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正確使用草藥

 金包银 2011-12-05

正確使用草藥(提綱)    吳煥 顧冠彬

一、從"藥"字談起

  "藥,治病艸也"《說文》。從字源自,屬會意字。因古時之藥多來自植物,所以從艸,吃了這些草根樹皮等植物,能治病,令人快樂,因而組成藥字。英文中有三個同義詞,Medicine、Drug、Remedy,都有藥及治療兩層意義。其實中文的藥字也有醫治之意,如"不可救藥"中的藥字就有挽救和治療之義。 
  從不同的角度,藥物可有不同的定義。從醫生角度看,藥物是防病,治病的"武器、物質基礎";從化學角度看,它是一種或一類"物質";從經濟學角度看,它是一種或一類"商品",但又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類特殊商品。 
  藥物之所以是一類特殊商品,因為它有很多特殊的屬性;理由1~7。


二、中藥、草藥的含義

  中藥在我國古時單稱為"藥",約在十九世紀初,西醫傳入,為了區別西醫所用的藥物,始有中藥之分。直至目前,雖然仍未見中藥的確切定義,但一般所指的中藥應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物,則多有此共識。有人認為中藥是中國原產的藥物,或中國的天然藥物,都是片面的。 
  草藥之名始見於宋代。當時,國家為了加強對藥物的管理,出現由國家藥局專賣的"官藥",而未被主流本草收載的局部地區性使用的民間藥,即稱為草藥。草藥多係民間現採鮮用,所以常又叫青草藥或生草藥。 
  草藥和中藥其實一脈相承,沒有本質的區別,亦很難劃清界線。有人以是否在本草典籍和中藥書籍中收載,或是否在中藥店,或擺地攤出售,或熟製、生用等作為區別的界線,更難以區分。應該說,中藥、草藥沒有本質的差異,中藥含括草藥,草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藥發展的源泉,只是在一定時期的主要流行於民間,有一定的地區性、季節性和即時性,並無貴賤、優劣之分。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使用的範圍擴大,療效的肯定,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地緣特徵越來越小,中藥、草藥更難以區分,如當今的絞股藍、紅景天、銀杏葉,既是民間草藥,也已是堂堂正正的當成中藥了。


三、草藥基原

  草藥基原是指草藥正確的生物學來源。植物界品種繁多,在生物學裡根據植物的親緣關係將其按照門、綱、目、科、屬、種不同分類等級進行分類,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固定的分類學的位置,可用植物的學名確定下來。 
  認識、研究、使用草藥,首要的是要確認草藥基原,正確的認知草藥的科、屬、種及植物的學名,如果草藥的基原未搞清楚,就很難設想有重現性好的結果,甚或會因用錯藥而釀成事故。 
  中藥的品種繁多,據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在《全國中草藥名鋻》中收載的中草藥有13,268種,其中植物藥369科11,471種;動物藥403科,1,634種,礦物藥163種,這裡必須注意的是中藥"品種"不同於生物學中"品種"的含義。中藥品種,一般是指中藥藥味種類,藥味基原可以是單一的植物來源,也可以是多種植物的來源,如大青葉可以是一字花科的菘藍,蓼科的蓼藍,爵床科的馬藍,3個不同科屬的植物葉均可作一個中藥品種----大青葉入藥。另一方面一個生物學中品種,不同的入藥部位,又可派生出多個中藥品種,如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實、葉、根皮,可以分別作枸杞子,枸杞葉,地骨皮3個中藥品種入藥。
  藥材品種混亂的原因:
   1.同物異名,同名異物者甚多。
   2.多基原藥材的同和異。
   3.歷史沿革中的人為因素。
   4."全民經藥"的惡果。
   5.代用品和新異品種。
   6.人為造假。


四、草藥的質量

  藥物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藥物製劑的優劣、藥效的發揮、臨床療效的好壞及藥物的安全。草藥和中藥一樣,影響其質量的因素很多,除基原正確外,尚有多種因素影響基質量。 1.藥材產地 2.採集季節 3.採樣方法 4.藥用部位 5.植株年齡 6.藥材養護 7.加工炮製
8.農藥殘留 9.標準製定 


五、草藥製劑

  藥物過渡到臨床需要通過製劑這個手段來實現。一個製劑的好壞,主要的要看安全、有效、優質、穩定四個方面。中藥製劑,近年發展很快,幾乎所有的西藥新劑型都可以用於中藥,並有許多新的發展,但相對於草藥的製劑就落後得多了,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組方的隨意性。 2.藥材質量不高。 3.標準多未確定。 4.草藥摻入西藥。


六、草藥研究

  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角度,對草藥的研究有不同的方法,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內容。
    1.草藥基原的確定。 
    2.藥效藥理的證明。 
    3.成分分析。 
      a.成分的多樣性。 
      b.無效成分。 
      c.SEES成分。 
      d.複方成分變化。 
    4.劑型選擇。 
    5.臨床驗證。


七、後語

  台灣草藥資源豐富,許多特有的品種更是得天獨厚,台灣民眾對草藥的接受程度較好,民間對草藥的應用也積累了豐富經驗,所有這些都證明台灣草藥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草藥,對多數人來說,也許是為了學點草藥常識,以備日後不時之需,能就地取材,作最初級的保健治療。但對中醫中藥或"草醫草藥"的專業人士來說,草藥都是常用中藥補充和源泉。中藥、草藥一脈相承,難以區分,不論中藥還是草藥,只要"用得對",都可獲得預期的療效。 
  要"用得對"就要求我們對草藥的辨認、採集、加工、保管、組方、製劑、應用都要正確無誤,要求我們掌握正確的相關知識,並要了解最新進展。 
  近二、三十年來,國內外對許多常用的台灣草藥都有過較深入的研究,我們識圖以近年現代研究已證實療效的台灣草藥為主,按其作用,參照傳統中藥辨證用藥分類並結合現代辨病用藥分類進行整理,期能引起有關人士的重視,在學術上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