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过去 现在 将来 2011-11-26

【引用】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 guoxiaoda.120 - 青龙县凉水河乡下草碾村卫生所

五腧穴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不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 guoxiaoda.120 - 青龙县凉水河乡下草碾村卫生所  

阴经五腧穴表

阴经 五腧穴表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 guoxiaoda.120 - 青龙县凉水河乡下草碾村卫生所

阳经五腧穴表

阳经五腧穴表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明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五腧穴图表歌诀 ——附图 - guoxiaoda.120 - 青龙县凉水河乡下草碾村卫生所 

 

为方便记忆,古人将上述五腧穴内容编成歌诀记忆如下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这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足三阳经上的六腑合穴,总称“六腑之合”,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这是因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其合穴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故其合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六腑下合穴是“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府者”,临床上治疗“腑症”有显著作用。其他荥、输等穴则以治疗各经的外部病症(外经病)为主。

五俞穴 — 井荥输经合


什么是五俞穴?

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每条经络各有五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分别被称为井、荥、俞、经、合,故称其为五俞穴。
(荥,音行,Xing 第二声,《说文解字》:绝少水也。)

古文中,腧、俞、输三个字通用,即通假字。在古中医经典中,有时称为五俞穴,也有时称为五腧穴,或五输穴。

五俞穴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及《素问·气血论》)。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灵枢·九针十二原》)。

意思是说,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经气初出,如水流之源头,所以称“井”;
      经气稍盛,如水流之微流,所以称“荥”;
      经气渐盛,如水流之灌注,所以称“输”;
      经气充盛,如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
      经气丰盛,如水流之汇合,所以称“合”。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荥:指小水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

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智昏迷、心下烦闷;
      荥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
      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
      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
      合穴:可用于如肠胃等六腑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思是说,荥穴和输穴主治经脉经过部位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按照《灵枢·本输》,五脏各有五个腧穴,而六腑除了五输穴以外,还专门有一个“原穴”。因此,又被称为:井、荥、输、原、经、合。
这样算起来,五脏有二十五个腧穴。六腑有三十六个腧穴。
总之,五输穴在经络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养生保健上也应当常按揉。
以下是阴经和阳经各自的五腧穴为列表,供参考。
表中注明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标注,当我们了解了五行的含义后,就会指导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地选择穴位


阴经五腧穴


经脉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诸

阳池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明

侠溪

足临泣

丘虚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昆仑

委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