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交流——早期葡萄牙在中国

 蜃海 2011-11-23
    建立和控制香料群岛—马六甲—果阿—葡萄牙的直接贸易联系,这是葡萄牙建立东方帝国梦的一部分,中国也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葡萄牙对中国的兴趣相当程度上为马可·波罗的游记所激发。1502年,葡萄牙语的《马可·波罗游记》在里斯本出版,书的前言中说:“想往东方的全部愿望,都是来自想要前去中国。航向遥远的印度洋,拨旺了对那片叫做中国的未知世界的向往,那就是要寻访契丹(Catayo)。”(契丹是古代欧洲人对中国的称呼)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探险家。在中国元朝期间随从他的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到意大利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 



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 

    欧洲人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知道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14世纪,根据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的叙述,西方的世界地图上,开始标注出中国位置。 



1436年,意大利人安德烈·比安科(Andrea Bianco)绘制的世界地图,有简单的中国海岸线。 



1459年,威尼斯人弗拉·毛罗(Fra Mauro)的第一幅较为完整的世界地图上也标有中国。 



1570年,比利时制图和地理学家亚伯拉罕·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所绘制的世界地图。 



    1584年,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杰出的地理学家巴布达(LUIZ JORGE DE BARBUDA)绘制的西方世界第一幅单张的、并以中国命名的中国分省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巴布达概括了自16世纪以来葡萄牙的航海探险者、商人、国家公使、耶稣会士传教士等在中国的发现和观察。这是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当时葡萄牙及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水平。这幅地图虽然非常粗略,但在其出版后的半个世纪在欧洲一直作为标准的中国地图使用的。 
    巴布达的这幅中国地图的方位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在这幅地图中,巴布达标出了明朝当时15个省份中的大部分省份的位置及名称,这些省份有:广西(QVAN CII)、广东(CANTAM)、福建(FOQVIEM)、浙江(CHEQVIAM)、南京(NANQVII)、山东(XANTON)、京师(QVINCII)、贵州(QVICHEV)、陕西(XIAMXII)、山西(SANCII)、云南(IVNNA)、河南(HONAO)、江西(FVQVAM抚州)。其中,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南京、山东等沿海省份的相对位置大致正确,一些港口城市和海岛也标注得较为清楚,如:澳门(但误为珠江口东岸)、厦门、宁波、海南岛、台湾岛等。究其原因,葡萄牙人从海上登陆,最初与中国的接触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对沿海省份的情况比较了解。其他的内陆城市有的张冠李戴,位置互换,如贵州和云南;有的重复标注,如广西,有的标错位置,如江西。四川和湖广则没有标出。总体来说较为粗略。 
    巴布达这幅地图的另一贡献是,第一次在西文的中国地图上标上了长城这一世界奇迹。在图上可见长城顺着山脉的走势绵延伸展,并将间断的山脉连接起来形成一道自然和人工浑然而成的屏障。沿着长城的伸展,图上还有一行简略的说明文字:Murus quadringentarum leacarum, inter montium crepidines, arege Chine contra Tartarorum ab hacparte eruptiones, extructus ( a wall of 400 leagues, between the banks of the hills, built by the King of China against the breaking in of the Tartars on this side)意即:在群山之间绵延四百里格(一里格等于三英里),为中国君王所建以抵御外部入侵的长城。 
在图上长城以北,巴布达标出了许多地名,还画出了蒙古帐篷及一大片沙漠地。中国以西有缅甸(Bramas)、阿富汗(Pantanes)、俄罗斯(Gouros)。北部和西部画有旱船。

葡萄牙人在广东、浙江、福建沿海的活动 

    葡萄牙人与中国人的最初接触可能是在马六甲(满剌加),当时两国商人都在那里经商。1508年,葡萄牙人塞克拉(Diogo Lopesde Sequeira)自里斯本率船队远航马六甲。葡萄牙国王特颁指令,要求他汇报在马六甲的中国人的情况:“要弄清中国人的情况。他们来自哪里?距离有多远?到马六甲贸易的间隔时间有多长?携带什么商品?每年来往商船的数目和船的规模如何?是否在当年返回?他们在马六甲或者其他地方是否设有商馆和公司?他们是否很富有?性格怎么样?有没有武器和大炮?身穿什么服装?身材高矮如何?此外,他们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是否强大?有几位国王?国内有没有摩尔人和其他不遵行其法律及不信仰其宗教的民族?如果他们不信仰基督教,他们信仰和崇拜什么?风俗如何?国家规模以及与什么国家接壤相邻?”次年,塞克拉到达马六甲,但失败而回,未能完成使命。 

    1510年,葡萄牙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占领了印度果阿,以此作为葡属亚洲殖民地的首府。1511年,阿尔布克尔克占领了马六甲。经过与马六甲的中国商人联系,阿尔布克尔克已掌握了一些中国的信息,于是向葡萄牙国王汇报,国王随即授权阿尔布克尔克派遣使臣前往中国。 

    1513年初,阿尔布克尔克委派乔治·阿尔瓦雷斯(Jorge álvares)率船驶往中国。在中国商人的指引下,阿尔瓦雷斯驾船抵达广州附近海面。表面上他以商人身份出现,运香料来广州销售,未与地方当局有人和官方交往,实际上是刺探广州门户的情况。但当地官府未允许他们上岸,阿尔瓦雷斯只得在船上进行贸易,获得了很大利益。接着阿尔瓦雷斯溜上屯门,按葡萄牙探险家的习惯,在那里偷偷立了一块刻有葡萄牙国王标记的石碑,表明他们发现了新的土地。阿尔瓦雷斯是第一个达到中国的葡萄牙人。 

    1515年,阿尔布克尔克派遣拉斐尔·佩雷斯特鲁(Rafael Perestrello)船队也到了屯门,寻求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同年,费尔南·皮雷斯·德·安德拉德(Fermao Peres de Andrade)的船队受命前往广东,但途中遇到飓风,无功而归。1517年6月17日,安德拉德再率4艘葡萄牙船和4艘马来船,满载货物前往中国,船队中有受葡属印度总督之命作为葡萄牙国王使者的皮雷斯(Tomé Pires)。 
    皮雷斯(Tom Pirez)是葡萄牙宫廷药剂,他在完成的《东方概览》(Suma Oriental)一书中介绍了中国的情况,说“中国乃是一个伟大、富饶、豪华、庄严的国家。”“广州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水陆两路的大量货物都卸在广州。”“从马六甲来中国的船,都停泊在屯门岛,此岛距广州20或30里格(按1里格约等于5公里)。这些群岛距南头(Nantoo)的陆地,由陆上算起约有l里格。”“中国人非常懦弱,易于制服。常到这里(马六甲)的主要人物都肯定,要把中国置于我们统治之下,只消用马六甲总督的10只船,就能从海岸攫取中国。”这些言论表明,葡萄牙人初来中国,即已有侵略野心。 

    8月15日,船队到达了珠江口的屯门。安德拉德在这里遇到了由杜阿尔特·科埃略(Duarte Coelho)率领,于7月间由暹罗(今泰国)先期抵达的另一支葡萄牙船队,安德拉德率这两支船队开向广州。9月,安德拉德和使团所乘的两艘船抵达广州内港。对葡萄牙人初次进入广州,广东当局非常重视,两广总督陈金为此特地从常驻地肇庆来到广州,把他们安置在招待外宾的怀远驿(地在蚬子步,即今广州十八甫路,今其旧址之街名,仍叫怀远驿),并予接见,同时上奏朝廷。明政府持谨慎态度,开始时仅命令广东当局就他们带来的礼物照价给钱,叫他们返国。安德拉德等人则通过到处钻营找门路,通过华裔翻译买通了镇守广州的宦官,终于取得了皮雷斯使团进京的许可。 

    对葡萄牙人到广州,中国史籍有不少记载。《筹海图编》引顾应祥之语谓:“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年,予任广东佥事,署海道事,蓦有大海船二只,直至广城怀远驿,称系佛郎机国进贡,其船主名加必丹(即Capital船长的汉译),其人皆高鼻深目,以白布缠头,如回回打扮。”《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三年(1518年)春正月壬寅条记:“佛郎机国差使臣加必丹末(即Capitaomor大首领)等贡方物。” 
“佛郎机”为阿拉伯语。Frangi或Franji的译音,源于“法兰克”(Frank)。法兰克是一个日耳曼部落,于6世纪时征服高卢,其地后遂易名为法兰西。阿拉伯人入侵欧洲,与法兰克人屡有争战。此后,阿拉伯人及其它伊斯兰教徒就把欧洲人和西方基督教徒泛称为佛郎机。明代中国人把葡萄牙人称为佛郎机,当是在皮雷斯使团中担任翻译的马来人或久居南洋的华人沿用伊斯兰教徒对葡人的称呼而致。“船主加必丹”指安德拉德,而“使臣加必丹末”则指皮雷斯。
 

    安德拉德在广州,一面做生意,一面派人四出搜集情报。他的部下马斯卡雷尼亚斯(Jorge Mascarenhas)率领几艘船只,到达福建漳州(Chincheo),勘察了粤、闽一带的海岸。1518年9月末,安德拉德返抵马六甲。皮雷斯等7名葡萄牙人则留在广州,准备进京。葡萄牙人这些探险和贸易,是欧洲与中国第一次直接的外交和商业联系。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 

    1520年1月13日葡萄牙使团离开广州乘内河船溯北江航行,到梅岭后走陆路。1520年5月来到明朝陪都南京,想朝见南巡到南京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但是正德皇帝不想在南京接见他们,而是命令他们到北京等待觐见。于是使团只得先行前往北京,1521年4月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北返,但皇帝一回京就病死了。就在这个时候,葡萄牙人犯下的种种罪行被明政府获悉,更激起了朝官对皮雷斯使团的愤恨。 



正德皇帝,即明武宗朱厚照 

    原来,葡萄牙人占领的马六甲,历来是明朝的朝贡国。流亡在外的马六甲苏丹遣使向明朝揭发了葡萄牙人的罪行,要求明朝征服帮他复国。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安德拉德之弟西芒·德·安德拉德(Simao de Andrade)占领了屯门。他未经允许擅自修筑工事、建起炮台、堡垒、哨所,像对待非洲沿海的黑人一样对待中国人。后来,他们又驱赶中国商船,俘虏船员、掠夺钱财和商品,允许其成员肆意抢劫百姓,俘走他们的妻女并任意欺侮蹂躏。他又以屯门为据点,勾结中国奸商从事走私,不仅拒绝向明朝的市舶官员交纳税饷,还要殴打市舶官员。这些行为决定了皮雷斯被逐的命运。新登基的嘉靖皇帝驱逐了皮雷斯使团,令其经广州离境。当皮雷斯到达广州时,发生了中葡在屯门的海战,于是皮雷斯被就地监禁起来。皮雷斯被迫写信到马六甲说,除非葡萄牙人放弃对马六甲的控制,交还给被废黜的苏丹,他和其他使节才会从中国监狱释放出来。皮雷斯最后病死在狱中。 

    1521年8月底,时年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驱逐佛朗机人。此时葡萄牙人由阿尔瓦雷斯率领,已占据“屯门岛”附近多年,不久前又新加入了卡尔沃(Diogo Calvo)的船队。汪鋐已料到葡萄牙人不肯轻易离开,因此先加强了军事力量,汪鋐主要的备战措施如下:加强了南头寨及东莞守御千所的兵力;收集战船及渔船,以备军用;加强保家卫国的宣传,组织兵力;在望族乡绅吴瑗、郑志锐的帮助下,招募民兵,并询问海情;探知葡萄牙人的战船体形巨大,火炮射程远,命中率高。在完成备战后,汪鋐对葡萄牙人宣读嘉靖皇帝的诏书,要求葡人尽快离去,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于是汪鋐派军队驱赶葡人,遇到武装抵抗。汪鋐亲率军民猛攻葡人船队,此时又有科埃略(Duarte Coello)及雷戈(Ambrocio do Rego)各带两艘大船前来援助,明军终因葡人火炮猛烈而败阵。 


    汪鋐(1466-1536)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祖籍江西婺源县(婺源1949年前属安徽)大畈。一生历任数职,直至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是中国“师夷制夷”第一人。 

    屯门,今指香港屯门区。在明代,屯门指的是北起今深圳南山区,南至香港九龙半岛沿海大部分,包括前海湾、后海湾、伶仃洋等,属明代广东东莞县。 “屯门岛”,是葡萄牙人占据小岛后,向当地人询问当地地名后,给自己占据的小岛起的名字,在中国典籍中并无此名。屯门岛又叫贸易岛。据考证,“屯门岛”可能指的是内伶仃岛,距今深圳南头约9公里。又或是大铲岛,在今深圳赤湾西北3海里处,均非常靠近明代的南头。“屯门岛”亦有可能是指香港大屿山,因为葡萄牙人曾于该岛的大澳建立据点。 “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指深圳后海湾、内伶仃岛及香港青山一带,是葡萄牙人侵扰明东莞县时最初占据的地方。 

    汪鋐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了一些装满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刮起很大的南风,汪鋐率军士4000众,船只50余再次攻打葡人船队。先将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点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只驶去,由于葡人船只巨大,转动速度缓慢,无法躲开火船进攻,很快燃烧了起来,葡人大乱。汪鋐又趁机派人潜入水下,将未起火的葡人船只凿漏,葡人纷纷跳海逃命。然后汪鋐命军士跃上敌船与葡人厮杀,葡人大败。最后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岛屿藏身。天亮后,风向逆转,葡人才借强劲的北风勉强逃过明军的追击,10月末逃回马六甲,阿尔瓦雷斯在此次战役中病死。至此,中国收复被葡萄牙人盘踞的“屯门岛”及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屯门海战也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胜利后,汪鋐感慨万千,做了《驻节南头喜乡眷 吴瑗、郑志锐划攻屯门彝之策赋之》一诗: 
  辚辚车马出城东,揽辔欣逢二老同。 
  万里奔驰筋力在,一生精洁鬼神通。 
  灶田拨卤当秋日,渔艇牵篷向晚风。 
  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
 


    1522年,葡萄牙国王又派出马丁·阿丰索·德·梅罗·科蒂尼奥 (Martin Afonso de Melo Coutinho)为首的使团前往广州。7月10日,科蒂尼奥的船队满载胡椒等货物离开马六甲。船队共有6艘船,除原有的4艘外,还有分别由科埃略和雷戈任船长的两艘,整个船队共300余人。科蒂尼奥船队在路环、氹仔附近的西草湾遭到以新会广海卫为基地的明军水师海岸巡逻船队截击,转向东行,驶入屯门港内,试图登陆,遭抵抗未遂。他下令撤出港外,又遭尾追而至的明军船队攻击,在稍州(今沙洲)附近展开决战,惨败而遁。据葡萄牙文献记载,当科蒂尼奥的船队驶近中国海岸之时,还未及作出任何说明,就遭到中国舰队的攻击。科蒂尼奥下令各舰指挥官不得还击,但其中有一人不甘忍受,进行还击,这更触起中国人的愤怒。科蒂尼奥避免同中国舰队接仗,命令舰队向屯门的航路开去,进港以后,派了一些人上岸。他们受到中国人粗暴的待遇,幸好还能回到他们的小舟上来。科蒂尼奥下令起航,但再次受到攻击。船长佩德罗拼死顽抗,把中国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直至被枪弹击毙。科蒂尼奥在其掩护下终于杀出海面,但损失了两艘船,中国人也受到损失。葡人惨败,数十人被俘,其中一些因伤势严重而死,另一些因饥寒身亡,23人后来在1523年9月23日被处死。科蒂尼奥企图为遭到的挫败报仇雪恨,但由于各舰长劝说,在被俘的同伴没有被处死之前返航,于1522年10月底抵达马六甲。西草湾之战宣告了葡人征服中国计划的破产,1525年,科蒂尼奥两手空空地回到里斯本。 

    稍州,嘉庆《新安县志》卷二之舆图,在屯门之西南方向有“哨州”,道光阮元《广东通志》卷一二四海防图在同一方位有“筲州”,当即其地。今名“沙州”,为香港离岛之一。 

    葡萄牙人被逐出珠江口后,北上来到浙江,1524年占据了宁波双屿岛(今舟山群岛的六横岛),与中国的走私商人、当地官员及海盗、日本倭寇相勾结,进行走私贸易。明军水师屡次攻打双屿,但由于各种原因均遭失利。1548年5月,闽浙巡抚朱纨派遣明军将领卢镗率部围剿双屿岛,明军大胜,擒获剿杀海盗数百人,尽毁岛上建筑,并驱逐了所有葡萄牙人。这就是著名的"双屿之役"。 

    逃出浙江的葡萄牙人又南下来到福建,在泉州浯屿(今属厦门),漳州府龙溪县的月港、诏安县的走马溪等地建了新的贸易据点。1549年3月,朱纨指挥,卢镗、柯乔统领明军围剿走马溪,攻击了停泊在走马溪的葡萄牙商船,捉捕了大批与葡萄牙人贸易的中国商人及日本倭寇,朱纨批准,处决了数百人,驱逐了葡萄牙人。史称“走马溪之役”。 

    朱纨(1494—1549)明朝大臣、抗倭名将。字子纯,号秋崖,长洲(今吴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历官知府、南京刑部员外郎、四川兵备前使、广东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四川兵备副使任上,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少数民族叛乱。嘉靖二十五年,擢升为右副都御史。次年,任提督闽浙海防军务。时闽浙沿海倭寇大肆侵扰,海盗商人与地方豪绅与倭寇勾结为患,海防废弛。朱纨到任后,禁止大陆“渡船”入海,加强保甲制度,搜捕通倭奸民,整顿海防。派兵驻守漳、泉、福三州和宁波沿海,堵截倭寇。攻克倭寇巢穴双屿港,打败海盗李光头、许栋等,处死通倭人犯。因触犯闽浙豪绅利益,召致闽浙官僚仇恨,被劾“擅杀”,革职拿问。他闻讯作墓志铭《秋崖圹志》,愤而服药自尽。自此,海防废弛,倭寇猖獗十余年。有《戌边纪事》、《甓余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