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的问题:不变则剩 不通则痛,不变则剩。前者指的是生理现象,后者专指“剩男剩女”的婚姻现象。解决“剩男剩女”的问题,需要在“变”子上下功夫——转变求全择偶的标准、摒弃男高女低的模式、摆脱只想己方的心理。 一、 转变求全择偶的标准 有人说“我国国民的择偶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作为一个研究婚姻家庭问题三十多年的学者和当过十年婚姻介绍所所长、现在仍然帮人撮合的婚介专家,深有同感。这个“世界最高”的择偶标准集中表现在求全责备、唯利追求上。择偶的人他(她)嘴上说:“我要求不高,只是这要好一点,那要高一点就行”。可是把这些“点”串起来,竟然有身高、胖瘦、黑白、五官、住房、收入、职业、风度、性格、年龄等十个一点儿的要求。这些要求对我触及很深。所以,我把这些真人真事,写成了“十个一点”为标题的故事。用真实的故事,揭示我国人民,特别是女性,择偶标准过高的择偶现象。这种现象是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法则对择偶、恋爱、婚姻渗透的表现,是个人婚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觉冲动。但正是求全、求利的这种追求“资本增值”的择偶行为,才最大的伤害了择偶人的心灵,最有效地葬送了择偶人的幸福。 二、 摒弃男高女低的模式 母系社会结束之后,几千年来,我国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在婚姻上,始终一贯地演绎着男高女低的模式。虽然,我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六十多年了。但是作为一种婚姻文化,男高女低的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演绎着、实践着。它象一只既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手,指挥着择偶男女的思想、心理和行动。造成了男方无论如何不找学历比自己高、收入比自己 三、 摆脱只想己方的心理 谁找配偶都是首先为自己着想、不可能开始就为对方负责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如果择偶,上来先为对方这想,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极其稀少。可是,择偶要成功,除了为自己着想外,还要为对方着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换位思考。可是,剩男剩女的特点是,只为自己考虑,从不为对方着想。这是他们把自己挑剩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原生家庭父母的利己熏陶和唯我教育。这是剩男剩女改造人生观和择偶观的一个重大课题。摆脱唯我意识,你会看见择偶的明朗蓝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