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

 收敛从容 2011-12-02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阳人】。其先世曾居昌黎,故韩愈也自称昌黎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韩愈3岁而孤,随伯兄韩会贬官岭表,12岁时哥哥韩会英年早逝,嫂子抚养他长大。苦难的生活给了韩愈很大的锻炼,同时也增加了他刻苦求学的决心和动力。韩愈文学天分极高,自幼刻苦攻读,长大后精通六经百子之学,以儒学复古自命。25岁考中进士,29岁在参加3次吏部组织的博学宏词科考试未中的情况下,先后到汴州,徐州地方藩镇节度使处做幕僚。34岁到长安做四门学博士。35岁写《师说》。后投靠工部尚书兼京兆尹李实,李实是李渊的后代,唐德宗的宠臣。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因关中大旱,他上疏请宽税钱,为李实所馋,10天后被贬往距离长安4000里的广东阳山县。唐宪宗元和元年,48岁被召回长安任中书舍人。817年以行军司马随裴度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平藩胜利后升任4品刑部侍郎。在刑部侍郎期间,仗义直言,敢说敢做,深受宪宗赏识。元和14年,819年,51岁的韩愈上《论佛骨表》激怒宪宗,被贬到离长安8000里的广东潮州任刺史。在潮州上《潮州刺史谢上表》取得了宪宗的理解,7个月后,调往江西袁州任刺史。唐穆宗即位后,韩愈被调往长安先后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任兵部侍郎期间单刀赴会,说服成德节度使王廷凑归附朝廷,解救了深州。57岁,韩愈在长安去世。他的著作由其门人李汉编为《昌黎先生集》。今有《韩昌黎文集》。

       我国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唐宋散文8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8个人。最早把8个人结合在一起的是明代的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目的是为给当时学习古文写作的人提供样板。《全唐诗》5万多首,《全唐文》2万多篇,而8个人留下9千多首诗词,1万2千多篇文章。8个人中年纪最大的苏辙73岁,活的最短的柳宗元46岁,短短的期间创作了如此丰富的文章。8个人中间,欧阳修,王安石,苏辙曾担任宰相,欧阳修,苏轼,苏辙曾担任3品翰林学士,韩愈,曾巩曾担任起草诏书的中书舍人,8个人中6个进士,6位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可以说8个人是唐宋官员行政经历的一个缩影。被称为8大家是当之无愧的。现在学习8大家的目的在于学习8个人的文章,人格,思想,道德和境界以丰富滋养自己。8大家之首韩愈说,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了解唐宋历史是学习的前提。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唐朝297年选取进士4000多人,每年平均10几人,人生30岁到50-60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明经科主要是靠儒家经典,比较容易;而进士科是考察诗词歌赋,政治见解,比较难。所以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韩愈参加进士考试4次25岁考中进士,同年录取的23人日后都成为国家的栋梁,被后人称为龙虎榜。韩愈考中时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陆贽,陆贽是唐德宗时期著名政治家,精骈文,看重文有真实内容,韩愈符合了他的条件。副主考官之一是梁肃,是韩愈哥哥韩会的好友,韩愈是他推荐的8个人之一。韩愈在忍耐与坚持中间等到了自己的人生机遇。唐朝规定考中进士后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通过后才能受官,韩愈接下来参加3次考试都没有通过。韩愈先后3次给宰相写自荐书,没有结果。“凡在京师八九年矣,足不迹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士大夫之口”,唐代即使文如韩愈之才出人头地太困难了。29岁韩愈在仕途不如意时选择了去地方藩镇节度使做幕僚,走由进士到幕僚到中央的从政之路。韩愈先后到汴州,徐州做节度使的幕僚。幕僚的生活僵硬死板,做幕僚是进士和节度使双向选择的事情,幕僚的品级很低,从九品,给节度使做幕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韩愈离开节度使都是由于发生了兵乱,总之韩愈的幕僚生活是不满意,不顺心的。韩愈离开幕僚生活上调到中央担任四门博士。四门博士是在中央的国子监学校里教7品以上5品以下的官员子弟的老师。上面是太学博士,教5品以上官员子弟,在上是国子学博士,教3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教师穷酸的生活养活自己30多口人的家庭很紧张。韩愈做了《苦寒》诗写到,肌肤生鳞甲,鳞甲是指冻裂了。衣服如刀镰,气寒鼻莫齅,血冻指不沾,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都冻嘛了。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看出韩愈的冷,饿,饥,寒。在这酸楚之中,韩愈自己分析自己汲汲于富贵是为了光大大孔孟之道。是不会向命运苟且和妥协的。

       在担任四门学博士期间,韩愈推荐人才的同时写出了老少皆知的《师说》。体现了思想家深邃和远大的目光。《师说》在唐朝重视门第出身的背景中是有深刻意义的。当时的高门望族,不存在提携后学的事情,一出生就有工作,关系就是他们的核心要素。而参加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的唯一出路,往往走的很辛苦。《师说》的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勤于学习,拜师,才会有进步。《师说》是改革政治体制,人才体制的号角,1000多年前韩愈提出了对师道尊严,对人才,知识,教师的独特见解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韩愈这期间写的《答李翊书》是发起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韩愈是不满意四门学博士的位置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选择了工部侍郎兼京兆尹李实。李实是李渊的后代,皇亲国戚,唐德宗的宠臣,位居要位。他的做法是写文章称赞人家。说李实“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长安地区大旱,但长安地区治安稳定,无盗贼,治理的很好,规章制度得到了执行,是个很有办法的官。实际上刚刚相反,韩愈这样做是不得已的,在污泥中不染才是真功夫。到一定位置能发挥作用时,是绝对不会放下旗子的,反而会举得更高。不久,韩愈出任监察御史,官品不高,权却很大。这时长安地区又遭了霜灾,朝廷下令免除赋税,李实为了显示功绩仍劝朝廷征税。韩愈上疏请求不要征收了。10天后韩愈被贬4000里外的广东阳山县。“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谓言即实施,乃反迁炎州”。阳山在唐代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机构配置不完整,一个县只有韩愈和10几个小吏,言语不通,布置工作靠在地上写字传达。韩愈采取既来之,则安之,则好好工作之的态度。虽然仕途坎坷,但这时的韩愈在文坛和思想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宝剑锋从磨砺出”,一个久经磨砺的人,一个对社会了解越来越来越深入的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个像韩愈这样有深厚学养的人,必然会成长为一个思想深邃,文章有才华的这样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有人慕名而来学习韩愈的儒家思想,文章和诗歌。韩愈在当地的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把阳山县的一座无名山起名为贤令山。韩愈在愤怒,悲痛,牢骚中反省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言行,道德,写了《五箴》。反省自己这多年汲汲于官场,放弃了刻苦学习的习惯,学习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与思而毁于随”。在黑暗的官场应韬光养晦,要善于生存。在性格方面自己恃才傲物,有急躁情绪。但不管多艰难,如果黑暗和理想发生冲突,自己永远不会放弃理想,为此在所不惜。《五箴》是韩愈对自己的一个总的分析。深刻的反省能力是韩愈作为思想家勇气和见识的体现,是韩愈思想水准的体现,卓越的思想家是需要克服反省自己的阻力的。这一时期韩愈著述颇丰。

      唐宪宗元和元年,韩愈被召回长安担任中书舍人。唐宪宗是李唐王朝继李隆基之后数一数二的好皇帝,在位15年,史称元和中兴。先后用李绛,崔群,裴度,武元衡为相。李绛,崔群是韩愈当年同为龙虎榜的进士,裴度是和韩愈一同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的。这些人执政后,在政治理念和个人经历方面和韩愈很接近,便提携韩愈,韩愈当时散文称“韩柳”,诗作称“韩孟诗派”,身边聚集了一批有识之士,有巨大的影响力。韩愈的政治意愿与唐宪宗不谋而和。于是年届50的韩愈进入了核心决策层。<入关咏马》写到,年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正是他自己当时心情的写照。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其中尤其以藩镇割据最为严重,威胁到了唐王朝的统治。韩愈时代主要有平卢节度使,成德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和魏博节度使。朝廷对付的办法是各个击破。其中魏博节度使先臣服,在河南南部的淮西节度使就显得十分单薄,元和9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宣布自己为节度使,于是朝廷下令讨伐。任命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负责全权处置讨伐吴元济,韩愈为行军司马。战争起初并不顺利,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身亡,在战和之际,韩愈上《论淮西事宜状》,核心思想是给宪宗鼓劲,提出4点建议,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各个击破,分化瓦解敌人;对于敌人阵营宽大为怀,区别对待。后世评价“可谓料敌如神,非文士纸上谈兵套语”。战争的结果,李塑雪夜如蔡州,活捉吴元济。淮西平藩取得全面胜利。其他观望的藩镇也上表效忠,归顺朝廷。韩愈作为行军司马,除处理日常工作外,协助裴度协调与宣武节度使韩弘的关系,韩弘起先被朝廷任命讨淮西不利,换为裴度。在韩愈斡旋下,韩弘“弘悦用命”。李塑雪夜奇袭的计划,韩愈最早曾向裴度建议过,并请命自往。为裴度决策提供了正确的战术。平淮西之后,韩愈建议对另两个藩镇采取劝降的方式,成德节度使献两州向朝廷表忠心。显示了韩愈在军事上的胆略和胆识。回朝后,韩愈因功升任4品刑部侍郎。宪宗命韩愈起草纪念平叛一事的碑文,韩愈化70多天时间写成《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刻碑立在蔡州城内。李塑的夫人是唐德宗的孙女,觉得李塑功劳大,碑文写的少,指使李塑部下石孝忠欲推掉石碑。宪宗用人之际,命人抹掉韩愈的碑文,让段文昌又写了一个碑文。苏轼评价此事说,淮西功德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韩愈心里很不舒服。元和14年,819年,宪宗迎奉法门寺的释迦摩尼指骨舍利。奉迎佛骨是唐朝的传统,大体30年一次,目的是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祈求皇上长生不老,长命百岁。韩愈51岁上《谏迎佛骨表》。宪宗震怒,贬韩愈到8000里外的潮州任刺史。韩愈写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此时52岁,家有百余口人,一路走了100多天,将家安在韶州,自己前往潮州。上《潮州刺史谢上表》,说自己不对,感谢皇上不杀之恩,说潮州太偏远了,但民众忠君,向皇上哭穷,说自己能写文章,愿为皇上效忠。宪宗看后说,昨得韩愈到潮州表,因思其所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我以是恶其容易。从心里上原谅了韩愈。韩愈在潮州7个月,给潮州人民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当地人为纪念他将当地笔架山改名韩山,将河流改名韩江。韩愈在潮州和88岁的大颠和尚往来密切,为消除为害一方的鳄鱼,写了一篇《祭鳄鱼文》。7个月后,元和14年韩愈调往江西袁州任刺史。宪宗去世,穆宗即位后,韩愈此前曾担任过太子右庶子,韩愈被召回长安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

       成德军节度使归属朝廷后5年,属下王廷凑自立,朝廷派裴度讨伐不利,被迫立王廷凑为节度使,当时河北地区不稳定,唐德宗拟派人去安抚王廷凑,于是就选中了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听说后,说,韩愈可惜。穆宗派人追上韩愈劝说别真进镇州王廷凑处,担心危险。韩愈却驰马而入。稳定了王廷凑,解救了被围的深州和深州刺史。展示了杰出的外交手段。

      韩愈是一位比较全面的人才。综合素质是唐宋八大家中少有的,是卓越的政治家,卓越的文学家,卓越的思想家。57岁在长安去世,谥号“文”。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评价他说,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从东汉到隋代640多年。而道济天下之溺,溺是沉沦的意思,就是用儒学仁义之道唤醒天下。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评价是很到位的。法律思想史中韩愈的君权至上与“道统论”,圣人“制刑”与天刑说,“德礼为先,辅以政刑”的法律思想为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韩愈是一位比较复杂的人物,他以继承儒家的“道统”自居,积极倡导仁义道德学说,阐扬儒家正统思想,排斥佛老,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统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社会稳定。他既主张诛民,加强对劳动人民的镇压,又表示爱民,关心人民疾苦,要求减省租赋,释放奴婢,改革弊政。至于韩愈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伟大文学家的地位,则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