)来测出客户来样的纱支。 
  例如:我们测出12条长为172MM的棉纱的总重量为0.062gm,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其纱支为:12×172×0.00059÷0.062=19.6S/1-20S/1 
  2GM/㎡ 即一平方米织物的重量总数,也是织成这块织物的每个线圈重量的总和,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织物一平方米中的线圈个数及每个线圈的重量,就可以计算出织物的平方米克重,即:线圈总数×单位线圈重量。由于我们知道织物的CPIWPI,故可以计算出平方米的线圈总数,即:CPI×WPI×39.37×39.37。同样,根据纱支的定义及单位线圈的长度,或以计算出每个线圈的重量,即: 
  线圏长度÷纱支数=(50C÷50000)×(453.6÷S/1÷840÷0.9114) 
  所以平方米克重为: 
  CPI×WPI×39.37×39.37×50C÷50000×453.6÷S/1÷840÷0.9114×1.018367 
  例如:40S/1×2 Cotton Piece Dye Solid Jersey 20G×30” 9.75OZ/56-58” 205GM/㎡, CPI=45WPI=31, 50C=160MM。根据以上公式,其克重为:45×31×160÷40×2×0.018367=204.975(gm/)。在标准中,由于公式中所用参数是人为所定,所以计算出的重量与标准重量之间会有相应的偏差,一般在5%之内。 
  3、针织物由每根针形成一纵行,所以机器的总针数除以织物WPI就是织物的门幅。 
  4、每一模在机器上织一圈可形成一横列,所以机器的模数除以CPI为最大的FEED REPEAT
  三、〖公式应用举例〗
  1、对来样分析的影响: 
  1)如果客户来样足够多(1个门幅且至少1码以上),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称得其码重、克重,量出其门幅算出CPIWPI,测出纱支,并可以数出总针数,由此可得知生产该织物GAUGE。还可测试其它相关的参数,如:织物的缩水、PILLINGWET CROCKING等。 
  2)如果客户来样不够一个门幅,但可以刻大圆或小圆,这时我们可以称得大圆或小圆的克,并测出CPIWPI,根据公式WIDTH=CUTS÷WPI计算出可生产的门幅;根据公式OZ/YD=WIDTH×GM/×0.00082,计算出相应码重。但不能得知其原来生产该织物机型GAUGE。 
  例如:一客户来样为40S/1 Cotton Piece Dye Solid DOUBLE FACE(RIB M/C),我们测得其克重为219GM/㎡,WPI=37.5CPI=88,如果用18G 34" (1920 CUTS)的机器来产,则其门幅为1920÷37.5=51.2",估计为50-52",其码重为52×219×0.00082=9.34(OZ/YD)
  3)如果来样太小,不能刻大圆或小圆以称其重量,我们只能称出整块布的重量,量出其面积,根据公式GM/=重量(G)÷面积(S),计算出克重,用同2)方法可以计算出门幅和码重,但这样测出的数据很不准确。 
  例如:一客户来样为2cm×2cm,称得其克重为0.08g,其平方米克重为0.08gm÷0.02m÷0.05m=200gm/㎡。 
  注: 
  其中2)3)因为不能测来样的缩水,所以在正式的生产中要求缩水好,实际生产的织物门幅和重量可能与分析结果相差较大。
  2、门幅的估算: 
  A:直接计算法:
  织物门幅=可生产机器的总针数÷WPI 
  如:20S/1 CTN S/K JERSEY PD SOLID 18G×30" WPI=29 
  查机型表可知18G×30"的总针数为1680,可以计算出以上布种的门幅: 
  WIDTH=1680÷29=58"。所以门幅为56-58"。 
  此方法多用于织物来样分析。 
  注意:这里是可生产的机器总针数。例如粗的纱支不能用太细的机号的机器,细纱支不能用太粗机号的机器。同时,布种与机型要一致。如: 
  RIB SOLID/FEED M/C: 
  15G×341596×2 CUTS 
  18G×341592×2 CUTS 
  14G×341416×2 CTUS 
  INTERLOCK SOLID/FEED: 
  18G×301728×2 CUTS 
  22G×302088×2 CUTS 
  24G×302304×2 CUTS 
  28G×302664×2 CITS 

  INTERLOCK AUTO: 
  18G×301680×2 CUTS 
  22G×302064×2 CUTS 
  24G×30/22G×302256×2 CUTS 
  24G×332496×2 CUTS 

  B:比较计算法(改变GAUGE) 
  如果已知道织物的门幅和重量,要求在重量、缩水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其余可以生产的门幅时,可以用以下公式: 

  可生产的门幅=可生产的机器总针数÷现有的机器的总针数×现有门幅 

  例如:已知20S/1 CTN S/K JERSEY PD SOLID 18G×30" 181GM 56-58",如用20G×30"的机器来做,门幅是多少呢? 
  查表知18G×30"的总针数是168020G×30"的总针数是1860,根据公式可得:WIDTH=1860/1680×58"=64.2,由此计算出,如用20G×30"机可生产的门幅为62-64"。 

  备注:其注意事项同方法A

  3、最大FEED REPEAT的计算。

  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MAX REPEAT OF FEED(B/W)=可生产机器的模数÷CPI

  这里的关键点是:找出可生产机器的模数。如RIB机是70FINTERLOCK机是84F,普通机是96F。详细的机器类型参考各公司的实际机型。

  举例说明: 
  1)20S/1 COTTON DK 1×1 RIB FEED 259 GM/ 15G×34" 64-66" 14.0OZ/YD CPI=36。因为RIB机的模数是70F,所以以上布种的最大REPEAT OF FEED为:模数÷CPI=70÷36=1.94"

  2)32S/1 COTTON YD INTERLOCK FEED 223GM/ 18G×30" 50-52" CPI=75。因为INTERLOCK机的模数是84F,所以以上布种的最大REPEAT OF FEED为:模数÷CPI=84÷75=1.12"(B/W)

  3)20S/1 COTTON YD S/K PIQUE FEED 20G×30" 14.0OZ/YD 80-82" 208GM/ CPI=64。因为普通机的模数是96F,所以以上布种的最大REPEAT OF FEED为:模数÷CPI÷2=96÷31÷2=1.5"(B/W)

面料米重公式的演算过程_致新手

以21S*140D/104*66  57/58 门幅 为例
经纱21S 代表454克纱 所具有的840码的个数是21个
那么就是21*840*0.9144米
经纱每米重量 (G/M)=454/21/840/0.9144 克
现在算经纱的根数 :经密104 代表每英寸有104根
58英寸的经纱根数=104*58(根)
我们要求的是米克重 那么每根经纱的米数就是1米
58英寸内经纱的总长度就是104*58米
经纱的总重量/米=454/21/840/0.9144*104*58
总结
公式  每米面料经纱重量=454/英支数/840/0.9144*经密(每英寸)*门幅(英寸)
我手边没有计算机 简化以后就是:0.59*经密*门幅/英支 !!
纬纱140D代表 9000米丝的重量是140克
那么纬纱每米的重量=140/9000 克
现在算纬纱的根数:纬密66 代表每英寸有66根
我们求的是每米面料所以是1米里纬纱的根数= 1/0.0254(英寸)*66
1/0.0254是1米换算成英寸 等于39.74
现在算每根纬纱的长度=58*0.0254 米
纬纱的总米数=39.74*66*58*0.0254 米
每米面料纬纱的重量=140/9000*39.74*66*58*0.0254克
简化以后就是   旦数/9000*纬密(每英寸)*门幅(英寸)
其实这两个
公式的演算主要要求我们理解旦数和支数的定义
我刚接触面料的时候也看了一些帖子 没有演算过程 很难理解啊
后来经过朋友点拨才懂 才去理解旦支数
呵呵 有点笨  自己演算了就懂了
根据以上的
公式还可以算出面料平方米的克重 这就让大家自己去算吧
如果是全棉的话也一样算的啦
如果是锦棉 涤棉 等经向用旦数表示的 那就倒一下啦
如果经向或者纬向是2根纱或丝的 那么旦数或支数取平均数啊

常用品种用纱量计算

这个公式很实用 C21*21/60*58+63 为例 百米用纱量为 (60+58)*63*.0645/21 (经密+纬密) *幅宽/纱支 C21*10/40*42+50 为例经用纱量/百米=21*50*0.0645/21 纬用纱量/百米=10*50*.0645/10 公式为常用坯布成本核算方法依此为基出算出用纱量乘以纱价 再加上制造费即为坯布价格

一点补充

感谢各位热心的同行对我的话题的支持!对次做一点补充:
1,
我在此文里的演算过程是对
面料克重计算公式的一个解释,应该说做纺织的有一定基础都可以看的懂,以后遇到实际的计算可以参考此公式.
2,
在实际的计算中,要注意几点很实际的问题,一是经纱的克重在次公式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织缩和损耗,一般我们是乘以1.05.有的朋友提出平纹织法和斜纹,变花纹织法的织缩有区别,本人认为可以忽略不记.
3,
纬纱不管是长丝还是短纤,织缩和损耗也可不计,具体原因去问一下织厂的同行.因为损耗太小了.(也有例外,这个希望织厂参加讨论)
4,
弹力布的棉包氨纶,或者化纤包氨纶,其中氨纶的克重要分开算,比如32S+40D的棉包氨纶,棉就按照以上
公式代替,氨纶要在以上公式的基础上除以3,(这个过程我也有点迷糊,呵呵不好意思).另外还有一个染色的颜料重量,一般也忽略,也就35,乘以原料价格以后也很小.
5,
按照
公式计算了布的克重,要算面料成品的价格,这个要根据各位的积累,因为原料的价格是可以打听的到的,但是各种布,棉的,化纤的,交织的,弹力的,他们的织造费和染色费各个地区,根据不同的质量要求,面料的流行程度,不同的客户区域,量的大小等等因素,厂家报价会有些不同,其中的巧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根据具体面料,做出判断.呵呵,很笨的一个办法,就是根据市场很流行的一个常规品种,然后自己计算克重,再根据实际面料称重进行比较,可以自己调整次公式,再探讨市场原料价格和加工费,然后和市场实际价格进行比较.试验的次数和价格把握的准确性成正比.
6,
本人以上说法可能有失偏颇,因为纯粹是积累的一些土经验,经不起行家点品评,希望有比较专业的同行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