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茎泽兰---植物界的杀手

 辰 宇 2011-11-27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后疯长蔓延,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

编辑摘要

紫茎泽兰 - 简介

可怕的绿,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属菊科,泽兰属可怕的绿,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属菊科,泽兰属

紫茎泽兰,长有厚厚绒绒的绿叶,紫色的茎,像蒲公英一样的白色小花,诗一般的名字,不熟悉的人可能会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可它却是植物界里臭名昭著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国家环保局最近公布的16种外来有害生物中,紫茎泽兰凭着斑斑劣迹位居榜首。目前,紫茎泽兰正借助风的力量由云南、贵州边境向广西蔓延,仅隆林、西林、田林三县发生面积达160多万亩,目前还在以每年30公里到50公里的速度向内陆扩展。

紫茎泽兰,是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恶性杂草,它从何时开始用何种方式进入云南的浪漫征程已无从考证,但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不知不觉间,紫茎泽兰从云南吹到广西的百色安了家,并迅速地在百色各县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并沿着右江和红水河,悄悄地向河池及南宁地区蔓延。

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广西部分地区的百姓称它为“飞机草”(飞机草其实是另一恶性杂草的名称)、“霸王草”。 [1]

紫茎泽兰 - 基本资料

 紫茎泽兰-基本资料 紫茎泽兰名称考证:马鹿草、破坏草(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药用部位:紫茎泽兰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膀胱、肝、肾三经。

功效分类:活血化瘀药,活血调经药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调经活血,解毒消肿。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之发热,月经不调,闭经、崩漏,无名肿毒,热毒疮疡,风疹瘙痒。

紫茎泽兰 - 起源和分布

紫茎泽兰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英文名crofton weed、pamakani,中文别名破坏草、解放草、败马草、黑颈草等。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1865年起始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班牙、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越南、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太平洋岛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国与其接壤的云南省临沧地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扩散,现已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 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其中云南省有93个县(市)分布,面积达250多万公顷。[2]

紫茎泽兰 - 传播途径

紫茎泽兰主要沿河谷及公路沿线传播,风、流水、车辆、人畜及苗木调运是其传播的媒介。每年以30公里的速度传播,速度极快。

紫茎泽兰 - 识别特征

植株茎呈紫色,上有细细绒毛,散发淡淡的腥味植株茎呈紫色,上有细细绒毛,散发淡淡的腥味

紫茎泽兰,茎直立,高30~90 cm,分枝对生,斜上,全部茎枝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卵形、略三角状或菱形,基部平截或稍心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粗大圆锯齿,花序下方的叶为波状浅齿缘或近全缘;叶面绿色,叶背色浅,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叶背及沿叶脉处毛稍密,基出三脉,叶柄长约4~5 cm。

总苞钟形,长3 mm,宽4 mm,含40~50朵小花;总苞片1层或2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 mm,先端渐尖。花序托凸起,呈圆锥状。管状花,两性,淡紫色;花冠长3.5 mm;花药基部钝。子叶宽卵圆形,长约2.2 mm,宽1.7 mm,先端钝圆宽出,下胚轴发达,被稀疏柔伏毛,上胚轴亦发育,密被短柔伏毛,均呈紫红色。

第一对真叶对生,呈倒卵圆形,长约3.5 mm,宽2.5 mm,表面光滑或生疏柔毛,全缘,基出三脉,中脉突显。从第二对真叶起,叶缘具微缺刻,余同第一对真叶。瘦果,黑褐色,长椭圆形,具5棱,长1.5 mm;冠毛白色,纤细,长约3.5 mm。

紫茎泽兰 -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拉锯战,本地土生植物和紫茎泽兰缠斗拉锯战,本地土生植物和紫茎泽兰缠斗

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基部常木质化,茎枝基部特别是靠近地面的茎部能生出须根,萌发出根芽,入土便可产生新植株,使其在竞争并拓展生存空间中处于有利地位。结实能力强,每株可结种子3万~4.5万粒,多的可达10万粒。瘦果细小,顶端具冠毛,随风飘移散落,极易在裸地和稀疏植被的生境中定植生长。

天然生长的紫茎泽兰,孕蕾时间多从11月下旬开始,12月下旬现蕾,2月中下旬始花,各地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但结果成熟期,一般在土壤湿度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随气温增高而逐步提前,最多可相差20多天。在温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干旱导致成熟期提前,湿润使之推后,二者相差也可达20多天。

新枝萌发从连续降雨的5月开始,至9月为生长旺期,其中以高温高湿的7、8两月生长最快,植株平均月增高10 cm以上,11月份花芽分化,株高增长速度下降。当人工割除地上茎时,其营养体生长规律与正常植株基本一致,但8月以后割除,对开花结果有较大影响,10月以后割除,萌发的新枝不再开花结实,但营养生长仍然进行。

紫茎泽兰 - 交换特性

一株被紫茎泽兰绞杀枯死的本地植物一株被紫茎泽兰绞杀枯死的本地植物

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从CO2交换特性角度研究其入侵特性的报道较少。对其生殖器官(花和果)和营养器官(茎杆和根系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叶片)气体交换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与8种本地种和已报到的世界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了对比。在结果中观察到,不同叶片的净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差异较大,同一茎杆不同叶片、不同年龄株丛和同一株丛不同年龄分株上叶片、不同生境内嫩叶、成叶和老叶、不同长度节间上生长叶片以及基生叶和顶生叶光合能力都受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羧化能力)的影响,但不同叶片所受的限制程度不同。

综合来看,最大叶片净光合速率为17.6μmol·m-2s-1,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11~15μmol·m-2s-1,占所有观测值的50%,而叶片暗呼吸速率70%以上的观测结果在1~3μmol·m-2s-1之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1.5~2.0μmol·m-2s-1,占所有测定值的40%。生殖器官具有较高的代谢机能,其中幼嫩花蕾的呼吸速率高达37μmol·kg-1DWs-1,其呼吸速率平均比茎杆和根系高出4倍。而且,花蕾、成花和幼果都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毛光合速率分别约为40,16μmol·kg-1DWs-1和11μmol·kg-1DWs-1,是对应呼吸速率的110%,68%和74%)。

对照同一时期(早春:旱季生殖生长季)的叶片光合能力仅为营养生长季节(夏季)的1/3,生殖器官这种光合作用是对叶片光合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充。茎杆和根系呼吸速率与直径的关系相似,即直径越小,呼吸速率越高。直径小于0.5mm的根系和茎杆的呼吸速率都在11μmol·kg-1DWs-1以上。与其他植物比较,在温度和根系大小相当的情况下,紫茎泽兰与其它根系呼吸比较并没有明显区别。与已报道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光合呼吸范围来看,紫茎泽兰叶片光合速率介于草本植物系统的中等偏下,位于木本植物系统的中等偏上,而其呼吸速率和草本植物相当但明显高于木本植物。

与本地其他伴生植物比较,紫茎泽兰光合能力与本地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相当,而明显高于常绿针叶树种,但与同一时期的草本植物光合能力相当甚至偏低。其呼吸速率与本地草本和木本植物相差不明显。因此,不同生境下和不同生长状态的紫茎泽兰的光合和呼吸速率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能有利于其定居不同的生境,即在适宜生境保持最高的光合能力和呼吸代谢水平,利于快速入侵,而在胁迫生境下以避免消亡为主,待机爆发。但是,仅通过比较紫茎泽兰与其它植物的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不容易判断这一植物的强入侵能力。[3]

紫茎泽兰 - 防除方法

宣传能否落实成行动?宣传能否落实成行动?

1、人工拔除
在秋冬季节,人工挖除紫茎泽兰全株,集中晒干烧毁。此方法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农田、果园和草原草地。在人工拔除时注意防止土壤松动,以免引起水土流失。

2、生物防除
(1)植物的替代控制:利用柠檬桉、皇竹草等作为替代植物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

(2)生物防除:利用泽兰实蝇、旋皮天牛和某些真菌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泽兰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具有专一寄生紫茎泽兰的特性,卵产在紫茎泽兰生长点上,孵化后即蛀入幼嫩部分取食,幼虫长大后形成虫瘿,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削弱大面积传播危害;旋皮天牛在紫茎泽兰根颈部钻孔取食,造成机械损伤而致全株死亡;泽兰尾孢菌、飞机草链格孢菌、飞机草绒孢菌、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造成叶子被侵染,失绿,生长受阻。

3、化学防治
在农田作物种植前,每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60-40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松林每亩用70% 嘧磺隆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荒坡、公路沿线等,每亩用24%毒莠定水剂200-35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草地、果园中的紫茎泽兰用草甘膦进行防治,慎用甲嘧磺隆。化学防治时,选择晴朗天气,注意雾滴不要漂移到作物上,同时在施药区插上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4]

紫茎泽兰 - 综合利用

扎根墙缝,茁壮成长扎根墙缝,茁壮成长

1、作为能源资源:可以制造成沼气、碳棒,或粉碎后作为燃料。

2、作为饲料资源:紫茎泽兰经过复合菌种处理,好氧发酵后,能显著降解其有毒物质,作为饲料原料配成饲料喂猪。

3、作为纤维板: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生产刨花板,有利于生态及环境的保护。

4、制作染料、香精和木糖醇:用紫茎泽兰染黄色布料,染出来的颜色鲜艳明亮、不易褪色,而且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特别的驱除蚊虫功效;紫茎泽兰的香气能够成为制造香精的香料源;紫茎泽兰经过几种酵母发酵后,可生产木糖醇。

5、制作杀虫剂:紫茎泽兰提取液对天敌无害,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6、培养食用菌:利用紫茎泽兰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可栽培出平菇、凤尾菇、金针菇、木耳、猴头等七种食用菌。

紫茎泽兰 - 药用价值

紫茎泽兰可以用于以下常见疾患的治理,并有较好的疗效,现收集整理如下:   

1. 对蚊虫叮咬引起的搔痒、肿块,香港脚、稻田性皮炎疮疖,取紫茎泽兰鲜叶适量揉出汁液涂抹患处,可起到消肿止痒之功效。   

2. 不明缘由皮肤寻麻疹,取紫茎泽兰鲜茎叶500g,煎水清洗患处,一般2~4天可痊愈。   3. 消炎止血。对于一般简单外伤性创伤出血,取紫茎泽兰鲜叶适量揉绒敷于创口,用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可起到消炎止血之功效。   

其他作用:1.染料,是一种天然的染料,经过高温熬煮,可以染成黄色,在民族扎染上被用到,并且,可以起到驱蚊消炎的作用。

紫茎泽兰 - 主要危害

天然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天然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

  1、破坏畜牧业生产
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的毒性(种子和花粉可引起哮喘;种子被吸入气管和肺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和牛的拒食性已被肯定。目前,凉山州紫茎泽兰危害面积已达26万公顷以上,每年牧草减产5亿公斤以上,家畜死亡3000头以上,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响,是农林生产的大敌。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外,紫茎泽兰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2、破坏农业生产
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 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紫茎泽兰叶、根的水提液可抑制多种粮食作物及蔬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耗损土壤肥力,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严重。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入侵3年后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马属动物的哮喘病,尤其是具钗的纤毛种子被马属动物吸入后可直接钻入气管和肺部,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紫茎泽兰的抗逆性极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大,即使在干旱脊薄的荒地、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已分布有紫茎泽兰的国家和地区都曾报道该草侵入农田、草地、草原、路边、

3、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
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它一年生植物。它的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 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管理强度成倍增加,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经费,且严重威胁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4、危害人类健康
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5]

紫茎泽兰 - 农业部将展开绞杀行动

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试验了用特定农药杀灭成片紫茎泽兰后,再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3年,可以改善当地生态。但一亩地要投入200元,所需投入资金非常庞大。
日前农业部启动了2010年度紫茎泽兰综合防治行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防控及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成员赴西南地区进行调研。
据了解,农业部将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重庆等紫茎泽兰危害严重的省(市、区),联合开展紫茎泽兰灭毒除害行动,组织当地农业部门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紫茎泽兰综合防治示范区,在交通干道和河流等传播通道的潜在发生区域建立阻截带,防止紫茎泽兰进一步扩散蔓延。

紫茎泽兰 - 目前现状

2010年至9日,农业部在贵州省晴隆县开展了紫茎泽兰综合防治行动,加强宣传,科学应对,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争重点区域紫茎泽兰灭除率达到80%以上,确保紫茎泽兰扩散蔓延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至9日,农业部在贵州省晴隆县开展了紫茎泽兰综合防治行动,加强宣传,科学应对,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争重点区域紫茎泽兰灭除率达到80%以上,确保紫茎泽兰扩散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2010年贵州省发生特大旱情后,当地牧草、植被大多枯死,紫茎泽兰成为草场、植被中的优势种群,羊误食紫茎泽兰中毒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业生产。6月8日至9日,农业部在贵州省晴隆县开展了紫茎泽兰综合防治行动,加强宣传,科学应对,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争重点区域紫茎泽兰灭除率达到80%以上,确保紫茎泽兰扩散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的种类增多,频率加快,范围扩大,危害加剧,对于局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生态、人畜健康和农业生产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防控紫茎泽兰这样的有害外来生物,一要控制源头,切断传播的链条,通过建立生物防护阻截带来阻止扩散和蔓延;二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理;三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针对农田、草地、荒山、荒坡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铲除、化学灭除和生物替代等多种措施;四要综合利用,以用促控,利用紫茎泽兰来生产燃料和饲料,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据介绍,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紫茎泽兰现已在中国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扩散蔓延,发生面积达到1400多万公顷,造成了当地原有植物衰退和消失,并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危害。为有效防控紫茎泽兰的扩散和蔓延,农业部下一步还将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重庆等紫茎泽兰危害严重的省市,联合开展紫茎泽兰灭毒除害行动,组织当地农业部门推广应用成熟的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紫茎泽兰综合防治示范区,尽快使草场、农田周边的紫茎泽兰入侵得到有效控制;在交通干道和河流等传播通道的潜在发生区域建立紫茎泽兰阻截带,防止紫茎泽兰进一步扩散蔓延;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特别是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紫茎泽兰分布集中区域,尽快建立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生产饲料、燃料的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据了解,近年来,农业部积极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开展紫茎泽兰集中灭除行动,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探索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新途径。同时,安排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资金2100万元,组织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筛选了专门针对紫茎泽兰的高效、低毒和选择性强的除草剂,开发出了超低量喷雾油剂和器械,并筛选出了替代生物品种。在综合利用方面,已在云南省昆明市建成了年产1000吨紫茎泽兰草粉饲料生产线,在四川省西昌市建成了年产2万吨的现代化紫茎泽兰草粉饲料生产线。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