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崇武大地飞歌 2011-12-02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巧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讲解月相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地理教师而言,即使受过专门训练,也很难说就一定能教好。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 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附图1)。
关于月相的成因,要注意结合教材插图讲清四个问题:一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只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二是由于月球密度大的缘故,它本身并不透明,这样受到阳光照射时,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为如此,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在插图中总是对着太阳。三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只是被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或其中的一部分。四是由于月球不断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球不断地绕太阳公转,致使日、月、地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现了圆缺不同的形状变化,即月相。
对于如何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 插图,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弄清四个箭头、七个方向。
                        图1  月相成因示意
四个箭头。一个是插图中心地球周围标注的红色曲线箭头,它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即从北(南)极上空向下看是逆(顺)时针方向;很显然,从图中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标注的方向看,这是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情况。一个是由图中心的地球向外辐射的兰色虚线箭头,它表示地球上的观察者的视线方向,请注意,看这幅插图时,我们务必要想象自己是站在图中心的地球上往外看月球的。第三个是八种月相之间的兰色实线箭头,它表示月相变化的顺序,即从新月开始,经过月初的蛾眉月(上蛾眉月)、上弦月、满月前的凸月(上凸月)、满月、满月后的凸月(下凸月)、下弦月、月末的蛾眉月(下蛾眉月),到新月结束。还有一个箭头是图右侧的红色平行箭头,它表示太阳光,也就是阳光照过来的方向,由于相对地球来说,太阳非常巨大,距离又十分遥远,所以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七个方向。除了上述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以外,还有三个方向需要学生弄清:
一是月球公转方向。插图中标注了月球在轨道上的八个位置(即图中地球外围的大圆圈和八个圆球)及其相应的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图中最外围兰色实线箭头之间标有月相名称的圆球),例如,当月球位于太阳一侧,且与太阳位于同一个方向(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上时,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球正好背向地球,在地球上看月球,什么也看不到,此为“新月”; 当月球位于太阳的另一侧时,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球正好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是一个大圆盘,此为“满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中并没有标明月球公转的方向,但凭学生已有的常识就可以知道,月球的公转方向与图中标注的兰色实线箭头—月相变化的顺序方向是一致的。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用它来判断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月球正面的哪一部分,例如,上弦月时,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形状象个大写的“D”字,弯面(总是向着太阳)与箭头的方向相反,这说明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月球正面的西半部分。同理可以判断,下弦月我们看到的是月球正面的东半部分(形状象个大写的反D字)、上蛾眉月看到的是月球的西部边缘、下蛾眉月看到的是月球正面的东部边缘、上凸月月球正面的东部边缘看不到、下凸月月球正面的西部边缘看不到。
二是地平方向,即地平线方向。由于人的身高相对到地平线的距离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平方向就是人眼的水平视线方向。将插图“月相成因示意”竖立起来看,图中“地球上的观察者的视线方向”中,总有两条水平视线方向,我们可以认为它就代表地平方向。当然,图中所谓的水平视线方向也是相对的,将课本旋转,任一组视线方向都可以变为水平视线方向,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是图中天体之间的相对方向。本插图涉及三个天体,即地球、月球、太阳,由于月相是人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因此对于三个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注意到的更多的是太阳、月球在地球天空中相对位置(相对方向)的变化。正因为如此,在分析这幅插图时,我们可以认为地球处于中心地位,而且是“不动”的,这样,月球与太阳在地球天空中的相对方向就可以根据月球公转的方向来判断,例如,凡是顺着月球公转的方向都是“向东”,反之则是“向西”。如此,上弦月时月球与太阳在天空中的相对方向就可以表述为:月球位于太阳以东90°或以西270°,下蛾眉月时月球与太阳在天空中的相对方向就可以表述为:月球位于太阳以西45°或以东315°。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在图上判断出的方向与实际生活中天体在地球天空中的相对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巧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而且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后者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既可以作为平面图使用,也可以作为立体模型使用,还可以用来分析“地相”,下面谈谈该插图的用法。
作为平面图使用  主要用以确定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了解特定日期特定时刻月球在地球天空中的位置、可见时间、出没情况。例如,上弦月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90°,故日落时,月亮出现于正南方天空(上中天),按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5°/时计(月球在天空背景上每日向东运动的角度很小,以日为单位,人眼很难觉察),日落后6小时才落入地平线以下,因此,上弦月的出没时间可以概括为“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同理,满月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180°或以西180°,故日落时,月亮刚好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月亮正好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去,其出没时间可以概括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
作为立体模型使用  与作为平面图使用相比,将“月相成因示意”插图作为立体模型使用,对了解特定时刻各种月相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具有更方便、更形象、更直观、更实用、更容易记忆的特点,学会了这种用法,就可以做到“一图在胸,走遍天下”,就可以彻底解除死记硬背、颠三倒四的复杂推理过程,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具体用法是:手持插图,面向南方,使插图半躺(倾斜),提醒学生注意将图中的水平视线方向想象成地平方向,使之向东西方向无限延伸,这样地平方向以下的各种月相均不可见,地平方向以上的各种月相则出现在图中相应月相观察方向向实际天空的延伸方向上,当然,同一时刻,只能看到一种月相,这是毫无疑问的。例如,手持插图,使图中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平行,且从西方照过来,这相当于一天当中日落的时候(图2),此时的月相如果是“新月”,就会与太
          图2  日落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阳同时出现在西方地平线上,即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去,如果是上蛾眉月,就会出现在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弦月,则出现于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凸月,会出现于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则月亮正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再如,旋转课本,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平行,且从东方照过来,这相当于一天当中日出的时候(图3),此时的月相如果是“新月”,则刚刚要随太阳升起,如果是“下蛾眉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弦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凸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落下。
            图3  日落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再次旋转课本,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垂直,且从下方照上来,这相当于半夜的时候(图4),此时的月相如果是“下弦月”,则刚刚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如果是“下凸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凸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弦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
                   图4  半夜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也可以旋转插图,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垂直,且从正南方照过来,这相当于正午的时候(图5),此时月亮的光辉被太阳光淹没,什么月相也看不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插图确定月亮在天空中的大致方位,即:此时的月相如果是“上弦月”,则刚刚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如果是“上蛾眉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新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下蛾眉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弦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
                               图5  正午时各种月相的位置
用来分析“地相”。 所谓“地相”本文特指人站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圆缺形状的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地相”只能通过推理来进行合理的想象。关于如何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来分析推理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相”,笔者曾写过一篇《用“月相成因图”解释“地相”》的短文,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1993年第九期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在此不再赘述。
“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个难点,而且实践性很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用好插图,还应当注意借助惟妙惟肖的态势语言、有关月相的诗词名句、其它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特别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上好活动课,分散难点,将教学内容、课本插图、空间方向、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了解月相常识、引起学习兴趣、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多年来,笔者一直用“精讲原理-教具演示-读图分析-诗词引趣-实践巩固”的五环节教学法来教授这部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原载《地理教育》2002年第四期、《师范教育》2002年7-8期

注:作者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255100)
电子信箱:qinkezhu@163.com   电话:0533-5276787(H) 0533-5167703(O)
字数:计空格3950。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古诗与月相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
诗中有近1/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目前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中也选有很多写月亮的名作,中小学的语文、地理教师如能互相学习借鉴,将有助于课堂教学。下面从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撷取几首唐人绝句并按月相分成九类,以供中小学语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引用。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第五类:写下弦月的。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乌鸣涧)----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一、二夜深人静时的情景。例二:“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此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 才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第六类,写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例一:“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此诗是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诗中“月似钩”即残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第七类:写月相变化的。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中“满月”指“圆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例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诗中“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二个月了。
第八类:不写具体月相的。例:“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此诗前二句写青年男女相约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风急,一时不能会晤。诗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无月)。相约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尽管月光暗淡),说明时间在农历上半月。
第九类: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此诗第四句是说“只有凌晨西下的残月映照着寂寞的沙滩”,很显然,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满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
本文按月相将古诗词分成九类,限于篇幅,每类只能举一、二例。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愿与同仁商榷。

    原载《地理教学》杂志93年第二期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月相成因示意”插图用法种种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在《高中地理》“月相及其变化”部分,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 插图(见附图1)。学会灵活使用这幅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而且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后者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既可以作为平面图使用,也可以作为立体模型使用,还可以用来分析“地相”,下面谈谈该插图的用法。
                         图1  月相成因示意
A.作为平面图使用。即通过在平面图上确定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了解特定日期特定时刻月球在地球天空中的位置、可见时间、出没情况,教学中如与恰到好处的态势语言结合,则效果更好。例如,从图上分析得知,上弦月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90°。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态势语言:面向南方,右臂侧平举,右拳所指方向代表在西方地平线上的太阳,然后左臂斜上举,与右臂成90°夹角,此时左拳所指方向就代表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即日落时月亮出现于南方天空(上中天),按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5°/时计(月球在天空背景上每日向东运动的角度很小,以日为单位,人眼很难觉察),日落后6小时才落入地平线以下,因此,上弦月的出没时间可以概括为“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同理,读图得知,满月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180°或以西180°,故日落时,月亮刚好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月亮正好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去,其出没时间可以概括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 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满月的态势语言:面向南方,双臂侧平举,左右拳分别表示日、月,表示两者相距180°,然后演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其它各种月相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教学。
B.作为立体模型使用。与作为平面图使用相比,将“月相成因示意”插图作为立体模型使用,对了解特定时刻各种月相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具有更方便、更形象、更直观、更实用、更容易记忆的特点,学会了这种用法,就可以做到“一图在胸,走遍天下”,就可以彻底解除死记硬背、颠三倒四的复杂推理过程,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具体用法是:手持插图,面向南方,使插图半躺(倾斜),提醒学生注意:将图中的水平视线方向想象成地平方向,使之向东西方向无限延伸,这样地平方向以下的各种月相均不可见,地平方向以上的各种月相则出现在图中相应月相观察方向向实际天空的延伸方向上,当然,同一时刻,只能看到一种月相,这是毫无疑问的。
    例如,手持插图,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平行,且从西方照过来,这相当于一天当中日落的时候(见附图2),此时的月相如果是“新月”,就会与太阳一起出现在西方地平线上,即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去,如果是上蛾眉月,就会出现在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弦月,则出现于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凸月,会出现于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则月亮正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图2  日落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再如,旋转插图(如附图3),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平行,且从东方照过来,这相当于一天当中日出的时候,此时的月相如果是“新月”,则刚刚要随太阳升起,如果是“下蛾眉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弦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凸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落下。
                    图3  日出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再次旋转插图(如附图4),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垂直,且从下方照上来,这相当于半夜的时候,此时的月相如果是“下弦月”,则刚刚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如果是“下凸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满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凸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上弦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
                 图4  半夜时看到的月相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也可以旋转插图(如附图5),使太阳光与地平方向垂直,且从正南方照过来,这相当于正午的时候,此时月亮的光辉被太阳光淹没,什么月相也看不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插图确定月亮在天空中的大致方位,即:此时的月相如果是“上弦月”,则刚刚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如果是“上蛾眉月”,就会出现在东方天空中,如果是新月,就会出现在南方天空中,如果是下蛾眉月,则出现于西方天空中,如果是下弦月,则月亮正要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
                   图5  正午时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
C.用来分析“地相”。 所谓“地相”本文特指人站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圆缺形状的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地相”只能通过推理来进行合理的想象。关于如何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来分析推理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相”,笔者曾写过一篇《用“月相成因图”解释“地相”》的短文,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1993年第九期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在此不再赘述。
原载《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四期
注:作者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255100)  字数:计空格2000字。
电子信箱:qinkezhu@163.com   电话:0533-5276787(H) 0533-5167703(O)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这些咏月诗中的“月”到底是什么月相
——与《咏月诗与月相教学》一文作者商榷
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贵刊1995年第 l期刊登了临泉师范王大海老师的文章《咏月诗与月相教学》,文中列举了描写各种月相的古诗词,对中学、中师地理教学及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读过这篇文章之后,发现文中有三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1、李白《峨嵋山月歌》中的“峨嵋山月”应是上弦月,而非下弦月。
《峨嵋山月歌》全诗共四句:“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首句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写月映清江,暗点秋夜行船,三句写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情思。诗中共提到五个地名:峨嵋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弄清这五个地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诗中月相的关键。
峨嵋山是蜀地名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峨嵋山东北约40千米的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江上有驿名清溪,诗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汇入岷江。岷江南流,在峨嵋山东南方的宜宾汇入长江。长江向东经渝外(今重庆)流向三峡,然后即出四川入湖北。
由此可见,诗人看到的月亮形状为“半轮”,时间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是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而不是凌晨早发),诗人所看到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在平羌江,清溪驿西南方向的峨嵋山之上。这种情形只能是上弦月即农历初七、八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太阳落山时,月亮位于正南方天空中,天黑之后.月亮移向西南。在平羌江上看峨嵋山月,正是这种方位关系。
    下弦月(农历廿一、二的月相)虽然也是“半轮”,但出现时间与上弦月完全不同。它半夜才从东方升起,日出时位于正南方天空,移向西南时太阳已升出地平线,由于月光被日光掩没,故而根本看不到月亮,更不存在“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的关系。还有一点旁证说明“峨嵋山月”是上弦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中,对“思君不见下渝州”有注:“君”即指峨嵋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这就是说,
诗人从平羌江出发时,月亮尚在西南方向的峨嵋山巅,船过清溪还未到渝州(今重庆),月亮就已不见了。从平羌江到渝州约400千米,在李白生活的时代,尽管是顺流而下,恐怕也需要较长时间,而上弦月只在上半夜可见,所以,船未到渝州月亮即已下落是在情理之中。下弦月只在下半夜可见,位于西南方时太阳已出,根本谈不上伴随诗人过清溪到渝州(实际未到渝州)的问题。所以,“峨嵋山月”当是上弦月。
2、钱起《江行无题》中的“残月”应是满月或下凸月,而非通常说的“残月”
(月末的蛾赡月)。
《江行无题》全诗如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此诗写饱经战乱的农村经战火洗劫后的破败景象:残坦断壁,狼烟未熄,举村凋散,满目疮痍,昔日喧闹嘈杂的渡口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凌晨西下的月亮映照着寂寞的沙滩。这里的“残”字不是用来描述月亮的形状(月相),而是用以渲染凄凉的气氛。一个“残”字富有特征地把劫后荒凉的景象概括了出来。如果把这里的“残月”理解成下峨嵋月,显得对诗的理解太肤浅,太表面化。
笔者以为,要准确把握全待,正确理解诗中的月相,应结台全诗来分析,并紧扣“晓”、“下”二字。“晓”即早晨、凌晨、拂晓,这没有什么异议,关键是“下”字。众所周知,在描写日、月等天体视运动时,“上(升)”和“下(落)”具有特定的含义。天体自下中天后到上中天,地平高度逐渐增大,即为“上(升)”,如“月亮上来了”“太阳升起来了”等;反之,天体上中天之后,地平高度逐渐降低,即为“下(落)”,如“太阳落下去了”等,“残月下寒沙”中的“下”字正是这个意思,它不但描述了一种动态即月亮正在下落,同时给人心头上“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这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之后,而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情绪,它悲愤而有感染力。结合“无人争晓渡”分析,这里的“残月”只能解释为凌晨西下的满月或下凸月(即农历十五六到十八九的月相)。出现这种月相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135°一180°,日出前位于西方低空,即将落到西方地平线以下。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残月”(下峨嵋月)即月末的峨媚月(农历廿六、七的月相),就不会在凌晨下落。因为这时的月球位于太阳以西约45°,黎明前它从东方地平线下升起,日出前后,升至东方低空中,日出后,月光为日光掩没,虽然看不到了,但仍在上升。显然,描述“一弯残月”是不能用“下落”这样的动态字眼的。
3、卢伦《塞下曲》中的“月黑”意思是夜黑即看不到月光,而不是写“新月”
月相。
《塞下曲》全诗共四句:“月黑雁飞高,单干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前两句写敌军借夜色的掩护逃跑,后两旬写骑兵战士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诗中“月黑”是指夜色黑暗,而不是写新月。全诗虽然没有说到底有没有月亮,月相是什么形状,但直觉上给人的印象是有月亮,只是看不到即没有月光而已。为什么有月亮而看不到?诗的最后一句交待得很清楚,此乃天空阴暗大雪纷纷之故。王大海同志的《咏月诗与月相教学》一文中引用“月黑雁飞高,单干夜遁逃。”作为描写“新月”的古诗词的范例,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
贵刊在中师与小学影响很大,为避免上述古诗词在解释上出现混乱,愿借贵刊一角与王大海老师商推。

原载《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三期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太好了,只是少了图片,理解起来有困难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十五的月亮为何十六圆
山东省淄博师范 秦克铸
民间有句俗语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意思是在一个农历月中,月亮最圆满的时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这究竟是咋回事?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什么是"望”?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众所周知,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   
导致满月迟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几百种因素干扰,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与最短周期相差13个小时。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慢,则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   “望”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十七均属正常,近几年就曾出现过农历十七月最圆的情况,只因没赶上中秋节所在的农历八月,也就没人注意。
选自K12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月相是什么月?
答案:满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欧阳修的词《生查子》,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全词如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绿罗裙》等。双调,四十字,仄韵。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深得艺术三昧。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理解此词中的月相应抓住关键词“月上、黄昏”。“月上”,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了。“黄昏”表明太阳从西边下山。月亮、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正是望月初升的时候,月亮是圆的,日期是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月相自然是满月。古诗中的“元夜”,即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人认为此词中的月相应是上弦月,这从“月上”就可以排除,因上弦月正午月出,黄昏时位于中天,不存在“月上。。。”的问题。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电子信箱:qinkezhu@163.com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怎样区别娥眉月和弦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选自K12

TOP

关于“月相”与“月相教学”的一组文章,欢迎指导!


    用“月相成因图”解释“地相”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秦克铸
所谓“地相”是指从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本文特指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相。迄今为止,真正到过月球上的宇航员总共只有12人,他们曾亲眼目睹了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相”。我们虽然未曾到过月球,但根据“月相成因图”,仍可以合理地推测想象出来。请你按下列思路读图分析(见附图):
    月球位于轨道A点时,时间为农历初几? (初一);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什么月相? (朔月);此时,地球昼半球正对着月球什么半球? (夜半球);假定你站在月球面向地球中心区域的p点,此时,是什么时间? (半夜);看到的“地相”什么样? (大圆盘);叫什么“地相”? (“满地”)。
    当月球公转至B点时,时间为农历初几? (初七、八);地球上看到的是什么月相? (上弦月);形状如何? (“D”字形);此时,在月球P点相当什么时间? (即将日出);看到的是什么“地相”? (“下弦地”);什么形状? (反“D”字形)。
    月球继续向前公转至C点,时间为农历初几? (十五、六);地球上看到是什么月相?(满月);什么形状?(大圆盘);此时,地球什么半球对着月球正面?(夜半球);月球P点相当于什么时间?(正午);看到的“地相”什么样? (“新地”)。
    当月球位于D点时,时间为农历初几? (廿一、二);地球上看到的是什么月相? (下弦月);什么形状? (反“D”字形);此时,在P点相当什么时间? (即将日落);“地相”呈什么形状?(“D”字形);是什么“地相”?(“上弦地”)。
    综上所述,月球上看到的“地相”,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出现的顺序如何?(相反);“地相”变化的周期是多少? (29.53日,即同月相、月球上昼夜变化周期相同)。
图中P点为什么总对着地球? (月球是同步自转),站在P点看地球,地球一直位于太空中的什么地方? (天顶附近);有无升落现象?(没有)。

原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3年第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