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教育教学智慧

 享受淡泊 2011-11-29
 我的教育教学智慧————

从孩子的角度来教

胡秀波

    

今天刚刚进行了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测验。阅卷中,好几个孩子们都把“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几格?”这个问题答错了,本就是“向左或向右”的平移,却答成了“向前或向后”。平时的教学及家庭、课堂作业中,孩子们都答得挺好啊,一个也没错;而这怎么就错了呢?

     出错的原因,我分析主要如下:

    1.原教学及作业中以图形为主,如长方形、三角形、房子,这类物体本身就不会引起孩子的共鸣,去把自己当物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物体的变化,所以不会出现前、后。

2.孩子们在自我角色的转换没有意识到,而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本身就应有一个参照物,而平面图形无法选择参照物,是没有前后这一方位的。

在第二天的试卷讲评中,我就变成了那条网格上的“小鱼”,向着孩子们问路了:我这样是往哪游?当孩子们说“往前”时,我向着孩子靠近;当孩子们说“往后”,我就离他远了。

我问道:“这与试卷上小鱼的移动方向一样吗?

孩子们笑着说:“不一样!”

“那试卷上的小鱼是怎样移动的呢?”

孩子们回答了:“向左!”

“那小鱼要向前游,会游到哪?”

“会游出试卷,游到我们的这来!”

看着一张张小脸上恍然大悟的表情,我也会心地笑了。

 

 

 

 

我用喜报唤起学生的自信

陈小梅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本质不是要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是要唤醒和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让孩子们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为什么会萌生给学生发喜报的念头呢?因为六年级从4月初进入毕业总体复习,通过近两个星期的复习中了解到,孩子们对过去学过的如读数、写数、因数和倍数等基础知识因为时间久了,忘记得差不多全部还给了老师,两次复习测验都只有5个左右同学能取得90分以上,10个左右的同学在60分以下,最低的只有20分!这种状况很让我痛心和担忧!更让孩子们感到畏惧,对学习丧失信心,于是我反复地思考对策,必须设法把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我就用电脑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喜报,告诉孩子们,只要复习测验成绩在90分以上就可以得到一张老师奖励的喜报,给家长报喜签字后贴在点亮心灯上,这是你给父母感恩、报恩;也是证明我能行的极好机会!

      慢慢地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以后,得喜报的人数在一天天多起来,最多的一天到达了2990分以上,(我们班共41个学生)其中6100分,599分,孩子们好高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真正体会到了当教师的快乐!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真的好激动,也就是这些笑脸启发了我,让我知道我其实还没有成功,我为什么把门槛抬得这么高,成绩90分以上,对于学困生来说他永远也达不到!这时我意识到了我的激励措施还需修改,为什么不给成绩差的孩子也有机会得到喜报呢?为什么不让这些灿烂的笑容也在他们的脸上绽放呢?我立即把全班最差的六个学生找来给他们鼓劲,把他们分成实力相当的两组,一组两人,一组最差的四人,告诉他们,老师不要你们和别人比,就我们四个人比,每次测验在我们四个人当中,只要能排在前三名,就可以得到老师发的喜报,两人的一组就两个人争一张喜报。后来这几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能是学习态度,数学成绩是不可能一下子提高的,当老师的都知道),他们如果这次成绩没有踩下别人,就希望老师快点考试,下次我一定要超过他,特别是我班的全校有名的甲宝贝更来劲了,他们还向我请求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考以前的呀,你考你这个学期教的我保证能得60—70分!,他晚上还打电话给我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补一补以前学的知识,以前学的我真的一点都不懂,要是我小的时候你就教我就好了。” “甲宝贝主动要求我教一教他以前的知识,真的太让我高兴太让我感动了!

      后来我又给喜报加上了个性化的评语,给考100分的写上“100分,你真棒!、前五名的写上:×名,你很优秀!、有些写上:你学习很努力,老师很喜欢你!,对那几个很难得90分的但又不是最差的学生我给他们发鼓励奖”“喜报并写上:只要你认真,你一定会超越别人!努力哦!。一个月多下来,家长看到了孩子发生的变化,纷纷打电话或在喜报上签字说:孩子真的进步了!于是点亮心灯上贴的喜报成了我和家长、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纽带,我在喜报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家长也写上一些感谢的话语,有的家长写上:谢谢你,陈老师,你让孩子知道了学习的乐趣!,有些家长在喜报上给孩子写上了赞美的语言:宝贝,你的进步真的让我们感到很高兴!孩子,你太棒了!”……我这张小小的喜报,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使我真正尝到了甜头,大大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深深感悟到:快快乐乐地学习,是所有孩子的愿望!教育的真谛是:唤醒和激励。

 

 

 

 

 

 

让识字教学充满“磁性”

田燕琳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磁性”,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我们常用的教法有:猜谜语、加减拆合、换部首等教学方法。自从师从于黄亢美老师后,受他字理识字的影响,我的每节语文课都会使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字理识字很感兴趣,讲课时都睁大眼睛盯着黑板,一声不吭,专心地听着。比如教学:“现”字,我先教新部首“王”字旁,告诉学生“王”表示“玉”作左偏旁省点,与“玉”有关。“现”字表示“经过对玉石的加工琢磨,玉的光泽就显现出来,让人们看得见了。它的引伸义就是呈现、出现。教学:“什”字时,我告诉学生古代每十人为一什,是记人单位。这样一说明,学生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又了解了生字的字义,起到了教学生字时形义结合的作用。学生也因为感兴趣牢牢记在心上,写错别字的现象减少了。

 增强识字课教学“磁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花心思就能找到每个字最佳的教学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就应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要把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理念贯彻其中,使识字教学成为小学生掌握知识、增进能力、接受文化熏陶、丰富文化积淀的多彩环节,成为永远充满“磁性”的世界。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资源培养数学思维

李海波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被备课时都非常重视对新知识设计。在整个教案的撰写中新知教学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在巩固知识时一般写得很少,对课后的习题往往会忽视设计,通常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知识就完了,很少去钻研那些隐藏在习题背后的价值。教师们往往很重视在新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各种能力,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仅通过课本中那有限的例题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个资源匮乏的问题?与其从课外找,还不如好好的利用那些课后的练习题。课后习题中的有些题目也同样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不管是那种版本的教材,它在编写的过程中都凝聚了编写专家的心血。每一句话,每一道题都是编者们精心编写的。那些课后习题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每一道题的编写都有它存在的目的。对习题的设计,我个人认为首先应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出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明白之后,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对有价值的东西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题目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刨根问底之后,我们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一年级下册18页第9题:

 

 

 

9

8

7

3

4

5

 

 

 

 

 

 

6

7

8

   

11-     =        13-     =         15-     =

 

在这道题中渗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减少)几,差就减少(增加)几”这一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将题目与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三组题有什么共同点?观察每一组减数、差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计算题在每册数学书中都能找到一些,随着对这些题目的探索,“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日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再如:有些新课的课后习题中,经常会出一些错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辨析,通过辨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法和概念。计算题中的辨析题大部分会请学生“仔细观察,有没有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学生会不负重望地回答这些问题。而对于其它类形的题目辨析题同样不仅让学生找出错误并回答为什么错了,而且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去改才对”的问题。这样的处理不仅让学生又一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明白其实错误也是美丽的。

总之,数学教材中,每个课时中都安排了不少相关练习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让学生一题一练,这只是让学生演练了教材编排的每一道习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则是肤浅的。所以备课时,教师还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习题的拓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

 

 

用小练笔为学生铺就习作之路

案例描述:

每个年级都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我们班也不例外。有一次,学校临时有事,老师要离开一会儿,我就布置学生先自习。这下教室可热闹了。等我回到教室,班长说:我们班上自习很热闹,简直像开了锅。自制力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强压怒火,冷静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写一段话,中心意思是教室里真热闹。要求用上:‘眉飞色舞、东张西望、坐卧不安’等词。同学们都经历了刚才的热闹场面,都有感触,有所思所想。同学们有话可写,写得很认真,把教室当时的热闹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而且以后有自习课的时候没有出现过这热闹非凡的场面。

分析和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选材不贴切,语言表达不生动而苦恼。其实,小练笔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练笔能力呢?

一、抓住机会。小学阶段的练笔应贯穿于平时的生活,不拘泥于课堂,不一定非得像模像样,而同样可以不知不觉,我们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的空间,的自由,如上面所提的案例就很成功。
  二、变负担为兴趣。日记是小练笔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们而言,每天写日记也是一种负担,对教师来说每天要阅读五六十本日记,也是一种负担。
  我把全班五人分为一组,每组从周一至周五,五个同学轮流写日记,每个同学一周才写一次,小学生都有爱展示自己的喜好,在这一周当中,当他写的时候,就会把其他同学写的认真地读一读,把教师阅批也会认真地看一遍,他自己就会认真地去写,还有想超过其他同学的想法。于是积极地观察身边事,写热点话题,达到写日记的目的。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课堂需要教育智慧

谢永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

  在语文练习或百花园中,有不少名言警句积累。记得在刚上这类课时,因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于是就按照教参的提示,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句子,相互正音,然后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格言、名言(老师适时点拨),最后集体朗读、背诵。一次,我在教小语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读懂了书上的格言。这时,我发现不少孩子还意犹未尽,便索性让他们把自已课前收集到的格言写在黑板上。一瞬间,讲台上站满了人,不到五分钟,黑板上已写得密密麻麻,看着满满一黑板歪歪斜斜、五颜六色的格言,我异常激动,让孩子们猜此刻我最想说什么,他们有的说:“老师一定说我们乱写乱画”,还有的说:“老师一定夸我们掌握的格言多”……。这时,我饱含感情地告诉他们:“这是我看到的一幅最美丽的画。”顿时,教室里先是异常安静,而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汇报就变得异常轻松而自然了,这也极大的鼓励了学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

 

 

 

遇到困惑以后

易秋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到今天教育智慧交流已经是最后一期了,从前面几期的交流中,我听到了很多老师在教学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的感悟和所得,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魏巍老师的在教学“圆柱体”时,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型,通过动手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的卷法圆柱的侧面积没变,但是体积变了,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有就是Mis卫的“明天的作业”,Mis卫的智慧让我羡慕不已。她不仅有办法让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更能调动学生迫不及待的写明天的作业,真是绝招啊。

惭愧的是,我在这将近一年的教学中没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反而遇到很多的困惑:比如:如何适应低年级大班化的教学,我已经有19年没有教一年级了,跟我们那相比人数超级多;担任两个头的教学任务也是头一次遇到;更让我困惑的是学生缺交作业现象特厉害(以四2班为例);欠作业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有些学生不是欠交得很厉害,一个月一两次,对那些欠作业特别严重的学生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解决,比如:严厉批评、打电话告知家长、留下来补写、让同桌帮等,但是效果都不好。而且因为留学生写作业我还挨家长骂,这个家长还打电话到校长办公室。说心里话,我很伤心,可是我又想把学生缺交作业的毛病改一改,虽说不能做到杜绝,但是想要做到减少。要怎么办呢?我把我这个困惑在办公室和魏巍说了,魏老师说:让学生结对子,在班上形成一种氛围,这样既不是个别同桌的任务,而且又有对比。罗海春老师曾说过:网络教研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对学生缺教作业这个问题我以一篇“对缺交作业的学生到底管不管,管,又该怎样管?”这样的日记在我的博客里发布了。几天后,我看到博客里有了宝贵的留言。陈小梅校长告诉我最好是家访,跟家长面对面的谈问题,相信家长不仅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而且多少也会支持老师的工作……张丹东校长在博客里留下她以前的做法,对那些缺作业的顽固份子,在时间上封杀他们,抓住一切能抓的时间盯着他们写作业,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让那些学生知道缺交作业会失去很多他们娱乐的自由时间,如果老师不坚持不懈,那没有效果,老师一停,他们又会卷土重来……

于是我把这些金点子结合起来用到我的教学中,没想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统计过,上个学期的前三个月学生缺作业的情况,都是超过半数,而且有几个人一个月欠过11次,还有9次的、8次的。这个学期513日我统计3个月的时间欠作业累计最多的是15次,这样一个月也就是5次,相比之下,情况有了改观,在此我要感谢帮助我的老师。以后我要把我工作上的困惑勇于在老师们面前说出来,也多通过其他途径救助。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和我的努力,我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美丽的回报

曾怡静

 

  “铃——铃——铃”第二节课下课铃刚打响,办公室的窗口骤然窜进一个个伸长脖子的“小蝌蚪”,一张张面儿上写满了既焦急又欢喜的神情,然后捏着嗓子问:“曾老师,我的第三单元考得多少分?”

我扭过头一看,趴在窗口的学生中,竟然有“与众不同”的男生汪文华。“都回教室去吧!下节课你们就知道了。”

第三节课上课的铃声响起了,教室里几乎个个坐姿标准,屏气敛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比上星期领导来听课时还乖。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满意地笑了笑,说:“这次第三单元测试,你们知道考得最好的是谁吗?是汪文华同学,他考了六十一分。”

六十一分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件耻辱的事,但对“臭名远扬”、“不可救药”的汪文华来说,不亚于石破天惊的大事。迅即,所有的目光都半信半疑地集中在他的身上。

“汪文华同学,现在请你站起来,接受曾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我实心实意地说,双手真诚地拍出了两下响亮的掌声,象是一声号令,后面紧追随着激昂热烈的掌声。

起初,汪文华他可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很油然地站起来,待他听懂我的话后,毕竟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象天安门广场红旗护手一样笔直地立正在那儿,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

试卷全部发下去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曾老师,汪文华他没有六十一分,你多算分数给他了!”汪文华的同桌把手举得高高的,并大声地向我报告。我拿起试卷认真核算,事实真是让我沮丧,我确实多给他算了三分。

放眼望全班同学,悄无声息,但我能捕捉到一些孩子狡诘的笑意。汪文华的脸色出奇的平静,又是那种我熟悉不过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视死如归”的模样。他正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研究天花板的秘密呢!怎么办?各种念头在我的脑子里闪电而过。最后,我平静又有些激动地说:“曾老师确实是粗心大意,多给汪文华同学算了三分。但是,今天我不想收回这三分,我愿意将这三分借给汪文华同学,因为我敢相信,汪文华同学他一定能加倍偿还给曾老师的!”

此事过去不久,我意外地收到了汪文华同学的一封信。他在信里感谢我为他挽回了面子,并保证加倍努力偿还这珍贵的三分。他是言出必行,在后面的学习中,他刻苦努力,每一单元的测试分别是73分、68分、79分、84分、88分。期末考试竞获得了91分的好成绩。

寒假里,我又意外地收到了汪文华寄来的一张贺年卡。我清楚地记得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谢谢您借给我珍贵的三分,这三分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我曾经保证会加倍偿还您的三分,现在我做到了。这珍贵的三分会一直成为我努力的动力。”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分数的加减易如反掌,而谁曾想到,这区区的三分却恰恰地改变了一个孩子学习的态度乃至一生,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始料不及的。因为这三分,使我体验到做教师的无比快乐,也让我更相信:只要真爱每一位学生,总会收到意外的美丽的回报。

 

                                                             

 

古诗教学反思

许艳

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当我说到:“请你闭上眼睛想象,当我们走在这花的海洋中,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黄莺的啼叫声,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想和你的同桌说些吗?”时,大家都在闭上眼睛想象或交流,我听见一名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我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那小路是什么样的?鸟叫声是什么样的?我又没有见过黄莺,没有听过黄莺的叫声……”当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没有被我发现的学生不认真听课,是在课堂上捣乱,为了不破坏气氛,我没有深究。可是课后我再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想,这个学生是说出了一些学生不敢说的心里话。是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但确实是有一些学生因为见识少而无法完成,但却要装着完成。我想,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提的问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课前也要多下功夫,根据所教古诗的需要,和学生一起去收集资料,放手让学生去找图片、找声音,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中操

罗海春

一般低年级孩子在上课到20分钟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情况。平时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注意用语气、姿态以及借助一些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尽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保证他们能听到老师所讲的内容。

我在教学当中,适当添加一些“课中操”帮助调节课堂。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插入一段放松的活动,内容可以和教学有关,也可以纯粹就是放松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手指操、全身运动,还可以是唱歌、听音乐等等。课中操在教学过程中起一个辅助作用,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学生学习累的时候起一个调节作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下半节课上得也比较有质量。

 

 

 

 

 

 

微笑的魅力

杨丽琴

  

  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调皮淘气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差,在课堂上还影响到别的学生听课,经常惹麻烦,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有一天,我拿着精心备好的教案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只见教室里闹哄哄的,几个班干正在劝阻两位同学打架,见此情景,我想:这哪里是课堂?真是火冒三丈,立马就想大吼一声,但我还是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并安慰了两位同学,让他们也坐好。同学们都看着我,等待着我的一顿批评。我沉默片刻,用柔和的语气说:“老师要表扬刚才那几位班干,敢于制止违纪行为,至于那两位同学为什么打架,老师现在不想知道,等你们平静下来,和我们上完这堂课后再说,老师下课了一定当你们的大法官,给你们评评理”。教室里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同学们的心情仿佛也轻松起来,很快回到学习中,我也上了一堂满意的课。下课后,我找到两位同学,让他们交谈起来,我自始自终都是面带微笑,并不像个威严的大法官,他俩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从谈话中,我很快就知道了谁对谁错,我借机就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他俩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批评,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体会到班主任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中应所持的态度,简单粗暴的制止效果并不佳,而以微笑迎人,不用语言训斥人,困难的就会变得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试想,如果当时不是这样,那么事情可能又将是另外一种结果。正因为我的“微笑”,才使得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师的信任,老师的鼓励,同时也使其自尊心没受到伤害,一下子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歉意、不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实际行动改正,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缩短和学生间的距离

唐宵丽

周末过完,周一回校上课时,总是发现学生的热情少很多,回答问题也没那么积极。

这节课要认读语文百花园五复习课中电脑键盘上的大写字母,由于字母顺序是乱的。我先复习了语文百花园三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再用儿歌复习了第一册学的六个单韵母及《声母表》。发现孩子懒洋洋的,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呢?对了,那就让他们来一个读电脑键盘比赛吧。

“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个读电脑键盘比赛,看谁能大声读出电脑键盘上打乱顺序的大写字母,谁最后一个完成,就请他参加下一组的读电脑键盘比赛。一个组的同学在读电脑键盘的时候,其他的几组就作为评委,看好谁没读或在看旁边的同学。”

“……”(第一组同学开始读电脑键盘)

“蒙方宇在看旁边的同学……。”(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评论第一组)

轮到第二组了,我们请蒙方宇同学去和第二组孩子读。“……”

(我注意到了龙智勇同学根本就没有读,他那里发呆,似乎在想些什么。)

“龙智勇没有读……”第二组的刚读完电脑键盘,就已经有些同学在小声地议论了。

“在第二组里面,龙智勇没有读,咱们现在请龙智勇到第三组和第三组一起读吧!”(我一说完,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指着龙智勇同学。这时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活跃很多。)

“……”(第三组读的时候。瞧,同学多卖力啊)

在接下来的评讲中,每个学生似乎都来了劲,

“开小差和不认真”的同学,和其它组的一起读,这样充满了爱的批评和惩罚,让我的课堂一下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受批评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孩子们表现得乖了许多。

我没有想过班里的孩子能成就多少什么什么家,但我想,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惩罚需要艺术和心灵的沟通。

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目的就是想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用心教育 用爱教育

                                 毛东兰

 

一、案例描述

在我们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张某。上课时喜欢玩东西:摆弄铅笔、文具盒、瓶子等。时不时还去惹惹周围的小朋友,十足的一个没规矩的孩子。下课时爱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游戏中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因此,每次课间十分钟后回到教室,他的情绪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大好,有时和同学打起来,踢同学,用力推同学;有时直接搬桌子要砸同学;有时自己打自己的脸,一次音乐课上,因为课间和同学发生矛盾,他不停地打自己的小脸,老师劝说也没用;有时躺在地上(一次美术课,他一进教室就躺在地上,老师多次叫他起来坐好就是不听老师的话,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老师不再理睬他,大约 20分钟后,他自己起来坐好了。)课前,他经常带着不高兴的表情或哭脸进教室,几乎每天都有一节课这样。任课老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有时叫我去处理。

我总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他不听,他总爱撅起自己的小嘴巴,眼睛里充满了不满与愤怒。他脑子里一直想着课间十分钟发生的事,无法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玩抓人的游戏时,同学们为什么总喜欢抓他?他认为同学们在和他作对?做游戏时,他恨自己跑不快。他想回家练习跑步,让自己跑得快快的,再来学校上课。课间和同学玩游戏时,同学们再也抓不到他了。有时他走过同学面前,同学没有和他打招呼,他就想:同学为什么不叫我,他们在说悄悄话,是在说我的坏话吧!他又开始闹情绪,不高兴。(这样的情况还少)。有一次,我试着用比较严厉的语气教育他,他更无法接受,结果糟透了。

二、案例分析与启示

我建议他妈妈带他去看医生,经医生检查知道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医生建议我对这样的学生要学会宽容理解。得知这一切,我的心情很沉重,也深深地感到:他此时所需要的不应是老师的批评教育,而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一年多来,在工作中,我持之以恒,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用心教育,用爱教育。对他在转变过程中重犯的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痛苦着他的痛苦。一天课上,他咳嗽不止,显得痛苦不堪。还流鼻涕,又没带口纸,我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口纸,让他去水池清理一下鼻子。征得他的同意,我打电话叫他妈妈接他到医院打针,并嘱咐他在家休息。他望着我,哪目光充满了爱。以后他见到我,总是必恭必敬,好像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我痛着他的痛。一天我去上课,他抡起拳头正想打班上一个比他更特殊的同学,幸亏我及时赶到,我连忙说:“遇事冷静,为什么打他,我说过不许任何人欺负他。”他撩起袖子气愤地说:“他把我的手掐紫了。”我抓住他的手臂看了看,确实被掐紫了。我温和地说:“呀,都成这样,肯定有些痛!老师帮你揉揉。”我先痛着他的痛。“铭铭,你过来,你应该怎么做。”“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掐你了,原谅我好不好。”“算了,我不和他计较了。”我又轻轻地帮他揉了一下被掐紫的地方。“老师,没事了。” 两个特殊的孩子,在我的关心教育下,相互谅解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我痛着他的痛。

难过着他的难过。有一次做课间操,他的动作很不规范,体育老师用比较严厉的语气在批评他,他一脸的不服气,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站在那不做了。我马上跟体育老师使了个眼色,老师笑笑,不再理睬他。我走过去,为他整了整衣领,问明原因,得之他的脚有些疼,再加上那天很热,他运动了一下感觉受不了了。为了不影响下一节课,我叫沈老师扶他到我的办公室休息吹吹空调,凉快凉快。有了沈老师的关心,他把被批评的事给忘了,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因为我们难过着他的难过。

伤心着他的伤心。一次,在果蔬创意班,他用水果做了一个作品,可就在他离开去水池洗刀时,没有得到他的同意,班上的一个好吃鬼竟然把他用水果做的作品给吃了。他哭得泪流满面,跑到六年级三班的教室门口站着,我叫了几个同学去请他,就是不肯回教室,我只好叫莫老师看着他。我送完队再回来解决他的问题。我静静地与他交谈着:

他怒气冲冲地说:“徐某为什么没有得到我的同意,就把我的作品弄坏了,他赔我作品?”那样子,委屈急了。

我肯定地说:“这是徐某的不对,我知道你辛辛苦苦做出的作品被毁

了,你很伤心。徐某在教室等你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伤心着他的伤心。让他愿意和我谈,否则他会一言不发,无法解决问题。

“那你叫他赔。”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冷静地说:“老师时时在班上告诉你们什么?”

“遇到问题要冷静,冷静以后再解决。”他流着眼泪望着我说。

“我们先回班上好吗?你先喝点水冷静一下。”

“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他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他努努嘴说:“我也不知道。”

徐某在旁边诚恳地说:“我错了,请你原谅我,下次我再也不这样了,回去我叫妈妈买水果,明天我拿来赔你。”

“嗯,不用了,他摆摆头。我现在没事了。老师,让我们回去吧。他下次想吃我希望他先问一下我就可以了。”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永远牢记,遇到问题要冷静,冷静以后再解决。”

一年多来,在我和老师们的宽容和理解中,他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这个学期,我欣喜地看到,他生气的次数少了,我不用再每天抽一节课来处理他的事情了。

     通过对张某的教育,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要心中充满爱。痛苦着他的痛苦、难过着他的难过、伤心着他的伤心。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温暖的话语, 也许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走进文本的空白点

陈燕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S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哪个孩子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他就是国王的继承人。但谁也不知道国王发的花种是煮熟的。雄日那么精心地培育花种,焦急地等待花种发芽,可它就是不发芽。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的故事是高潮,而文本着重写了这个过程,但文本中有许多的人物没有写到,留给我们很多人物的空白点,我就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孩子们时光倒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街头场景:
   
师:时光倒流,我们一起来到了街头。你是谁呀?
   
1 :我是手捧美丽鲜花的孩子。花是我买的,现在我很后悔,像那个小朋友一样诚实一点多好啊!
   
2 :我是雄日。别人的花怎么那么美丽啊,难道是我的方法不对?好象也不是啊,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很认真地培育它们!听了国王的话,我总算明白了!
   
3 :我是雄日的妈妈。我的孩子平时就很诚实
   
4 :我是一国之王。我刚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花,很伤心。看到雄日,我真高兴,他很诚实,我很放心把国王的位子交给他。

5:我是一个围观的老奶奶。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国王,他用了一个好办法,帮我们选了一个诚实的国王,将来我们肯定有幸福的日子了。
     ……

  在这个过程中,教室成了热闹繁华的街头,学生们利用他们的想象,分别成了文本中可能出现的人物。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各种人的想法都有差异,但他们在这样一个模拟的情境里,都深刻地领悟着该诚实做人的道理。透过文本,学生会意的是一个深刻的为人之道。

               

 

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黄夏

  

 当我刚踏进教室,一位女同学就急匆匆地跑到我面前说:“黄老师,我们班有人搞破坏,把墙上贴的手抄报画得乱七八糟。”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可是我才贴上去的学生的作品,是学生们办手抄报的成果展示,它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是孩子们引以为荣的骄傲。可就被几个调皮的学生给毁坏了,这能不让我生气吗?我可要好好教训他们一顿。但理智却告诉我遇到问题要冷静,呵斥与责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了想,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全班学生,大声地说:“黄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在手抄报上乱画的同学如果站起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会原谅你们的。”话音刚落,我们班最喜欢惹事、最爱撒谎的学生站了起来:“黄老师,我是不小心搞的,我站在手抄报前,手里拿着铅笔,没有注意到才画上去的。”听了他的这番解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可是我们班最令人头疼的孩子,自我表现欲特强,天天都有人告状,不是打了人,就是上课表现不好,他能够主动站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你是第一个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也想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喜欢像你这样诚实的孩子,你的诚实值得全班同学向你学习。”他听了我的这番话,眼眶里含着泪水,低着头小声地说:“以后,我会做一名诚实的孩子。”他的声音虽然很小,却像一把重锤敲在我的心间,让我陷入了思考:再调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要善于从学生的各种表现中发现闪光点,找出闪光点,变批评为鼓励,让表扬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随机应变

                              庞雪

 

所谓的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性的、突发性的事件,巧妙地化解,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教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性的情景,这些都是事先没有设计到的、无准备的、稍纵即逝的教学情景,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冷静机智的头脑,采用机智的对策,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语文课上,我正在教学《变色龙》这课,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课。突然,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这只蜜蜂上。蜜蜂飞到哪里,同学们的目光就追到哪里。突然,蜜蜂飞到一个同学的头上盘旋,引起一阵骚动,周围的同学都极力躲避蜜蜂,引起一阵笑声。这一突发状况想继续上课是不可能了,我只好停止了讲课,与同学们一起看着蜜蜂在教室里“嗡嗡”地飞到东,飞到西。突然,蜜蜂停在一个同学的肩头,那个同学开始不知道,待旁边的同学告诉他后,他紧张得不敢动,又引来一阵笑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最后蜜蜂终于飞出去了。我拍拍手,把同学们的注意力拉过来,说:“好了,不速之客走了。看来连蜜蜂都想和我们一起上课呢。”大家都笑了。课堂气氛异常轻松。我接着说:“刚才我们讲到变色龙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这时,蜜蜂飞来了。”大家又笑起来。我故意停了停,等那几个意犹未尽还想互相交流的学生停下来,继续说:“蜜蜂刚刚停在苏浩峰的肩头,苏浩峰不敢动,只敢窥探着蜜蜂。那‘窥探’是什么意思?“偷看。”声音异常整齐,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课堂。这一个小插曲使接下来的课更轻松。

浅谈采集积累

莫剑平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学生负担很重,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很重,但即使是这样,语文的学习还是跟阅读与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补充大量的语文素材供学生在作文时使用。怎样不造成学生的额外负担,使他们能从课外吸收语言的营养,又能扎扎实实学好课内知识呢?我认为应该课内外结合,以课本为本,围绕课本作采集积累。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学生课后采集并运用的粗浅看法。

语文学习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个单元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而单元作文的题目也是围绕这一类型的文章提出的,为了让学生在单元作文时避免无话可说,我让学生准备两个采集本,一个采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另一个采集课外文章中的好词好句。

采集了课文中的句子以后,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提起这些句子,而在作文时我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好好消化后通过自己的语言,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做到活学活用,如果有这样的学生,我会在宣读她的文章后问问大家,她写的哪些句子是活用课文中句子的?经过这么一提醒,学生们都会醒悟过来,原来写作文是可以参考借鉴的,而且对刚学的课文还那么记忆犹新,为什么不尝试拿来用用呢?

另外,课外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采集课外文章也是根据单元训练的要点进行的。比如说如果这一单元的作文是描写小动物的,我就布置大家回去采集有关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的段落,作文时学生就可以仿写了。再比如说如果这个单元的作文与环保有关,我就让大家先采集一些环保提示语,像“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地球不该是黑色的”等等,有了这些语言的油盐酱醋,学生在作文结尾时就不会犯愁了。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们摘抄到的好的短句我会通过展示让大家一起学习。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实物投影仪展示宣读,但弊端是学生看过可能就忘了,而且占用课堂时间。我更进一步的预想是在教室里添加一块小黑板,每天由班长选出学生摘抄的好句出示,早读时间或者课前可让学生齐读,尽量能做到不占用课堂时间而效率高。

 

 

 

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和孩子们聊天

                           宁海琛

   

开学已经好几个星期,班上一次流动红旗也没有得到。我了解了一下,原因主要是教室地面有纸屑、有学生不佩带红领巾、在门口买零食等。星期一刚好有我的品德与生活课,里面有一课叫《让我们的教室更美》,我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聊了起来。在聊天中,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动手美化教室,有的说我们可以互相监督,有的说课前课后我们都要整理个人的事物……同学们自己提出的要求实施起来就容易多了,之后班上地面垃圾少了、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总是互相提醒拿红领巾,就在那个星期,班上得到了流动红旗。我感觉到了聊天的作用,此后的品德课我结合班级的情况定出不同的聊天话题,如:大家一起想办法、互相帮助、你夸我,我夸你、荣誉越多越好等等,渐渐的,班上成立了图书角、中队委组织了语文课前一分钟的活动、班上出问题有人站出来处理、流动红旗又多了几次。从那以后,我的品德与生活课不再用来上语文,而是成了我和孩子们固定聊天的时间。

 

 

 

 

 

 

 

公平对待
 
莫小芳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班会,内容是评选升旗手,下周一就轮到我们班的学生升旗了。每个人都很关注这件事,因为能当上升旗手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评选很快就开始了。当我依据评选条件,把几位候选人名单写在黑板上时,从学生们的脸上就可以看出几家欢喜几家愁了。不过学生毕竟是孩子,很快他们又都投入到对候选人的热烈讨论中了。黑板上的候选人有六个,但只能从中选出四个,淘汰是再所难免的。十分钟以后,升旗手名单出来了。被选上的孩子有的欢呼,有的暗自欢喜。而被淘汰的两个孩子,自然脸色阴沉,有一个终于憋不住,由无声的抽泣变成小声的哭泣,既而演变成掩面而哭。我一看,原来是中队长杜林灿。奇怪,她怎么没被选上呢?这个孩子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她的学习优秀,工作能力很强,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是中队长了,几年的时间应该在班里建立了不小的威信,这次怎么……
   
班会结束后,我了解到原来这次落选是因为杜林灿作为中队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态度,给一些同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时处理事情时,有失公平,“得罪”了某些同学,在这次评选前,某些同学发挥了“宣传”作用,使杜林灿没能当上升旗手。了解到这些以后,我没有急于找那些同学,我准备先解开杜林灿的心结。
  
我把杜林灿请到了办公室。从她依然红肿的双眼可以看出她哭得很厉害,也可以看出这件事对她的打击不小。于是,我请她坐下,轻轻地问:“你知道这次为什么没有当上升旗手吗?”听我这么一问,她的眼泪又夺眶而出,声音哽咽,说不出话来。“别哭了,调整下情绪,慢慢说!”我帮她轻轻擦去脸上的泪水。她强忍了一会儿,慢慢控制了情绪:“我觉得这次评选不公平!”(想必她也知道了评选中某些同学发挥了作用),可以看出她觉得很委屈。我没有立刻指出她的问题,而是顺着她的话说:“别人对你不公平,你是不是感到很难过?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对?”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还哭呢?我们可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害了自己。”她有点惊讶,抬头看看我。我冲她一笑,话锋一转:“不过,你体会到了当别人对你不公平时,你很难过的心情。那么,如果你也不公平地对待其他同学时,他们是不是也很难过呢?”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大概也听出些话外之音,又慢慢低下了头,“所以,有了你今天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你就更能体会到这时的心情,以后在中队长工作中,你就更应该公平的地待每一个人。你说对不对?”“对。”声音很小,可却能感觉到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老师知道,你已经明白了这次落选的原因。既然明白了,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要改善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你是,这既是你的荣誉,也是你的责任,那就是要为大家服务,这样大家才会继续支持你。一次失败,不要紧,不过要‘知耻而后勇’,老师也相信你。你愿意把这次落选作为教训,继续为大家服务吗?”她又抬起头,眼睛里虽然还闪着泪花,但依然坚定地点了点头。“老师还想告诉你,你以后还会碰到一些不公平的事,尤其是长大后进入了社会,但每当这时,你要学会调节自己,还是那句话‘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害自己’,老师希望你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也许最后这段话,杜林灿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我希望,以后遇到挫折时,她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去解决,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关注自我,也渴望别人能关注自己,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眼中的优等生。我赞成多给他们一些挫折,因为一路风调雨顺只会使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过,我们也提倡要多关注他们,因为“飞得越高,摔得越重”,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脆弱的心灵恐怕禁不起风吹草动。所以,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失败后能重新站起,而不仅仅是肤浅地安慰几句,真正做到以自己的真心、诚心去关心他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别看他们平时距人于千里之外,其实,他们也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我们与他们打开心灵,当我们与他们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只有富有生机的教育,才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随机应变

 

案例描述:

语文课上,我正在上《变色龙》,同学们认真地听课。突然,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这只蜜蜂上。蜜蜂飞到哪里,同学们的目光就追到哪里。突然,蜜蜂飞到一个同学的头上盘旋,引起一阵骚动,周围的同学都极力躲避蜜蜂,引起一阵笑声。这一突发状况想继续上课是不可能了,我只好停止了讲课,与同学们一起看着蜜蜂在教室里“嗡嗡”地飞到东,飞到西。突然,蜜蜂停在一个同学的肩头,那个同学开始不知道,待旁边的同学告诉他后,他紧张得不敢动,又引来一阵笑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最后蜜蜂终于飞出去了。我拍拍手,把同学们的注意力拉过来,说:“好了,不速之客走了。看来连蜜蜂都想和我们一起上课呢。”大家都笑了。课堂气氛异常轻松。我接着说:“刚才我们讲到变色龙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这时,蜜蜂飞来了。”大家又笑起来。我故意停了停,等那几个意犹未尽还想互相交流的学生停下来,继续说:“蜜蜂刚刚停在苏浩峰的肩头,苏浩峰不敢动,只敢窥探着蜜蜂。那‘窥探’是什么意思?“偷看。”声音异常整齐,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课堂。这一个小插曲使接下来的课更轻松。

分析和反思:

所谓的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性的、突发性的事件,巧妙地化解,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教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性的情景,这些都是事先没有设计到的、无准备的、稍纵即逝的教学情景,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冷静机智的头脑,采用机智的对策,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帮助孩子理解词义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找近义词,找反义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但是有些词语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如:庄严。对于小学生而言就非常难理解。

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3课《星星的新朋友》中就遇到这样一个词:自豪。如果,仅仅是帮它找一个近义词“骄傲”来理解,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能体会到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于是,我又想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句子是:一颗星星自豪地说:“我是气象卫星,专管预报天气的。”那么,在这句话中,我是这样理解“自豪”的:因为气象卫星本领大,所以能自豪地说。但是,在句子中,并没有具体写清楚气象卫星本领大,为了让学生感到它的本领大,我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自豪”,也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个问题:气象卫星有什么作用?学生完成填空:气象卫星预报明天要——,第二天果然——。有的学生说:“气象卫星预报明天要下雨,第二天果然下雨。”有的学生说:“气象卫星预报明天气温下降,第二天果然气温下降。”……

第二问题:有了气象卫星,我们有什么好处了?由于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开始自由说开了,有的说:“如果气象卫星预报明天要下雨,我第二天就知道带伞。”有的说:“如果气象卫星预报明天很冷,我们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接着学生回答,我马上小结: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的生活真方便,所以说气象卫星的本领大啊。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学生很容易从嘴里说出:“自豪。”

 

 

 

如期进行的早读

张革

 

    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小学,不管在那里做老师都很累,但做小学老师更需要智慧。

刚转到一年级时,我不知道怎样组织早读课,离上早读的时间还有近二十分钟,我一边准备上课的用品,一边提醒同学们抓紧时间交作业,不知不觉大家陆续来到教室,五十多个孩子把教室塞得满满的。上早读了,仍有同学从前往后去找座位,有的从后往前挤着上来交作业,还有的和好朋友打打闹闹,加上几个小组长在大声催着同学交作业,教室里挤挤嚷嚷、闹闹哄哄,半天也安静不下来。早读快下课了,作业也迟迟收不齐。

要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早读前把作业交齐,然后交到老师手里,现在不仅没办法做到,而且把早读课也搭进去了,怎么办?根据本班学生小、人数多的特点,我改变了交作业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第一,部分的孩子到校后,就让小班长组织大家坐好,带领大家提前开始早读,朗读学过的课文,读加法表、减法表。第二,其他后来的同学陆续有序的交作业。第三,打了早读预备铃才进教室的个别同学,就不再交作业了,等到下课间操的时间自己把作业交到老师办公室。这样,教室里不再拥挤吵闹,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了。我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让早读如期进行。

 

 

 

 

 

 

 

 

 

我与“鸡兔同笼”

苏文俊

 

教学完《尝试与猜想》一课后,在一张综合练习的题卡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有17个头,2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是课堂上练过的习题,并没有什么难度,我想孩子做起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道题可以用“假设法”做。

可是我已经忘了假设法怎么做了,你能告诉我吗?”我沉吟了片刻,回忆了一下我上“鸡兔同笼”的经过。

    鸡兔同笼出现在“尝试与猜想”中,既然课题是《尝试与猜想》,那么编者的意图一定不再是让我们教给孩子做此类题的技巧,而是通过合理猜测和调整达到想要的结果。不管是枚举还是列表,都是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假设结果里正确结果更近。也就是要在一个合理区间中不断逼近正确的答案。我记得当时是通过一个幸运52的“猜价格”导入的。孩子在课堂中也展现了自己的很多思路,包括画图,有的孩子还在课外书上读过说让兔都抬起前腿,鸡都金鸡独立。这些有趣的解答方法虽然没有代表性,但也为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孩子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后来我简要介绍了“假设法”。其实以前我们奥数内容是直接把这种方法教给孩子。这种方法孩子不易理解,也很难自己探索到,但老师教会后,这确实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在新课改后,我们理解的是:让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掌握一点知识更重要。所以再讲鸡兔同笼问题,课堂的主阵场交给了孩子,孩子自己先列举再调整,这样是费了一些时间。“假设法”的介绍时间相对就短了许多,孩子当时听懂了,

过一段又忘了,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个聪明的学生,见我半天没有回答,马上说:“老师,其实我记得这节课的内容,就是一时忘了怎么做了。”我说;“那你可以列表看看呀!”。“老师,列表我会,可是那得好一会才能找到答案,太麻烦了,请你告诉我假设法好吗?”我乐了,这孩子并不是解决不了问题,而是怕麻烦。我说:“麻烦点没事,遇事别钻牛角尖,只要能做出来就行”这是个很执着的孩子,他不肯走,一个劲的说:“老师,请你告诉我吧”我又按照课堂上的讲法给他讲了一遍,他很快听懂了,高兴的走了。我实在不能保证他是不是过一段还会忘。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我一直在想,新课改后,老师的许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想给孩子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方法。希望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即使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做数学了,也可以用这些思路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价值取向就变了。当时间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让孩子多感受多经历,相对讲授和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象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学生掌握假设法,不反复练习是很容易遗忘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的经历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就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取舍,我们选择了让孩子来自己体会尝试与猜测的快乐!可是,这个孩子的一句话却一直在我的心里回响:“老师,那样太麻烦了,请你告诉我吧”孩子有他自己的价值取向,他认为猜测再调整太麻烦,当他没有学到“假设法”时,他没有比较。但当他比较之后,他执着的选择了这个简洁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对于一个孩子的思维来说还是有点生涩难懂。但是,简洁明了不正是数学的魅力吗?我们总是想通过一些别的东西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美,当孩子感到数学的魅力去追寻时,我们还迟疑什么呢?对于课改,我们应以平常心去看待。我想,以后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不会迟疑。我会很高兴的告诉他:“孩子,你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老师乐意给你再讲一遍。”

 

 

 

 

 

 

 

 

面对学生插嘴,我等待

蒋俊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这种现象常常令我们老师尴尬,对此我是这样做的:面对学生插嘴,我等待。因为学生插嘴往往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一种创新性思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之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例如:在一年级教学“824”时,学生大部分会这样想:先想“826”,再想“6410”;当我正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时,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24可以调换一下位置。(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说:“打住”,什么加法交换律等等以后才学,结果可想而知)此时,我唯有等待,让这个学生继续往下说:“844426”,这时教室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有的说:应该是841212210”这个时候,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面对学生插嘴,我深深体会到,等待确实非常重要,等待是给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机会,等待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让我们都学会耐心等待吧!

 

 

 

 

 

 

 

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王智

 

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王老师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王老师,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主体性的教育

魏薇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不是消极地、主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识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和他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认识小数。当学生认识小数后,又设计问题,西袄书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我都注意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景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重视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际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果的结晶 ,总之 是一个“结果”。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教学扼杀了学生的诸多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用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廖佳敏

 

对于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犯错是难免的,但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每个班主任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认为不妨也给他们留一些面子,维护一下他们的自尊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在我班上的一件小小的“借书”风波令我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有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就看到一群学生围在讲台边,正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 又出什么事了?我带着一肚子的问号走了进去。小龙第一个见到我,连忙奔过来向我汇报:“老师,今天我们教室里少了一本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我一愣,脸顿时阴沉了下来,心中不禁有些生气,这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让班里的孩子为班里捐了50本图书,本想放到办公室里的,但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我还是把书放在了教室的图书角,没想到第二天就少了书,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少书的?”才问出口,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我一看,又是小龙,他很大声地说:“昨天我走的时候数了一下书,是50本,今天早上来,我又数了一下,就成49本。一本书不知道去哪了。”教室里出了这样的事情,作为班主任,真的感到很头疼,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决定查个彻底,学生自然也同意了我的做法。

于是,我就先从数书这事着手,一般的孩子不会那么细心每天数书。我开始询问谁是昨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又是谁第一个来到教室的,一查后得知,昨天最后离开教室的是小龙,今天早上来到教室后第一个数书的也是小龙。他不是教室里的图书管理员,今天怎么会想到第一个跑去数书呢?我心中打了个问号。小龙的妈妈爸爸很早就离婚了,现在跟着个游手好闲的爸爸,小龙在这样的环境中,难道就使他有了这个坏毛病?经我这么一调查,同学们也觉得小龙有可疑,甚至都认为是小龙拿了书。学生这样的想法马上被我否决了,我郑重其事地说:“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谁都不可以针对班级里某个同学。”而对于小龙,我心里还是有个疑问。难道真的是他?

但是小龙的自尊心是特别强,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声粗暴的呵斥,一句不当的责备,往往会给他的心灵留下创伤。思及这点,于是我决定好好地找小龙谈一次话,让我和他处于同一个层面上进行谈话,课后,我找到了小龙。他并没有一丝害怕,大眼睛使劲盯着我,我看着他的眼睛,轻轻地问:“小龙,昨天是你最后走的吗?”他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我昨天走的时候数过书,是50本,一本不少。”说完,又眨巴着一对大眼睛看着我,我点点头,接着问:“你确定吗?”他又使劲地点了点头,我耐着性子,又严肃地说:“你能看着老师的眼睛再说一次吗?要考虑仔细了。”这时,她愣了一下,眼睛已经不似刚才那么自信了。见她这样,我心里明白了几分,我又说道:“你说会不会是我们班有人把书给‘借’回去看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真希望她明天能悄悄地还回来,老师不会和她计较的!”这一次她抬起头时,眼睛里已经满是泪花了,她轻轻地说:“老师,书被我借回家看了,明天我一定还回来。”终于,我松了一口气。我拍拍她的肩膀点了点头。我相信他一定会还回来。

果然,我这一谈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天,他一到学校就跑办公室来找我,轻轻地把书放在我办公桌上,尴尬地一笑,然后跑出了办公室。晨会课上,我高兴地说:“同学们,我们昨天丢的书今天已经找到了,原来是隔壁班的同学问我们班借了没还,现在没事了。”说完,我看了一眼小龙,她很惊讶地看着我,但很快,她又朝我感激地笑了!我也冲她一笑。

“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这样一直在琢磨它,感悟它,并享受它。班主任不仅是个普通教育者,更应是一个心理教育家,用心解除学生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障碍,让学生扬起对学习生活的希望。

 

 

 

 

让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 教学《平均数》的思考

                                          毛洁洁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妈妈分桃子的事例,通过教师的贴图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猴妈妈分桃子的不公平,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在例题教学中,我把书上例题改成“套圈比赛”的情况,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套得更准一些必须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过去的课在规律出来以后就开始反复地练习,练习书本上的习题,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今天的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我的教学智慧点滴

陈国伟

 

这个学期我继续教四年级1班的数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南宁听课时,钱学亮教授的方法。在新授课时,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就可以获得一个好字,获得100个好字就可以满足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愿望。这个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经过了几星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好字,在我教学时,翻看了书上的例题答案,回答问题直接看书。学生出现的这一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课后的家庭作业写得一塌糊涂。学生的这一表现让我十分担忧,我试着改编课本的例题的情景和数字:如教学简便运算例题时,我将书本上画的带帽子看书的叔叔改成我自己,把书的页数和看的页数改变,例题就变成了陈老师昨天看了58页,今天看了34页,这本书共3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通过改例题的人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都想知道我看的书还剩多少页,通过数据的改变,避免了学生照本宣科,学生要通过自己思考才能获得答案。与此同时,我提高了获得好字的标准,学生只有说出答案和为什么才能得到好字。这个方法试行了几个星期,我发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课堂不再沉闷。

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场景搬到了桂林乐满地,希望通过引用学生身边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料到这个话题让我班朱子墨、何宇航同学特别兴奋,就准备开始大谈乐满地的好玩之处,我刚想用眼睛去瞪他们,转眼一想,不要因为他们两人破坏了课堂气氛,于是我干脆添油加醋,接着说:“同学们去乐满地玩,朱子墨同学在风火轮游乐点,何宇航在鬼屋,朱子墨要怎么走才能到鬼屋?”在例题中点间接点了他们的名,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这两人倒是闭上嘴巴坐好了,接着我画出他们的方向和比例尺,让大家一起来说说怎么走?因为是本班的同学,所以大家都感到兴趣十足,朱子墨、何宇航两人更是专心。

以上就是我的教育智慧,希望大家多给我更好的主意,谢谢!

 

 

 

 

 

巧用反例,引导发现

梁丽

反例是与正例相对立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认知建构中常常出现的中间形态。我们不能单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纠正去避免学生的错误。没有反例的衬托,正确的知识不易凸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易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反例使用,贵在巧妙。只有巧妙使用,反例才能对学生的智力活动起到定向纠错、提炼升华的作用。用反例,防患未然,能使学生激活思维,豁然开朗,形成鲜明的正确印象。

  下面谈谈上学期我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内容时,如何巧用反例,让学生从反例中自主发现错误和漏洞,受到启发,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的做法。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忽略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教学中我有意设计陷阱,强化印象。教完例题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母、分解质因数,逐步归纳出:分母除了2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否则,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我让学生回答:1/53/85/116/13等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能化成无限小数?为什么?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判断9/159/18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毫不迟疑地作出判断:这两个分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我并不急于纠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当学生发现通过约分化简得到9/15=3/59/18=1/2,都是有限小数时,他们发生了疑惑,想知道自己总结出的结论为什么错了。这时我让学生将检验猜想时能通过的分数和出现矛盾的分数分为两类,研究这两类分数的差异,从而找到修改猜想的方法。对最简分数这一前提学生就会印象深刻,以后就不易再出错了。这里的反例能够引起认知矛盾,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认知冲突中使所学知识得以完善。

   通过这课的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应从正面讲清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认清知识的正面形态;还应从反面诱导学生弄清易于混淆和失误之处,使之在反例的牛痘接种下,增强认知的免疫功能才能牢固掌握知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形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黄英英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计精彩的教学步骤,把干巴巴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变成活灵活现的食物,似乎让学生感觉的到,看得到,这样就形象生动的多,学生也会更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那再难的知识也就不怕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呢?让我们的课堂更生活化呢?

     我觉得学习单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表面看单词,教单词。因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没有什么语法,也没有特别学习音标,单词句子的学习主要靠记忆,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谁都不喜欢,尤其是孩子特别讨厌这种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想像力,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食物,让孩子觉得有兴趣自主的学习,而且也好记,乐于记忆。比如:学习eye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 ,字母 e 是两只眼睛,而y是鼻子,教师形象地勾画出以眼睛为主要对象的卡通脸,图文并茂,学生过目不忘。在学习“nose'’的“o”中间加上两点,变成了“     ”,教师告诉学生这是pigs nose,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

在教了单词look之后,拿起笔在两个oo 里面添几笔,就变成两颗眼珠了。这样“看”的意思就非常明了,同时这样一加就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等等。这些都属于与意思关系的联想,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单词及意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即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活动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教学情景,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显示应用的价值。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刁娜

 

《小树快快长》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培养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感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激发学生爱树、爱家园的美好情感。第三:培养艺术素养,在绘制“小树”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情感地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始上课了,我用《小松树快长大》的歌曲导入新课,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律动,有的学生轻轻地哼着歌,有的跳跳舞,课堂气氛非常地轻松愉快。

     配上哀伤悠扬的乐曲,我开始讲述一个发生在人和树之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村子的周围,原来有茂密的森林,可村子里的人为了发家致富,大砍树木卖钱。结果,茂密的森林越变越稀疏。

我让小朋友展开讨论:“树木该不该砍?”有的小朋友说:“当然不能砍,我们要保护环境。”有的小朋友说:“没有了树,夏天很晒,我们没有地方躲荫。”突然有个男生插话:“大家都认为伐木的人砍树不对,但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家的床坏了,他要用树木做一张床给孩子休息用……。”“哈……”教室一片哄笑,这可是出乎意料的,我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乱砍滥伐是错误的行为,而这男生说得也没错,最起码告诉了大家这伐木的人是位好父亲,该如何引导呢?我有点着急,没等我想好对策,又有几个同学举手,有的说:“砍下的树木,还可以做成桌子、椅子、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木还可以做成家具。“树木还可以制成纸张、铅笔……”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说真的,我还真想听他们议论下去,但是不行啊,这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森林对人类的重要,并用废旧材料制作小树。

怎能继续谈树木的用途呢?于是,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有几位同学不甘心地放下了举起的手,欲言又止,我启发他们;“你们能从另一角度来看问题,谈论得很精彩,可你们想想,大树被砍时有什么感觉?”“很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终于回到主题,我连忙追问:“你们想对伐木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一楞,立即反应过来了:“别砍了,别砍了,再砍,大树会痛的。”

我舒了一口气,终于如期地完成了教学。

课后,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节课,发思总结后,我觉得学生说得不错,树木本来就可以做成很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尽管学生被我引导后知道对砍树的人说:“别砍了!”但不砍的理由仅仅是大树很痛。到底这树该不该砍呢?这个问题我似乎没有说清楚,学生一定也没有弄明白这树到底该不该砍,我细细思量着,对了,也许我应该引导学生:“当一棵长大成材了,就可以有计划地砍伐,做成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同时也要不断地种植小树、爱护小树,让小树尽快地长大成材,我人类服务,这样,才能合理地利用森林,我怎么没想到呢?

在上这节课时,我遇到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冲突,因为,学生没有按我设想好的教学环节开展,插进了小小的一段插曲。但是,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设的固定程式。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

 

 

 

 

 

 

 

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

沈云

 

以往学歌曲,低年级是先模唱歌曲,再唱歌词。而中高年级往往是先唱谱,再学唱歌词。但中高级有的歌谱难度较大,学生如果先学唱歌谱,有的学生跟不上,所以我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

通过实验,我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都是灯座惹的

唐秀和

 

案例描述:

课外活动, 五年级3班的几个小姑娘跑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能帮她换一个灯座吗?她的灯座好奇怪呀,电路接好后小灯泡怎么都亮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接过灯座仔细一瞧,原来问题确实出在灯座上。灯座在生产过程中,误将两片带圆形缺口的铁片分上下组装。造成灯泡不亮的原因二 :一是灯泡下端的连接点没有接在铁片上,而是与圆形缺口中央的塑料连接,造成表面上显而易见的“断路”;二是灯座下端的铁片过长刚好与上端铁片的底部接触在一起,造成学生不易发现的“短路”。要使她们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唐老师,我们发现这个灯座下面的铁片有问题,别的灯座下面的铁片都是实心的,这个却是空心的,灯泡下边的连接点接不到铁片上,灯泡亮不了。”“你们有没有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实验:我们先用小铁片堵住缺口,电流就可以通过去了,可是灯泡却没亮。后来我们把上面的铁片拉长,这样灯泡下边的连接点就直接接在铁片上,结果灯泡还是不亮。最后我们想会不会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我们用电路检测器对灯泡、电线、电池盒、电池、连接点都进行了检查,发现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灯座,灯泡立刻就会亮起来,我们觉得还是这个灯座有点怪怪的。”……由此可见,“断路”造成灯泡不亮的原因对于她们来讲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短路”学生即不易发现,更难以理解。于是,我准备抓住这个难得的实例,抛弃教学设计的预案,把这个特殊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解决。

      第二天,科学课上我请孩子们帮她想办法解决灯泡不亮的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电池没电了吧!”“电线是不是断了?”“电池盒两端可能没与电池接好”“灯泡烧了吧?"……就连平时胆小,不爱发言的孩子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把学生的各种猜测记录在黑板上,面对这么多不同的猜测,怎样才能找出导致灯泡不亮的真正原因呢?孩子们在小组内经过各种实验对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排除……通过学生的探索,甚至有学生发现这个灯座带来的更有趣的现象:“它的外形与众不同,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接触它的两端时发现,别的灯座都没使电路检测器上的小灯泡亮起来,但它却让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亮起来了。”接下来,他们又对这个灯座为什么会让电流通过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其他的灯座上下两个铁片的中间隔着塑料,没有接触在一起。而这个灯座下面的铁片太长了,和另一个铁片的下面接在一起,电流就从铁片上直接通过去,如果把两个铁片分开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这里!孩子们已经发现“短路”的秘密所在,只是不能用准确的术语进行表达。

分析和反思:

教学之初本以为这个谜底将由我来揭开,没想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最终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解决。他们弃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使我真正明白了“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远比高估更可怕”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抓住灯座由于产生组装错误这一现实,将一次没有预想到的小意外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历了一次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深入探索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能根据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验证,从而排除故障,并初步理解“短路”与“断路”的区别。这种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远比教师反复“教”授的更为生动,更加深刻,甚至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在许多科学课上,都会随着探究的进程,而生成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就有可能损伤学生的探究欲。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抓住学生对于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我们应相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并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

重视唱歌教学中声音的处理

吴彦霖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音乐课成为广大音乐专职教师研究的课题。而如何教会学生唱好歌则各有各的观点。目前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塑造学生的声音,刻意要求学生轻声唱歌,不管是何种情绪的歌曲,一律轻唱,以求和谐、不喊叫。相较于传统唱歌教学中扯着大白嗓子喊叫似的唱歌方法来说,这似乎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但是,以上这两种唱歌方法都属极端式的教学,前者刻意压抑孩子们的声音,无视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也许教师的原意是想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在演唱时表情呆滞,嘴巴呈蠕动状态,不敢唱了。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久而久之,甚至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很不利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这样学生却不能对新歌演唱时的声音处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范唱时要注意声情并茂,还可以运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对比性唱法,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来加深学生对声音处理的认识。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唱《接妈妈》这首歌时,我有表情的范唱,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引起了他们学新歌的极大兴趣。接着,在声音的处理上,我引导孩子们做到在唱歌时要咬字、吐字清楚,但又不能将字唱死,把字句分割地零零碎碎,影响感情的表达,并且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唱歌的声音就越来越好听了。

 

 

巧用“小老师”解决教学难题

谢丁荣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四十人左右,有的班甚至有五十多人。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用爱心感化学生

郑丽华

 

案例描述:

      一次,在美术课上我教小朋友画《狡猾的狐狸》,当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给狐狸上色时,我发现史丽雯小朋友正和同桌的申金和在讲悄悄话,我就轻轻地走过去,这时申金和看到了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史丽雯不会画狐狸的尾巴,让我帮她画。很显然她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就叫绘画能力较强的申金和帮她画。这时,史丽雯一脸羞愧地看着我,我拿开她的胳膊看了看画,她自己已画好狐狸的头和身体,只差尾巴没画。我微笑着对她说: “你看狐狸尾巴有点象什么形状?”她看了看老师画的范例说:“有点像弯弯的月亮。”我趁机表扬了她并告诉她:“你就像画月亮一样那样画,只是比月亮画得弯一些、长一些。这样尾巴就画好了,不信你试试。” 史丽雯高兴的点点头,继续画了起来。在活动快结束时,我发现她的狐狸尾巴画得很好,颜色上得挺棒。我拿着她的画给全班小朋友看,并表扬了她。

从此以后,史丽雯对画画很感兴趣,还大胆问我:“老师,这里是这样画的吗?我画得好不好?”正是老师给了他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他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了自信。因此,我要努力作到让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迈向自信的人生。

分析和反思

      教育的智慧是什么呢?教育的智慧在于让孩子在求知中形成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待,对人生浪漫的遐想。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和友谊一样,它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那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画画很感兴趣,只要一拿起彩色的画笔,幼儿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会自我欣赏一番。而这时幼儿那份积极愉悦的心情,有可能使他更大胆地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幼儿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如:幼儿大胆地画出一个图形,并勇敢地拿给教师看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你真棒!你一定行)会让幼儿觉得自己真的行,从而建立了自信心。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因为他们是孩子更需要我们小心的去呵护,去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接纳。

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包括静静的聆听、扬眉、鼓励的点头、拥抱、转身或面带深情凝望我的学生,每一个动作可能都是出于教育学的意义这样做的。对于这些反复管不了的孩子,就必须和他拉近距离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老师为他操心。可以从心里上改变他,让他知道老师把他看得很重。他才有动力努力学习。

那么孩子们渴望什么样的老师呢?我不由的想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天赋成功》里引用一位九岁孩子所写的诗:

若你轻柔而文雅地抚摩我

若你望着我并对我微笑

若你开口前先倾听我的话语

我便可以长大,真正的长大……

是啊,学生虽小,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因为他们是孩子更需要我们小心的去呵护,去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接纳。做为我们老师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具体教育行为使学生感到这种神圣的理智的爱。

我的教育教学智慧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在一节普通的英语课上,孩子们学习了tall, short, fat, thin等形容词后,我便让他们使用这些单词造句,为了让他们更愿意开口说,我特别提示他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上我们今天学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特点。孩子们很踊跃,说得也很好,一切都按照我的预想,走得很顺利。

忽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出现了,有一个孩子举手站起来,指着班上一位胖胖的男生说:“He is fat.(他很胖。)”马上引来一阵笑声,接着立刻有一些孩子指着其他胖胖的孩子七嘴八舌的说开了:“He is fat. She is fat. …(他很胖。她很胖。)”凡是被提到的孩子,全都很难为情,有的挠头,有的面红耳赤,有的头垂得低低的,一派尴尬景象。我着急了,如果不说些什么,这些胖小孩很可能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可是如果一个不小心,又可能伤了学生们大胆开口的积极性。

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微笑的看着踊跃发言的孩子,说:“Yes. You’re right.(是的。)”然后走到被说他胖的孩子面前,摸着他的头说:“And I think he is cute. And he is strong, too. Do you think so?(但是,同时我认为他很可爱,也很强壮。你们觉得呢?)”其他孩子大声回答到:“Yes!”然后孩子们都开心的笑了。课堂继续。

    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这种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在课上,我们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在折纸活动中巧用趣味指导语

                                     任伟玲

折纸属于模仿性工艺活动,它要求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较长时间地保持兴趣,仔细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尚未完善,且折纸过程较为复杂,学习方法单调,掌握比较困难。而趣味性指异语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可以引起幼儿的联想,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容易调动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创作兴趣,对指导幼儿折纸活动,十分有效。

趣味性指导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与环境,使之身临其境,产生动手折叠的欲望。例如,在教幼儿折啄木鸟时,我先出示一棵苹果树,然后说:我是苹果树,我的身上生了好多虫子,它们咬坏了我的叶子,咬坏了我的果子,小朋友,你们折只啄木鸟给我治治病好吗?短短几句话,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跟着我动手折叠起来。

运用趣味性指导语,不但可以使幼儿较为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而且还易于理解折叠技能名称,达到折叠活动的要求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常常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成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例如,在教幼儿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技能名称不易理解,尽管我要示他们两边要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幼儿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绿纠正,但效果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上,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带着保护小白兔的感情,认真细心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跟中心线也对齐了。从此,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小朋友们立刻就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整齐,同时,也为以后用技能名称提示折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