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大道至简之精髓 2011-12-06
作者:飘云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易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历代易学家争论的地方,据文字记载,在时间上经历了夏、商、周、春秋。在成书的过程上,她由《连山易》、《归藏易》、到目前的《周易》。据说《连山易》、《归藏易》早已失传,这三种《易》的差别仅仅在于六十四种卦的起点不同,即卦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差异。

为了能够理解《易经》,就要知道《易经》是如何构成的,现今的《易经》,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六十四个卦象、卦名;二是卦辞和爻辞;三是注语解说(古人读《易》的心得)。古人将一、二合称为《易经》,三称为《易传》,后世人将经与传的合本统称为《周易》。对《易经》成书有杰出贡献的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周武王,他对《易经》的贡献是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卦辞及爻辞(准确说从周文王开始为《易经》加卦辞及爻辞,至周武王结束,客观上二人的贡献更像是补充、完善了卦辞及爻辞)。从这一时期开始,《易经》被后人称作《周易》。这种说法被易学大家们所普遍接受。一个是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圣人。他给出了以《系辞》为代表的多种版本的心得体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翼”(事实上对于十翼的作者同样存在很大的争议),为后人认识《易经》提供了方便。八八六十四卦为《易经》的内容,卦辞与爻辞是对《易经》的文字表述,《易传》部分即包括《系辞》在内的十翼为注解,应不属于《易经》的内容。客观上讲关于《易经》的所有说法,有些是有考古为依据,有些是通过并不完整、并不权威的文字记载为例证,但都由于其局限性存在牵强的感觉,好在不管如何,《易经》的内容本身确严谨、完整,可供人类来研究、应用的,这一点则是属于人类的幸运,可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易经》那些悬而未决、似是而非的疑问,应该交给专业研究《易经》出处以及演变过程的史学家们来操心,因为这决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能为之事。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用文字对《易》的叙述为(文字对于《易》的描述不属于《易经》内容):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变(排列组合)为六十四卦,每卦有其特定的卦辞及爻辞。上图为完整的六十四卦全息图,这个排列方式为阴阳互生,与后面介绍的天圆地方图顺序相一致(同样符合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理论)。由于《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一直被争论,《易经》大家们会根据自己应用的需要及理解而变换其排列顺序,事实上《易经》的出现应用是第一需要,为了应用起来更方便因而在排列以及组合应用方式上同样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应该不足为怪。

孔子用文字将《易》描述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并没有提无极。“无极”一词据说是老子在其《道经》第二十八章首次提出。而宋代学者周敦颐则将其与《易》结合在一起,他在《太极图说》中这样描述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太极本无极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后来的学者对此番表达的解释为太极是指有色有像包含万类的大宇宙,无极是推动这个大宇宙运动的变化规律,规律是看不见的故曰无极。但无极并不是一无所有,其精髓是阴阳五行这个二五之精。准确的说“无极”是无所不及,而太极是太过极化。

《易经》的象表达,无极(应视为无极球体):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太极的准确叫法应为太极球: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上图是观者在正面观察得到的像,如果视角不变的话,太极的极化现象变化如下图: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由此图可以看出对待任何事物的观察必须要多角度,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的误差。认识事物的极致应为全息性观察,但作为人类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易经》告诉人类认识事物的角度要从十个方面来进行(这十个观察点应以10个不同的角度均匀的分布在球面上)。

极化的极端表象(这一过程不能视为阶段仅是极化过程):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太极的极化结果产生了两仪: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两仪生四象: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四象生八卦(四象与两仪的分别组合):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至此《易经》完成了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

以后的过程为三生万物,即六十四卦。

《易经》与中华方块字

《易经》最初出现在中华不是偶然的,她是由中华的文化,准确说是由中华的汉字所决定的。因为中华的文字与非中文的国家的字母文字完全不同,其最小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她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字,一个字代表了几个观念,几个意思,并且发音与文字没有任何关联性或仅与局部的字发音相关(区别于字母文字发音即可以书写)。字中有字、字中有象、字中有意、一字多音并多意,同时具有一显多隐的特征。字与字之间的组合还能进一步表达不同的观念,按简单即最好的原则,中华文字可以说独树一帜,可以想象随着人类的顺向进化,世界的文字一定要向其靠近(更准确的讲应该是回归,理由为象形文字是世界文明发源地起始文字)。中华之所以能有五千年完整的文化积淀留存,与所使用的文字密不可分。客观上讲世界上任何文字的产生最初都是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现,既然是文字就一定会具有形或者称作象,所以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文字最原始的象形表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有牵强附会而强加入的一些结论,但这并不影响文字的发展。由于象形文字的复杂性使得除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放弃了象形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得意而忘形”。随着文明的进程,中华方块字的伟大之处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保证文化的连续性这一特点上,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与其比拟的。也只有使用中国文字这一工具才能准确的翻译和理解《易经》,达到识,只有识才能用。而《易经》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是全人类的生存指导经。文字向中华方块字归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人类顺向进化的结果将产生无限多的新概念,就必须要赋予新的名词,作为字母文字就必须产生新的词汇来解决。而作为中华的方块字来说最多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组合,无需创造新的字就足可以解决,这种优势是中文独具的特点,并最终会被世人所接受。

了解了文字的概念之后,关于《易经》除了上面的一些解释外,还会有如下解法:

《易经》按象的解释为《明经》,意思为日、月经,这是由于易是由上日、下勿两字组成,而“勿”则是远古月的象形字。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讲得就是这个意思。《易经》的另一种象解释为阴、阳经,《说文》:“《秘书》中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经》按音解释为《一经》,即万法归一经,《易经》的隐意的确如此。

有的学者认为《易经》是逻辑符号,通过演绎即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这是《易经》功能之一,所以称其为《绎经》也不为过。

《易经》为《医经》,她所描述的不是医术,而是医理。如能深入了解这些医理,对人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正是《易经》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例证。

《易经》可以作为《译经》来理解,是说《易经》不通过很好的翻译注释,就无法接近《易经》的本意。一种解法是《易经》可以转换成声音来进行交流,将声音记录下来,用《易经》的象来翻译,而知道传递者所发出信息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易经》可以用声音来传递消息,才启发后人发明了电报。

《易经》用声音来表达的方式为,一个“咚”代表长音,两个连接的“咚咚”代表两个短音,因此有了如下的表达: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咚、咚、咚 代表乾卦。

咚咚、咚、咚  代表兑卦。

咚、咚咚、咚   代表离卦。

咚咚咚咚、咚  代表震卦。

咚、咚、咚咚    代表巽卦。

咚咚、咚、咚咚   代表坎卦。

咚、咚咚咚咚   艮卦代表。   

咚咚、咚咚咚咚 坤卦代表。   

这是先天八卦的声音表达式,也可以两两一组构成六十四卦的表达式。

事实上只要你认真的去研究,《易经》的这些称法都是对的,客观上还存在其他的含义,我们在后面会进一步讨论。

《易经》的功能

《易经》的功能:一、正确认识人类生存的空间;二、如何享受这个空间给人类带来的喜怒哀乐,如何更好的适应这个空间并与之和谐相处;三、人类生命能量提升的功法及心法;四、利用其卜筮为人类解惑。

《易经》的发明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就是人类的创造者或称为祖先,告诉她的后代们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为顺向进化,可以体验及享受到无与伦比、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情感体验,并面面俱到的告诉后代们来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是一个人类在地球上产生,直至人类在地球上消亡的循环过程,人类将体会到作为不同物种的生活历练及生命的意义,以达到顺向进化意义的极致。第二种是逆向进化,通过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控制,逐步减少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需求,而实现生命能量的归一。

何谓《易》

如何来认知《易经》?“易”者简易、容易也。“经”者径也。孔老圣人的“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所表达的正是《易经》的本意。中华的祖先也就是《易》的作者为使其后代不要对学习《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充分利用了“名词”效应首先告诉后代的就是《易经》为“容易经(径)”。人类的实践也充分验证了一点:最好的东西是最简单的。在中华几千年的实践活动当中,可以看出《易经》大可以“弥纶天地”,小则见微于自然的各个角落,因而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现象应不足为怪。后人与祖先对于《易经》认识的差距,最先是对“象”与“数”的理解不同,后来则是对卦辞、爻辞的理解不同,特别是没有真正理解象、数、辞所揭示的“理”。当历代统治者将《易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来为其统治服务,或奉之为圣物变为己有,或予以打击使之变为垃圾,逐渐使人们远离了《易经》以人为本的初衷,变成了多数人眼中的卜筮书籍。

那么何为《易经》?《易经》的显意是:为人类服务,是人类与自然(包括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的指导纲领,是人类乃至于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演绎史。

《易经》的隐意为:按其给出的功法及心法,逆向进化,实现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来提高人类的智慧,抵抗自然带给人类的衰老趋势,有成者将成为圣贤。

归纳以上显、隐二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给出了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途径。理由是《易经》揭示了一直以来困扰近代科学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易经》的象数与空间关系

《易经》中由无极到四象阶段所展示的数为0、1、2、3、4,含义为人类所生存的物理时空数,即人类生存在三维空间、一维时间内。现实的生活中,人们所能感觉到的时间只有一个时态,即现在进行时。而作为人类已知的时间态,人们却无法在现在进行时中同时感受过去时及未来时。但是感觉不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特别是那些人们明明经历过的过去时,是的的确确在生活中发生过,并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甚至有些使我们终生难忘(也可以说永远不忘)。《易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将其数由太极、四象扩大到八卦,就有了0、1、2、3、4、5、6,所表达的含义是人类所生存的时空应该是6维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人类可以感知的时空外,同时还存在着2维人类无法感知的时空,姑且将之定义为隐态的、非物质的时空。这6维时空分别为3维空间(即经度、纬度和高度)及3维时间,分别为现在进行时、过去时、未来时,其中现在进行时最为短暂,几乎在一个念头之间。如果用物理时间来定量的话大约0.3秒,即人类思维及身体所能反映的最短时间。而以现在进行时为分界点,现在进行时之前的时间为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以后的时间为未来时。这个六维时空的存在,无法用象的坐标形式予以表达,只能以数学模型来抽象的理解。

《易经》由八卦演变到六十四卦,这样《易经》的象数则由0、1、2、3、4、5、6,演变到7、8、9、10、11、12。由于《易经》的象具有阴、阳之分别,所以《易经》给出的数就应有正、负之分,即《易经》所给出的基本数整体为-12、-11、-10……、0、1、2、……、10、11、12。这一数字顺序过程实际上是时间能量由小到大的过程,同时描绘出全时空状态,即宇宙的全时空为25维,这样同时吻合了《易经》天数为25的说法。其中-12、-11、-10、……、-2、-1为极低时间能量时空为隐态时空,人类无法生存,只可以用强大的精神能量去感知。而5、6两时空是高于人类精神能量时空为人类生存时空的隐态时空,人类可以感知却无法接触,7、8、……、11、12是更高的时间能量时空同样为隐态时空,普通人类无法感知,只有精神能量超过2级以上的人在精神能量高度集中下可以感觉到高精神能量时空的存在。25维时空的每一维具有特定的含义,《易经》并没有一一为其命名,而是形而上的将其分为天、地、人三部分。有关25维时空的具体命名佛学有自己的观点,在这里不作介绍。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说得清楚全时空的具体名称,但我们却可以想象25维时空存在的状态,它们不可以简单的以鸡尾酒的分层概念来理解这25维时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同25种不同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在水里,无法简单的区分出其中的任何一种物质。又类似在一个空间内有25束强度不同的光源,由强到弱依次排列分别照耀所形成的光相互重叠在一起无法区分。由于能量的不同,会发生能量低者被高者掩盖的事实,并容易被人们的忽略。但是每一层次的时空都有其特征,即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各自独立的时空又存在某种相接、相溶的关系,并统一在独立的宇宙之中。宇宙的时间也是多层次的,各自独立的宇宙空间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间。由于宇的多层次性,宙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宇宙生命的多层次性。而各个时空的生命特征又都是与其存在的时空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全时空内所发生的任何事件,没有超自然而只有自然。在25维时空中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其中0~4维人类生存的时空以及相关到的5、6维时空,为我们后面讨论的重点。

《易经》的象数与时间能量关系

我们上面推论过时间是能量。既然是能量,就一定要遵守能量守恒原理,并可以用我们现在已知的能量知识来加以讨论。这时的能量表述只有两种即势能及动能,由《易经》给出的数字可以看出时间能量的不同级别,人类所具有的时间能量最大为4为势能、其动能只能用速度来间接表达,即光速30万公里/秒,物理速度表现为动能与时空数成反比。

                                                                       表:2

时间

能量级别

时间能量不同

级别不同形式及大小

不同能量级别

所处不同空间

12

12势能+0动能

无极及

太极

所处空间

11

11势能+1动能

10

10势能+2动能

9

9势能+3动能

8

8势能+4动能

7

7势能+5动能

6

6势能+6动能

人类

所处空间

5

5势能+7动能

4

4势能+8动能

3

3势能+9动能

2

2势能+10动能

1

1势能+11动能

0

0势能+12动能

表2中势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由于人类是处在0~4级的物质时空内,因而2级是该时空的能量级别分界点,这个2级所表达的是人类所在空间的平均时间能量密度。而无级、太极所处时空的能量级别分界点在9.5级。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由于0~-12级的时空能量明显低于人类所处的时空,所以其物理时间要远快过人类所在时空,其速度也远远大于30万公里/秒。这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空间,没有物质的存在,因而人类也无法以肉体亲近该时空。根据宇宙能量法则:能量大者上升,能量低者下降。如对精神能量的个体来说不加以限制,任其自然运动的结果必然是精神能量进入0~-12级空间,如果能量远离人类生存的0~4级的能量区,没有足够的时间能量是无法重新返回人类生存的时空内的。

六十四卦解卦模式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先有存在,而后才有认识。反之,没有存在,人类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易经》正是以六十四个卦来告诉我们如何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以及宇宙内的所有事物。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易经》关于卦的几个基本名词。

综卦:将《易经》的一个卦倒转或旋转180度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卦,这个新卦与原卦形成互为卦象,称之为综卦。综卦的象是相对的,综卦告诉我们人类所处的空间是一个相对的空间,万事万物具有相对性,如:阴、阳,刚、柔,矛、盾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易学家也将综卦称之为互卦,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

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两个卦之间与之相对应的每一爻均发生阴、阳交错的转化,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见自然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内卦:一个卦通过内部的变化,而组成新的卦称之为内卦。变化的方法为正卦(或目标卦)的2、3、4爻组成新卦的下卦部分,正卦的3、4、5爻组成新卦的上卦部分,由此得到的新卦被称为内卦。内卦的理是事物内部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这个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种解卦模式,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多数卦具有正反相对的象即综卦,综卦的卦象就是相对应,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因而就形成了我们认识问题的所谓二分论。

但《易经》还告诉我们,在六十四种卦象中同时存在着绝对的象,即没有综卦的卦。通过卦象可以看出它们是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无论单方面看还是相对的看,它们的象都是一个样子,因而它们的象被称为绝对的象。

乾卦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乾为天,这个天无论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怎样去看都是天。坤卦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坤为地,地,无论怎样去看总是地。离卦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离为火,火无论怎样看仍为火,或者说离为日为太阳,无论怎样看,太阳仍是太阳。坎卦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坎为水,水,无论怎样看仍为水(至于水的其他形态构成的象,《易经》认为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不属于水的象)。或者说坎为月,月亮无论在任何角度去看都是月亮。泽风大过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无论怎样看也只有一种象,《易经》认为即已铸成大过,事实已然无法改变因而是绝对的。山雷颐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其卦象无论怎样看只有一种现象,《易经》中颐卦的原意是用嘴来吃东西,所以吃的行为对人类及生物来说是取得物质能量的不可缺少的行为因而是绝对的,不吃是绝对不可以的。雷山小过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理解亦同大过。风泽中孚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其卦象无论怎样看也是只有一种现象,《易经》中孚卦认为人生在世一定要讲诚信,应是人类进化的绝对行为,不讲诚信的人看似可以阶段性或局部的成功,最终的结局确是最差的。在《易经》八个绝对卦象中,前4个绝卦乾、坤、离、坎为天、地、日、月,为自然之象。还可对应为男、女、火、水,为人文之象,这四象仍然是不可缺一的绝象。后4个绝卦大过、颐、小过、中孚为人的行为之象,大过、小过为行为的禁区;颐、中孚则为人类的行为准则。前4卦说的是自然的唯一性,后4卦说的是行为的唯一性。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二分理论,可以将其称为错卦二分法或变卦二分法。乾、坤,离、坎,大过、颐,小过、中孚互为错卦,之所以将它们的关系称为错卦,是由于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会常常犯错,无法客观、正确的对待这些事物,诸如无法正确理解天、地的概念,无法正确处理水、火关系,在吃的问题上总存在“大过”,在诚信的问题上总存在着“小过”等等此类以及更深入的问题。《易经》用这八个卦来引起人类的特别关注,六十四个卦都具有错卦的存在,因而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于相对空间的理解。

《易经》中有五十六卦两两互为综卦,这是一种简单快捷分析问题的模式,一直被人们所采用。

在对卦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她的错卦以及综卦,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认识问题,也就是事物的二元论,不至于犯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当然事物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认识的方法也一定要错综复杂起来,而“错综复杂”一词也正是来自《易经》。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第二种解卦模式,将我们接触的第一卦定义为正卦,或称为基准卦(或称为目标卦都是可以的),这一卦是分析或演卦的起点。正卦的每一爻进行阴阳转换(阴变阳、阳变阴)得到错卦,正卦由下向上翻转换位得到综卦,正卦的2、3、4爻组成内卦的下卦,正卦的3、4、5爻组成内卦的上卦,由此得到的卦为内卦。

下图给出解卦的顺序。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认识问题或事物要从十个方面入手,其中有四个主要方面(图示中1、2、3、4),其余六个次要方面,要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就必须要从十个方面入手,也就是错、综、复、杂分析法。

这样一来人类认识事物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二分法,属于基本的认识方法。图示中(1)(2),(1)(3),(1)(4)三种二分法;2、东、南、西、北4向分析法,这类分析方法可以基本全面的认识事物。图示中将(1)(2)(3)(4)结合起来;3、八面玲珑法即八方,从八个不同的角度或位置看待事物,可以说能够达到全面的认识事物了。图示中将(1)(2)(3)(4)(6)(8)(9)(10)

结合起来,或者(1)(2)(3)(4)与(5)(6)(7)(8)(9)(10)中的任何4个加以结合构成了八面玲珑法;4、错、综、复、杂分析法,这是由十个角度或位置的全方位认识事物,达到了十全十美的理想境界,符合《易经》“合十”并“合适”的最高境界,这是由图示中全部卦组成。

由此可知,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万事、万物就一定存在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也只有在上述3、4的认识方法上,才能最接近事物的本质。理论上来讲任何人的观点都是对的,理由是他所处位置决定了他看待事物的角度,因而决定了他的观点。由于我们所处的时空的相对性,观点也是具有相对性的。依据事物的本质来看待不同的观点,存在着所谓的三乘(这里的“乘”是借用名词,并无特殊意义)或三重境界说,一个人不会永远处于下乘,同样也不会永远处于上乘,原因就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会存在着完整的十个观察角度,角度存在的多少与事物的复杂性相关,只有那些极其复杂的事物才会提供足够的10个角度来助你分析事物,这一点我们在应用《易经》的认识方法过程中会有所体验。

《易经》每卦的六爻为事物的发展进程或演变为六个阶段,对卦爻的分析我们则需要深入理解孔子的论述:“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天圆地方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根据中国古代所谓“天圆地方”来的,不要简单的理解,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任何人都知道地球不是方的,那为什么还要用“天圆地方”的说法呢?这是由于地是平面的,其计算方法是以平方为单位的。事实上究竟是先有天圆地方的《易经》图,还是先有所谓“天圆地方”的说法,现已无法考证。这里应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其中所表达出的数,因为这些数是非常重要的。其卦序与前面提到的《易经》全息图相一致,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这个天圆地方图被称作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与人们相传《易经》是伏羲的作品相关。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易经》全息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应是我们可以确定为《易经》最初的图谱,所给出的卦序应是《易经》原始卦序。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图中给出的数为先天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些数字符合人们普遍接受的《易经》产生的一种假说,即河图、洛书起源说。客观上讲河图、洛书各自与《易经》一样本身具有完整、严密的内在规律。可以说三种东西即可以联系起来使用,又可以自成体系,都同样具备象、数、理、占的特性。由于其复杂性已有专著来讨论,所以我们在讨论《易经》中,仅用到她们所给出的重要数字信息。由于这些数字是自然数的起始数字,所以说它们是先天数并不为过。《易经》与河图及洛书在数字上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共同的思想是一为万物、万事之起源。这里强调一点,河图的方向定位与我们常见的图不同,却与天象图定位相一致,所以河图应被视为“天图”,她所给出的数字符合先天八卦的数。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河图所描述的事物更多的是先天的东西,也就是宇宙事物。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由先天八卦、天圆地方图以及河图、洛书给出的先天数字具有特别的意义。之所以被定义为先天数是由于这些数字与生物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情节,它并不是人类的特权,如果人类研究的足够多,就会发现任何生物都具备掌握这些数字、运用这些数字的能力,认识到这一点非常之重要,特别是在人类所谓弱智或智障人群中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先来看天圆地方图,它代表的是宇宙空间的天,这个圆图事实上是立体的,应以球体来看待,即乾卦在上面,坤卦在下面,离卦在左面,坎卦在右面,其它四个卦分两条线做圆周的运动。但是这样一来,判断起方位来十分困难,因而要以平面天象图来看待,其方位上南下北,与乾为天、为南,坤为地、为北相一致。有一点可以通过天圆图看出乾坤的方位并不是正南正北,这与地球的磁场略微偏离南北极相一致。

地方图与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地图方位相一致,只是南北极偏离得更明显一些。由先天数可以看出地方图的数理排列为一矩阵: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在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右下角乾卦[1.1]、位于东南方,矩阵的左下角为泰卦[8.1]、位于西南方,矩阵的右上角为否卦[1.8]、位于东北方,矩阵的左上角为坤卦[8.8]、位于西北方。形成了《易经》的四象,即乾、泰、否、坤,其运行方向如Z字形,这是依据天道左旋的原理。《易经》的六十四卦由上面矩阵可知,完全可以用数字表达出来,每一卦由两位数来确定。《易经》的文化是归纳法,与西方的数理文化演绎法不同。西方的数理是向前发展的,是发散的,数字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天文学的数字,因而表现出西方文化更加倾向于顺向进化。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顺向进化速度要比东方快得多。《易经》则是采用归纳的方式,将数字归纳到10以内,是收敛的,处理起来简单明了。但每个数字的含义要搞懂其含义,否则会出现误差。

可以说每一个卦的本身就表达了一个宇宙及宇宙内的事物。乾卦的矩阵数为[1.1],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也可以看作一加一、1+1。由于乾代表天,这里的天的含义为宇宙为一。但这个宇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既两个先天乾卦组成的分为内外,是“1+1”。一个是内卦、一个是外卦。所以宇宙的天为两层,一个是能量在0~6级范围的物质与精神天(时空),一个是能量在7~12级的纯精神天(时空)。也可以理解为人类所生存的天空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能量在0~4级的物质世界,另外还存在一个能量级别在5~6级的人类物质身体无法亲近的精神世界。同时由于“1+1”空间的存在,暗示着这个空间的平均能量级别是2级。这个2级平均能量空间的存在,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关键。

在研究生命这个子循环中,可以将1+1理解为哲学所划分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也可以理解为生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为生命的高级形式,一部分为生命的初级形式,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人类的顺向进化具有现实的意义。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表2描述了7~12级精神能量体所存在的时空,在这个时空内,能量只有一种形态即非物质形态,但却具有物质及精神的两种属性。所以其八卦的象仅有三个爻,所表达的象也仅有八种,因而有“在天成象”之说。由于形态及种类均不多,三爻卦已足够用来描述其变化,因此三爻八卦被认为是先天八卦,也就是说先天八卦是用来描述7~12级能量时空的,其数学模型为2?,n=3。

当能量发散而进入0~6级能量时空后,出现“在地成形”的现象,并使各物种不断增加,因而出现了三生万物的象。先天八卦不足以表达,卦象便由三爻变为六爻,卦也多达六十四种,此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是用来描述天、地、间(所表达的是人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事物,这时天的能量级别为7~12,间的能量级别0~6级,地的能量级别为-1~-12,这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全时空。在《易经》中每一卦的第一、二爻表述的是地,第三、四爻表述的是人,第五、六爻表述的是天。而天、地、人正是宇宙间的三才,宇宙由于三才而丰富多彩,所以天、地、人也可以称为宇宙的三财,是宇宙真正的财富。《易经》的这种排列方式突显了以人为本的特征。

生命中的金字塔

为了形象的说明生命能量之关系,我们将全息的宇宙生命用一幅图来描述,形成了生命金字塔。能量最高者却数量最少,这是由于能量守恒造成的,能量越趋于分散,生命数量越多。这个能量与数量的关系同样适用于描述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人类的等级差距是由能量来决定的。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这个金字塔底座巨大的黑色部分,是一些精神能量极其微弱的能量体,是能量最低者。这些精神能量体若想重新返回人类生存空间,需要其能量不断积累,慢慢提升能量的等级,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几乎以天文数字来计算。在金字塔的顶部,是《易经》给出的最高级精神能量体,《易经》将其称为“乾”,使用什么名词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是宇宙间能量最高者。宗教界总是赋予他宗教的名称,如上帝、如来、天主、真主、道、等等,这些均无可非议,只要知道我们自己正是由金字塔最高能量者发散出来的一分子就可以了。具体到每一个级别所具有的能量量化是多少,我们在后面会进一步详加讨论。

生命能量金字塔的另一个用处是表明在人类生存空间内所形成的不同的生物种类生命能量所存在的差别。由于人的生命能量最高,所以处在金字塔顶端。同样可以将这个金字塔看成是人类生存空间的生物链构成,反映出任何能量高的生物体都会以其低于自身生命能量的生物体作为食物,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是食物最为庞杂的生物;也说明了高级生命更多的是以夺取低级生命的生命能量来维持其自身的生命能量的需要。低级别生命在夺取高级别生命过程中则要更多的花费物理时间为代价,其能量差别越大反映在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人类社会的构成同样是生命能量的大小所决定的,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由自身的生命能量所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社会地位就要从提升自身的生命能量作为切入点,这是《易经》顺向进化理论的核心。

《易经》的数

孔老圣人对于《易经》的数在其《系辞》中是这样描述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里的“天数五,地数五”指的是:天、地之数各有五位。天数、地数五位分别相加得天数为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中特别强调的是五,真正厉害的也是这个五,它是数理的基础。“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连鬼神都逃不出这五十五个数的范围。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蝶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尔后挂”。可以看出这部分是为卜筮而用。有一点需要搞清楚:应用数字的推演来进行卜筮,是中国最早的卜筮方法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先人对数的应用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由于这里定义的大衍之数对研究人类的寿命显然不适用,因而在《易经》中还应该存在适合于人类寿命的大衍之数,以突破五十有五的天地之数对研究人类寿命的局限性。

关于《易经》的数,还有其它两种说法,我们这里用不上,不再叙述。

我们现在看看《易经》由无极至八卦是如何以象来表达数的,可以看到《易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数字:

[转载]《易经》的构成及内容
0、1、2、3、4、5、6。其中的0来自无极,1、2、3、4分别来自两仪及四象,5、6两个数字是来自先天八卦。依理我们可以在六十四卦中看到7、8、9、10、11、12。我们可以在应用中分别归纳出以2、3、4、5、6、7、8、9、10、11、12为循环周期。自然界事物的循环周期无外乎为上面提到的11个种类。

由0、1、2、3、4、5、6、7、8、9、10这些数字可以推出宇宙大衍之数。数目相加之和为55定义为天数,由先天八卦象与数的关系示意图的卦象上可以看出数字2具有鲜明的阴阳属性,是个特殊的数字。在天数中将其扣除为53地数,天地之数相加得108为宇宙大衍之数。由于在太阳系中有自己完全独立的天地,所以这个108所描述的是太阳系存在的年限为108亿年。对于人类而言将此数按四象平均划分,每象为27,所以0~27岁为人的生长期,28~54岁为人的成熟期,55~71岁人的发病期,72~108岁人的死亡期。可以看出人类的寿命应普遍达到108岁,72以前的死亡均属于早亡。之所以普遍都达不到108岁人就死亡了,主要原因在于55~71岁这一阶段。人类生存的关键点位在54,它是人生的中点,医学将其定义为人的更年期,但对有些人来说也是终点。从坤爻的象可以看出女人不同于男人而具有某种特殊性,男人只有一个始终即只有一个中点,女人则存在两个中点,所以女人存在两个甚至三个更年期,分别为36岁、54岁、72岁,其中54岁更年期是主要的,其它两个年龄会出现类似更年期反映的现象,这一点人们应该加以掌握。男人的生命周期体现为8及其倍数,女人的生命周期为7及其倍数,因而在人生中点的判断上会出现一点点误差。女人的生理周期较男人更加鲜明,如:每月的第四个7天即28天即有一次生理来潮,并且这个周期与月亮的运行相一致。两个7年即14岁身体发育完全,当女人生长到第五个7(即35岁)的时候出现第一个更年期,到第七个7(即49岁)的时候有些人将出现开始出现女人的一生重要的更年期现象,最晚在第八个7(即56岁)的时候结束,当女人活到第十个7(即70岁)的时候有些人还会出现更年期现象,这是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